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兔HDL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巨噬细胞、肝细胞HDL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1)正常对照组(n=6):给予普通饮食喂养;(2)动脉粥样硬化组(n=6):饲以高脂饲料;(3)普罗布考组(n=6):在饲以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400mg/(kg·d)]。12周后取血以酶法测定血脂;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腹腔巨噬细胞、肝细胞细胞表面ABCA1、SR-BⅠ表达量;液闪计数仪检测其[3H]胆固醇转出率。结果实验12周后,普罗布考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NHDL-C)水平明显下降。普罗布考上调动脉粥样硬化兔腹腔巨噬细胞及肝细胞ABCA1及SR-BⅠ蛋白质表达水平。普罗布考组腹腔巨噬细胞、肝细胞[3H]胆固醇转出率较动脉粥样硬化组明显上升。结论虽然普罗布考降低HDL-C,但是其通过上调腹腔巨噬细胞、肝细胞SR-BⅠ及ABCA1的表达及增加其[3H]胆固醇转出率,改善HDL功能,具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兔胆固醇逆转运(RCT)作用。  相似文献   

2.
巴玉兰 《医学综述》2012,18(9):1305-1308
近年来,大量的药理及临床试验发现调脂药普罗布考可稳定和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普罗布考可作用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抑制其进一步氧化修饰,发挥抗氧化作用;也可通过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各种重要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还可改善血管平滑肌的增殖,维持凝血、纤溶系统平衡等。普罗布考可通过多个靶点作用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发挥抗氧化、抗炎、保护血管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雄性鹌鹑高脂饲料喂养45d可形成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给予麦胚每只10g/d具有明显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表现体重增加,生理活动增强,降低血清胆固醇,显著增高HDL-C,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优于烟酸肌醇酯(每日2.5mg/100g体重),且无药物所致进食减退、体重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等副作用。实验表明麦胚是一种理想的有前途的抗动脉粥样硬化食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及HO-1在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中的地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加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60只成模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锡原卟啉-9(SnPP-IX)组、普罗布考组、普罗布考+SnPP-IX组,每组15只,持续药物干预12周,24周末检测各组血脂,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白介素-18、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超敏感C反应蛋白的水平;观测斑块的病理形态及组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腹动脉组织中HO-1的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HO-1 mRNA的表达,酶法检测HO-1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普罗布考组斑块内HO-1的表达及活性显著增加,主动脉斑块面积、内-中膜厚度显著减小,斑块纤维帽厚度增加,免疫组化检测斑块内巨噬细胞浸润减少,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炎症因子的水平降低(P均<0.01)。使用锡原卟啉-9抑制HO-1的产生及活性,促进了斑块的进展,增加了血浆中氧化及炎症因子的水平(P均<0.01)。普罗布考干预的同时抑制HO-1的活性,显著减弱了普罗布考的抗动脉粥硬化作用(P均<0.01)。结论普罗布考通过诱导HO-1产生发挥其抗炎、抗氧化作用,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增加斑块的稳定性。HO-1可能是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5.
胆固醇逆转运(RCT)是高密度脂蛋白(HDL)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内皮脂肪酶(EL)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血浆HDL-C水平起负调节作用。尽管EL的过表达减少总RCT,但EL剔除并未使RCT受影响。EL虽能增加肝脏选择性的胆固醇摄取,但最终并没有将其转化,也未从胆汁、粪便中排泄。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均能够正调节EL的表达,同时EL也能够影响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它们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EL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不明确,在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巨噬细胞也与EL有关。研究认识EL的生物特性,以期将EL作为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与塞来昔布联合应用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 40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普罗布考组、塞来昔布组及普罗布考与塞来昔布联合组(联合组), 每组各8只。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 模型组为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予以高脂饲料+维生素D3+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 普罗布考组、塞来昔布组、联合组同法造模后分别予以普罗布考、塞来昔布、普罗布考联合塞来昔布灌胃。药物干预12周后, 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正五聚体蛋白3(PTX3), 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的病理形态改变并计算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内膜/中膜厚度比。结果: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普罗布考组、塞来昔布组和联合组的TC、LDL-C、CRP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 普罗布考组和联合组的TC、LDL-C、CRP、PTX3均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 普罗布考组、塞来昔布组和联合组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均明显增加(P<0.01), 普罗布考组、塞来昔布组和联合组与模型组比较, 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均显著减小, 中膜厚度增加(P<0.01)。结论:普罗布考和塞来昔布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 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姬  张俊峰 《海南医学》2014,(9):1328-1330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负相关,随着对HDL-C的深入研究,发现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能与HDL-C的功能异常有关,HDL-C的功能异常表现在其有多种亚型, HDL亚型异常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核因子kappaBp65(NFkB p65)活化的影响.②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普罗布考组,每组8只,共计喂养10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家兔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壁PCNA及NFkBp65的表达.③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高脂组血清TG、TC、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1),与高脂组比较,普罗布考组血清TG降低,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明显降低(P<0.01),HDL-C亦有所降低(P<0.05);高脂组较正常组血清SOD明显减少,MDA明显升高(P<0.01),而普罗布考组较高脂组SOD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P<0.01);高脂组较正常组PCNA和NFkBp65表达明显增加(P<0.01),普罗布考组较高脂组PCNA和NFkBp65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相关分析表明PCNA和NFkBp65呈正相关(r=0.916,P<0.01).④结论 普罗布考可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阻断NFkBp65的活化,进而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载脂蛋白A5是一种新发现的主要与HDL相关的载脂蛋白,在临床上它具有明显的降甘油三酯作用,近期发现其可修饰HDL,促进胆固醇的逆转运,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具有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文针对载脂蛋白A5的研究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调脂药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可分为6类: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其他(普罗布考、ω-3脂肪酸).对于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最重要的当属他汀类,它不仅降脂,而且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更为重要.他汀类可使LDL-C降低18%~55%;HDL-C升高5%~15%;TG降低7%~30%.几种我国已上市他汀类药降低TC、LDL-C和TG以及升高HDL-C的不同剂量疗效比较见表1、表2.他汀类药物降低TC和LDL-C的作用虽与药物剂量有相关性,但不呈直线相关关系.当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增大1倍时,其降低LDL-C的幅度增加6%.  相似文献   

11.
普罗布可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中MMP-2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普罗布可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原2 (pro-M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明胶酶谱法和酶法测定30例冠心病患者普罗布可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静脉血pro-MMP-2 、MMP-2及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后pro-MMP-2、MMP-2、TC、LDL-C较治疗前降低,上述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药物治疗前后HDL-C、TG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普罗布可在降低血清TC、LDL-C的基础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有抑制作用,提示普罗布可可作为一种稳定斑块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硬化症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硬化症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清炎性指标水平的变化,探讨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硬化症的抗氧化、抗炎症作用。方法:将72例颈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罗布考组3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普罗布考片0.5g,2次/d,持续12周;对照组34例,常规药物治疗,不服用任何调脂药物及抗氧化剂。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lβ(IL-l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血脂系列等。结果:普罗布考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x-LDL、hs-CRP、IL-lβ、MMP-9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后两组间TC、LDL-C、ox-LDL、hs-CRP、IL-lβ、MMP-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降低颈动脉硬化症患者的TC、LDL-C、ox-LDL、hs-CRP、IL-lβ和MMP-9水平,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总医院2010年4月-2013年5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随机分组,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每组各100例。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情况、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情况、临床疗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情况。结果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治疗前TC、TG、HDL—C、LDL—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2,t=0.75、0.15、0.87、0.88、0.4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HDL-C、LDL—C、临床疗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3、11.77、7.07、11.16、χ2=17.39、6.88、3.64,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仪测定口服普罗布考12周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同时,检测服药前、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12周后,颈动脉粥样斑块明显缩小。普罗布考对甘油三酯无明显影响,但是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结论:普罗布考可稳定或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分析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分为普罗布考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正常接受降糖药对症治疗,普罗布考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片,250 mg/次,2次/d,疗程6个月,观察普罗布考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除三酰甘油(TG)外,普罗布考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8-异前列腺素F2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外周血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改善显著(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存在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血脂和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普罗布考对兔髂动脉损伤后内膜增殖、血管重塑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普罗布考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和联合组,高脂喂养两周后行髂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从术前3d开始对照组予单纯高脂喂养,治疗组分别以普罗布考(1.0g/只·d^-1)、复方丹参滴丸(300mg/只·d^-1)及两药联合灌喂至术后4周,取病变血管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普罗布考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增殖内膜面积明显减小(P〈0.05),普罗布考组内弹力膜包绕面积增大(P〈0.05);与单独用药组比较,联合组内弹力膜包绕面积明显增大(P〈0.05),但增殖内膜面积无改变(P〉0.05);各治疗组VEGF、PC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普罗布考均可抑制动脉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内膜增生;普罗布考兼有改善血管重塑的作用,两药联合使用可取得改善血管重塑的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减少VEGF在血管内、中膜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尿酸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6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实验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于入院第1 天和第14 天分别测定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及尿酸水平,于发病第90 天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其神经功能。分析普罗布考与氧化应激水平、尿酸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卒中进展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 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第90 天时的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间氧化应激水平发现,普罗布考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氧化应激及尿酸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结论普罗布考可以通过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氧化应激及尿酸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Usefulness of probucol in treating primary hypercholesterolemia.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Probucol (1 g per day) was administered in a double-blind crossover trial to 16 patients with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who had previously been tested for their response to clofibrate. Probucol led to a fall in the plasma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of 15% or more (mean 20.2%) in 5 of the 12 clofibrate-resistant patients and between 8% and 15% in 3 others. The reduct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7 of these 12 patients as well as in 3 of the 4 patients sensitive to clofibrate. Thus, probucol has a plac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cholesterolemia who do not respond to clofibrate.  相似文献   

19.
王苗 《海南医学》2012,23(6):119-122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调脂药,近年来它的非调脂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证实了其除了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致死率外,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等,这些非降脂作用即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Pleiotropic effects)。研究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合理地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更好地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