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OLD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融合技术的可行性,并初步观察脑瘤、白质纤维束、初级皮质运动区(M1)之间的关系。方法 16例累及额顶叶颅内肿瘤患者行常规MRI、DTI和BOLDI检查。采用磁共振分析软件对BOLDI和DTI图像进行融合,即在T1WI层面上进行BOLD功能磁共振扫描,获得脑功能激活图像,并保存为序列备用,在此序列以脑激活皮质区为1个ROI,以内囊后肢为另1个ROI分别放置种子点,通过这两个感兴趣区进行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初级脑功能区,其中1例出现次级脑功能区(辅助运动皮质区)。脑功能区有移位,移位方向与肿瘤所在位置有关,白质纤维束移位方向与脑功能区一致。融合图像可以清楚显示脑功能区、经脑功能区的白质纤维束、肿瘤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结论应用磁共振分析软件实现了一种新型融合方案,更直观显示脑功能激活区、白质纤维束和脑肿瘤三者之间关系,为临床提供手术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参与运动准备和执行的脑区的激活特点.方法:应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记录12名右利手健康受试者在序列手指运动过程中运动准备与运动执行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采用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AFNI软件包进行每个像素的血氧变化分析,作出与运动准备和运动执行有关的脑激活图.结果:与运动准备有关的激活主要集中在双侧运动前区(PMC)前部,双侧后顶叶(PPC)后部;与执行有关的激活区主要集中在对侧初级运动区(M1),双侧辅助运动区(SMA)本部;而双侧辅助运动区前部、双侧运动前区后部在运动准备与执行过程中均有激活.结论:人脑内与运动相关的脑区功能并非单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脑肿瘤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讨DTI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MRI,BOLD-fMRI)对累及运动通路的脑肿瘤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 方法 对16例累及皮层运动区及锥体束的脑肿瘤患者行fMRI及DTI检查,另以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2例患者术后复查.fMRI采用双侧交替进行的大拇指对掌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fMRI图像观察运动皮层区激活情况,DTI处理后得到FA图及DEC图,测量患侧与健侧锥体束的FA值,并行纤维束成像,用fMRI Merge 1.2软件将fMRI与DTT图像叠加. 结果 每例患者的健、患侧主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均激活,其中12例患侧M1区信号低于健侧,3例患侧M1区信号高于健侧,1例健侧与患侧M1区信号无明显差别,11例患侧M1区信号移位,8例患者患侧SMA区及健侧M1区的激活程度比健康人增强.DTI显示患侧锥体束FA值下降,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关系可分为单纯移位、移位伴破坏和单纯破坏3种类型.fMRI与DTT联合应用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区及皮层下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锥体束的保留、移位与M1区的激活、移位具有一致性. 结论 联合应用fMRI与DTI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功能区及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邻近的脑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如何应用统计参数映射(SPM)进行功能磁共振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研究.方法 采用3.0T西门子磁共振机对正常人进行无意义图形的记忆编码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获得有关记忆的脑功能图像,应用SPM软件进行图像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 通过SPM软件的分析获得理想的有关记忆的脑激活图,从而用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脑的记忆功能.结论 在进行脑功能磁共振图像处理与分析中,指出SPM软件应用的关键问题以及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5.
MR弥散张量三维脑白质纤维束成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是一种新的无创性成像方法,它不同于常规T2加权成像(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它可以准确地反映水分子扩散的方向信息,并通过特殊的软件处理,能够实现白质的纤维跟踪与可视化.本文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人脑白质纤维束,探讨其与正常解剖学描述的一致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例志愿者,男4例,女2例,年龄范围21~62岁.于GE 1.5T Sign CV/Ⅰ型磁共振扫描机,相控阵列鸟笼状头部线圈,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张量成像序列扫描,GE公司Workstation中的Functool软件进行DTI数据的后处理及三维脑白质纤维束示踪.结果 能较好显示的白质纤维有:连合系、钩束、上下纵束、下额枕束、内囊等.上述纤维束与已知的解剖学上的正常的同名纤维束的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通过DTI方法,我们可以获得一套较为完整的主要正常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图,该方法是一种可使脑白质束快速可视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进行味觉的大脑皮层定位研究中,采用在同一次扫描中给予每个被试者两种不同味觉刺激的事件相关任务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右利手健康志愿者1名,采用软管注射味觉刺激液体的装置及甜、咸和无味对照随机给予的事件相关任务模式,采集全脑 fMR扫描数据,并用SPM2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获得脑功能图像.结果:人脑对甜、咸两种味觉刺激反应所产生的激活区不同,甜味觉激活的脑区较咸味觉更广泛.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事件相关任务模式,可用于研究不同味觉与脑功能关系的对比研究,明确人脑对味觉刺激反应的激活区还有待于进一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皮层实时脑功能的成像技术和Functool,ICA和SPM的后处理技术。方法:15例正常志愿者进行23次对指运动实时脑功能扫描,经Functool,IAC和SPM软件后处理成像,并对3种软件的成像进行分析。结果:Functool处理后,23次实时脑功能成像显示了手指运动对侧初级皮层运动区/感觉区(M1/S1)、辅助运动区(SMA)明显激活,同侧激活区较小或者未见激活区。双侧小脑皮质有明显激活,同侧较大。5次运动前区双侧有激活,4次对侧有较小激活区。12次ICA,SPM所获图像与相应的Functool图像一致。结论:实时脑功能成像能对全脑进行实时扫描,Functool,ICA和SPM后处理能够较好地显示相应的脑运动皮层激活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检查,探讨皮层下卒中患者强制性治疗(CIMT)的康复机制.方法 对5名皮层下脑卒中后3~9个月的患者,在CIMT前行一次脑功能性成像(BOLD-fMRI)、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及两次临床评分,在治疗后再行一次BOLD-fMRI及临床评分.对实验数据行后处理.结果 5名患者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上可见皮质脊髓束部分中断.患侧与健侧皮质脊髓束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BOLD-fMRI发现:患者CIMT前,患手与健手运动时激活体素数经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CIMT前、后,患手运动时激活体素数进行前后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CIMT前:健手运动时,对侧感觉运动皮质及同侧小脑激活,部分患者运动前区及其他运动区激活;患手运动时,多数患者对侧感觉运动皮质激活,双侧次级运动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等)激活,双侧或同侧小脑激活.在CIMT后:健手运动时,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患手运动时,双侧大脑半球激活的体素数显著减少并向正常激活模式集中,伴双侧或同侧小脑激活.结论 皮层下脑卒中后3~9个月的患者发生了脑功能重组.皮质脊髓系统完整性的损害与残余运动系统的重组有关.CIMT可以促进脑功能重组,并产生运动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定位脑功能区,并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脑运动皮层区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30例脑运动皮层区或附近肿瘤患者进行常规及脑功能成像,功能成像方法采用复杂对指运动,并经过计算机后处理获得脑功能区的影像表现,分析肿瘤对功能区的影响.结果: 20例健康志愿者均准确显示了运动皮层中枢形态和位置.30 例脑肿瘤患者病变侧的运动功能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分散, 甚至消失.术后脑肿瘤患者运动功能皮层的位置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 BOLD-fMRI 是一种有效而无创的脑功能皮层定位方法,对脑功能皮层区肿瘤术前制定手术计划、降低手术风险、选择手术进路等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颅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1.5T MRI成像系统对6名健康志愿者以及6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部进行常规T1WI、T2WI MRI检查及扩散张量成像,采用DtiStudio软件对DTI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显示脑白质纤维,并测量肿瘤周围白质及健侧对应区域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结果扩散张量FA图可清楚显示脑白质内大部分主要的白质纤维束.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观察到锥体束不同程度的中断.3例脑肿瘤患者可以观察到锥体束、胼胝体或内囊、外囊受压、移位及浸润破坏,周围白质纤维被浸润破坏后FA值较健侧明显降低.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可在活体内清楚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受损和移位,有利于临床制订手术方案和对预后功能恢复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