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由细胞外基质蛋白和葡萄胺聚糖构成,其成分间的关系密切,研究结缔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分布在特定的组织中的不同作用,对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其发病机制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研究方法、意义以及近年来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细胞外基质与转化生长因子-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及正常前列腺组织(NP)中的纤维连接蛋白(FN),胶原Ⅳ型蛋白(COLⅣ)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PH组的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NP组,而且BPH组织中FN、COLⅣ的免疫表达与TGF-β的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细胞外基质与转化生长因子—β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及正常前列腺组织(NP)中的纤维连接蛋白(FN),胶原Ⅳ型蛋白(COLⅣ)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PH组的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NP组,而且BPH组织中FN、COLⅣ的免疫表达与TGF-β的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细胞外基质与肾小球硬化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朱辟疆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0,1(2):123-125
细胞外基质(ECM)位于细胞的周围,主要由胶原蛋白、糖蛋白及蛋白多糖三大类物质聚合组成,每类物质又包括多种成分。不同器官组织的ECM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及其排列不尽相同,从而适应不同的功能。ECM对细胞的生理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细胞的粘附及支持所必需 相似文献
5.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胶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与侵袭程度呈正相关,结论:MMP-2和MMP-9是检测前列腺癌较好的分子标志,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李忠义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2,32(3)
膀胱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调节机制,其中细胞外基质(ECM)与膀胱肿瘤转移的关系极为密切.ECM主要包括胶原、非胶原糖蛋白(如纤维连接蛋白和层黏连蛋白)、弹性蛋白、蛋白聚糖及氨基聚糖.肿瘤细胞对ECM的黏附与降解是膀胱肿瘤转移的重要过程.研究膀胱肿瘤细胞与ECM的相互关系是肿瘤转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细胞外基质在膀胱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性激素结合位点与细胞外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在4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对性激素结合位点、纤维粘连蛋白、胶原Ⅳ型蛋白,基膜粘连蛋白进行免疫定位半定量表达。结果提示:BPH组织中性激素结合位点表达增强,雄激素的作用部位在上皮及基质细胞,雌激素的作用部位主要在基质细胞;另外BPH组织中细胞外基质显著增加,后者与性激素的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由于汗腺组织的毁损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创面修复均无排汗功能。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关键性源泉[1] 。因此 ,我们设想模拟汗腺的发生 ,通过调控表皮干细胞的分化方向而重建汗腺 ,可能是重建汗腺的唯一途径。细胞外基质作为一功能活性区域 ,与细胞的分化紧密相关[2 ] 。我们通过汗腺发生过程中几种主要细胞外基质变化规律的观察 ,试图探明汗腺发生与细胞外基质间的最佳相关性 ,为诱导表皮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汗腺细胞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取胎龄 11~ 3 1周流产胎儿背部皮肤 2 0份 ,均为因车祸及其他外伤等原因导致… 相似文献
9.
免疫电镜技术研究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肾小球硬化机制,应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重复阿霉累注射加一侧肾切除所诱发的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模型中细胞外基质(ECM)成份-Ⅲ型、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LN)和纤维连结蛋白(FN)进行了定位、定量、定性的研究,并对肾小球基底膜(GBM)和系膜区上述成份的正常分布及硬化过程中的变化作了比较。结果显示:正常鼠LN、FN在系膜区和GBM中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Ⅳ型胶原则基本相同,这三种成份在GBM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肾小球硬化过程中LN、FN、Ⅳ型胶原明显积聚,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期与正常鼠相比,增加幅度为1.0~3.2倍(P<0.01);肾小球硬化后期GBM内不再显著增加,而系膜区内则持续增加.正常肾小球内不存在的Ⅲ型胶原在硬化早期无明显积聚,其后急聚增多至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期。与对照组相比,GBM与系膜区Ⅲ型胶原分别增加了13.9及32.3倍。我们用该技术证实了ECM成份积聚是肾小球硬化的基本病理特征。Ⅲ型间质胶原从无至有,增加幅度最大,似提示与肾小球硬化有更直接、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系统地观察了细胞外基质成分Ⅰ、Ⅲ、Ⅳ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在正常前列腺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合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方法对其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Ⅰ、Ⅲ型胶原主要分布于前列腺组织的间质部分,纤维粘连蛋白(FN)和Ⅳ型胶原除呈线状分布于基底膜外,间质中亦可见较多的FN和Ⅳ型胶原的表达。Ⅳ型胶原和FN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101±0.031和0.086±0.027,它们在BPH组织中的相对含量则分别为0.165±0.034和0.110±0.022,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增生和癌变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例正常前列腺(NP)、56例前列腺增生症(BPH)和33例前列腺癌(Pca)组织中bFGF的分布和表达。结果显示:BPH中bFGF阳性率为643%,主要分布于间质细胞核,部分间质细胞浆、少数腺上皮细胞浆也见阳性染色;Pca中bFGF阳性表达位于癌细胞浆,阳性率为848%,但bFGF表达强度与Pca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正常前列腺组织中bFGF表达均为阴性,三者之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表明bFGF参与BPH、Pca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放射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评价放射免疫治疗对前列腺癌治疗效果的作用,用131I标记人精浆蛋白(γSm)单克隆抗体对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放射免疫治疗。35只荷瘤裸鼠分对照组、腹腔给药组、瘤内给药组、分次给药组及非特异抗体组5组。比较各组移植物的体积,生长抑制率及动物生存时间。结果:131IγSm对人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同样剂量下瘤内给药抑制效果优于其它方法给药,肿瘤生长抑制率为85.7%。结论:131IγSm放射免疫治疗可作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组织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化超微诊断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40例前列腺癌、20例前列腺增生症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的神经内分泌(NE)细胞进行观察,并与抗嗜铬粒蛋白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6种激素抗体免疫组化技术进行对比观察。前列腺癌中含NE型癌细胞32例,依据内分泌颗粒的形态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前列腺增生症NE细胞的形态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相似,但数量有明显变化。对正常前列腺组织细胞的超微形态与功能,前列腺癌中NE细胞超微诊断及临床病理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细胞外基质蛋白1(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ECM1)表达水平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77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M1表达,并分析ECM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CM1主要表达在胞质中.肝癌组织中ECM1表达阳性率为74.0%(57/77),与肝癌血管侵犯(χ2=6.523,P=0.011)和TNM分级有关(χ2=6.989,P=0.030),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癌灶数、分化程度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ECM1阳性表达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16).多因素分析表明,ECM1表达是影响肝癌总生存和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3.721,P=0.002;PR=2.323,P=0.031).结论 EC M1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特性有关,可作为判断肝癌术后预后、复发的指标之一.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 ( ECM1 )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rognosis and recurrence of HCC.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expression of ECM1 in cancerous tissues from 77 HCC patien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CM1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ECM1 is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cytoplasm of liver cells. The positive rate of ECM1 expression in HCC tissues were 74. 0% (57/77),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vascular invasion (χ2 =6.523, P =0.011 ) and TNM stage (χ2 =6.989, P =0.030).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ECM1 and patient's gender, age, AFP level of plasm, tumor size, number of nodules, and tumor differentiatio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ECM1 expression have significantly poorer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than those with negative ECM1 expression (P =0. 016). The Cox mult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among the factors analyzed, ECM1 expression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OS and DFS in HCC patients after a curative resection (RR=3.721, P=0.002; RR=2.323, P=0.031). Conclusions Positive ECM1 is correlated with postoperative metastasis and invasion of HCC and poor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5.
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评价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采用双侧睾丸切除、Flutamide和Finasterid联合治疗D2期前列腺癌病人5例。随访15~20个月,结果PSA均正常,前列腺体积缩小61.2%~69.3%,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转移灶缩小、部分消失,积水肾脏完全恢复正常,所有病人治疗后全部有效。表明全雄激素阻断对晚期前列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提出在三个层次上阻断雄激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7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 ,1例为前列腺增生症 ,行膀胱前列腺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 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及双侧睾丸切除术 ,术后使用丝裂霉素或BCG等膀胱灌注及氟他胺内分泌治疗。 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 8例中 2例失访 ,3例因多发性转移 ,术后存活 <1年 ,3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全切术 ,术后随访 1.5~ 4.0年 ,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 ,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的神经内分泌分化和粘液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前列腺癌的神经内分泌分化和粘液分化与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关系。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3例前列腺癌进行研究。其中腺癌60例(高分化11例,中分化14例,低分化17例,未分化18例),粘液癌3例。对照组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21例。结果:CgA的检出率:BPH>癌旁组织>癌组织,并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下降,其检出率逐渐下降。神经内分泌细胞(NEC)密度的统计却显示相反的结果:BPH<癌旁腺体<腺癌,并随分化程度的下降其密度逐渐增加,以未分化癌最高。一些腺癌的腺腔和癌细胞胞浆中见到粘液分布,其总量均少于病变组织的25%。本组前列腺腺癌伴粘液分化与其病变组织中NEC检出率呈正相关,而与NEC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结果提示:前列腺在癌变过程中可向两个方向分化,却表现相似的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更差的预后和更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细胞核形态特征与DNA含量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前列腺癌(PC)和30例前列腺非典型增生(PD)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了核形态定量参数、DNA含量的定量测定。结果显示:PD的核面积明显高于正常细胞而低于PC(P<0.01)。三级PD之间,两两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D3与PC1的核面积有明显交叉,说明PD3具有PC的某些特征。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与PD细胞核DNA含量及倍体分布近似。PD1~PD3细胞核DNA含量均值呈递增现象。PC组织分化程度越低,细胞核DNA含量增高越显著,2C和4C细胞越少,呈明显相关关系。提示DNA含量变化与前列腺癌和癌前病变的细胞分化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1(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ECM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术前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CC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ECM1表达水平,分析血清ECM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117例HCC患者及53例正常对照血清ECM1中位表达浓度分别为166.39、108.0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05,P <0.001).血清ECM1浓度与肿瘤大小(Z=-3.454.P =0.001)、肿瘤结节数(Z=-2.201,P =0.028)、血管侵犯(Z=-4.685,P<0.001)和TNM分级(Z=-4.610,P<0.001)有关.ECM1低表达组患者(180 pg/ml)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180 pg/ml).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血清中ECM1水平是影响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ECM1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预后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肝癌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临床特点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 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23例.年龄57~90岁,平均74岁.有排尿症状者18例,体检偶然发现PSA升高者5例.实验室检查PSA平均45.3(7.4~126.8)ng/ml.MRI多示外周带有异常区呈T1w低信号、T2W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中央带见增生结节,呈混杂信号.其中行前列腺癌根治术7例,2例切缘阳性者术后辅以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体外放射治疗,16例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其中11例因存在下尿路梗阻而行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3例行体外放射治疗.23例均行消化道内镜或钡餐检查排除转移性印戒细胞癌. 结果 23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印戒细胞癌,其中纯印戒细胞癌6例,混有典型前列腺癌成分17例,其中典型癌成分均为Gleason评分7~10分的高级别低分化前列腺癌.免疫标记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均为阳性,AB/PAS阴性,CEA阴性21例.TNM临床分期Ⅱ期7例,Ⅲ期10例,Ⅳ期6例.20例平均随访24(6~56)个月,8例生存6~42个月后因肿瘤转移死亡,5例12~21个月后出现生化复发,失访3例. 结论 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侵袭性强、转移快且累及前列腺外各种脏器、复发早,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或能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