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常规体位下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穿刺置管的优缺点及穿刺方式的选择。方法130例急诊危重症病人行中心静脉置管,比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和股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及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结果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98.5%(经锁骨下静脉)和95%(经股静脉);误穿动脉出现比率、导管留置期间发生导管堵塞或打折的发生率、局部血肿发生率均以经股静脉穿刺置管为高,分别为8.3%、8.3%和10%。结论在非常规体位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优于股静脉;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中,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作为建立深静脉通路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2.
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 方法 :将 1 34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病人分为两组 ,A组 (n =6 3)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B组 (n =71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均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观察 4周 ,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感染等并发症及病人的偏爱情况。 结果 :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感染和血气胸 ,两组均无统计意义 (P <0 .0 5 )。病人明显偏爱锁骨下静脉置管 (P <0 .0 5 )。 结论 :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 ,二者在置管特点和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 ,可根据医师对置管技术的熟练情况及病人的偏爱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经腋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方法 我院静脉通路中心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13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组(n=687)利用超声评估血管,并在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n=682)采用体表定位法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记录并比较两组穿刺用时,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 超声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7.8±2.2)min与(8.4±1.7)min,P=0.000],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6.0% (659/687)与 81.7%(557/682),P=0.000],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异位率低于对照组[0.6%(4/687) 与 3.7%(25/682),P=0.000;0.6% (4/687) 与 2.1%(14/682),P=0.017]。结论 超声引导经腋静脉置管较传统体表定位法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针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置管过程中还可观察导管的走向,及时纠正导管异位,提高了中心静脉穿刺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点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45例患者按穿刺部位分为A组(122例,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下方穿刺置管)、B组(237例,锁骨中点下方穿刺置管)、C组(486例,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方穿刺置管),对三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三组患者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均较高,C组成功率最高,达到99.4%(483/486),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为10.7%(52/486),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经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方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5.
不同置放途径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两种经不同途径置放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8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应用双腔或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美国Arrow公司)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置管,B组应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美国B—D公司Peripherally Insen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观察2组置管成功率、流速及导管相关并发症30天。结果 置管成功率相近(P=0.5562):PICC导管置管成功97.5%(39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100%(40例)。导管堵塞率有明显差别(P=0.0231):PICC9例(22.5%),锁骨下静脉穿刺2例(5%)。锁骨下静脉置管流速明显快于PICC(P=0.0001)。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P=0.1521~0.5562)。气、血胸并发症: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动脉损伤: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导管易位:PICC2例(5%),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静脉炎:PICC2例(5%),锁骨下静脉穿刺末发生。导管感染:PICC末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2例(5%)。大多数PICC置管可由护士完成,而锁骨下静脉置管全部由医师操作。结论 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流速大,是抢救危重患的首选导管。PICC导管穿刺更安全、易推广;导管堵塞或感染后,能进行原地置换;是长期输液和大剂量长时间化疗的首选中心静脉导管。两种置管途径的导管相关感染率无统计学羌异。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到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到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方法的可靠性、有效性、优越性及并发症。方法对CVC55例患者和PICC63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指标: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尖端异位和阻塞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PICC(96.8%)高于CVC(89.1%),u=1.659,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CVC(98.2%)高于PICC(90.5%),u=1.769,P<0.05;16G导管的PICC阻塞率(3%)与16G导管的CVC阻塞率(4%)差别不大,P>0.05;18G导管的PICC阻塞率(7.7%)高于16G导管的PICC阻塞率(3%),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常规锁骨下静脉穿刺与改进二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对笔者所在科2008—2011年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220例患者,按常规法及二点法进行穿刺,其中常规法80例,二点法140例,观察两种途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二点法穿刺成功率94.3%,显著高于常规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成功率85.0%(P〈0.05);穿刺相关并发症较常规法少。结论:二点法穿刺锁骨下动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肿瘤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于本院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70例肿瘤患者,将其按照穿刺途径分为2组,对照组26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应用左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观察组应用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42例穿刺成功,占93.2%,10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对照组22例穿刺成功,占100%,1例出现并发症,占3.8%;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直观在肿瘤病人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途径,并将另外的途径作替补应用,其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重症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进行了回顾总结.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98%,能够迅速纠正休克,且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只要正确的掌握穿刺技术、加强术后观察与导管护理,对保证救治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于俊相 《医疗装备》2021,(6):150-15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静海区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穿刺操作时间、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更高,置管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以降低血流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ICU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2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深静脉置管,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法进行深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平均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穿刺所需时间为(8.76±3.68)min,一次穿刺成功为112例,成功率为86.15%,导管留置时间为(58.34±6.78)d,患者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8例,感染率为6.15%;试验组患者穿刺所需时间为(9.34±3.17)min,一次穿刺成功124例,成功率为95.38%,导管留置时间为(59.07±5.97)d,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1例,感染率为0.77%,两组患者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要高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方法特点及并发症. 方法:采用一次性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CVC).观察240例病人中,CVC组120例,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PICC组120例,应用一次性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 结果:①置管成功率:PICC组117/120,占97.5%;CVC组120/120,占100%.②气、血胸并发症:PICC组无血气胸;CVC组1例,占0.83%.③导管移位:PICC组10例,占8.33%;CVC组1例,占0.83%.④静脉炎发生率:PICC组2例,占1.67%;CVC组无一例发生.⑤导管堵塞:PICC组17例,占14.17%;CVC组9例,占7.5%. 结论: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部分治疗可取代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在临床上可达到与CVC相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透析置管的经验,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及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同期对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留置透析导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335例。了解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与并发症的关系,分析不同部位不同置管方法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防治方法。结果操作未完全熟练者深静脉穿刺常需借助超声定位或超声引导来完成置管操作;常规盲穿、超声定位和超声引导三种穿刺置管方法相比较,超声引导的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最高,颈内静脉与锁骨下、股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并发症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安全性及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少,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对比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方法特点及并发症。方法 按时间先后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或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双腔或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30天,共80例病人(n=40:40),甲组应用双腔中心锁骨下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置管,乙组应用PICC导管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 置管成功率:PICC导管置管成功39例占97.5%;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40例(100%)。导管骨下静脉穿刺导管有1例气胸并发症占2.5%。导管异位,PICC导管有2例占5%;锁骨下天然脉穿刺导管有1例占2.5%。静脉炎发生率,PICC导管有2例占5%;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无一例静脉炎发生。结论 PICC导管穿刺无风险,部分治疗可取代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是抢救危重病人有用的通道。  相似文献   

15.
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上护理对策.方法 对27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作回顾分析.结果 27例患者中发现术后并发症3例,置管失败1例,成功率96.3%.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改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证明改进的置管方法优于传统方法。方法:传统组87例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改进组88例采用改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分别统计其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几个重要参数。结果:传统组穿刺成功率87.6%,改进组成功率为97.7%(P〈0.05);传统组操作时间平均为(89.28±6.96)s,改进组平均为(75.75±5.35)s。改进组的4项主要并发症总的发生率较传统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改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与传统方法相比,定位更准确,置管时间短,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高位进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将20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均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高位进针法,观察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高位进针法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200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高位进针法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194例。一次置管成功率97%。6例因误穿入颈内动脉致局部血肿改为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无气胸、血胸、空气栓塞、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高位进针法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可作为临床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主要方法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经验,探讨减少穿刺术中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静脉通路中心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1 480例病人.结果:所有病人中196例首先尝试行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1 284例首先尝试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其中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3针及以内成功17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方法与技巧。方法:对107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8.13%。结论:熟悉锁骨下区的解剖结构,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及技巧,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随机选择433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体会。方法:中心静脉位置的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1例穿刺成功,2例失败(1例B超下示右侧颈内静脉血栓性闭塞。1例B超下示颈内静脉迂曲畸形)。结论:右侧颈内静脉穿刺较锁骨下穿刺最大限度降低血气胸风险,较股静脉易于管理。颈内静脉穿刺应根据不同患者进行正确定位可以显著提高成功率,操作过程动作轻柔并注意清醒病人的反应可以明显降低血管神经损伤的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