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VEGF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膀胱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三种人膀胱癌细胞系和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同时用免疫化学方法检测三种人膀胱癌细胞系VEGF蛋白表达。结果三种膀胱纱均有VEGFmRNA的表达,正常膀组织无表达; 相似文献
3.
对正常肾和肾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粘膜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以及肾癌细胞和膀胱癌细胞株BIU-87和E-J中的抗癌基因Rb进行Northernblot分析。肾和膀胱癌细胞都表达正常的RbmRNA。1/13例肾癌组织和2/8例膀胱癌组织中发现Rb基因缺失。此2例Rb缺失的膀胱癌均为低分化肿瘤,在分化较高的膀胱癌中未发现Rb基因缺失。结果表明,Rb基因缺失与膀胱癌的关系密切,同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结合文献对Rb抗癌基因与泌尿系肿瘤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TNFα cDNA突变体在人膀胱癌细胞株EJ中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NA突变体对膀胱癌的作用。方法以突变的TNFαcDNA为目的基因,pcDNA3.1(+)为载体,用磷酸钙沉淀法将其导入人膀胱癌细胞株EJ。结果PCR检测证实外源基因整合于EJ细胞内,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转基因后细胞培养上清TNFα表达量为(0664±0225)ng/ml,小鼠肉瘤细胞L929杀伤试验证实其生物活性为4~8U/ml,软琼脂培养细胞集落形成抑制率为365%。结论TNFαcDNA突变体用于膀胱癌的基因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探讨肿瘤免疫逃避与膀胱发生、侵袭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14例膀胱腺癌,34例移行细胞癌及10例慢性单纯性膀胱炎石蜡切片中Fas配体的表达情况。结果SCC中FasL无表达;AC8例表达、TCC20例明显表达且与组织类型无关;FasL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而与TCC的病理分级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原癌基因c—erbB—2蛋白产物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免疫组化PAP方法对63例膀胱癌癌基因c-erbB-2表达产物进行检测,29例显示表达阳性,且阳性率在恶性度低、浅表性肿瘤中较高,Ⅰ与Ⅲ级、Ⅰ+Ⅱ与Ⅲ级、Tis-T1与T2-T4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c-erbB-2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及预后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dm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状况与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用抗人MDM2蛋白单抗SMP14对7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结果 70例移行细胞癌(TCC)中31例染色阳性,占44.29%。MDM2阳性低分级分期G1 52%,Ta-T1 70.97%。结论 mdm2基因的表达与膀胱癌早期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预后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微小RNA(miRNA)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Trizol法抽提9例膀胱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膀胱组织标本总RNA,分离与富集miRNA,随机选取2组miRNA标本与miRNA表达谱芯片杂交,采用LuxScan 3.0和SAM 2.1软件对芯片结果 进行图像数据分析.在差异性表达的miRNA中筛选出感兴趣的let-7基因,采用印迹杂交技术对9组miRNA标本中let-7基因进行验证. 结果 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差异性表达有显著性意义的miRNA 71个,其中表达上调33个,表达下调38个;差异性表达有极显著性意义的miRNA(上调或下调≥4倍)26个,其中显著上调12个,显著下调14个.let-7基因验证结果 与芯片表达结果 一致,癌组织let-7基因表达吸光度值为479.6±228.2,正常膀胱组织为694.6±15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let-7基因在膀胱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yTK基因在人膀胱癌细胞株EJ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索HSV1TK基因对人膀胱癌的治疗作用,作者用一种与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pt)基因相融和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1TK)基因(简称HyTK基因)作目的基因,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HyTK基因导入人膀胱癌细胞株EJ细胞中表达。含Hy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LHyTKN,经包装细胞PA317包装后,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病毒感染人膀胱癌细胞株EJ细胞,经潮霉素B筛选培养,获得潮霉素B的抗性克隆;PCR扩增证实:病毒感染的EJ细胞中导入了HSV1TK基因,为开展HyTK基因治疗膀胱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素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38例确诊为膀胱癌标本和10例正常膀胱标本中提取总R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所有标本中Ang-1和Ang-2的mRNA水平。结果:Ang-1基因在膀胱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有表达,且无明显差异;Ang-2基因仅在膀胱癌中表达,且与膀胱癌的分期、转移和血管浸润相关,但与肿瘤的分级和复发无关。结论:Ang-2基因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分期、转移和血管浸润相关,可能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MSI)的情况及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4个阳性率较高的微卫星位点,应用PCRMIA分析23例TCC病人的MSI及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MSI在TCC患者中以扩增表达为主,23例TCC病人中有9例出现MSI,占39%,其中3例同时有2个位点出现MSI。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较高者,MSI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25及P<0005)。结论T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存在MSI,且MSI预示着TCC的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13.
Ganciclovir对转导HyTK基因人膀胱癌EJ细胞DN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yTK基因转移联合Ganciclovir(GCV)对人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570型粘附式细胞激光定量分析筛选仪测定GCV作用下人膀胱癌细胞株EJ细胞、转导HyTK基因的EJ细胞(EJ/TK)DNA含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EJ/TK细胞DNA平均荧光值159208±18070,明显低于对照组204717±22841(P<0001);而EJ细胞DNA平均荧光值实验组为224606±234.66,对照组为223297±252.0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5)。结论GCV作用能明显降低转导HyTK基因EJ细胞(EJ/TK)的DNA含量,提示HyTK基因转移联合GCV对膀胱癌细胞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膀胱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的分子生物学行为,采用核酸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1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EGFr基因扩增,mRNA和受体表达状况,并相互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3例膀胱肿瘤中EGFr基因未见扩增,5例mRM过表达,7例EGFr阳性,但二者表达的量并无相关性。提示在膀胱肿瘤中EGFr基因扩增并不普遍,而其mRNA及受体过表达则较常见,推断可能系EGFr基因转录和翻译调控机制异常引起。 相似文献
15.
癌相关蛋白bcl-2和P53在膀胱上皮异生和移行细胞癌的逆反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了5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全切标本中bcl2和P53在正常、异生上皮和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bcl2表达在正常和轻度异生上皮仅限于基底层,在中度和重度异生则可见于中上层,27例癌标本bcl2阳性,并与癌分级显著相关;随着异生恶性度的增加,P53阳性病例也逐渐增多(P<0.01),38例癌组织P53呈阳性,并与肿瘤分期分级和生存率明显相关;低分级或浅表型肿瘤的“bcl2丢失”现象明显增多,“P53逞现”现象则在高分级或浸润型肿瘤更显著;双抗体免疫组化显示,bcl2和P53通常表达于不同的异生或癌细胞;癌组织中bcl2和P53均阴性的患者其生存率显著高于两者均阳性者(P<0.05)。结果提示bcl2在T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路上皮特异蛋白Ⅱ (UPⅡ )基因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血行转移及分期的关系。 方法 从 3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静脉血及癌组织标本中提取RNA ,行RT PCR ,观察UPⅡ基因的表达。 2 0例其他肿瘤组织标本及 10例非肿瘤患者静脉血标本作为对照。 结果 32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均有UPⅡ基因表达。T1、T2 膀胱癌患者 19例 ,外周血中均无UPⅡ基因表达 ;T3 、T4膀胱癌患者 13例 ,外周血阳性表达 5例 (39% ) ,与T1、T2 患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其中 2例转移 ,接受全身化疗后未再表达 ;2 0例其他肿瘤组织标本及 10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标本中均未见UPⅡ基因表达。 结论 UPⅡ是尿路移行上皮特异标志之一。肿瘤分期高者外周血中可有UPⅡ表达 ;发生血行转移时UPⅡ基因可在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检测血中UPⅡ基因的表达可反映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p53单抗M12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126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PCR扩增编码p53N端180个氨基酸的DNA片断并将其克隆在谷胱苷肽转移酶(GST)的表达质粒PGEX2T中。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诱导产生p53GST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M126单抗。用M126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6例(77%)表达融合蛋白,平均阳性细胞指数为(345±29.0)%,并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相关(P<0001,P<005)。与进口单抗PAb1801相比较,M126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指数均明显增高,而且对不经微波修复的抗原也有很好的反应性。结论作为第一株国产抗p53单抗,M126将在肿瘤p53表达和突变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Fas表达水平与抗Fas治疗生物学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细胞表面Fas 表达水平与抗Fas 治疗生物学效应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低表达Fas 的膀胱癌细胞系EJ细胞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Fas 基因,并用流式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术检测Fas 的表达;采用鼠抗人Fas 单克隆抗体DX2 IgG1κ诱导转染Fas 基因的和未转染Fas 的EJ细胞的细胞凋亡作用,并用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 结果 转染Fas 基因后的EJ细胞Fas分子表达明显增加,Fas 分子表达率从26 .11 % 增加到68.69% ;鼠抗人Fas 单克隆抗体DX2 IgG1κ诱导的转Fas 基因的EJ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达66 .3% ,而未转基因的EJ细胞凋亡较少,仅7 .4% 。 结论 人类恶性肿瘤细胞系对Fas 抗体触发凋亡信号的敏感性主要依赖于细胞表面Fas 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抗人膀胱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功能基因抗体对膀胱癌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抗人膀胱癌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进行免疫定位研究并观察其对人膀胱癌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前染色法对 6 0例膀胱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定位研究 ;构建人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注射双功能抗体 ,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同时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值及肿瘤细胞凋亡指数 (AI)。 结果 6 0例膀胱癌标本 ,抗原检测阳性 5 3例 ( 88.3% ) ;对照组 2 0例 ,抗原检测阳性 1例 ( 5 .0 % )。治疗后第 2周 ,实验组小鼠皮下种植肿瘤大小 ( 2 1.4 7± 6 .5 7)mm2 ,对照组 ( 5 9.85± 15 .4 3)mm2 ;实验组MVD 2 14 8± 10 9,对照组为 4 0 5 6± 36 7;实验组肿瘤细胞AI为 17.2 6 ,对照组为 7.0 9。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抗人膀胱癌 /抗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对人膀胱癌有较好的靶向性 ,能够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和加速肿瘤细胞凋亡而抑制实验性人膀胱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穿孔方法将组装于DNA质粒载体pCMV-neo的RB1基因导入该基因功能丧失的膀胱癌细胞系HTB9-5637。结果表明RB1抑癌基因对人类膀胱癌细胞具有明显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