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复习10例HNL淋巴结活检标本的HE切片,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灶内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 HNL组织学上副皮质区,尤其是滤泡间区有散在大小不等或融合病灶,由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转化的淋巴细胞和凋亡碎屑构成,缺乏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反应.部分淋巴细胞表达CD45RO,组织细胞表达CD68,残留的生发中心细胞表达CD20.结论 淋巴结活检显示有多种组织细胞、转化T细胞以及凋亡碎片组成的病灶,不合并有粒细胞浸润,有利于HNL的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 HNL). Methods Routine lymph node biopsies of 10 HNL cases were reviewed and their immunophenotyping were performed using S-P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Histologically, HNL had discrete or integrated nodules variable in size in the paracortex,expecially in the interfollicular area,which were full of proliferating pleomorphic histocytes,transformed lymphocytes,and karyorrhectic debris without infiltration of the neutrophils, plasma cells and/or eosinophils. Immunohistochemistry revealed CD45RO + for transformed lymphocytes,CD68 +for histiocytes.and CD20 +for lymphocytes in the residual germinal centers. Conclusion The presence of pleomorphic histiocytes, transformed T-cells, and karyor-rhectic debris in the biopsy of lymph nodes, together with the absence of neutrophils support the diagnosis of HNL.  相似文献   

2.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病理组织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36例HNL淋巴结活检标本的HE切片,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灶内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HNL组织学上副皮质区,尤其是滤泡间区有散在大小不等或融合病灶,由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转化的淋巴细胞和凋亡碎屑构成,缺乏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或嗜酸性粒细胞反应。部分淋巴细胞表达CD45RO,组织细胞表达CD68,残留的生发中心细胞表达CD20。结论HNL形态学上显示由多种组织细胞、转化T淋巴细胞及凋亡碎片组成的病灶,不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应与恶性淋巴瘤、淋巴结的非肿瘤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3.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3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HN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 HNL患者淋巴活检标本的 HE切片 ,并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细胞表型。结果 所有病例在淋巴结活检之前均未能明确诊断 ,组织学上表现为大小不等散在或融合的病灶 ,病变区以坏死为主伴散在核碎片 ,多种形态组织细胞增生 ,缺乏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淋巴细胞表达 CD3、CD45 RO、L CA、κ和 λ,不表达 CD15、CD2 0和 CD30 ;组织细胞表达 CD6 8和 MAC387,部分细胞表达 CD30。结论 HNL的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含有多量核碎片坏死灶的形成是 HNL 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2例临床病理分析王思端,谭洁(解放军266医院病理科承德067000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一般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大部分有骤起的高热(稽留热或驰张热),颈部或全身表浅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6年至今共收治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Hikuchi病 ,HNL)病人共15例 ,临床病理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HNL病人 ,年龄19~44岁 ,女性9例 ,男性6例。1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 ,5例单纯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求诊。其中  相似文献   

6.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4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红旗  魏斌  楼善贤 《临床医学》2005,25(11):10-12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HNL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结果41例中女性23例,平均年龄21岁。3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半数有发热,2例有皮疹。33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8例减低;血细胞沉降率增快。2例分别在1个月和5年后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理形态见在活跃的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病变的背景下,出现程度不同的凝固性坏死,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细胞内外见大量碎片。病变区及周围有免疫母细胞及浆样单核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CD68( ),淋巴细胞CD3和CD45RO( )。结论HNL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特殊表现,多见于年轻女性,常为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与SLE等诸多疾病相关,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需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7.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5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对53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病变淋巴结多位于头颈部,呈轻-中度肿大,男女之比为1:1.7活检标本多破碎(37/53),形态特征为细胞碎片,增生的淋巴及组织细胞构成大小不一凝固性坏死灶。新月形、肾形、扭曲核的组织细胞及浆样T细胞最常见到,无中性粒细胞,免疫化坏死灶及边缘CD68及T细胞呈斑块状(+),而B细胞少数散在(+)。结论:根据组形态,细胞成分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HNL的临床资料,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改变,并应用SP法检测细胞表型和用TUNEL法检测凋亡情况。结果 20例中女性13例,平均年龄26岁。16例颈部淋巴结肿大,半数有发热,2例有皮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血细胞沉降率增快。在活跃的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病变的背景下,出现程度不同的凝固性坏死,伴有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细胞内外见大量碎片。病变区及周围有免疫母细胞及浆样单核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CD68和Lyso( ),淋巴细胞CD3和CD45RO( ),CD15、CD30和CD56(-)。滤泡生发中心及散在淋巴细胞CD20( )。凋亡细胞及碎片TUNEL强( )。结论 HNL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特殊表现。临床多见于年轻女性,常为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临床病理特征复杂,易误诊。  相似文献   

9.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84.2%)、单发(60.5%)或多发(39.5%)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21.1%)、外周血白细胞降低(65.8%)、红细胞沉降率增快(50.0%),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1.6%),仅6例伴流感样上呼吸道症状(15.8%)。淋巴结活检特点为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伴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组织细胞CD68及T细胞CD3、CD45RO阳性,CD15、CD20及CD30均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所有病例经治疗后无复发。结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最初是由日本学者Kikuchi等报道的一种独立的淋巴结非肿瘤性疾病,其病变特征复杂,易与淋巴瘤相混。1999-2002年,我们对24例HN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进行回顾分析,旨在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12.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HNL)是淋巴结的非化脓性炎症 ,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 ,为了提高对HNL的认识 ,与其它疾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鉴别 ,现将我院自 1992年~ 1999年收治的 13例HNL详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 ,男 8例 ,女 5例 ,男 :女 =1 6∶1,年龄最小者 16岁 ,最大者 42岁 ,中位年龄 2 7 5岁 ,病程为 2~ 12 0d。所有病例均经 2~ 3个部位肿大淋巴结活检证实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 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主要临床表现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全组病例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其中有 2…  相似文献   

13.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减少对该病的误诊率。方法 对1996-2000年收住我院内科的12例曾被误诊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 12例患的临床表现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粒细胞减少最为多见。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副皮质区的多处坏死,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细胞样单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易引起误诊,尤其是误诊为淋巴结结核。结论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以发热、淋巴结肿大、粒细胞减少为特征,其病理改变为淋巴结副皮质区多处坏死,伴组织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3例HNL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结果:临床以首发症状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占86.79%、发热占13.21%。HNL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及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增生,伴有程度不同的核碎片。病变区淋巴细胞以CD45RO阳性、组织细胞CD68阳性细胞为主。结论:HNL的临床病理特征复杂,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此病预后良好,但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其他淋巴结非肿瘤性疾病,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NL)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97年至201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32例HNL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人群学特征、症状与体征、实验室与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结果、治疗与转归。结果 HNL多见于年轻人,其中儿童2例;男女比例1∶1.46。32例均有淋巴结肿大与发热,其中高热患者占78%(25/31),伴皮疹者占25%(8/32)。白细胞降低者占66%(21/32), CRP升高者占63%(12/19), ESR 增快者占67%(18/27),乳酸脱氢酶增高者占92%(22/24),抗核抗体阳性者占40%(8/20)。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1例(1/5)。淋巴结活检可见典型病理学改变。其中93.8%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53.1%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32例患者均治愈,复发1例。结论 HNL 临床少见,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病理检查,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但应及时病理确诊以避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16.
对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女,59岁。因发热5d于2007—10—05入院。患者2007—10—01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呈不规则发热,T38~39.8℃,伴畏寒,头痛,恶心,无腹痛腹泻,自服感冒冲剂欠佳,曾在当地诊所静点头孢类(具体名称、剂量不详)抗生素,效差,转入我院。既往有慢性阑尾炎病史。查体:T38.1℃,P60次/min,R20次/min,BP100/70mmHg,神清,精神不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瘀斑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性罗音,HR6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于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17.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科近5a来收治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2001-02~2006—08收治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8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3例,年龄15~53(平均33.17)岁。工人6例,干部7例,学生5例。发病天数4~240(平均38.61)d,治疗天数6~36(平均16.44)d。本组中12例为发病后外院治疗无效而来我院就治,6例为初诊患。前述12例均被外院误诊,来我院后有4例被误诊。后述6例中有3例被误诊。本组在我院被误诊7例,院内外误诊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5例,恶性淋巴瘤3例,成人Still病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淋巴结结核1例。  相似文献   

20.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rephadenitis, HNL)又称Kikuchi Fujimoto病,由日本人Kikuchi和Fujimoto于1972年首先报道,是一种主要累及淋巴结的良性、自限性、全身性疾病,好发于东方青年女性,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作者将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本院收治的31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