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原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对114例患者分为ITP组、血液肿瘤组、其他血液病和实体肿瘤组4个小组,应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测定TPO,并进行星光分析. 结果 ITP组、血液肿瘤组、其他血液病和实体肿瘤组的血清TPO水平分别为129.54±78.84pg/ml、100.25±69.75 pg/ml、175.58±107.29pg/ml和137.50±109.44pg/ml;对照组则为 149.39±71.33pg/ml.血液肿瘤组TP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其他血液病组则高于对照组(P<0.05).ITP组和实体肿瘤组则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原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不相一致,可能与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不同有关.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对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原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4例患者分为ITP组、血液肿瘤组、其他血液病和实体肿瘤组4个小组,应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测定TP0,并进行星光分析。结果ITP组、血液肿瘤组、其他血液病和实体肿瘤组的血清TPO水平分别为129。54±78.84pg/ml、100.25±69.75pg/ml、175.58±107.29pg/ml和157.50±109.44pg/ml;对照组则为149.59±71.55pg/ml。血液肿瘤组TP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血液病组则高于对照组(P〈0.05)。ITP组和实体肿瘤组则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原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0水平不相一致,可能与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不同有关。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0水平对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幽门螺杆菌(HP)可能通过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cagA)参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比较ITP患者不同血小板分组血小板抗体IgG(PA-IgG)、CagA定量,Hp、CagA阳性率,探索CagA与ITP相关性.方法 ITP组(93例)总体Hp、cagA阳性率与健康组(49例)、非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组(55例)比较.ITP组按血小板数值分为PLT≤20×109/L,20×109/L<PLT<50×109/L,50×109/L≤PLT三组.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及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Hp,酶联免疫法测定外周血cagA、PA -lgG.比较各组间PA-IgG、cagA定量及Hp、cagA阳性率.结果 ITP组Hp、cagA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非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健康组Hp、cagA阳性率较非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TP三组间PA- IgG、CagA定量,CagA阳性率比较,血小板低组,PA-IgG、CagA定量,cagA阳性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5;50×109/L≤PLT组Hp阳性率明显低于PLT≤20×109/L组,P<0.05;PLT≤20×109/L组与20×109/L<PLT<50×109/L组,20×109/L<PLT<50×109/L组与50×109/L≤PLT组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Hp参与ITP发病,ITP血小板计数与Hp感染率不完全一致,与PA-IgG、cagA存在相关性.提示,HP可能因CagA致PA-IgG升高,导致血小板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LT)与自然杀伤T(NKT)细胞的变化及关系。方法:利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外周血NKT细胞,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计数检测PLT。结果:慢性ITP组PBMNCs中NKT细胞的比例为0.13%±0.03%,对照组NKT细胞比例为0.07%±0.0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慢性ITP组患者依据PLT计数进一步分组,PLT计数〈20×109/L的慢性ITP患者组NKT为0.22%±0.0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07%±0.01%(P〈0.05)及PLT计数〉20×109/L的慢性ITP患者组的0.05%±0.01%(P〈0.05);PLT计数〉2×109/L ITP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NK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ITP患者外周血PLT计数与NKT细胞水平间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r=-0.373,P=0.033。结论:NKT细胞在血小板重度减少的慢性ITP患者中可能发挥作用,NKT细胞、PLT在慢性ITP患者中的变化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孕晚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 以60例孕晚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对象,以同期5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根据PLT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n=21,PLT水平80~99×109/L)、观察组2(n=29,PLT水平50~79×109/L)、观察组3(n=10,PLT水平<49×...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升血灵胶囊(人参总皂苷)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疗效。[方法]68例诊断明确的慢性ITP患者,均由免疫异常所致。升血灵胶囊治疗组48例采用升血灵胶囊口服;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疗程均大于2个月。[结果]升血灵胶囊治疗48例ITP的有效率达89.58%,外周血小板计数(PLT)提高(42.5±36.8)×109/L,并且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其中原发性ITP 32例的有效率90.63%,继发性ITP 16例的有效率87.50%,而对照组有效率40.00%(8/20),PLT计数提高(26.1±29.0)×109/L,均明显低于升血灵胶囊治疗组(P0.01)。[结论]升血灵胶囊治疗慢性ITP的疗效良好,能够有效地升高血小板数,且未见明显副反应,为ITP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0例,按单盲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较对照组(65.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126.35±15.74)×109/L,较对照组的(80.98±20.98)×109/L高,PLT开始上升时间(5.06±1.68)d、PLT≥50×109/L所需时间(9.65±1.57)d,均较对照组[(7.24±2.11)d、(13.14±1.25) d]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与对照组(1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血小板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评估对血小板的改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8年4月重症ITP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rhTPO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发率,检测血小板(PLT)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3.87%(26/31),高于对照组的64.52%(20/3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3%(5/31),低于对照组的35.48%(1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患者PLT分别为(72.68±5.12)、(84.04±5.26)、(94.32±5.71)×109/L,均高于对照组的(63.25±4.33)、(77.37±5.18)、(89.41±5.30)×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rhTPO治疗重症ITP患者,能够短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上调血小板水平,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黄月琴 《河北医学》2010,16(3):290-29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ITP组、非ITP组、健康对照组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及ITP治疗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与非ITP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ITP组2(PLT〉10×109/L)MPV、PDW明显增加(P〈0.01),ITP组1(PLT〈10×109/L)MPV、PDW明显减低(P〈0.01),在ITP的治疗过程中,MPV比PLT更早出现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参数对血小板减少症有鉴别意义,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对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Th9细胞及IL-9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IT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新诊断的成人ITP患者25例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患者25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9、TGF-β、PU.1和IRF4的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IL-9的表达情况,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小板(PLT)计数.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增高,且PLT≤30×109/L的患者Th9细胞比例高于PLT>30× 109/L的患者(P<0.05).ITP患者IL-9 mRNA及蛋白水平均增高,且PLT≤30×109/L的患者IL-9 mRNA及蛋白水平高于PLT>30×109/L的患者(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Th9细胞发育的主要调控因子TGF-β、PU.1和IRF4水平增高(P<0.05).ITP患者Th9细胞比例和IL-9蛋白水平均与PLT负相关(r=-0.428 1,P=0.032 8;r=-0.537 5,P=0.005 6).随访11例患者,发现经有效治疗后,Th9和IL-9与治疗前相比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Th9的异常活化可能参与了成人ITP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这为进一步理解ITP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选择免疫调节治疗潜在靶点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l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10例外周血系均在正常范围的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ELSIA法进行PAIgG、PAIgA、PAIgM3项联合检测。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液系统肿瘤、肝病患者PAI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TP、AA、血液肿瘤组及肝病组患者的PAIgG、PAIgA、PAIgM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Ig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川 《重庆医学》2008,37(10):1065-1067
目的探讨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血小板数(PLT)对血清钾测定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中度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PLT>400×109/L)、36例轻度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PLT 300~400×109/L)、82例血小板数正常(PLT 100~300×109/L)和21例血小板数减低(PLT<100×109/L)患儿,分别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和血浆钾,用SYSMEX XS-800i电阻抗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结果中度反应性血小板增高症组和轻度反应性血小板增高症组血清钾明显比血小板数正常组和血小板数减低组高(F=11.83,P<0.01),血清钾分别为(5.05±0.93)mmol/L、(4.66±0.62)mmol/L、(4.26±0.54)mmol/L和(4.28±0.58)mmol/L;而血浆钾4组比较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F=0.27,P>0.05)。当PLT>300×109/L时,血小板数与血清钾呈正相关,血清钾^Y(mmol/L)=0.002 1X 3.87(PLT×109/L),r=0.78。无论中度反应性血小板增高症组还是轻度反应性血小板增高症组,其血清钾均高于血浆钾(t=2.75~3.02,P<0.01~0.005),而血小板数正常组及减低组血清钾与血浆钾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血小板数对血清钾测定有正干扰——可因人工分离血清而引起血清钾假性增高;在高血钾症的诊治过程中,应排除假性高血钾症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表达阳性率的变化,探讨其对诊治ITP的作用.方法: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2例ITP患者组和22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数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表达阳性率.结果:ITP患者组的平均血小板计数为(28.4±14.1)×109/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236.7±54.1)×109/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TP患者组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表达阳性率为50.5%±28.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88.7%±4.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与ITP患者的血小板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临床诊治ITP时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谢猛  马福  李洪渊 《安徽医学》2013,34(6):761-763
目的观察脾多肽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化疗结束后隔天复查血常规,将血小板数低于75×109/L的病例58例随机分到2组。治疗组应用脾多肽2 ml+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血小板计数100×109/L后停药。对照组不用脾多肽,不用其他任何升血小板药物,观察等待血小板数自行恢复。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至≥75×109/L和≥100×109/L的平均时间为(4.73±1.46)d与(6.27±1.5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64±2.67)d与(14.64±2.38)d(P0.05)。治疗后(PLT75×109/L后)的血小板计数第3、7、15 d分别为(64.1±21.83)×l09/L、(105.77±18.36)×l09/L和(179.27±75.35)×l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6±16.17)×l09/L、(72.75±12.36)×l09/L和(106.07±16.73)×l09/L。治疗组中不良反应为:发热(发生率6.7%)。结论应用小剂量脾多肽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有效缩短了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提高了化疗后血小板的最低值,减少了需输注血小板的量,不良反应可耐受。为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防治增加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集本院168例ITP患者全血标本,统计其血小板计数情况,将168例患者按照PLT<30×109,PLT:(30~60)×109,PLT:(60~100)×109,PLT>100×109分为4组,按照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结果,探讨ITP患者PLT与PDW及MPV的相关性。结果 ITP患者的PLT越少,MPV越大,PDW越高;随着患者的治疗,当PLT计数升高时,PDW和MPV都趋于减小。结论 ITP患者PLA与PDW及MPV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提高血小板的效果。方法将101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接受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400 mg/(kg.d),连用3~5 d;B组61例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0 g,连用3 d,以后每隔3 d减半至9 d后改成强的松40~60 mg/d维持。入院后每天测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提高血小板水平;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A组)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B组)提升血小板至100×109/L总有效率分别是67.5%和6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PLT≥50×109/L时间分别为(4.88±4.22)d、(5.75±3.79)d;≥100×109/L时间分别为(5.3±2.74)d、(6.71±4.36)d;PLT的峰值分别为(174.48±62.06)×109/L、(242.50±134.92)×109/L。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在早期显著提升血小板,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使血小板上升峰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特点及个性化护理的实施。方法将我院82例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1例,在同时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个性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改善、SAS评分、SD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LT20×109/L持续时间、达PLT≥100×109/L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3、7、14 d后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6.28±4.21)分、(55.72±4.17)分显著低于(67.25±4.02)分、(65.39±4.28)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口腔感染率与肛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其中肛周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血小板计数恢复,减少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网织血小板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RP)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对107例血液病人及100例正常人进行网织血小板的检测,并对它们的检测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2例ITP病人网织血小板百分比(RP%)测量结果为(28.87±8.91)%(范围从15.16%~44.9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例治疗后的ITP病人RP%为(9.06±3.87)%,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12例AA的RP%为(5.96±3.01)%(范围从2.50%~14.49%),低于正常对照组, RP绝对值为(1.57±1.90)×109/L,结果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6例ALL组RP%为(12.20±5.33)%.30例ANLL组RP%为(10.83±5.1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RP绝对值为(139.67±80.06)×109/L, RP绝对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5例MDS病人RP%为(21.75±7.3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分析了6例病人骨髓巨核细胞检测结果,并与RP%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发现6例病人的网织血小板的检查结果与骨髓巨核细胞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RP%及RP在不同血液疾病中的测定结果显示RP%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极重度ITP的疗效。方法 将入院时血小板计数(PLT)≤10×109/L,出血倾向明显的72例ITP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4例;大剂量冲击组:静脉免疫球蛋白1g/kg.d静脉输入,连用2d;中剂量组:静脉免疫球蛋白0.4g/kg.d,连用5天;小剂量组:静脉免疫球蛋白0.2g/kg.d,连用5d,3组均联合地塞米松1mg/kg.d,静脉滴入,连用5天,后改用强的松1mg/kg.d口服,每日早晚各监测PLT一次,连续5d后改每日1次。结果大剂量冲击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PLT升高到≥50×109/L的时间分别为(25.6±3.5)h,(60.5±4.8)h,(97.4±5.1)h,PLT升高到≥100×109/L的时间分别为(2.8±0.6)d,(5.9±0.4)d,(7.3±0.9)d,PLT达峰时间分别为(4.2±0.3)d,(7.1±0.5)d(9.8±0.7)d,PLT升高峰值分别为(308±83)×109/L,(281±81)×109/L(27±98)×109/L。结论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儿童极重度ITP较中小剂量联合地塞松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巨和粒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ITP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氨肽素0.2~0.8 g,口服,3次/d;观察组:巨和粒50μg/kg,每日1次,皮下注射;强的松片1 mg/(kg·d)。14 d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5%;对照组有效率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P<0.01);血小板计数比较,治疗第7天,观察组(80.12±21.49)×109/L,对照组(69.86±14.5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治疗第14天,观察组(132.62±43.84)×109/L,对照组(94.49±31.3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P<0.01)。结论巨和粒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ITP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