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余江  陶道君 《现代保健》2010,(24):120-121
目的 探讨青少年颈椎病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青少年颈椎病患者应用SOMATO SPIRIT螺旋CT机,从C2~7椎间盘扫描,重点观察分析颈椎生理曲度、椎间盘突出情况、椎管大小、椎体后缘增生及韧带钙化肥厚情况.结果 64例患者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包括生理弯曲度减小、消失变直或反弓,占总数的91.43%;6例患者表现为骨质增生及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韧带钙化,占8.57%.结论 颈椎曲度异常是青年颈椎病的主要征象特点,CT扫描对其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对颈椎病患者的早期诊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临床疑似肺栓塞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86例临床疑似或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对比剂增强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扫描,在高分辨横轴位图像基础上,进行多层面(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对中央、叶、段、段间的肺血管的显示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所有叶肺动咏均优化显示;8支段肺动脉为一般显示;42支段间肺动脉显示一般,15支段间肺动脉显示不清.86例患者中,28例显示明确的肺动脉血栓,其中21例显示存在段间肺动脉血栓,横轴位图像上甚至可以观察到更为细小(5级甚至以下)的肺动脉血栓.[结论]对比剂增强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作为一项诊断或排除疑似PE的工具,安全、简便、可行且经济.  相似文献   

3.
贺伟浩  贡琪 《现代保健》2011,(32):91-9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上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上颈椎损伤患者,采用MSCT3~5mm扫描、1.0mm重建后作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结果上颈椎椎体骨折18例,其中齿状突骨折6例,环枢关节脱位7例,其中环齿关节脱位6例,单纯枢椎旋转脱位1例。结论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能明确显示上颈椎骨折、脱位情况,有助于临床及时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Klippel-Feil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对我院收治的18例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进行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分析受累椎体和附件畸形形态、相应脊髓并发症以及椎间盘、黄韧带等的继发影像改变。结果 18例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以C3和C4椎体受累较多见,均为50%(9/18例);10例合并附件分割不全(55.56%),6例(33.33%)合并脊髓空洞症;16例继发椎间盘突出(88.89%),6例黄韧带肥厚(33.33%)。结论 MS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Klippel-Feil综合征的颈椎椎体和附件畸形、继发的颈椎退行性改变,而且还可以明确显示脊髓合并病变的有无及程度,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脊柱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66例脊柱外伤患者行螺旋薄层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传至工作站,行骨表面三维(3D)重建,表面遮盖成像(SSD)和多平面重建(MPR),并与X线平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显示脊柱三柱受累情况,从而得出正确分型:准确显示骨折碎块的位置,尤其对水平方向骨折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准确测量椎管的前后径;斜位重建可以显示由于骨折或小关节脱位造成的神经孔狭窄;清楚显示椎间盘突出情况。结论:该技术对临床制定于术计划及术后比较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双排螺旋CT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并总结肝脓肿患者的CT表现,以降低临床对肝脓肿诊断中的误诊与漏诊率.方法 对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脓肿患者44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双排螺旋CT检查,观察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 44例患者使用CT诊断准确41例,误诊3例,与病理诊断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肝脓肿患者给予双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临床诊断肝脓肿的有效方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临床怀疑上颌埋伏牙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二维及三维重组,从而获得单纯牙体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断层像.结果 96例中,共检出126颗埋伏牙,其中阻生牙51颗,多生牙75颗.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能立体全方位地显示上颌骨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MPR图像能从不同角度显示病变情况及其周围解剖关系,是显示埋伏牙的重要补充.结论 三维及MPR图像能立体、直观地显示上颌埋伏牙,为临床医师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在上颌骨埋伏牙的正畸治疗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临床怀疑上颌埋伏牙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二维及三维重组,从而获得单纯牙体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断层像.结果 96例中,共检出126颗埋伏牙,其中阻生牙51颗,多生牙75颗.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能立体全方位地显示上颌骨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MPR图像能从不同角度显示病变情况及其周围解剖关系,是显示埋伏牙的重要补充.结论 三维及MPR图像能立体、直观地显示上颌埋伏牙,为临床医师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在上颌骨埋伏牙的正畸治疗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红  洪安民 《中国保健》2007,15(13):51-51
目的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作螺旋横断轴扫或冠状扫描,然后将所有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通过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颌面骨骨折部位,范围,骨折线的方向及骨折块儿移位的状况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面部骨折显示立体,直观,对于临床医师选择合适骨折复位方法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金凤 《现代保健》2010,(36):146-147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CT三维重建图像,观察骨折类型、范围、椎管形态大小的变化,骨折碎片与脊髓和神经根的关系,确定有无并发症,并与平片进行对比.结果 30例患者中,骨折累及S9~L3,单纯胸椎骨折14例;腰椎骨折10例;胸腰椎同时骨折6例;骨折累及前柱10例,前中柱12例,后柱8例;单纯压缩骨折20例,爆裂骨折10例.合并附件及肋骨骨折8例;椎管异常5例,其中3例骨片压迫脊髓者,临床手术去除骨片加内固定.外伤后椎间盘突出2例,椎管内血肿4例.平片未见异常而CT三维重建发现骨折2例.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明确骨折部位,椎管异常及了解骨折碎片与脊髓和神经根的关系,发现平片不易发现的骨折及外伤后椎间盘突出及血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并分析老年脊柱结核的CT与MRI表现.方法 CT设备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64排螺旋CT机,扫描线平行于椎间隙,横断面扫描,层厚3 mm,层距3 mm,连续扫描脊柱可疑区,拍摄骨窗、软组织窗观察,必要时作增强扫描;MR检查设备选择Siemens公司生产的1.5T symphony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扫描采用矢状面T1WI、T2WI序列和横轴面T2WI序列,部分病例行增强扫描,造影剂用马根维显(Gd-DTPA)注射液,0.1 mmol/kg静脉推注.结果 35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同时累及2个椎体19例占54.3%,累及>2个椎体14例,占40.0%,仅有2例为累及1个椎体;共累及椎体86个,累及部位:颈椎15个、胸椎19个、下胸椎11个、腰椎38个、骶椎3个;所有患者CT发现椎体伴椎间盘破坏、椎旁肿块或脓肿、硬膜外或椎孔侵犯、韧带下扩散、脊膜强化和钙化例数分别为35、30、5、1、1、25例,与CT相比MRI分别为35、30、15、20、16、2例.结论 老年脊椎结核的CT以及MRI表现各有特点,临床综合分析CT以及MRI老年脊柱结核表现,对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RI与MR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作用,为今后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64例及正常对照30例,同时进行椎动脉MRA检查及颈椎MRI检查.结果 MRI及MRA从各角度直接、间接反映颈椎关节或关节突增生、椎体失稳、椎间盘变窄等情况,以及椎动脉管腔变细、狭窄、闭塞、扭曲或折角等情况,并且能够区分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的差异.结论 MRI及MRA检查能够直观的显示椎动脉全貌及颈椎的结构改变,能够较为准确的将正常与异常颈椎区别出来,是一种理想的联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臭氧与疗效的关系。方法134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并在病变椎间盘内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医用臭氧,通过随访评定其疗效。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治疗后3~12个月随访,患者显效38例(28.4%),有效80例(59.7%),无效16例(11.9%),总有效率88.1%。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是一种新兴的介入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方法简便、疗效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一种圆弧形穿刺定位仪能方便、快速、准确地对椎体的各椎间盘进行定位以便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根据颈椎和腰椎的不同结构特点,设计2种体表定位结构,通过计算机系统将由CT或MRI得到的椎间盘成像图输入定位计算系统,得到圆形针的穿刺轨迹。结果:应用该定位仪对颈椎和腰椎进行椎间定位可以保证穿刺成功率100%。结论:该定位仪操作方便,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螺旋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方法:对80例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L4~5和L5 ~S1椎间隙,突出方向以中央型和侧突型多见,突出程度以突出型多见.其主要CT征象表现:①髓核向椎管内突出在椎体后缘或外侧缘形成外凸的软组织影;②硬膜囊受压变形;③神经根受压或堙没,神经移位或变粗;④椎间盘突出钙化影;⑤Schmorl结节形成和真空现象.结论:CT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及其方向、大小、程度以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苏长安  苏士乐  杨俊 《现代保健》2009,(33):166-167
目的探讨B超检查和CT检查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1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B超检查,患者呈屈膝俯卧位,腰背部呈“驼峰背”,纵切于棘旁1~2cm处向中线作15°~30°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从左到右两侧斜切向棘突基底部扫查,测量椎管上下径和前后径,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的大小、内部回声,并观测韧带有无增厚。结果B超检测168例,其中腰椎间盘膨出症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黄韧带增厚7例。CT检测168例其中腰椎间盘膨出症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73例,黄韧带增厚9例。两种检查方法对比,B超诊断符合牢875%,CT诊断符合率85%,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超能检测腰椎棘突结构,显示椎管上下径、前后径,能清晰显示非骨性椎管大小及椎管变窄受压的病理改变,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术后椎间盘内压力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47例,测定术后椎间盘内压力,观察其与临床疗效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压力监测下顺利完成手术。47例患者获得1~25个月随访,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采用术后改善率(Hirabashi公式)评定疗效。优25例,良19例,好转3例,优良率为93.6%(44/47)。术后椎间盘内压力与术后改善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术后椎间盘内压力若在3 kPa时,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SA引导经颈椎间孔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安全性及护理。方法:对2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DSA定位后用5—7号穿刺针自颈部侧方穿刺,通过相应椎间孔上部达硬膜外侧前间隙,注入胶原酶溶液1200U,并给予围手术期的护理,随访观察疗效。结果:26例均成功,随访6个月-1年,优良率92.3%,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DSA引导下经椎间孔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快速经济,围手术期护理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颈椎退行性变患者颈椎X线、CT和MRI表现,探讨其与年龄、职业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对470例不同年龄、职业的颈椎退行性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颈椎退行性变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率最高,其次是骨质及椎间盘的病变,45岁以上的伏案工作者及重体力劳动者为高发,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亦有关联。结论:伴随年龄的增长,颈椎退行性变率及程度均在增加,在不同职业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椎病变的相关性,为预防脑梗死事件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年龄和性别为匹配条件,选择住院患者中有脑梗死病史和无脑梗死病史的患者各32例,分别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心电图,检查颈椎相关指标,并将颈椎病患者分型诊断,先进行单因素比较,然后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组中高血压、颈椎病(包括混合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动脉硬化患者明显多于无脑梗死病史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混合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成正相关,其中颈椎间盘突出是脑梗死事件的最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混合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颈动脉硬化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颈椎间盘突出在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