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几种血吸虫表面分子的功能和免疫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暴露在寄生虫表面的抗原是保护性免疫反应重要的靶。但是显而易见,血吸虫的保护性抗原并非都是表面抗原,也不是所有表面抗原都是保护性免疫的靶。作者提出,决定表面抗原免疫学功能的因素之一可能是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与血吸虫免疫逃避有关的蛋白分子,对它们的了解将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对血吸虫免疫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重点介绍了几种与血吸虫免疫逃避有关的蛋白分子,对它们的了解将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对血吸虫免疫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7.
四种免疫学方法检测血吸虫抗体比较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武汉430070)陈柳燕,方爱珍,何汇我们于1989年10月选择基层常用的四种免疫学方法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指数等多方面指标的比较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试验血清:采自潜江市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热休克蛋白40 k Da(Sj HSP40)免疫学功能。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j HSP40蛋白序列同源性,并预测其B细胞及T细胞表位。应用PCR技术扩增全长Sj HSP40基因,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 GEX-6P-1,再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中;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再经亲和柱分离纯化获得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Sj HSP40融合蛋白,分别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以GST-Sj HSP40免疫BALB/c小鼠后,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Sj HSP40特异性Ig G抗体及其亚型Ig G1、Ig G2a抗体,采用流式检测术观察Sj HSP40对CD4+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结果 Sj HSP40含有7个潜在B细胞表位及多个T细胞表位(CTL表位和Th表位)。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 GEX-6P-1-Sj HSP40,并通过诱导表达和蛋白纯化获得GST-Sj HSP40融合蛋白。与其他组相比,GST-Sj HSP40免疫小鼠血清中抗Sj HSP40特异性Ig G抗体及其亚型Ig G1和Ig G2a水平均显著升高,但Sj HSP40对CD4+T淋巴细胞分化无显著影响。结论 Sj HSP40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但不影响小鼠体内各类Th免疫反应平衡,可作为潜在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病是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也是WHO规划消除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病原血吸虫的种间杂交已成为一种新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血吸虫为雌雄异体的复殖吸虫,其种群繁多、分布区域重叠,不同种血吸虫尾蚴感染同一宿主后,异种童虫在宿主体内雌雄合抱,杂交后可形成新的杂交虫株。优势杂交虫株的产生及其生物学特性如对宿主选择性、生殖力及感染力等改变,势必导致其种群演化、分布区域、流行模式及对人和动物的致病性变化,从而对正在实施中的全球血吸虫病消除规划产生影响。本文就血吸虫种间杂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976年11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举行“曼氏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学”专题讨论会。本报告是会议的简单提要。Kemp描述了取自小鼠的曼氏血吸虫虫体表面有宿主免疫球蛋白定位的超微结构。免疫细胞化学的研究证明虫体表面有小鼠的IgG_1,lgG_(2a),IgA及IgM的存在。尽管有一些特异的抗血吸虫抗体可能是存在的,但从宿主的先前致敏及花环凝集试验的研究证明,很多体表的免疫球蛋白对抗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感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已属无疑。其原理和其他病原感染基本相同,惟其表现则有差异,特别是缺乏快速而坚强的免疫力。除少数有自愈现象的动物外,其他宿主包括人体往往需经多次反复感染,才能加强其对抗血吸虫侵袭的机体反应。换句话说,宿主对血吸虫的免疫力是由反复斗争而产生,由反复斗争而发展的。动物接种尾蚴的实验观察和人体急、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以往不论抗体或细胞的被动转移都没有成功地获得保护作用,因此免疫机理不明。最近在循环抗体  相似文献   

12.
免疫保护性反应主要由成虫的抗原引起。有相当的证据说明,成虫和童虫有几种共同性质的抗原,对于这个间题也可从其它试验获得证明,如混合凝集试验。成虫虫体表膜抗原的连续转化和释放过程,已经肯定关系到免疫性、成虫的生存以及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的产生。在成虫抗原包括代谢产物的提纯和检出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在免疫病理学病变的发生上,虫卵抗原起着主要的虽不是唯一的作用。在虫卵抗原的标定和提纯方面也有所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介绍了血吸虫糖复合物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本重点介绍了血吸虫糖复合物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血吸虫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很大的形态和生物化学的改变,其糖代谢由使用储存的糖原变为利用宿主的葡萄糖作为能量需要,而且能量代谢从有氧代谢转变为无氧代谢。作者曾克隆到了一组编码参与葡萄糖摄取、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过程的蛋白的DNA。本文报告运用这些cDNA作为探针,测定血吸虫生活史各期葡萄糖代谢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病是由于血吸虫寄生于宿主门静脉系统而引起的一种严重慢性疾病。乙酰胆碱酯酶(AChE)是存在于脊椎动物神经突触裂隙的一种水解乙酰胆碱的酶,它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传导,在曼氏血吸虫体内也已找到。为了探讨该酶在血吸虫虫体中的分布位置和它作为血吸虫病疫苗的可能性,用以下方法,包括免疫沉淀法、放射免疫测定法(R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镜观察等对曼氏血吸虫的AChE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曼氏血吸虫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期检测:1)虫体蛋白中是否存在雌二醇和/或蜕皮类固醇结合蛋白;2)DNA结合蛋白是否存在类固醇受体的结构特征;3)三苯氧胺(雌激素拮抗剂)能否影响虫卵的发育。 激素结合试验:成虫核蛋白匀浆上清与~3H-17-β-雌二醇共同孵育,液体闪烁计数。雌二醇与雌、雄虫提取物的平均结合量分别为5.8fmol/毫克蛋白和4.1fmol/毫克蛋白,二者无统计学差异。以20-羟-蜕皮激素作竞争结合试验,~3H-17-β-雌二醇与雌、雄虫提取物的结合量增加了数倍,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别构效应。结果提示曼氏血吸虫体内存在类固醇受体。  相似文献   

18.
同工酶分析提示,从遗传学角度大陆株和菲律宾株是不同的,在蛋白组成和生物学特性上反映出本质区别。但在两者之间未发现直接的遗传差异,仅有报告核和线粒体的遗传标记在株间高度保守。由于在同一实验室中尚未对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和菲律宾株作较广泛的直接比较,作者决定对它们的生物学和免疫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血吸虫病疫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已鉴定、克隆和表达了近百种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虽然这些疫苗候选分子都没有获得如照射减毒活尾蚴疫苗那样好的免疫效果,但已有一些被WHO认为是最有希望的疫苗候选分子,它们在各种动物试验中均能诱生一定的免疫保护力。本文将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方面研究作一综述性介绍。  相似文献   

20.
血吸虫病仍然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诊断抗原一直是血吸虫病诊断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血吸虫病的诊断抗原已由最初采用的粗抗原发展为组分抗原以及由基因重组的方法生产合成的重组抗原。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血吸虫分子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