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发展和疾病康复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心理干预,与对照组30例患者(未经心理干预)对照研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结果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促进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作用。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某市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加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康复治疗,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4周后使用自编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运动能力(Fugl-Meye量表)及生活能力(Bathel指数)进行测评,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后,心理康复治疗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而其FMA评分及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进行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使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PSD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和干预后25 d对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于干预后25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P〈0.01;t=11.25,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一般护理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对双方的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来判断其影响效果.结果 通过焦虑和抑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康复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脑卒中住院患者一般资料及生活自理情况,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edical Outcome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MOS—SF-36)对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MOS—SF一36评分分别为93.6、95.42、99.54、100.3;出院后未坚持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MOS—SF-36评分分别为99.86、99.3、97.92、96.23。结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不同时期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出院后继续康复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障碍,有助于生活质量的维持和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究中医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1月-2021年1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脑卒中类型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实施中医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后,观察组干预后多伦多临床评分(C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巴塞尔指数(BI指数)、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接受心理护理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可更好改善病情及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且可对并发症发生率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患者采取心理康复护理后对其抑郁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0例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取心理康复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情况.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有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这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效果及抑郁、焦虑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干预组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在入院时和3个月时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MBI评分(33.59±5.82)、Fugl-Meyer评分(28.31±10.32)、ESS评分(46.21±12.18)和MMSE评分(15.17±7.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MBI评分(66.26±7.57),Fugl-Meyer评分(52.89±9.75),ESS评分(62.27±11.36),MMSE评分(21.92±8.35)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评分(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无抑郁(35.56%)、轻度抑郁(46.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无焦虑(42.22%)、轻度焦虑(42.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2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在医院接受一级康复护理后,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护理,康复组恢复期在医院接受二级康复护理,维持期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在家接受三级康复护理。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康复前,两组患者QOL总得分及各项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6个月后,组内比较发现得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组间比较发现康复组得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级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腩卒中是一种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它是造成患者生活质晕下降的主要原凶,不仪导致患者躯体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较大的影响,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以抑郁症状最为常见。这些心理问题,特别是抑郁症状不仅影响腑卒中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还直接影响忠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康复。因此,在对脑卒巾患者抑郁症状的预防治疗的同时,应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现将抑郁患者的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影响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静波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86-87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由于预后差,病程长+需反复住院及长期治疗,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控制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从而降低CHF的再发率及病死率。为此,2006年9月-2009年9月.我院对51例CHF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