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9,(11):1640-1643
目的探讨改良膝后侧入路治疗胫骨近端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胫骨近端后侧骨折的患者资料112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膝前外侧入路治疗)和研究组(改良膝后侧入路治疗),每组5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以及临床疗效的评定,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研究组手术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治疗前后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研究组的两种评分较对照组均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组伸膝最大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明显超过对照组患者(P=0. 000)。结论对胫骨近端后侧骨折患者采取改良膝后侧入路进行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具有有效减少治疗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的优点,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到我院就诊治疗.其中28例接受前侧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手术A组,另外28例接受后侧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手术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合参数、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治疗的60例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采用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以及手术时间。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AK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患者实施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术,能够减少手术时间,使患者骨折更快愈合,同时能够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踝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关节镜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关节镜下踝部骨折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46例踝部骨折患者进行一般分析,为临床上更好的对踝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上述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明确诊断,对于无明显位移的骨折临床上多采用小腿"U"字石膏进行固定,内踝骨折,常采用拉力螺钉进行常规的内固定,外踝骨折,常应用钢板塑型紧贴骨面内固定.方法:上述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方式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46例患者中所有患者疼痛、肿胀在治疗期间均消失,且治疗期间未出现任何其他并发症,治疗以后给予4-16个月的时间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3-21周,随访过程中发现患者中功能恢复正常者40例,占86.96%,骨折解剖复位良好,远行或下蹲有不适者6例,占13.04%,患者的踝穴功能基本恢复,久立感觉疲劳者1例,X线下显示踝穴间隙增宽,活动疼痛者2例.结论:不同的骨折类型要根据其各自的损伤类型及手术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医生严格遵嘱患者按照医嘱进行康复治疗,切忌在治疗期间随便移动患处,盲目活动很有可能造成患处的再次损伤,  相似文献   

6.
钟其正 《现代保健》2011,(15):174-175
目的 探讨本院手术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解剖钢板、螺钉、张力带等治疗踝部骨折30例.结果 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5个月,优22例,良7例,踝关节伸展活动较健侧略受限1例.结论 采用解剖钢板、螺钉、张力带等治疗踝部骨折操作简单易行,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减轻了致残率和患者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超高分子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螺钉用于50例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同定术中,术后外固定2周.结果 5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1个月.参考王栋梁等的踝关节术后功能评估标准,优38例、良11例、差1例,优良率为98%(49/50).结论 可吸收螺钉在治疗有适应证的踝部骨折中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的有效手术入路.方法:120例单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直接掌侧入路组与Henry入路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种入路方法总体疗效、评分情况及优良率比较差异不大,P>0.05,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Henry入路组更小一些,P<0.05.结论:两种入路方式的整体疗效都比较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Henry入路骨折显露、手术时间的优势更加明显,建议采用掌侧入路方式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在内固定术中行Henry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9.
C型肱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较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对骨折进行牢固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利关节早期主动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的目的,在选择肱骨远端治疗方法常出现困难,术前计划中,手术人路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肱骨远端C型骨折临床上最常见的手术人路一是肘后经肱三头肌内侧头劈开入路;二是AO提倡的经鹰嘴旁肘后轻度弧形正中切口并尺骨鹰嘴截骨人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背侧入路与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优良率,术后3个月测量桡骨茎突长度、尺偏角及掌倾角,采用改良后的上肢功能评分(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定表评估患者预后肢体功能恢复。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偏角(8.02±2.32)°、掌倾角(16.02±4.32)°优于对照组尺偏角(9.82±4.76)°、掌倾角(18.67±5.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DASH评分[(11.27±3.87)分]优于对照组[(29.17±7.65)分](P0.05)。结论背侧入路与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效果佳,但背侧入路患者尺偏角及掌倾角恢复更好,可更好地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董志勇  王斌 《药物与人》2014,(12):135-136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23例,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处理,按照AO 分型骨折类型后,制定手术方案;术后18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次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在I期愈合.2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13个月. 其中21例患者术后3-4个月痊愈,2例术后14个月观察,股骨髁上后侧骨缺损,进行II期植骨,骨折愈合率为91.3%;优良率为95.7%.结论:后外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法,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探讨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对于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2月通过改良入路治疗的12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依据Matta制定的标准,术后3个月的X线片上对骨折的残余移位进行测量以评估骨折复位情况,以及Merled'Aubigne及Postel评分系统对随访时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并注意观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随访2~5年,平均为3.1年,依据Matta制定的X线分级标准,优良11例(91.7%),可1例(8.3%)。根据Merled'Aubigne及Postel评分系统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优(18分)9例(75%),良(15~17分)2例(16.7%),可(12~14分)1例(8.3%)。患者均无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在术后得以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复发性脱位,肺栓塞以及固定手术翻修等情况,也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结论该入路对单纯、移位性、非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时间较短,可防止股骨头血供的进一步损害和骨化性肌炎的发生,不失为较好的一种手术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髌旁入路和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7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髌旁入路和髌上入路分别35例,术中评估两组失血量、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评估膝关节活动度ROM,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使用SF-36和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愈合良好。髌上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更少,透视时间更短。术后3个月膝关节前侧VAS评分髌旁入路组和髌上入路组分别是(1.95±0.34)和(1.76±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分别是(39.35±7.3)和(42.98±8.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膝关节ROM分别是(132.7±7.9)和(133.6±5.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Lysholm评分分别是(89.42±6.4)和(90.35±5.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髌上入路半屈曲位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术中出血量更少,透视时间短,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发生率低。髌上入路髓内钉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采取经三角肌双间隙入路和传统入路的治疗疗效.方法:将医院收治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的42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例,按照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两组,对照组21例经传统入路展开手术,实验组21例经三角肌双间隙入路展开手术.对比两组有关手术治疗指标.结果:除在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两个指标上,...  相似文献   

15.
徐忠露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889-2890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5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三个治疗组并比较疗效.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入路组患者的出血量比其他两组高,前外侧入路组患者的引流量比其他两组高;膝正中入路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比前外侧入路组、双侧入路组都高.随访后150例患者优良率均>70%,P>0.05.结论 大部分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适应以上三种手术方法,在临床治疗时应依据患者的适应症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48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A组,24例)和对照组(B组,24例),予B组常规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予A组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预后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SS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A组HS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相较于B组,治疗后A组三项预后指标、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可以减小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可吸收螺钉、钛合金金属螺钉对治疗踝部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00年1月—2012年1月的60例踝关节骨折的病人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患者,A组病人用可吸收螺钉进行治疗,B组病人用钛合金金属螺钉治疗。并且进行一年左右的随访观察,观察其长期效果。结果采用影像学和Baird评分,并运用t检验对这两组数据实行统计检验,分析显示这两种方法对患者的踝关节愈后的功能没有差异,也就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吸收螺钉相对比钛合金金属治疗踝部骨折操作较简单,与组织有良好的相容性,最重要的也是对患者最有利的是不用进行二次手术来取内固定物,这样大大的减小了对患者的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治疗AO/ASIF,23B、23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标准桡骨远端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1例.结果 随访6~26个月,骨折均愈合.按照Kienst功能评分标准:优7例,良3例,差1例.结论 正确判断骨折部位和移位情况,采用正确的手术入路,关节面的解剖复位牢固的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无痛的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累及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累及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前侧髂腹股沟联合后侧K-L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Matta骨折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程度,采用改良Harris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170~485(362.2±84.5) min,术中出血量450~4800(1452.0±982.5)ml,输血量450~4300(1135.3±650.7) ml.根据Matta骨折复位标准:完全解剖复位26例,满意解剖复位4例.28例患者随访11~62(32.5±18.3)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发生Brooker Ⅲ型异位骨化和股骨头坏死各2例.改良Harris评分78~124(115.2±11.5)分,其中优18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24/28).结论 采用前侧髂腹股沟联合后侧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颈椎骨折患者行颈椎前后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35例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无脊柱畸形患者,脊髓功能为1~2级。结论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