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蒲黄-五灵脂药对在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中的贡献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蒲黄-五灵脂及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蒲黄-五灵脂及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实验观察不同提取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凝血酶时间(TT)法抗凝血作用的影响。 结果 :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少腹逐瘀汤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血瘀SD大鼠全血黏度(P<0.05)、血沉(P<0.05);且可以延长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而蒲黄-五灵脂药对在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血沉及体外延长家兔血浆凝血时间方面均 优于全方减去蒲黄-五灵脂提取物。 结论 :少腹逐瘀汤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性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均有显著作用,且蒲黄五灵脂药对对于全方效应起到主要作用,提示蒲黄-五灵脂药对与全方减去蒲黄-五灵脂药味配伍可能存在一定的增效作用,为揭示该药对对全方活血化瘀效应的贡献提供了一定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2.
碧血胶囊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 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碧血胶囊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通心络对照组、碧血胶囊低、中、高剂量(242,484,968 mg.kg-1)组,各治疗组分别ig相应的药物,共7 d,然后sc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浴法复制大鼠血瘀证模型,观察碧血胶囊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碧血胶囊能降低急性血瘀证大鼠的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结论:碧血胶囊能降低大鼠血瘀证模型的红细胞的聚集程度,改善其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固本益肾胶囊对急性血瘀症模型大、小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瘀症模型组,血府逐瘀胶囊组(1.2 g·kg-1),固本益肾胶囊高剂量组(2.25 g·kg-1)、固本益肾胶囊低剂量组(0.75 g·kg-1)。采用sc 0.1%肾上腺素,之后进行寒冷刺激造成急性血瘀症模型,分别测定各组大鼠高、中、低切变率(230,11.50s-1)下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清黏度、纤维蛋白原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电阻值及小鼠凝血时间。结果:固本益肾胶囊2.25,0.75 g·kg-12个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降低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黏度,降低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降低红细胞压积,减少血小板聚集电阻值,延长小鼠凝血时间(P<0.05或P<0.01)。结论:固本益肾胶囊可明显改善急性血瘀症模型动物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蒲黄、蒲黄炭分别与五灵脂配伍对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云南白药组与生品复方、炭品复方高(7.2 g·kg-1)、中(3.6 g·kg-1)、低(1.8 g·kg-1)剂量组灌胃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7 d,第7天给药后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采用Born比浊法测定盐酸肾上腺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淤模型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1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显著提高(P0.01),TXB2显著增加(P0.01),6-keto-PGF1α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可显著抑制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使TXB2显著减少(P0.01),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抑制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P0.05);炭品复方高剂量组可显著促进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炭品复方中、低剂量组均能使血瘀模型大鼠TXB2显著减少,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P0.05)。与相同剂量下蒲黄炭品复方比较,蒲黄生品复方使血瘀模型大鼠TXB2显著减少,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蒲黄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炭品复方低剂量组均可抑制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浆中TXB2、6-keto-PGF1水平,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活血作用,且相同剂量下生品复方作用优于炭品复方。炭品复方中、高剂量组可提高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这与蒲黄生品行血,炒炭后活血作用减弱的传统炮制理论相符合,为蒲黄在临床上的生熟异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蒲黄与蒲黄炭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凝血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蒲黄及蒲黄炭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云南白药组0.27 g·kg-1,蒲黄生品水提组1.2 g·kg-1,蒲黄炭水提组1.2 g·kg-1,蒲黄炭粉组1.2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并比较蒲黄生品、炭品对其血液流变性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影响。结果:蒲黄及蒲黄炭均能明显降低血瘀大鼠全血高切黏度、血沉、血沉方程K、红细胞刚性指数。在凝血时间影响方面,蒲黄炭能明显缩短血瘀大鼠PT;蒲黄及蒲黄炭均能明显缩短血瘀大鼠APTT,降低其FIB,且生品作用强于炭品。结论:蒲黄及蒲黄炭均能改善血瘀大鼠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缩短凝血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而表现出一定的化瘀止血功效,蒲黄炭的凝血途径多于蒲黄生品,生品在降低FIB方面强于炭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血促愈胶囊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外伤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用自由落体组织损伤法建立外伤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后,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三七伤药胶囊对照组、活血促愈胶囊低、中、高剂量组(2.75,8.25,16.50 g·kg-1),每组动物10只,每天测小腿周长及损伤部位的机械刺激痛阈值;各治疗组分别ig相应的药物,共5d.然后肉眼观察局部组织损伤程度,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观察活血促愈胶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另设正常对照组.结果:活血促愈胶囊能明显抑制外伤血瘀大鼠受伤部位的软组织肿胀(P<0.01),减轻机械刺激引起的受伤部位的软组织疼痛(P<0.01),并能降低外伤血瘀大鼠全血黏度(P<0.01),提高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病理检查结果亦表明对外伤血瘀大鼠受伤部位的软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P<0.01).结论:活血促愈胶囊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外伤血瘀证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以sc大剂量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浴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尾静脉iv给予药物,于末次给药0.5 h后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分别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结果:香丹注射液能够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并能够抑制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升高。结论:香丹注射液具有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母生化汤(YST)对急性血瘀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抗血栓形成作用.方法:48只雌性家兔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参组,益母生化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服给药7天,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于末次给药后采用肾上腺素加冰水应激方法制备血瘀模型,次日心脏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观察体外血栓形成情况.结果:益母生化汤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瘀家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延长血沉时间,降低红细胞压积(P<0.01);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P<0.01).结论:益母生化汤高、中剂量组能明显改善血瘀家兔的血液流变性,抑制体外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虎杖总蒽醌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血瘀模型大鼠脂代谢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运用链脲佐菌素复制大鼠DN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6组,分别ig高、中、低剂量的虎杖总蒽醌(400,200,100 mg·kg-1),阳性对照组ig开博通6.25 mg·kg-1,模型组和空白组ig同体积(5 mL.只-1)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8周。实验第8周末,动物取血前1 d,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sc肾上腺素注射液0.08 mL·kg-1,共2次,间隔4 h,在2次注射间隔期间,将大鼠浸入冰水5 min,以建立DN血瘀模型,并用全自动生化仪、血流变仪分别观察DN早期血瘀模型大鼠脂代谢及血液流变性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虎杖总蒽醌高、中剂量能明显降低TG水平(P0.01)。高剂量能明显降低LDL水平(P0.01);与模型组比较,虎杖总蒽醌高、中、低剂量对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有明显降低作用。结论:虎杖总蒽醌可降低DN早期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并对脂代谢紊乱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艾蒿黄酮对实验性痤疮干预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艾蒿黄酮对动物实验性痤疮及相关病理环节的影响.方法:观察60,30 mg· kg-1艾蒿黄酮对家兔耳角化模型的影响,60,30,15 mg·kg-1艾蒿黄酮对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血瘀证模型的影响,100,50,25 mg· kg-1艾蒿黄酮对小鼠耳朵肿胀模型和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的干预作用,评价艾蒿黄酮对痤疮的治疗作用.结果:60 mg·kg-1艾蒿黄酮,可显著降低家兔耳角化程度,给药5h后对大鼠足跖肿胀的抑制作用明显(P<0.01);60 mg· kg-艾蒿黄酮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血液黏度有明显改善作用(P<0.01和P<0.05);100 mg·kg-1艾蒿黄酮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5),可调节迟发型超敏反应引起小鼠CD4+和CD8+值升高,并对免疫器官(胸腺、脾)指数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艾蒿黄酮可通过抗实验性角化、活血化瘀作用、抗炎、免疫抑制及抗雄激素样等方面干预痤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胶艾汤和四物汤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探讨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活血功效变化的机制。方法采用sc肾上腺素加冰水浴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凝血4项、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明显升高(P<0.01),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的量明显增加(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明显降低(P<0.05、0.01),TT、PT、APTT明显延长(P<0.05)、FIB的量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1);胶艾汤中剂量组大鼠1 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与HCT明显降低(P<0.05、0.01),APTT明显延长(P<0.05),PT明显缩短(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与胶艾汤中剂量组比较,四物汤组大鼠PT明显延长(P<0.01)。结论胶艾汤和四物汤均具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活血作用,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活血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增液布津汤对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增液布津汤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环戊硫酮组.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均利用免疫诱导法(注射白百破疫苗+完全弗氏佐剂+大鼠颌下腺抗原)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于造模后当天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用生理盐水20 mL·kg-1 ig,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用增液布津汤(相当于生药6.8,13.6,27.3 g·kg-1)ig,环戊硫酮组用环戊硫酮(1.25 g·kg-1)ig.首次免疫后第3,7天,用乳化抗原对模型组和用药组加强免疫,剂量同首次,多点背部sc.以后每隔14 d用乳化抗原加强免疫1次,剂量同首次,共加强免疫2次,多点背部sc,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增液布津汤对模型小鼠体质量、颌下腺与胸腺、脾指数及唾液分泌量、颌下腺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免疫小鼠颌下腺出现类似SS的病理改变,存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提示免疫造模成功.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唾液流量分别为(18.17±1.33)g,(7.51±1.25)mg,颌下腺指数、胸腺指数、脾指数分别为(3.02 ±0.98),(1.76 ±0.62),(6.93±2.03) mg·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液布津汤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唾液流量分别为(23.79±1.48)g,(11.05 ±1.93)mg,颌下腺指数、胸腺指数、脾指数分别为(4.24 ±0.84),(0.77 ±0.70),(4.58±1.39)mg·g-1,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余治疗组增加程度较增液布津汤高剂量组相比增加不明显.结论:增液布津汤可能通过抑制SS模型小鼠颌下腺萎缩,淋巴细胞浸润的病理进程,保护其唾液分泌功能,从而发挥对SS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方三七滴丸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以及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运用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加冰水冷浴造大鼠血瘀模型,观察复方三七滴丸对大鼠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采用家兔血小板聚集试验和体外血栓形成试验研究复方三七滴丸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复方三七滴丸能使血瘀证大鼠的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明显改善,并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家兔体外血栓形成。结论:复方三七滴丸能有效改善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杭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心康片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模型兔心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 TN 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的影响.方法:应用结扎兔冠状动脉的方法建立兔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养心康片低、中、高剂量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造模后第5天开始给药.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1.2 mg·kg-1;养心康片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养心康片(0.17,0.51,1.53 g·kg-1),ig每天1次.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共4周.观察养心康片对心衰模型兔心功能,TNF-α,IL-6的影响.结果:空白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最低(2.20 ±1.14)mL,与模型组比较,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的LVEDV最高(4.12+1.19)mL,与卡托普利组、养心康片中、高剂量组比较,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LVEF值最高(83.60 +2.79)%,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最低(64.80±12.07)%,与养心康中、高剂量组比较,其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的TN F-α,IL-6的水平最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的TNF-α,IL-6的水平最高,与养心康片各剂量组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康片可以改善心衰模型兔心功能,降低心衰模型兔血清的TN 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丹红注射液对实验动物抗凝抑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樱  何娟  卢露 《世界中医药》2007,2(6):367-36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环状动静脉血栓湿重、血栓形成抑制率、血液流变学等为指标,观察其抗凝抑栓的作用.结果丹红注射液各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家兔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抑制家兔血栓形成,减轻血栓湿重等作用.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抗凝抑栓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炎宫乐胶囊治疗血热型崩漏的机制.方法:雌性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抗炎宫乐胶囊高、中、低(1.2,0.6,0.3 g·kg-1)剂量组、宫血宁组、布洛芬组,分别ig给药5,10,10 d.雌性SD大鼠分组情况同小鼠,抗炎宫乐胶囊高、中、低(0.94,0.47,0.24 g·kg-1)剂量组,ig给药20,7,30 d.通过测定抗炎宫乐胶囊对断尾出血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功能、抗炎镇痛、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调节的影响,研究其治疗血热型崩漏的机制.结果:抗炎宫乐胶囊能够明显缩短小鼠断尾出血时间(P<0.05);缩短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活酶时间(APTT) (P <0.05),增强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P<0.05);减小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P<0.05)和子宫异物埋植所致大鼠子宫肿胀度(P<0.05);延长小鼠疼痛扭体的潜伏期和减少疼痛扭体的次数(P<0.05);提高去卵巢大鼠血清中卵泡刺激素(P<0.05)、黄体生成素(P<0.05)、雌二醇水平(P<0.05)和降低血清中孕酮水平(P<0.05).结论:抗炎宫乐胶囊对模型动物具有明显的止血、抗炎、镇痛和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作用,其治疗血热型崩漏的作用及机制可能与上述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冠心巴布膏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巴布膏(冠心膏)的活血化瘀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鼠sc肾上腺素加冰浴的血瘀证模型,观察冠心膏高、中、低3个剂量(含生药10.0,5.0,2.5 g·kg-1)外用涂抹给药5d对模型动物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iv脑垂体后叶素(0.5 U·kg-1)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冠心膏(剂量同前)外用涂抹给药7d对模型动物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冠心膏高剂量能降低血浆黏度[由(1.101±0.064) mPa·s降至(1.039±0.025) mPa·s]、血小板聚集率[由(54.92±6.53)%降至(49.05±4.15)%]、200 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由(3.81±0.31) mPa·s降至(3.53±0.27) mPa·s],延迟心律失常的开始时间[由(20.90±7.74)s升至(36.08±16.91)s],并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由75%降至37.5%)及持续时间[由(1133.75±298.71)s降至(881.20±115.48)s].低剂量能降低10 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由(7.14 ±0.88) mPa·s降至(6.38±0.69) mPa·s]以及200 s -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由(3.81±0.31) mPa·s降至(3.48±0.15) mPa·s],中剂量可以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由75%降至37.5%)和持续时间[由(1133.75±298.71)s降至(816.43±243.46)s],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冠心巴布膏可以改善血瘀证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