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132例,均采用后路Dick钉或AF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或基本恢复占95.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占91.9%,有断钉、松动及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132例,均采用后路Dick钉或AF椎弓根钉内固定,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或基本恢复占95.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占91.9%,有断钉、松动及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节段经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器械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206例,179例行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短节段椎弓根钉(Dick除外)复位固定后,伤椎术后椎体高度比和Cobb′s角有显著改善41例后路植骨融合者无断钉、钉松动或矫正度丢失严重现象。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神经损伤分级标准评定,134例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提高1-3级,15例完全性脊髓损伤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恢复。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伤椎高度和生理弧度,而后路植骨融合是预防内固定失败、矫正度丢失和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使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或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脊柱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未见明显脊柱失稳。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恢复椎体高度理想,选择性后路植骨有效保证脊柱稳定,为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及融合术治疗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对24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行撑开复位、减压、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比较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疗效。结果24例患者获得10~18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有3例无恢复,其他患者均有1~2级的恢复。23例患者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后凸Cobb角恢复正常。结论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行撑开复位、短节段固定及植骨融合术,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毛波 《吉林医学》2014,(13):2774-2775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及适应证。方法:2007年8月~2011年8月经后路单节段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28例,观察术前、术后1年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各项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13~22个月,平均18.3个月。X线光影像检查测量指标术后椎体前高和后凸角均显著恢复(P<0.05),术后1年,未见上述指标的进一步丢失,影像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限制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采取非融合的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15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接受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及随访半年的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触觉评分、运动评分、Cobb's角及伤椎高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同时,对伤椎经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33例,观察手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3例无内固定失败并发症,伤椎高度、Cobb角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脊柱稳定性恢复,后期随访无丢失。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郭献勇 《中外医疗》2010,29(25):76-76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49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结果本组术后随访6~34个月,平均26个月。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切口及深部感染,无断钉、螺钉松动、螺钉破出椎弓根发生。全部病例术后X线正、侧位片复查结果显示骨折复位满意,椎体无塌陷,内固定位置良好,cobb's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均有显着恢复。术后神经功能除1例按Frankel标准分级A级无明显恢复外,其它均有1~2级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朱美根 《中外医疗》2010,29(21):72-73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对24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行撑开复位、减压、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比较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疗效。结果 24例患者获得10~18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1分级:A级有3例无恢复,其他患者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对胸腰椎骨折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行撑开复位、短节段固定及植骨融合术,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伴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斌  邵高海 《海南医学》2009,20(10):89-91,82
目的探讨经后路多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胸腰椎骨折伴脱位6例患者的资料,均行经后路中华长城多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4例采用椎体间植骨,2例采用关节突及椎板后外侧植骨。结果6例均获随访,1例术后16个月发生内固定断裂。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3例A级者术后无改善,2例由B级恢复至C级,1例由C级恢复至D级。结论胸腰椎骨折伴脱位早期手术经后路复位容易,多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有利于维持伤椎间的稳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脊髓受伤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53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病人,后侧入路椎板减压,应用RF、AF、SF、GSS等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并行横突间及关节突植骨。结果 术后复查X线和CT,椎体高度恢复,椎管容积基本正常,脊柱矢状面生理曲度恢复。平均随访2年,疗效满意。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有手术操作简便、脊髓得到充分减压、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且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恢复了脊柱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3.
刘亮  蒋正山 《海南医学》2013,24(1):85-86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0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其神经功能恢复以及伤椎楔变指数、后凸Cobb角、椎管受堵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治疗1年后,神经功能、术后伤椎楔变指数、后凸Cobb角、椎管受堵指数均优于手术前(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谢祖全 《当代医学》2012,18(21):98-99
目的 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自2008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患者均为伤椎及邻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对其行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并随访观察患者伤椎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2个月,手术前后伤椎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切开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有利于充分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可以重建椎体高度和生理曲度,显著增强内固定系统牢固性和脊椎稳定性,避免骨质疏松加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蒋海波 《中国医疗前沿》2013,(13):45-45,110
目的观察胸腰段骨折伴发脊髓损伤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36例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患者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神经功能损伤分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后凸Cobb角较治疗前有明显缩小,(P <0.05);神经损伤分级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对恢复胸腰段骨折患者的脊椎形态、实现固定、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脊髓损伤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封辉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0):134-134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后路手术的最佳选择,它涉及三柱,三维复位效果好,术中通过器械的轴向撑开,可达到恢复椎体高度及椎管容积、使脊髓减压的目的.我院自1992年至2006年底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CDick钉、RF钉、AF钉、钉棒系统、Steffee钢板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23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后路间接复位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后路间接复位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T11~L2)8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9~24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均于9~15个月愈合,无钉棒系统松动及折断现象,所有患者骨折椎高度无明显丢失,无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损伤。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55%恢复到术后94%;伤椎后缘高度由76%恢复到96%;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由术前41.2%恢复到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减压在不破坏后柱张力结果的前提下能对椎管进行有效的减压。对有骨折块突入椎管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后路间接减压联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效果可靠,无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应早期手术治疗,无需进行方式的减压。不仅避免对脊髓及神经的干扰,也减少患者的创伤。  相似文献   

18.
蒋成明   《中国医学工程》2013,(4):50-50,52
目的对比观察在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后路手术中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观察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后路手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植骨融合术,通过2~5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手术前后椎体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后路手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可以有效的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完全康复者达到20%;虽然两种手术的术后差异不明显,但是随访后发现试验组的椎体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疗效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3月~2008年9月采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53例。结果53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椎体前沿平均高度、胸腰椎生理曲度及脊椎序列恢复满意,术后平均Cobb角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按Frankel分级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有效方法,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申建兴 《中外医疗》2011,30(18):60-60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某院骨科1999年5月至2002年2月间,应用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46例,恢复其胸腰椎序列,重建塌陷椎体;观察患者治疗后椎体复位情况、内固定有无失败情况及后期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对46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时间在5~32个月,平均18.5个月;调查结果显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术后除有3例复位效果不太满意,1例后期出现椎弓根钉松动;其余患者骨折情况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结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对脊柱骨折、脱位的减压、复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