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种源、产地及采收树龄对厚朴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以厚朴酚类和挥发油类成分为指标,对影响厚朴药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厚朴和凹叶厚朴主产区所产的不同树龄厚朴/凹叶厚朴为研究对象,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样品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指纹图谱定性和β-桉叶醇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厚朴酚类成分进行指纹图谱定性和含量测定.结果:厚朴和凹叶厚朴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有7个相同的特征峰,气相色谱-质谱图谱中有20个相同的特征峰.厚朴样品中厚朴总酚的含量均达到药典要求.同产地不同树龄厚朴/凹叶厚朴样品中厚朴总酚的含量差别不大.湖北恩施产厚朴中厚朴总酚的含量较其他产地厚朴样品高,浙江丽水产凹叶厚朴中厚朴总酚的含量较其他产地凹叶厚朴样品低.厚朴中和厚朴酚与厚朴酚的比例基本上大于0.7,凹叶厚朴基本上小于0.7.厚朴中和厚朴酚质量分数(平均值2.89%)明显比凹叶厚朴(平均值0.78%)高.在挥发油方面,树龄小的厚朴和凹叶厚朴样品中β-桉叶醇含量较树龄高者少.结论:产地和生长年限的不同对厚朴质量影响不大,种源是影响厚朴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产凹叶厚朴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红  邓先清  黄玉珊 《中草药》2015,46(24):3649-3654
目的对井冈山产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var biloba果实、花、干皮、叶4个部位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为厚朴不同部位的入药性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4个部位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井冈山产凹叶厚朴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5个化学成分,其中果实中鉴定出1-石竹烯、α-蒎烯等42个成分,质量分数占98.7%:花中鉴定出4-羟基-4-甲基-2-戊酮、茨烯等19个成分,质量分数占77.59%:干皮中鉴定出α-按叶油醇、四十四烷等24个成分,质量分数占77.92%;叶中鉴定出1-石竹烯、α-桉叶油醇等32个成分,质量分数占76.48%。1-石竹烯和四十三烷为4个部位共有。结论从凹叶厚朴挥发油成分角度,凹叶厚朴叶可替代厚朴皮入药,果实可以入药,花活性成分量很少,不建议入药。  相似文献   

3.
凹叶厚朴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宗  林晓  张明 《中草药》1999,30(7):493-493
厚朴来源于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Rehd.etWils.或凹叶厚朴M.officinalisRehd.etWils·var·bilobaRehd·etWils.的干燥干皮、根应及枝皮。福建是厚朴的主产地之一,药材主要来源为四叶厚朴。厚朴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厚朴酚等酚类成分和少量挥发油[1]。据报道从日本的和厚朴Magnoliaobvata的树皮中分离出11个挥发油组分[2]。本文对福建产凹叶厚朴的挥发油成分作了分析,考察了不同树龄及不同部位的样品的挥发油含量,对可能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厚朴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及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C-MS对水蒸气蒸馏提取所得的厚朴挥发油进行组成成分分析。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等模型,观察厚朴挥发油对不同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结果:从厚朴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6种成分,其主要含β-桉叶醇(15.85%)、沉香螺醇(23.01%)和2-萘甲醇(28.93%)。厚朴挥发油能显著抑制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降低冰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轻小鼠角叉菜胶足跖肿胀度,降低炎症组织PGE2、TNF-α和IL-1β含量。结论:厚朴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其降低炎症介质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彭博  贺蓉  杨滨  路艳丽  高杰  李建荣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9):2624-2627
目的:比较厚朴和凹叶厚朴缓解实验性胃肠动力障碍的药效。方法:采用左旋精氨酸和硫酸阿托品诱导的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观察给予厚朴和凹叶厚朴水煎剂后炭末排出时间?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血清D-木糖含量、血清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含量的改变。同时应用Bliss法计算ED50。结果:厚朴和凹叶厚朴均能不同程度的缓解实验性胃肠动力障碍,降低胃内残留率、促进小肠推进率、增加血清D-木糖含量及血清MTL和GAS水平;并且按上述指标计算出2种药物的ED50,发现厚朴凹叶厚朴。结论:同凹叶厚朴相比,厚朴缓解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较优。  相似文献   

6.
湖北蕲春产凹叶厚朴质量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湖北蕲春产凹叶厚朴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湖北蕲春产凹叶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并与其它不同产地、品种厚朴样品进行比较.结果:蕲春凹叶厚朴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较低,但符合药典规定.结论:本研究为湖北蕲春产凹叶厚朴药材的品质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姜浸法、姜煮法和姜炙法对厚朴挥发油化学成分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姜浸法、姜煮法和姜炙法炮制厚朴,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生品、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挥发油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厚朴生品、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化学成分63、61、59和56种,其中共有成分35种。厚朴生品、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β-桉叶油醇,其次是α-桉叶油醇、γ-桉叶油醇、石竹烯氧化物、茅苍术醇等。姜制前后厚朴中挥发油成分和含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姜浸厚朴多数主要成分相对含量高于厚朴生品,而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挥发油的多数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依次下降。结论:不同姜制法炮制厚朴的挥发油在成分种类和含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姜浸法炮制略优于姜煮法和姜炙法,而在炮制厚朴过程中应考虑采用低温操作,避免造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手段研究并比较厚朴与凹叶厚朴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Bruker AVANCE 500Ⅲ型超导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测试两者1H-NMR、13C-qNMR、DOSY谱.1H-NMR的工作频率为500.13 MHz,谱宽为50000.50 Hz.13C-qNMR采集条件:反转门控去耦脉冲序列zgig,扫描次数NS=8192,谱宽SW=230 ppm.DOSY采用标准脉冲程序LEDBPG2S采集,采样温度为298 K,时域点数为4096,采样延迟时间为1.5 s,扫描次数为8,空扫次数为4,梯度持续时间为1.6 ms,线性梯度变化区间为2%~95%.测试溶剂:氘代甲醇.结果:厚朴醇提物的主要成分是厚朴酚,根据氢信号积分值估测含量在90%以上.微量的次要成分为和厚朴酚.凹叶厚朴醇提物的主要成分是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前者占比稍多,根据氢信号积分值,估测它们的相对含量约为60%:4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厚朴醇提物有所不同,凹叶厚朴醇提物的核磁图谱中还可见微量的酚苷类成分.结论:厚朴、凹叶厚朴主要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对厚朴、凹叶厚朴进行鉴别和区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姜、干姜及其炮制同一药物(厚朴)后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GC-MS对生姜、干姜、厚朴生品、生姜制厚朴和干姜制厚朴的挥发油类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干姜中含有的挥发油总量高于生姜,干姜制厚朴挥发油总量也略高于生姜制厚朴;生姜中检测出9种化合物,干姜中检测出38种化合物,有4种化合物为两者共有;厚朴生品中发现16种成分,生姜制厚朴16种成分,干姜制厚朴17种成分,三者共同成分5种,生姜制厚朴和干姜制厚朴中两者共有成分14种,其中4种化合物生姜制姜厚朴相对质量分数高于干姜制姜厚朴,其余成分均为干姜制姜厚朴相对质量分数高于生姜制姜厚朴。结论:干姜和生姜制厚朴的挥发油在成分种类和含量上有一定区别,研究结果将为生姜、干姜的辅料作用差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炮制对厚朴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姜炒法对厚朴进行炮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厚朴炮制前后药材中木脂素类、苯乙醇苷类、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与生厚朴相比,姜厚朴中厚朴酚、和厚朴酚、木兰花碱、挥发油成分的含量相近;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降低了约50%.结论:炮制会降低厚朴中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海拔高度黔产宽叶缬草中挥发油及乙酸龙脑酯含量的变化情况,为该药材的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宽叶缬草挥发油,利用GC测定宽叶缬草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通过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挥发油含量、乙酸龙脑酯含量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海拔高度黔产宽叶缬草中挥发油及乙酸龙脑酯含量均具有显著差异。挥发油平均质量分数2.20%,变幅1.34%~3.60%,挥发油含量总体随海拔的增高而呈降低趋势,存在显著负相关;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平均质量分数50.29%,变幅29.64%~64.87%,乙酸龙脑酯含量基本上随海拔的增高而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黔产宽叶缬草中挥发油含量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建议该药材栽培宜选海拔较低区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新疆一枝蒿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新疆一枝蒿的全草及花进行挥发性物质的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新疆一枝蒿全草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3种成分,从花挥发油中鉴定出36种成分。结论:2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0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和酮类。已鉴定组分分别占相应挥发油量的87.39%和76.4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湖北五峰产野菊花挥发性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菊花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 结果: 湖北五峰产野菊花共分离出81种组分,鉴定71种挥发性化学成分,与其他4个地区比较具有10种独特主要成分。含量最高的是L-樟脑5.840%,其次是氧化石竹烯5.807%、左旋-乙酸龙脑酯5.551%、油酸4.873% 及龙脑4.668%。 结论: 湖北五峰产野菊花与其他地区野菊花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薄荷药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法(GC)对7个挥发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比较传统道地产区-江苏、当今主产区-安徽及其他产区薄荷药材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收集的薄荷药材挥发油分为4种化学型:(1)薄荷醇-薄荷酮型、(2)胡薄荷酮-薄荷酮型、(3)胡椒酮-薄荷醇型、(4)氧化胡椒酮型;薄荷醇为所有薄荷样品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安徽与其他产区薄荷挥发油成分之间的差异相对明显,江苏产区薄荷与另两个产区则存在交叉性。该文研究了不同产地薄荷药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产地间的差异,建立了薄荷药材多个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薄荷药材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华中碎米荠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华中碎米荠挥发性成分;通过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SD-GC-MS共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别出其中3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34%;采用HS-SPME-GC-MS共分离出62个色谱峰,鉴别出其中4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29%。通过这两种技术共同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共有5种,其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4-异硫代氰酰基-1-丁烯。结论:SD与HS-SPME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两者联用分析华中碎米荠挥发性成分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47份不同来源、不同表型正品细辛样品的有效成分含量,评价正品细辛样品的质量,揭示有效成分形成与遗传和地域的关系,为细辛优良品种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冷凝回流法提取挥发油、乙醇热浸法提取醇溶性浸出物,HPLC法测定细辛脂素含量、气质联用(GC-MS)分析挥发油组分,组间联接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47份细辛样品挥发油量0.81%~3.32%。有5份样品挥发油量超过3.0%。醇溶性浸出物量为9.87%~29.40%,含量超过20%的样品占总数的63.8%。细辛脂素质量分数为0.118%~0.424%,有26份样品细辛脂素质量分数超过0.25%;47份细辛挥发油可分离出的化合物种类48~77种,化合物种类和含量有较大差异。基于有效成分的聚类分析将不同来源地、不同表型的细辛分为10类,聚类方式基本是按照来源地为基础进行聚类,同一来源地的汉城细辛和北细辛聚在一类中。结论在同一栽培环境和条件下,不同来源地、不同植物学表型的样品个体间有效成分含量间存在差异,新品种选育时可依照植物表型选择优良育种材料。大部分样品聚类与来源地域有关而与植物表型以及植物学分类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温郁金生品、醋制品和酒制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他们之间功效差异的物质基础,为临床合理使用温郁金不同炮制品及建立其更加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有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温郁金不同炮制品之间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温郁金生品中初步检测出42个峰,鉴定出23个成分;从醋制品中检测出59个峰,鉴定出34个成分;从酒制品中检测出64个峰,鉴定出40个成分。与生品相比,醋制品中新增了22种成分,酒制品中新增了29种成分;温郁金不同炮制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结论: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操作简便、萃取速度快,不使用有机溶剂,不污染环境,操作成本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合使用的方法稳定性强可靠程度高,其适用于温郁金及其不同炮制品之间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可为温郁金及其不同炮制品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为温郁金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尖瓣海莲叶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B21的发酵液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初筛。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桑叶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B21的发酵液挥发油,GC-MS鉴定挥发油成分,96孔板酶标法对挥发性组分抑菌活性初筛。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性组分,每100 g发酵产物得到挥发油1.82 g。GC-MS共鉴定出挥发油组分39个,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3.89%。抑菌活性测试表明,在质量浓度20 mg·L~(-1)下,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尖瓣海莲叶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B21发酵液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拓展了其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西藏大花红景天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西藏大花红景天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花红景天根茎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鉴定,同时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含量。结果:分离出63种物质,鉴定出45个化合物,占总馏出组分的84.79%,主要化学成分为香叶醇(58.24%),4-亚环己烯基-3,3-二甲基-2-戊酮(3.45%),乙酸香叶酯(3.04),1-甲基-4-(2-甲基环氧乙烷基)-7-氧杂双环[4.1.0]庚烷(2.04%),鲨烯(1.73%),8-羟基芳樟醇(1.16%)。结论:通过对大花红景天挥发油成分的分析鉴定,为西藏产大花红景天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品质鉴定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