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欧洲卒中组织(ESO)于2008年公布《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中推荐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管性事件的发生(包括非致命性心梗、非致命性卒中及血管性死亡)风险。氯吡格雷在降低血管性事件发生风险上较阿司匹林有效。对于既往有卒中、外周动脉疾病、有症状冠心病或糖尿病等高危患者,氯吡格雷75mg比阿司匹林更有效地预防血管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了抗血小板治疗在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的疗效,各国的循证指南亦强力推荐抗血小板治疗为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并将依据新的证据而不断更新。但是临床实践与指南仍然存在很大差距。首先,指南推荐多来自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据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血脂异常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他汀类药物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200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卒中协会(ASA)联合发布的缺血性卒中一级防治指南肯定了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地位.而随着卒中预防领域内几项大规模临床研究(ESPRIT、CHARISMA和SPARCL)结果的公布,2008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更新了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指南,肯定了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地位.  相似文献   

4.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了抗血小板治疗在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的疗效,各国的循证指南亦强力推荐抗血小板治疗为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并将依据新的证据而不断更新。但是临床实践与指南仍然存在很大差距。首先,指南推荐多来自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据的总结,而有时大规模临床试验设计的特点往往决定其无法体现个体风险的差异性,使得临床实践与指南依从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王拥军 《浙江医学》2014,(8):635-636,647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其中,约70%为缺血性卒中。近期,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成为热点话题,这源自去年11月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的《治疗胆固醇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新指南首次将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人群纳入可从强化他汀治疗中获益的4类ASCVD人群,并依据降脂强度对他汀种类和剂量进行了明确推荐。新指南的颁布对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降脂策略有何借鉴意义,应如何立足中国临床实践优化他汀治疗?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102例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内动脉颅外段支架植入术的病人作为研究组,90例药物治疗的颈动脉狭窄病人作为对照组,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和死亡为终点事件对所有病人定期随访2年,比较两组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方面的效果。结果 2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4.95,P<0.05)。研究组亚组危险因素比较分析显示,年龄>70岁、高血压、有两种以上血管性危险因素、缺乏系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病人术后更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较药物干预能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能更有效且安全治疗及预防缺血性卒中,术后长期随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卒中复发大约占到所有卒中事件的1/4,一定程度上说明二级预防没有做好。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已出现脑缺血症状,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已有卒中发作史的患者开展的预防措施。既预防有过TIA、轻微卒中、完全性卒中以及视网膜缺血病人的再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年复发率约为4%~14%,其中卒中后1年内的复发率约13%,此后4年,每年的复发率为4%。因此,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称为脑卒中,其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而常见的原因,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易造成重症脑卒中,危害性大。2014年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预防指南中指出对于近期发生TIA或6个月内发生缺血性卒中合并同侧颈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50%~99%)的患者,如果围手术期死亡和卒中复发率<6%,推荐行颈动脉内  相似文献   

9.
446例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4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饮酒、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结论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大量吸烟饮酒、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由局部脑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异常发作,临床表现通常不超过1h,且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明确证据。TIA是脑梗死的危险信号,研究表明,TIA患者48h内脑梗死的风险为5%,7d内卒中的风险为8%左右,30d内卒中的风险达10%,高过脑梗死的卒中风险因此,  相似文献   

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4%-8%的完全性卒中发生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ranscranial Doppier,TCD)的临床应用可以客观的反映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监测微栓子有较高敏感性,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和促发因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2019年,国际上有关脑卒中许多新的研究成果相继出台,本文就该病诊治新进展、新成果予以述评。1微出血患者或仍应抗栓预防缺血性卒中多年来,对于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脑微出血(CMBs)患者而言,是否行抗栓治疗同样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卒中是当今第一大致残原因、第二大死亡原因,其康复治疗已日益成为沉重的财政负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卒中后发生复发性卒中的危险性为每年5%~20%,起病后最初几天危险性最高。这些令人震惊的数字强调了迫切进行卒中预防的重要性。多个试验和荟萃分析证明,抗血小板治疗毫无疑问地减少了既往卒中或TIA患者的卒中危险性。然而,尽管已经有了推荐指南,  相似文献   

14.
轻型缺血性卒中和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发病早期有较高的卒中或其他血管事件复发风险。在过去几年,关于卒中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使人们对轻型缺血性卒中或高危TIA患者早期运用抗血小板治疗有了新的认识,2019年BMJ指南已推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方案用于治疗急性期高危TIA和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但双抗的使用指征仍存在争议,尚未在真实世界中更广泛的人群中获得验证。本文结合相关临床指南,分析了近几年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案,并借助真实世界证据,探讨目前推荐的双抗治疗在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中的依从性和获益情况。  相似文献   

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TIA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常常遇到的脑血管病,是一种可以控制的脑血管病,是一种即将来临的卒中的紧急先兆,及时治疗TIA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TIA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彻底摒弃了TIA症状持续时间短于24h的传统标准,更加注重TIA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在TIA的神经影像学、认知障碍、缺血耐受、自然预后、治疗理念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针对TIA的现代治疗理念:急诊治疗、分级治疗和病因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脑动脉脉狭窄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大约10%的缺血性卒中及8%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TIA)是由此而引起的.在亚洲,约1/3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病变引起的.药物治疗难以解除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导致的TIA发作,而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方法[1,2].  相似文献   

18.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于2008年7月发布了《急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最初管理》指南,但卒中的治疗方法发生了变化,在急性出血性卒中血压管理、去骨瓣减压术实施、卒中后最佳体位和早期活动等方面出现了新的证据。所以,NICE在2019年5月又公布了新版《大于16岁人群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初期管理指南》,以补充阐释上述问题,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疑诊或确诊)和脑卒中急性发作后48 h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最佳临床建议。NICE指南共有9条推荐意见,研究组前期发表的指南解读(一)对其中的“1.1.1~1.4.8条”推荐意见进行了阐释,内容包括快速识别和诊断、疑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急性非致残性卒中的影像学检查、急性卒中的专科处理、急性卒中溶栓和血栓清除术。本文则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对其中的“1.4.9~1.9.7条”推荐意见进行解读,内容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去骨瓣减压治疗、血压和血糖管理、营养管理、运动康复管理等。本文通过对该指南的解读,可以为我国急诊科、神经科等临床科室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优化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情况,分析两者之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明确患者有无脑动脉狭窄以及脑动脉狭窄程度,分析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和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本院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5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93.33%);资料分析结果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出现的概率极高,且随着脑血管受累越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率不断增加。结论:脑动脉狭窄患者极易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伴随累及多条脑血管。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合理应用全脑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分析,找出脑动脉狭窄,给予有效治疗,能够极好的避免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20.
李正欢  宋雪利  刘昕  王飞  陈杨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1972-1976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于2008年7月发布了《急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最初管理指南》,但卒中的治疗发生了变化,在缺血性卒中血栓清除术方面出现了新的证据,且首次怀疑TIA时阿司匹林的使用、传统的危险分层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作用及TIA影像学成像的最佳策略等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所以NICE 2019年5月又公布了新版《大于16岁人群卒中和TIA的诊断和初期管理指南》,以补充阐释上述问题,为TIA(疑诊或确诊)和脑卒中急性发作后48 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最佳临床建议。NICE指南共有9条推荐意见,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对其中的“1.1.1~1.4.8条”推荐意见进行解读,内容包括快速识别和诊断、疑诊TIA或急性非致残性卒中的影像学检查、急性卒中的专科处理、急性卒中溶栓和血栓清除术。通过对该指南的解读,可以为我国急诊科、神经科等临床医师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优化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