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单克隆抗体(MDR-C219、PAb-DO-1)免疫组化技术对38例石蜡包埋的前列腺癌与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切片中的MDR-PGP与突变P53的表达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38例前列腺癌切片中MDR-PGP与突变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1.0%和60.5%,15例BPH组织中仅3例(20.0%)显示MDR-PGP阳性染色,突变P53在所有BPH中未见阳性染色。在高分化、中等分化和低分化前列腺癌中MDR-PGP的阳性表达率为53.8%、78.5%和81.1%。突变P53的阳性表达率为30.8%、71.4%和72.7%。结果提示:(1)MDR-PGP的过度表达是前列腺癌产生抗药的主要机制;(2)MDR-PGP与突变P53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前列腺癌细胞适存、转化、增殖与进展的重要方式;(3)突变P53的过度表达对MDR-1基因可能具有调节与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中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和35例前列腺癌(Pca)组织中P53、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1)BPH组与Pca组中P53、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3.3%和34.3%、42.9%,显示Pca组P53、bcl-2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BPH组(分别P〈0.05、P〈0.05)。(2)Pca组中P53蛋白阳性12例,其中Ⅰ、Ⅱ级肿瘤阳性5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中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结合PCR-RFL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SSCP(PCR单链结构多态)技术,探讨了34例前列腺癌穿刺标本中P53蛋白表达及基因(5~8外显子)突变情况,发现34例前列腺场中7例有P53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20.6%。2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0.05),在前列腺癌高、中分化组及前列腺癌低、未分化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及40%(P<0.05),在PCR-RFLP中提示1例前列腺癌中有P53突变,PCR-SSCP中提示3例P53基因突变(5~6外显子),一例无P53基因扩增产物,高度怀疑为P53基因的缺失,34例前列腺癌中,CT及骨扫描提示有转移者为10例,其中5例为P53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50%,与非转移组阳性率比较P<0.05。本研究表明P53基因突变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其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分析了以上不同方法在检测P53基因突变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多向耐药基因P—GP170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MDR(Ab-1)和C219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对42例膀胱癌MDR1和MDR3基因编码的P-GP170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0例膀胱初发瘤P-GP170的阳性表达率为70%(21/30),其中8例(27%)为强性染色,12例(43%)为阳性或部分阳性染色。12例化疗后复发的肿瘤切片,P-GP170的阳性表达率为83.3%,24例G1~2肿瘤P-GP170阳性表达率为79%(19/2  相似文献   

5.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失调可导致细胞增殖及恶变。为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表达与前列腺病变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14例正常前列腺(NP)、56例前列腺增生症(BPH)、33例前列腺癌(PCa)组织中PDGFR的表达。发现BPH、PCa组织阳性率分别为786%、939%,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214%,P均<001。阳性染色分布于上皮、基质、血管平滑肌、炎症细胞的胞浆、胞膜及核膜。提示PDGFR的高表达与BPH、PCa和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未发现PDGFR的高表达在肿瘤的分期、分级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应用MDR(Ab-1)和C219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对42例膀胱癌MDR1和MDR3基因编码的P-GP170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0例膀胱初发瘤P-GP170的阳性表达率为70%(21/30),其中8例(27%)为强阳性染色,12例(43%)为阳性或部分阳性染色。12例化疗后复发的肿瘤切片,P-GP170的阳性表达率为83.3%,24例G(1~2)肿瘤P-GP170阳性表达率为79%(19/24)。而18例G3肿瘤P-GP170的阳性表达率仅占44%(8/18)。42例膀胱肿瘤总的P-GP170阳性表达率为73.8%(31/42)。实验结果提示,P-GP170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度或病理组织学分级不相关。复发性肿瘤P-GP170的表达率高于初发肿瘤,可能是腔内灌注化疗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65例泌尿系移行细胞癌(包括47例膀胱癌和18例肾盂癌)组织中P53、C-erbB-2基因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P53在膀胱癌中阳性率为57.5%(27/47),在肾盂癌中50.0%(9/18);C-erbB-2基因蛋白在膀胱癌和肾盂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4%和38.9%;EGFR的表达率分别为42.6%和44.4%。P53、C-erbB  相似文献   

8.
mdm2基因和P53基因在膀胱癌中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mdm2基因单抗SMP14和抗P53基因单抗DO-7对70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CC)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ABC)检测。结果mdm2基因蛋白核染色阳性表达率为44.29%(31/70)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有关,而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无关,且复发或转移率较低(P〈0.05),P53基因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45.71%(32/70),其中G3和T2-4肿瘤的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P〈0  相似文献   

9.
P53,Rb抑癌基因突变产物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53和Rb,通过免疫金-银染色方法,对30例前列腺癌及20例前列腺增生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前列腺癌P53、Rbc15的阳性率分别为60.0%和50%,前列腺增生症仅有10%和15%,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前列腺正常组织阳性率P53 和Rb为0,与肿瘤区比较P<0.001;30例前列腺癌中,有10例P53和Rb同为阳性,P53在低分化和未分化癌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P<0.01)。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织EGF,EGFr表达的差异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中EGF、EGFr表达进行了观察。75%BPH表达EGF,58%BPH有EGFr阳性染色。27例前列腺癌中13例(48%)EGF阳性,仅4例(15%)表达EGFr。EGFr在前列腺癌中低水平表达可能与原癌基因C-erbB-1表达调控有关。本研究未能发现EGFr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及预后的关系。因此认为对EGFr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的解释应慎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选择估价肾细胞癌预后的指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4例肾细胞癌中bc1-2、P53蛋白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bc1-2阳性38例(70.4%),Ⅰ、Ⅱ级肿瘤阳性33例,Ⅲ、Ⅳ级肿瘤阳性5例(P<0.05);P53蛋白阳性10例(18.3%),对照组无一例阳性(P<0.05);ER、PR阳性分别为29例(57.7%)、39例(73.7%)。bc1-2蛋白表达与ER、PR呈正相关(P<0.01,r=0.452),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r=-0.421)。结果提示:bc1-2蛋白的表达有助于肾细胞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分布民政部及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脂方法检测14例正常前列腺(NP),56你前列腺增生症(BPH)和33例前列腺癌(Pca)组织中bFGF的分布和表达,结果显示:BPH中bFGF阳性率为64.3%,主要分布于间质细胞核,部分间质细胞浆,少数腺上皮细胞浆也见阳性染色,Pca中bFGF阳性表达位于癌细胞浆,阳性率为84.8%,但bFGF表达  相似文献   

13.
p53基因和C—erbB—2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p53基因和C-erbB-2基因与胃癌组织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膜种植及预后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胃癌组织中的p53基因和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p53阳性染色率为24/72(33.3%),C-erbB-2阳性染色率20/106(18.9%)。p53阳性染色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分型及C-erbB-2基因表达呈高度相关。C-erbB-2阳性染色与胃癌腹膜种植、肝转移以及肿瘤组织分型呈正相关。p53阴性表达5年生存率(48.9%)显著高于阳性表达(17.6%)(P<0.05)。C-erbB-2阴性表达5年生存率(38.6%)高于阳性表达(21.7%),但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p53表达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C-erbB-2表达对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p53单抗M12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126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PCR扩增编码p53N端180个氨基酸的DNA片断并将其克隆在谷胱苷肽转移酶(GST)的表达质粒PGEX2T中。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诱导产生p53GST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M126单抗。用M126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6例(77%)表达融合蛋白,平均阳性细胞指数为(345±29.0)%,并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相关(P<0001,P<005)。与进口单抗PAb1801相比较,M126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指数均明显增高,而且对不经微波修复的抗原也有很好的反应性。结论作为第一株国产抗p53单抗,M126将在肿瘤p53表达和突变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免疫组化ABC法,对50例手术切除或活检的膀胱癌标本石蜡切片进行P_(53)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膀胱P_(53)蛋白过度表达率为42%(21/50),其中PT_240%(12/30),PT_382%(9/11),PT_a,PT_1为0;G_232%(8/25),G_372%(13/17),G_1为0。随访25例患者,13例P_(53)阳性过度表达,其中有76%(10/13)有复发转移,而单纯复发者只占23%(3/13)。13例P_(53)阳性表达者平均存活时间22.6个月/例,12例P_(53)阴性表达者平均存活63.7个月/例。P<0.01。  相似文献   

16.
p53和c—myc异常表达与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7例胃标本中p53和cmyc的表达与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组胃癌中p53阳性32例,阳性率478%;cmyc阳性37例,阳性率552%;Pgp阳性39例,阳性率582%。p53的异常表达与mdr1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5),而cmyc和mdr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提示p53异常表达可增加mdr1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胃癌细胞获得MDR表型。  相似文献   

17.
P21、P185、P53蛋白表达及ras、P53基因突变与膀胱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癌基因及抑癌基因改变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了8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21、P185、P53蛋白表达及38例ras、P53基因突变。结果表明:P21、P185、P53蛋白表达阳性分别为51例(62.2%)、48例(58.5%)、26例(31.7%)。P21、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P185蛋白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分期呈负相关(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15例(39.5%)有Haras癌基因第12位密码子突变;12例(31.6%)有P53抑癌基因突变,其中全部有第280位密码子GC突变;3例合并有248密码子突变;1例有249密码子点突变。Haras癌基因及P53抑癌基因点突变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且死亡率高于点突变阴性者。6例既有Haras基因突变,又有P53基因突变的病例中4例死亡。  相似文献   

18.
邱启裕  全欣鑫 《男科学报》1998,4(3):163-165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CDKN2的突变、缺失在人前列腺增生症(BPH)病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PCR-银染SSCP技术分析了2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和41例BPH中CDKN2基因纯合性缺失和突变的情况。结果:13例BPH有CDKN2基因缺失,总缺的率为31.6%;正常前列腺组织中有1例出现CDKN2基因缺失,缺失率为5%(P〈0.05);无CDKN2基因的突变。结论:CDNK2基因的与BPH的发病机制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胆囊良病变的潜能以及胆囊癌与多基因改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58例胆囊良、恶性病变的EGFR、P53、bcl-2的表达。结果:全部病例均呈bcl-2阴性表达;EGFR和P53在单纯增生病变、腺瘤、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是0%、28%、62.5%和0%、42.8%、43.8%,差异增有显著意义(P〈0.01);EGFR阳性表达与腺癌的分级、转移有关(P〈0.05,P=  相似文献   

20.
人原发性肝癌病人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癌组织及癌周组织mdrl表达与多药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定量检测48例PHC病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mdrl表达水平。其中18例病人要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结果 PHC癌组织中mdrl阳性率为63.3%,远高于癌周组织的26.7%(P〈0.01);术前行TACE组癌组织中mdrl阳性率为88.9%,远比未化疗组63.3%高。结论 PHC存在内源性MDR和获得性MDR,mdrl高表达是PHC病人MDR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