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肝源性溃疡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确诊肝源性溃疡患者,就其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特点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溃疡检出率17.81%;肝源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间性率52.3%。内镜表现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复合型溃疡多见,溃疡直径<1.0cm者最多,肝源性溃疡肝功能分级A级与B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轻度与中、重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U症状不典型、发生率高、共发生与肝功能分级和门脉高压显著相关在检出率临床表现,内镜与治疗方面,均有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癌的超声内镜分期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相关性。方法 31例早期胃癌和8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行超声内镜及活检检查,早期胃癌部分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手术病理证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2的表达。结果早期胃癌病人的癌组织的MMP-2表达明显低于进展期胃癌组织的表达(P<0.01),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1);低分化早期胃癌组织亦过度表达。结论胃癌的超声内镜分期与MMP-2相关;早期胃癌可能出现淋巴转移,应局部手术根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的超声内镜分期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相关性。方法31例早期胃癌和8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行超声内镜及活检检查,早期胃癌部分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手术病理证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2的表达。结果早期胃癌病人的癌组织的MMP-2表达明显低于进展期胃癌组织的表达(P〈0.01),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1);低分化早期胃癌组织亦过度表达。结论胃癌的超声内镜分期与MMP-2相关;早期胃癌可能出现淋巴转移,应局部手术根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88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好发于中老年,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大体分型以Ⅱ型(浅表型)占大多数,组织学分类以管状腺癌为主。发病部位集中于胃窦部和胃体部,尤其是胃窦小弯侧最为多见。结论早期胃癌临床表现与一般胃病无特殊区别,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确诊,通过病理检查确定胃癌的组织学分类来制定治疗方案并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NBI-ME)在胃溃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胃镜检查发现的256例胃溃疡患者依次采用常规模式、NBI-ME模式观察溃疡周边黏膜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的变化,在病变最显著处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256例胃溃疡患者中,有6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溃疡(胃癌),其中普通胃镜下诊断恶性溃疡51例,病理符合率为78.46%;NBI-ME模式下诊断恶性溃疡60例,病理符合率为92.31%。结论 NBI-ME技术对胃溃疡的诊断及鉴别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方涛涛 《现代保健》2009,(34):77-78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表现,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分析48例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病灶可以出现在胃窦、胃角、胃体、贲门任何部位。病理诊断以管状腺癌为主,有27例(56.2%)。结论早期胃癌以浅表凹陷型和溃疡型病变多见,胃壁任何部位都好发。重视内镜检查,准确行黏膜活检是确诊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凡癌肿限于粘膜内或浸润及粘膜下,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称早期胃癌。前者称粘膜内癌(M癌)或原位癌,后者称浸润癌(Sm癌)。此外,癌灶≤1.0cm称小胃癌,≤0.5cm者称微小胃癌。早期胃癌手术切除后五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故临床上致力于早期胃癌的检出。自纤维胃镜应用以来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尤其日本近年来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有的报告已占胃癌的40%以上;国内最高有达29.5%者,但一般仍在4~9%左右,甚至更低。近十余年来华东医院共检出早期胃癌75例(占7.8%),其中小胃癌12例,微小胃癌6例;南方医院共检出16例(占5.4%),其中小胃癌5例。现就两院纤维胃镜检出早期胃癌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要时刻想着早期胃癌的形态特点1962年日本内窥镜学会提出了早期胃癌形态分类法,分为三型。Ⅰ型为隆起型;Ⅱ型为浅表型,再分为三个亚型,即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5,(12):85-87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内镜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超声内镜确诊为良性胃溃疡45例,恶性溃疡35例,超声内镜诊断胃良恶性溃疡的符合率分别为95.55%、94.59%,漏诊2例,误诊1例,其中2例手术病理确诊为胃癌,1例良性胃溃疡误诊为早期胃癌,超声内镜诊断良恶性溃疡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术前分期为T1期3例,T2期16例,T3期10例,T4期4例,其中T1~T4分期准确率分别为66.67%、83.33%、83.33%、75.00%,整体T分期准确率为81.08%。结论超声内镜在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中有其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对T2~T3分期胃癌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指导活检病理取材,对手术及治疗方式的确立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胃溃疡是一种多发病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胃溃疡癌变是病理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1~ 3 ] 。本文收集了 1972~ 1989年手术切除胃标本 2 3例 ,其中良性胃溃疡 10例 ,胃溃疡型癌 10例 ,胃溃疡癌变 3例。现就其良性溃疡病 ,溃疡癌变及溃疡型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年龄 32~ 6 5岁 ,平均 5 4 7岁。其中男 18例 ,女 5例 ,男女比例 3 6∶1。良性胃溃疡有典型症状者 7例 ,从典型者到不典型者占 16例 ,其中包括 3例胃溃疡癌变及 10例溃疡型癌 ,另外 3例为良性胃溃疡。 2年以上溃疡病史者 17例 ,其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胃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我院内镜中心近2年来经胃镜检出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129例与同期检出的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105例的临床及内镜特点。结果老年组患者症状不典型。大多缺乏典型腹痛症状。老年组129例,其中胃溃疡6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3例,复合溃疡14例;中青年组105例。其中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8例,复合溃疡9例。两组相比胃溃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胃体溃疡占37.1%,直径〉2cm的溃疡占29.0%,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占42.6%,与中青年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与中青年组相比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伴随其他慢性疾病多,胃溃疡多发,溃疡面积较大,并发症多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7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治疗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高、中分化管状腺癌16例,粘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1例,乳头状腺癌2例,溃疡恶变4例;根据日本胃癌研究会早期胃癌肉眼分型标准:Ⅰ型1例(2%),Ⅱa型2例(4%),Ⅱb型8例(15%),Ⅱc型29例(54%),Ⅲ型14例(25%);多病灶者3例;粘膜内癌19例,粘膜下层癌7例;其中淋巴结转移3例,淋巴转移率为11.1%;经手术治疗后,无淋巴结转移的24例患者中,生存22例,5年生存率为91.67%(22/24);结论:内镜检查是早期胃癌诊断的首选方法,提高对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的认识,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降低胃癌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3年10月——1985年12月共收治胃溃疡并霉菌感染6例,手术前临床疑诊溃疡病恶变、胃癌。通过本组病例对胃溃疡并霉菌感染有关误诊原因、鉴别与治疗问题作一分析。临床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47岁~58岁。6例均为上腹部规律性疼痛及反酸嗳气,腹部饱胀胃病史,最长有24年,一般都有10余年。有4例因溃疡病曾住院治疗。6例术前因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加剧,其中4例因黑便、呕血急诊入院,另2例因腹痛加剧、黑便就诊。本组病例中有5例已行胃镜检查,均疑为胃溃疡恶变、胃癌。另1例胃X线钡餐检查也发现巨大溃疡,粘膜紊乱疑为胃癌。5例胃镜下活检,从原  相似文献   

13.
根据病理学分类,胃癌可分为以下两种: 早期胃癌 胃癌病变仅局限于胃壁粘膜层(胃壁内膜),胃镜可帮助医生清楚地察看到微小病变之所在。早期胃癌若无转移,则手术切除病灶后即可除掉病根。 进展期胃癌 肿块巨大,明显隆起,表面有溃疡、污苔。少数癌病变沿胃壁扩展,致使全胃变得僵硬,胃腔变小,胃壁蠕动消失或减少,称为“皮革胃”。此型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本校溃疡发病特点.方法 对东北大学医院1993~2002年10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124例溃疡,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3例,胃溃疡26例,复合性溃疡5例;溃疡患者男女之比为3.77∶1;溃疡患者平均年龄45.29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30岁以下居多,胃溃疡以50岁以上居多,复合性溃疡以30岁左右居多.结论 病变好发部位以十二脂肠球部溃疡最多见,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最少;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不良嗜好、精神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校溃疡发病特点。方法对东北大学医院1993~2002年10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24例溃疡,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3例,胃溃疡26例,复合性溃疡5例;溃疡患者男女之比为3·771;溃疡患者平均年龄45·29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30岁以下居多,胃溃疡以50岁以上居多,复合性溃疡以30岁左右居多。结论病变好发部位以十二脂肠球部溃疡最多见,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最少;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不良嗜好、精神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瘤样增生性病变,可伴有溃疡形成。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与胃癌相混淆。现将我院自1983年7月~1988年12月间诊治的30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报道如下,并就其病因、诊断、治疗作初浅的分析探讨。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32~71岁,其中<40岁4例,45~60岁18例,>60岁8例。从发病到手术的症状期,最短2年,最长30年。均经X线钡剂检查,诊断胃溃疡26例,胃癌4例。经纤维胃镜检查10例,诊断胃溃疡6例,胃癌4例。粘膜活检均为慢性炎症。30例均有上腹疼痛、泛酸嗳气等一般胃病表现,其中有呕血史者6例,黑便史者5例,伴频繁呕吐等幽门梗阻症状者3例。本组中曾患过血吸虫病者16例,均经治疗已愈。伴银屑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血嗜酸性粒细胞均低于4%。30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2例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而急诊手术,1例并发胃穿孔。手术采用B—Ⅰ式胃大部切除者27例,采用B—Ⅱ式胃大部切除者2例,全胃切除者1例。术中见孤立或弥漫性淋巴结肿大者10例,行R_1手术5例,R_2手术2例。无术后并发症。手术标本均经病理检查,见病灶位于胃窦小弯侧28例,胃体小弯侧2例。病理表现可分为两型,即局限息肉型及弥漫浸润型。本组中局限息肉型3例,弥漫浸润型27例,都伴有溃疡形成,溃疡面积0.5×0.5~4×4cm大小不等,呈不规则形,边缘多呈堤状隆起,切面见胃壁增厚,灰白色。镜下:病灶处胃粘膜均有慢性溃疡形成,即表面为炎性坏死组织,其下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及纤维母细胞组成的肉芽组织,伴有纤维  相似文献   

17.
吴定渊 《健康必读》2009,8(4):16-18
目的 研究分析特殊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人群发生上消化道疾病的病种及发生率。方法对1998年11月~2008年11月我院经胃镜检查的3661例患者进行统计,并参考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进行分析。结果汉族调查2343例,彝族调查1318例,汉族患病率为胃溃疡16.26%、十二指肠溃疡8.58%、复合性溃疡0.98%、糜烂出血性胃炎14.34%、胃癌、食道癌0.89%;彝族患病率胃溃疡25.27%、十二指肠溃疡12.82%、复合性溃疡2.5%、糜烂出血性胃炎19.88%、胃癌、食道癌1.52%。结论少数民族地区特殊饮食人群上消化道疾病发病率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和癌变比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本院21例经内镜活检及病理诊断为胃癌、手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分析并总结其内镜下的特点、部位及病理类型。结果21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胃窦12例,胃体4例,胃角4例,胃底1例。早期胃癌镜下分型中,Ⅰ型1例,Ⅱ型12例,Ⅲ型8例。黏膜内癌13例,黏膜下层癌8例,其中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2例,黏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1例;高、中低分化管状腺癌10例,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4例及乳头状腺癌1例。结论内镜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增强对内镜表现及病理认识,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98例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中青年病例比较。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消化性溃疡多见(52.04%),但胃溃疡出血发生率增加(31.63%),高于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20.41%),与中青年人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有显著差异;胃癌出血发生率显著(14.29%),占病因第二住,与中青年人相比差异显著;老年人合并病(42.86%)、并发症(25.51%)、再出血率(19.39%)和死亡率(11.22%)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消化性溃疡多见,胃溃疡、胃癌出血发生率增加,并发症多,再出血率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杨龙菊 《现代保健》2010,(21):82-83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机制。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8月~2008年7月收治的78例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分析其胃镜下表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临床表现等。结果78例患者中胃溃疡35例(占44.87%),十二指肠溃疡21例(占26.92%),复合溃疡5例(占6.41%),胃黏膜糜烂17例(占21.79%)胃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十二指肠溃疡。全部患者均行Hp检测,有8例为阳性(占10.26%),说明Hp的存在并未加剧NSAIDs相关件疾病的发生。78例患者中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47例(占60.26%),中青年患者31例(占39.74%),说明老年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结论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以胃溃疡多见,老年患者为主,常为无痛性,NSAlDs是消化性溃疡的独立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