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65例早期宫颈癌耐药基因产物与临床预后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宫颈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P-gp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UICC分期、局部复发无关(P>0.05);TopoⅡ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有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UICC分期无关(P>0.05);GST-π的表达与各个指标之间均有关(P<0.05);TS与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05),与局部复发、肿瘤分化无关(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TopoⅡ、GST-π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宫颈癌中P-gp TopoⅡ、GST-π、TS对判断宫颈癌的预后十分必要;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TopoⅡ、GST-π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癌中COX-2、ER和PR的表达。结果:COX-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升高,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ER和PR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表达率随临床分期增加、病理分级增高及淋巴结转移而降低。COX-2的表达与ER和PR无关。结论:COX-2可能介导不同的生物学途径,可以联合内分泌药物与特异性COX-2抑制剂治疗转移或复发的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间皮素mRN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4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间皮素mR-NA的表达。结果:间皮素mRNA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2.9%(34/41)与78.6%(11/14),相对含量分别为74.95±22.34、54.45±9.01。子宫内膜癌组间皮素mRNA相对含量高于正常内膜组(P=0.005)。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及低分化组的子宫内膜癌间皮素mRNA相对含量分别高于手术病理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浅肌层浸润及高、中分化组(P分别为0.000、0.014、0.01和0.034),而与病理类型无关(P=0.219)。结论:间皮素mRNA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转移有相关性,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α及β、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93例子宫内膜腺癌(内膜腺癌组)和31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内膜组)VEGF、ERα、ERβ及PR的表达。结果:1内膜腺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58.1%)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32.3%),而ERα的阳性表达率(59.1%)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8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β、PR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在病理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的阳性表达率在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的阳性表达率在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β的阳性表达率在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VEGF与ERα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3,P=0.046)。结论:VEGF及ERα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VEGF及ERα的检测可能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癌中RON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ON在子宫颈鳞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情况及定位分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同时综合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对子宫颈鳞癌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RON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10%、37.5%、69.6%。宫颈鳞癌组织中RON蛋白高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RON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及阴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分别为(23.27±2.10)月、(37.33±2.30)月;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10,P0.001)。结论:RON蛋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病情进展的一个潜在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肉瘤与癌肉瘤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确诊为子宫肉瘤和癌肉瘤的18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130例行盆腔淋巴结的清扫术,其中16.15%(21/130)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绝经状态、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与子宫肉瘤和癌肉瘤的预后可能有关。结论子宫肉瘤和癌肉瘤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预后差,行淋巴结切除可能不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子宫肉瘤是一类临床少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术前诊断率极低。子宫肉瘤病理分类较复杂,主要包括平滑肌肉瘤、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未分类肉瘤等。近年来,关于子宫肉瘤病理学特征、临床病理分期、治疗与预后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聚合蛋白(fascin)和CD44V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A组),19例子宫内膜增生症(B组)以及17例正常子宫内膜(C组)组织中fasci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①A组中fascin的表达率(71.74%)明显高于B组(15.79%)及C组(5.88%)(P<0.01)。fascin在A组中的表达率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而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②A组中CD44V6的表达率(43.48%)明显高于B组(5.26%)及C组(5.88%)(P<0.01)。CD44V6在A组中的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③fascin与CD44V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3,P<0.05)。结论:fascin及CD44V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调节蛋白(pS2)、组织蛋白酶D(cath-D)、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9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S2、cath-D、PR、ER-α的表达.结果:pS2、cath-D、PR、ER-α阳性率分别为30.8%、34.1%、68.1%、54.9%.pS2阳性、PR阳性与肿瘤高分化、肌层浸润浅、FIGO分期早有关,pS2阳性、PR阳性患者生存期较长.cath-D阳性与肿瘤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宫颈受累、FIGO分期晚有关,cath-D阳性患者生存期较短.ER-α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PR为患者生存期最强的影响因素.结论:pS2阳性、PR阳性、cath-D阴性患者与好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患者生存期长,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聚合蛋白(fascin)和CD44V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A组),19例子宫内膜增生症(B组)以及17例正常子宫内膜(C组)组织中fasci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①A组中fascin的表达率(71.74%)明显高于B组(15.79%)及C组(5.88%)(P<0.01).fascin在A组中的表达率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而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②A组中CD44V6的表达率(43.48%)明显高于B组(5.26%)及C组(5.88%)(P<0.01).CD44V6在A组中的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③fascin与CD44V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3,P<0.05).结论:fascin及CD44V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卵巢癌拓扑异构酶Ⅱα表达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 81例上皮性卵巢癌TopoⅡα的表达 ,并予以 3~ 8个疗程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结果 :低分化卵巢癌TopoⅡα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者 (P =0 .0 4 7) ,术前行化疗的卵巢癌TopoⅡα表达明显低于术前未化疗者 (P =0 .0 0 2 ) ,而复发性卵巢癌TopoⅡα表达再次升高 ;不考虑MDR1因素时 ,TopoⅡα与化疗敏感性间未见明显的相关性 (P =0 .0 73) ,而在排除MDR1影响后 ,TopoⅡα表达与化疗疗效间具有明显相关性 (P=0 .0 2 6 ) ,阳性表达时化疗效果好 ,未发现TopoⅡα的表达强度与化疗疗效间有相关性(P =0 .98)。结论 :TopoⅡα表达与卵巢癌分化程度有关 ,化疗影响TopoⅡα的表达 ,复发病例TopoⅡα表达重新增强 ,MDR1阴性时 ,TopoⅡα表达与化疗敏感性间具有明显相关性。因此 ,可以根据卵巢癌TopoⅡα表达情况 ,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RNA干扰技术抑制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耐药细胞TopoⅡα基因的表达是否能逆转耐药.方法 (1)设计并筛选针对Topo Ⅱα基因的、沉默效果最佳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将其克隆到psilencer4.1-CMV-neo载体上;将psilencer4.1-CMV-neo-Tope Ⅱα重组质粒转染至受试细胞,建立稳定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Topo Ⅱα siRNA(+)SKOV3/DDP.(2)采用RT-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测定稳定转染细胞中TopoⅡ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opeⅡαRNA干扰前后细胞的耐药指数、细胞周期和细胞内顺铂含量的变化.结果 (1)转染psilencer4.1-CMV-neo-Topo Ⅱα质粒后能抑制SKOV3/DDP细胞中TopoⅡα基因的表达,TopeⅡα siRNA(+)SKOV3/DDP和SKOV3/DDP细胞中TopoⅡα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和0.92±0.08;两种细胞中TopoⅡα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1±0.04和1.95±0.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SKOV3/DDP细胞转染Topo Ⅱα siRNA后耐药指数下降,TopoⅡα siRNA(+)SKOV3/DDP和SKOV3/DDP细胞的耐药指数分别为3.46和5.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opoⅡα siRNA(+)SKOV3/DDP细胞的G_0/G_1期、G_2/M期细胞比例较SKOV3/DDP细胞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P均<0.05).(4)Topo Ⅱα siRNA(+)SKOV3/DDP细胞经20 μg/ml顺铂处理24 h后,其顺铂含量(157.20 ng)较SKOV3/DDP细胞(63.99 ng)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阻断卵巢癌耐顺铂细胞中Topo Ⅱα基因的表达能逆转其对顺铂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癌细胞中STAT3表达与DC、CD4+、CD8+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探讨卵巢癌发生过程中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选择42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为研究对象,2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13例正常卵巢组织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组织中STAT3与DC、CD4+、CD8+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STAT3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增高,与良性和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按FIGO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C、CD4+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降低,与良性和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按FIGO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8+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降低,与良性和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按FIGO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低表达率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卵巢上皮癌组织中STAT3表达与DC、CD4+、CD8+表达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0、-0.081、-0.102,P均<0.05。结论:STAT3与DC、CD4+、CD8+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卵巢癌恶性程度的指标;STAT3与DC、CD4+、CD8+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呈负相关。各因素间相互影响,可能是导致肿瘤逃脱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点与其存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肉瘤50例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措施与存活率。治疗措施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其中72%的病人行子宫加附件切除术或单纯子宫切除术,20%的病人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74%的病人辅以化疗。术后2年、5年对患者随访登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病人中有33例死亡,其中29例死于复发(复发率为58%)。术后2年生存率为54%,5年生存率为34%。年龄<50岁患者预后好于≥50岁者(P<0.01),I期子宫肉瘤的2年、5年生存率高于II、III、IV期(P<0.05)。子宫平滑肌肉瘤及内膜间质肉瘤2年、5年存活率高于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P<0.05)。结论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与术后存活率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5.
Information in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incidence of nodal spread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 in stage I sarcoma of the uterus is limit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surgical staging of 20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by primary surgery to include 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 bilateral salpingo-oophorectomy, and selective biopsy of paraaortic and pelvic nodes. Nine out of 20 patients (45%) of this small series had lymph node metastases either to both pelvic and paraaortic nodes (6) or pelvic nodes alone (3). This high rate of nodal involvement was associated with deep myometrial invasion, uteri sounding larger than 8 cm, patients older than 65 years, and leiomyosarcoma. In 12 of 20 patients, clinical staging was an underestimate. In a follow-up from 2 to 12 years, all 9 patients with positive nodes succumbed to their diseases.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incidence of nodal spread in stage I sarcoma of the uterus is a frequent occurrence and is related to ultimate survival. Furthermore, it suggests that lymphatic permeation might precede hematogenous spread in early sarcoma of the uteru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改善其生存率。方法 对辽宁省肿瘤医院1984年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101例子宫肉瘤的组织学类型、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1例子宫肉瘤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46.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2岁组的5年生存率为57.1%,>52岁组为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5,P=0.003)。绝经前患者5年生存率为57.6%,绝经后患者为25.7%(χ2=9.332,P=0.002 )。子宫平滑肌肉瘤5年生存率34.3%,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为16.7%,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为73.8%,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74,P<0.001)。Ⅰ期与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1.1%、36.4%、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8,P=0.009)。当子宫体积<妊娠3个月子宫时,5年生存率为65.2%,而≥3个月时为41.0%(χ2=4.178,P=0.041 )。手术、手术+放疗+化疗、手术+化疗、手术+放疗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1.7%、62.5%、45.9%、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90,P=0.37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绝经状态、手术分期和病理类型3个因素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其中手术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P=0.001)。结论 绝经状态、手术分期、病理类型是影响子宫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初治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g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治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g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初治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gp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敏感性、复发、预后的关系。结果:90例卵巢上皮癌P-gp阳性率为68.89%。P-gp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复发有关,P-gp阳性率Ⅲ、Ⅳ期较Ⅰ、Ⅱ期(P=0.024)高,有复发组较无复发组(P=0.000)高。P-gp表达与年龄、肿瘤家族史、血型、术前CA125、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无关(P>0.05)。P-gp表达与铂类化疗耐药呈正相关(r=0.215,P=0.042)。P-gp阳性组复发率高于阴性组(58.06%vs14.29%,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晚、低分化、P-gp表达、有复发的患者预后差(P<0.05)。预后的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仅FIGO分期(RR=1.649,P=0.047)是影响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初治卵巢上皮癌中存在P-gp的阳性表达,P-gp表达与FIGO分期、化疗耐药、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代表不同耐药机制的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在原发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体外药敏试验(ATP-TCA)结果与耐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32例宫颈鳞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采用ATP-TCA法成功检测上述细胞对11种化疗药物(共16种组合)的体外敏感性;采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32例宫颈鳞癌组织中P-gp、GST-π、TopoⅡ、TS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TS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耐药蛋白P-gp表达与体外PTX+CBP耐药正相关(P=0.040);耐药蛋白TS表达与体外5-FU、5-FU+MMC、5-FU+DDP耐药正相关(P=0.015,0.012,0.006);TopoⅡ,GST-π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体外耐药均无相关性。结论:体外药敏试验联合免疫组化检测,有可能用于宫颈鳞癌化疗前药敏预测。  相似文献   

19.
HIF-1α、MMP-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卵巢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1月~2009年5月经手术切除的卵巢肿瘤组织石蜡标本81例,免疫组化检测HIF-1α、MMP-2蛋白表达,采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的方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的VM,讨论HIF-1α、MMP-2表达与VM的关系。结果:卵巢癌HIF-1α表达与临床分期(r=0.392,P=0.020)、分级(r=0.358,P=0.035)呈正相关,MMP-2表达与分级(r=0.409,P=0.015)呈正相关。卵巢癌不同分级组的VM形成率有显著差异(P=0.018),低分化的卵巢癌VM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VM阳性组和阴性组的HIF-1α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03),VM阳性组和阴性组的MMP-2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04)。结论:低分化卵巢癌组织更易形成VM,HIF-1α、MMP-2表达与卵巢癌分级及VM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