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严重外伤发生三踝骨折时,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并发生显著脱位称为Pott骨折,也称为Cotton骨折。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后踝骨折位置深在,显露和固定的难度较大,同时在治疗方法上存在较多争议。笔者对传统的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进行解剖研究,加以改良,并且进行了临床应用,效果优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显露外、后踝骨折,使用抗滑钢板内固定在治疗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36例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显露骨折并用抗滑钢板固定外、后踝.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7 ~ 27个月,平均19个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仅1例发生腓骨肌腱炎,取出钢板后症状缓解.骨折于16周内均愈合.36例中疗效优22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6.1%(31/36).结论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应用抗滑钢板治疗外、后踝骨折,可单切口充分显露并固定外、后踝,减少缝合时的张力,提高切口愈合率与骨折稳定性,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在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疗效对比。方法从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及后内侧入路分别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28例,术后采用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行统计学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619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19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5个月。所有病例无皮肤坏死、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评价参考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后外侧入路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优于后内侧入路观察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治疗中,显露清晰,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对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期间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前外侧入路手术)和B组(后正中入路手术),每组30例。两组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3、6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3 d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B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相较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逐渐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均更大;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NE、Cor水平均升高,但B组更低(均P<0.05);A组与B组肘关节功能总优良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于前外侧入路手术,后正中入路手术可明显缩短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恢复肘关节功能和肩关节功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且两种入路手术安全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5.
董志勇  王斌 《药物与人》2014,(12):135-136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23例,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处理,按照AO 分型骨折类型后,制定手术方案;术后18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次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在I期愈合.2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13个月. 其中21例患者术后3-4个月痊愈,2例术后14个月观察,股骨髁上后侧骨缺损,进行II期植骨,骨折愈合率为91.3%;优良率为95.7%.结论:后外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法,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对三踝骨折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107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行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固定治...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77-978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直度及HSS评分均改善(P均<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8%(P <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54例,直接前方入路组27例,其中采用后外侧入路组27例。统计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假体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的随访,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杯外展角、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有1例股前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大粗隆骨折,后外侧组发生1例髋关节后脱位。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是可靠的手术入路,但建议术者选择熟悉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刘静 《工企医刊》2013,26(4):299-300
目的探讨分析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采用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治疗的11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从体半束腓骨的短肌腱解剖对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进行重建,比较术前、术后踝关节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和疼痛及活动能力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踝关节评分为43.89±8.05,患者术后踝关节评分为74.45±5.28,术前、术后踝关节评分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切口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手术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和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止痛药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外侧人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对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切口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方法笔者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对2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小切口外侧人路人工股骨头置换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切口长度约8~10cm,手术时间为70~90min,术中出血约250450ml,术后12h引流量150~200ml,随访3~12个月,定期复查髋关节x线片,未见人工关节脱位,患者均负重行走,无跛行。结论小切口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人工关节稳定性强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胸椎间盘突出症较少见,我科自1993 -0 5~1998-0 6共收治胸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9例,15例采用胸椎管后外侧入路手术摘除椎间盘,随访1 2~4年,效果良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例胸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3 0~67(平均46)岁;病程5个月~1年,平均约9个月;有外伤史4例,外院手术2例(后路椎板减压)。1·2 主要症状及体征 4例病人完全瘫痪,余15例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乏力,麻木,行走困难,步态不稳,感觉减退或消失;腰背及肋间痛6例,下肢痛8例,大小便功能障碍7例,阳萎3例,锥体束征阳性有14例,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及浅反射减退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侧入路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应用外侧入路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共2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0个月至3年,平均1年8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82.14%。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方法安全、简单、并发症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行跟骨骨折内固定时采用改良“L”形切口入路的疗效.方法 选取58例Sander分型为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入路组(对照组)31例和改良“L”形切口入路组(改良组)27例.根据Maryland 足部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20( 12.02±4.30)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对照组优良率为83.9%(26/31),改良组为88.9%(24/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切口改良入路保护了切口下方皮肤的血供,减少了周围组织损伤概率,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有效恢复了足部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究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48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A组,24例)和对照组(B组,24例),予B组常规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予A组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预后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S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A组HS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相较于B组,治疗后A组三项预后指标、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可以减小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院》2019,(11):1640-1643
目的探讨改良膝后侧入路治疗胫骨近端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胫骨近端后侧骨折的患者资料112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膝前外侧入路治疗)和研究组(改良膝后侧入路治疗),每组5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以及临床疗效的评定,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研究组手术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治疗前后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研究组的两种评分较对照组均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组伸膝最大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明显超过对照组患者(P=0. 000)。结论对胫骨近端后侧骨折患者采取改良膝后侧入路进行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具有有效减少治疗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的优点,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粉粉 《职业与健康》2011,27(19):2279-2280
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目前根据病情治疗的方法很多,近年我院主要采用后外侧入路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优点是显露途径可以方便、安全快速地达到髋关节,并且不干扰髋关节外展结构,从而避免了术后短期的外展肌力丧失,利于老年人的功能恢复,缩短卧床时间。本院85例采用上述方法手术并配合术前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贡小强 《工企医刊》2008,21(6):19-19
目的:探讨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外髁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的12例肱骨外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2个月,均解剖复位,骨性愈合。无骨折块再移位及切口红肿、渗液现象的出现。结论:可吸_收螺钉治疗胯骨外髁骨折,疗效满意,是对人体无不良反应的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高龄股骨颈骨折(FNF)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于医院行THA的44例高龄FNF患者分为DAA组和PLA组,各22例。DAA组采用DAA行THA,PLA组采用后外侧入路(PLA)行THA,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及应激因子水平[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髋关节功能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AA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PLA组,手术出血量、手术引流量均低于PLA组,手术时间长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的5-HT、PGE2、NE、Cor均低于术前,且DAA组的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活动度及术后1个月的髋外展肌力矩均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LA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