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某大学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及转氨酶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利  马萍  黄鹤 《中国校医》2008,22(6):687-688,690
目的调查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情况,结合转氨酶分析HBV感染者的肝功能情况。方法应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g)快速胶体金法检测北京某高校2007年度7370名新生的HBsAg和HBsAb,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为3.3%,本科生与博士生研究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为72.0%;ALT(ALT≥60IU/L为异常)在所有新生中异常率为6.1%,在HBsAg阳性与HBsAb阴性同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校新生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继续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预防HBV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某大学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及转氨酶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情况,结合转氨酶分析HBV感染者的肝功能情况。方法应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快速胶体金法检测北京某高校2006年度6984名新生的HBsAg和HBsAb,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为4.4%,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b阳性率为72.4%;ALT在所有新生中异常率为5.1%,在HBsAg阳性与HBsAg阳性同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校新生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继续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预防HBV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咸宁学院1991-2000年新生HBsAg和ALT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掌握咸宁学院入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为高校医疗保健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对1991-2000年入学新生进行HBsAg(RPHA)和ALT(改良赖氏法)检测。结果 10年间4506名新生中HBsAg总阳性率为9.9%、ALT总异常率6.55%、HBsAg阳性伴有ALT异常率为0.80%;城镇新生HBsAg阳性率为8.8%,农村新生阳性率为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新生阳性率为11.4%,女性新生阳性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新生ALT异常率为6.57%,女性新生ALT异常率为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新生ALT异常率为5.49%,农村新生ALT异常率为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省内外新生ALT分别为6.97%和1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校新生入学检测HBsAg和ALT,对做好大学生乙肝防治和医疗保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西籍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校山西籍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我校2003~2005级3218名新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①被检新生HBsAg阳性35人,总阳性率为1.09%。2003~2005级三届新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8%、0.98%、0.93%。②在HBsAg阳性者中,HBsAg、HBeAg和抗-HBc均为阳性(即大三阳)的有12人,占HBsAg阳性人数的34.29%;HBsAg、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即小三阳)的有10人,占HBsAg阳性人数的28.57%。③男女生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城乡籍学生间及入学前所居住地域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新生进行HBsAg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HBV感染,以便及时治疗,防止HBV在校园内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校HBV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2005年间入学的大学生6417名采用酶动力法检测ALT,用金标法对HBsAg筛选,对肝功能异常或HBsAg阳性者采用酶标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二对半”。结果 肝功能异常900人(阳性率14.03%),HBsAg阳性481人(阳性率7.50%),其中男性阳性率8、36%。女生阳性率4.88%,检测“二对半”发现学生中以“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b、HBcAb”两种感染模式为主,前一感染模式男生占53.85%(217/403),女生占30.77%(24/78)。结论 HBV感染和学习负担过重是我校新生肝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男生感染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6.
某高校5届新生HBsAg和ALT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5届大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异常及变化情况,为学生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校2003-2007年本科新生HBsAg和ALT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届29376名新生中HBsAg总的阳性率为6.78%,ALT异常率为5.45%,HBsAg阳性伴ALT异常检出率为0.80%;男生HBsAg阳性率为7.34%,女生HBsAg阳性率为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5,P〈0.01);男生ALT异常率为6.48%,女生ALT异常率为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0.31,P〈0.01)。5届新生的HBsAg阳性率不完全相同,2003年最高,为7.24%,2007年最低,为5.97%,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9,P〈0.05);5届新生的ALT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70,P〈0.01)。结论我校新生的HBsAg阳性及ALT异常情况不容乐观,男生的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女生,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7.
焦荣华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460-1461
目的了解某高职院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6级2850名新生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某高职院校新生HBsAg阳性率为13.47%,农村、城市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17.83%、10.37%,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学生(P〈0.01),男生高于女生(P〈0.01)。HBVM有8种组合模式,其中主要为HBsAg+HBeAg+抗HBc+(35.94%);其次为HBsAg+抗HBe+抗HBc+(28.65%);单纯HBsAb占总检人数7.29%。结论乙肝防治工作中,注意HBsAg阳性感染者时不要忽视HBsAg阴性的HBV感染者。对HBV易感者应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并加强监测,必要时复种或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8.
孔春艳 《职业与健康》2006,22(9):693-693
目的 通过对曲阜市2所寄宿高中新生HBsAg检测和分析,了解HBsAg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曲阜市2所高一新生进行HBsAg检测。结果 ①2所高中新生共检测3516人,HBsAg阳性率为3.47%,其中男生1839人,阳性率为4.08%;女生1677人,阳性率为2.8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城区学生检测1505人,阳性率为2.72%;乡镇学生检测2011人,阳性率为4.0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曲阜市2所高中新生HBsAg携带率低于一般人群,但在住校学生中易造成HBV的传播,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玲  王爱菊 《中国校医》2010,24(11):809-811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在当前学校入学新生体检取消乙型肝炎(乙肝)检测时,为学校制定乙肝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徐州市某高校2007~2009级入学新生乙肝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9级入学新生共体检11 871人,HBsAg阳性405人,阳性率为3.41%,其中男生HBsAg阳性率为4.70%,女生HBsAg阳性率为2.64%,农村新生HBsAg阳性率为4.35%,城市新生HBsAg阳性率为2.41%。HBsAg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农村高于城市,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存在南方高于北方等地区性差异。HBV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构成比例分别为42.47%和36.54%。结论徐州市某高校新生存在乙肝感染的潜在危险,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减少和控制乙肝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某校13107名学生HBsAg携带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了解HBsAg在中学流行状况,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1996~2003年在校学生13107名,取其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HBsAg阳性率8年平均为14.91%,各年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是17.15%和10.16%,城乡学生FIBsAg阳性率分别是13.15%和16.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T检测:男女生检出率分别是0.37%和0.23%,城乡学生检出率分别是0.27%和0.36%,均无明显差异。HBV感染标志物4项检测,“大三阳”占35.43%,“小三阳”占52.69%,HBsAg和HbcAb均阳性者,占11.91%。结论:加强对新生的体检,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HBV的校内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中专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有效控制HBV的感染和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09年对凯里市6所大中专30971名入学新生抽血检测HBV标志物,HBV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赖氏法检测。[结果]2007~2009年共检测30971名大中专入学新生,HBsAg阳性者1767例,阳性率为5.71%。不同年份间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HBsAg阳性率(6.17%)高于女生(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共568例,占77.70%。3年ALT异常率为1.24%,有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黔东南州大中专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低于我国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12.
刘春梅  邓红英  王晓波 《职业与健康》2009,25(11):1189-1190
目的了解北京交通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校园内乙型肝炎(乙肝)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新入学的3474名新生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及丙氨酸转氨酶进行检查。结果表面抗原阳性者109人,检出率为3.14%。男女生检出率分别为3.6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乙肝表面抗体阳性1782人,检出率为51.30%。男女检出率分别为56.16%、42.55%,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2,P〈0.01);丙氨酸转氨酶异常106人,阳性率为3.05%。结论该校新生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应加强对乙肝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马海芳 《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66-1967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广西某大学2007—2009年新生10461人进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 3年间HBsAg阳性率为12.78%;男生HBsAg阳性率为13.39%,女生HBsAg阳性率为11.43%;农村新生HBsAg阳性率14.39%,城镇新生HBsAg阳性率10.03%。结论该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高于我国HBsAg的流行率。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播,应加强新生的HBV检测,并采取接种乙肝疫苗、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榆林学院人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8年新生合计9862人,对全部新生进行肝功能与HBsAg检测,再对HBsAg阳性者运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HBsAg阳性者667例,阳性率为6.67%,男、女生阳性率分别为7.98%、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小三阳”为主,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升高96例,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染,应加强新生中HBVM及ALT的检测,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武汉市新洲区15—16岁高中生人群HBsAg携带情况,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效果。方法通过2005~2008年每年全区高一新生(15~16岁)入学体检,进行血清HBsAg和HBsAb检测。结果2005—2008年新洲区高一新生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7.23%、6.78%、6.52%、5.88%,HBsAb阳性率分别为31.64%、28.79%、45.61%、39.24%。结论新洲区15~16岁高中生人群HBsAg携带率在逐年下降,仍为中度流行,需要继续加强从儿童期开始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6.
崔京玉 《职业与健康》2009,25(9):970-971
目的了解珲春市中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和抗-HBs水平,为学校制订防治乙型肝炎(乙肝)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126名中小学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2126名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为1.69%,其中朝鲜族学生阳性率高于汉族学生。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学生阳性率高于小学学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为55.69%,其中朝鲜族学生阳性率高于汉族学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学生阳性率高于中学学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乙肝无免疫力的学生应给予乙肝全程免疫,抗.HBs弱阳性的给予一次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内蒙古医学院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为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加强学生防预意识提供科学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该学院2006-2007级共5734例新生HBV血清标志物5项,即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进行测定,然后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V携带率为1.31%,其中男生携带率为1.86%,女生携带率为1.09%,男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的学生中有4种感染模式,其中以小三阳组所占比率最高(60.29%),其次为大三阳组(26.47%)。结论HBV携带者的血清具有高度传染性,也说明这部分学生对周围其他学生构成较大的威协,是校医院需要管理的乙肝传染源的重要对象。全校师生都应加强防预意识。定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状况,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县3所中小学综合性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疫苗接种前中小学学生HBsAb阳性率为67.36%,免疫前小学生HBsAg阳性携带率(1.28%)低于初中学生(1.74%),男女生之间,汉族、回族、哈萨克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中小学学生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个月后HBsAb阳转率达到89.72%,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无(弱)应答率为10.28%,无应答率中小学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县中小学学生HBsAb阳性率较低,对学生进行乙肝疫苗强化免疫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饮食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等五项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防止乙型肝炎在人群中传播。[方法]对崂山区2006年饮食从业人员和从事与食品相关的其他人员包括服务员、行政管理人员共8067人,采用乳胶法进行乙肝五项检测,用赖氏法测定AL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年共检测8067人,HBsAg阳性者218例,阳性率2.70%。其中,小三阳(HBsAg、HBeAb、HBcAb均阳性)115例,阳性率为1.43%;大三阳(HBsAg、HBeAg、HBcAb均阳性)89例,阳性率为1.10%;HBsAg、HBcAb阳性者4例,单纯HBsAg阳性者6例。HBsAg、HBeAg阳性者4例。HBsAg阳性者ALT异常18例,异常率为8.25%,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异常率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崂山区饮食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低于一般人员,由于工种的关系,加强监测十分必要。另外对ALT异常者应进一步明确诊断,以防止传染病传播。  相似文献   

20.
朱群  周子荣  陈军  薛少华 《职业与健康》2009,25(22):2423-2424
目的调查上海市黄浦区初高中(含职校)毕业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乙型肝炎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全区8516名初高中(含职校)毕业生进行HBsAg检测,并对检测结果按不同年级和性别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共计8516例初高中毕业生(含职校生)HBsAg总的阳性率0.73%,高三(含职校)和初三阳性率分别为0.66%和10.83%,男性和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0.70%和0.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黄浦区初高中(含职校)毕业生的HBsAg携带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