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为肝癌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02-2012年公开发表的中文临床与实验研究文献,运用频数统计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文献中所用中药频次由高到低的是白术,黄芪,茯苓,柴胡,甘草等;实验研究文献所用中药频次由高到低的是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甘草,茯苓等。临床用药两两配伍的频次由高到低是白术配伍茯苓、白术配伍黄芪、黄芪配伍党参、黄芪配伍当归、黄芪配伍茯苓等。常用药物类别主要为补虚药,其他常用类别为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等。结论:治疗肝癌中医用药有一定的规律,主要以补虚药为主,配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同时结合辨证的具体情况配伍其他类别的中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黄芪及白术临床配伍机制及应用效果。方法:将白术与黄芪配伍应用于23例患者,采取辨证施治法对其实施定向治疗方案,观察两类药物不同配伍形式所达到的治疗效果,并结合实际病案阐述白术与黄芪药物联用的机制。结果:黄芪与白术配伍,能够有效达到健脾补气、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的药理作用。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整体治愈率达95.65%,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黄芪同白术配伍机制灵活,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征,将其应用于临床范畴,可有效实现患者治愈目的,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山药、茯苓及白术配伍在中医美容运用机理。方法:基于药对配伍原则、药对配伍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等,笔者对山药、茯苓及白术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山药、茯苓及白术在中医美容为常用的配伍组合。结论:山药、茯苓及白术配伍在中医美容中运用机理灵活,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山药和麦冬配伍机制及临床意义,了解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山药和麦冬均为临床常用中药,基于药对配伍的原则、药对配伍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等,笔者通过研究历代及近现代文献,对山药和麦冬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山药和麦冬配伍主要运用于润肺滋阴、补肺美肤、延年益寿3个方面.结论:山药和麦冬的配伍机制灵活,临床运用广泛,为临床用药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黄芪的不同配伍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黄芪的配伍机制及临床意义,用黄芪配党参、白术、山药治疗慢性腹泻;配伍白术、防己、薏苡仁治疗水肿;配伍当归、赤芍、川芎治疗中风后遗症;配伍白术、防风、煅牡蛎治疗自汗。观察黄芪不同配伍的临床疗效。结果黄芪由于配伍不同,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从而确定了黄芪在临床中不同配伍的药效及机制。黄芪的不同配伍机理及作用,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药和黄芪均为临床常用中药,故基于药对配伍原则、药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等通过研究历代及近现代文献,对山药和黄芪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发现山药和黄芪配伍在补脾滋阴、补气升提和固精止泻、补肺滋阴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对治疗消渴、胃痛、泄泻、咳嗽及气喘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希望这一结论能对山药和黄芪的临床配伍运用及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药与茯苓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山药和茯苓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机制,突出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山药和茯苓均为临床常用中药,基于药对配伍的原则、药对配伍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等,对《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所收载的含山药方剂进行收载记录于Excel,对山药和茯苓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与山药配伍频率最高的中药是补益药类,与山药配伍频率最高的中药是茯苓.结论:山药与茯苓配伍补泻结合,适宜病症较为广泛,对临床和保健养生运用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来探究"黄芪-白术"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可能机制。方法:运用网络数据库对黄芪-白术药对有效成分及FC靶点进行检索筛选。运用作图软件构建"黄芪-白术"药对的"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黄芪-白术药对治疗便秘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拓扑分析出核心靶点。最后,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药物-疾病公共靶点进行生物过程及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在黄芪-白术药对中共筛选出27个与FC相关的有效成分和497个潜在作用靶点;拓扑分析得到16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得到20条富集结果,其中基因本体论(GO)生物过程的细胞对激素刺激的反应上靶点富集数目最多。结论:黄芪-白术药对治疗FC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其机制可能主要通过对细胞对激素刺激反应的调控来实现,也提示该通路是未来研究黄芪-白术药对治疗FC机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古代名医崩漏验案的的统计分析,从药对入手,归纳有关崩漏的处方特点,以期丰富崩漏的理法方药理论,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疗信息。方法:从3部名医类案医籍中共收集235首医案,345味中药。应用SQL相关性分析及频数统计法对其进行研究,寻找其中的核心药对,探索其应用价值。结果:筛选出白芍-当归;白芍-白术;白芍-炙甘草、当归-白术、当归-炙甘草、当归-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白术、黄芪-白术、白茯苓-白术、人参-炙甘草、黄芪-炙甘草、白茯苓-炙甘草共13组核心药对。结论:SQL相关性分析,可以用于方剂的配伍分析中。所选药对,均具有其配伍依据和理论价值,能够针对崩漏的病理病机,对崩漏的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明德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5):135+140-135,140
目的:分析人参药对的配伍应用及对药物功效的影响.方法:分析人参与山萸肉、附子、西洋参、炙甘草、黄芪、白术、胡桃肉、五味子、丹参、三七、代赭石、干姜等3类12个药对的配伍应用.结果:人参的功效随配伍的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作用.结论:临床应用人参药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施梓桥以扶正为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恒先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11):483-484
慢性湿疹一般从湿、热、风辨证体系进行论治。施梓桥认为,内虚是慢性湿疹发病的基础,病位在脾、肺二脏,故治疗以扶正为主,喜用大剂量黄芪和白术配伍。在急性发作期,主张以清热利湿为主,辅以养阴法治疗;慢性期主要运用补法,临床以益气养阴法兼以祛风、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或脱敏止痒等法  相似文献   

12.
于彩娜  窦德强 《世界中医药》2013,8(9):1098-1100
通过系统疏理历代主流本草著作关于白术性味及相关功效主治的记载,对白术性味的历史沿革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白术温热之性和苦、甘、辛味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对温热性、苦甘辛味和白术功效与临床应用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古本草对白术温热性程度的认识存有争议,而且有本草著作认为白术不但有甘苦味,并有辛味。此与现代药典记载有所出入,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13.
苓桂术甘汤的配伍思想分为三点:补脾固阳以治水泛;甘淡利水以消阴;宁心安神而定悸。苓桂术甘汤所治病证的病机特点:元气匮乏,阴盛阳衰导致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诸证。叶天士根据苓桂术甘汤的方证特点,提出"外饮治脾,内饮治肾"辨治思路,创立"鼓运转旋脾胃"法。其运用苓桂术甘汤常常去掉甘壅的甘草,加入辛通的生姜,称为苓姜术桂汤。吴鞠通称苓姜术桂汤为苦辛温法,将其广泛运用到寒湿伤脾胃之阳导致的诸多病证。由于,寒湿内伤脾胃之阳,所以药用姜、桂既能温通阳气,又能散表邪,并协同苓、术温补脾胃,祛除寒湿,寒湿去,阳气复,脾胃健。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白术与於术的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和化学成分进行比较,阐明於术的道地性。方法:采用显微镜进行显微鉴别比较,采用薄层色谱仪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白术与於术的显微鉴别中石细胞、纤维和导管结构相似,但是白术的菊糖少,针晶、石细胞较多而於术的菊糖多,针晶、石细胞较少;薄层色谱鉴别中於术与白术在相同位置同时出现桃红色主斑点;含量测定中於术的白术内酯I较高,白术内酯II以及苍术素较低,新昌白术的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白术内酯III和苍术素均较高,磐安白术的白术内酯I和白术内酯III均较高,太阳镇白术的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和白术内酯III均较低。结论:通过以上几项研究,阐明了於术药材的道地性,从而为白术的资源开发、质量评价以及在临床上更多的合理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不同用药途径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20年8月1日(含)前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发布的新冠肺炎相关诊疗方案及国医大师、院士、知名中医专家等通过公开渠道发表的预防方案作...  相似文献   

16.
汉丹肝乐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艳明  蒋新元  叶丽梅  张昀 《中成药》2000,22(3):201-202
目的鉴别汉丹肝乐胶囊中的丹参、防己、赤芍和黄芪.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其中赤芍和黄芪为同时鉴别.结果建立了简便、灵敏、可靠的TLC法.结论可用于本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黄芪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药理及临床应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黄芪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病理研究,促进合理使用黄芪。方法:研究对黄芪的功效、药理、成分、常用配伍,用量等。结果:应用黄芪的合理性。结论:黄芪在临床用药中配伍得当,煎煮适宜,因症施用,其在心血管疾病中临床疗效是显著的,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