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表面的性状变化与疗效关系。以探讨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TMS-1 computed Anatomy Inc.New York,NY)对70例(137只眼)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其与手术前后视力及视觉质量的关系。结果术前角膜地形图的形态呈对称和非对称领结形者占81.8%,圆形和椭圆形占13.1%,不规则形占5.1%;术后1个月均匀型占89.8%,蝴蝶结型占8.0%,钥匙孔型占1.5%。中央岛型占0.7%;术后3月均匀型者90.5%,蝴蝶结型占7.3%,钥匙孔型占1.5%。中央岛型占0.7%:切削区形态随时间延长,蝴蝶结型有向均匀型发展的趋势;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对术后视力有一定影响。结论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角膜表面形态变化,有利于个体化实施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获得更完美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本中心接受LASIK患者26例50眼进行随访研究,检测指标包括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提供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 function,CSF)、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最佳矫正球镜度;分析时段为术前及术后3月,分析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分布,Q值与高阶像差以及高阶像差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结果】术前Q值为-0.17±0.11;术后Q值为0.84±0.41,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Q值与术前球差成负相关(P=0.000,r=-0.578),与高阶像差成正相关(P=0.047,r=-0.333)。手术前后Q值改变与球差改变成负相关(P=0.000,r=-0.588),与高阶像差改变成正相关(P=0.001,r=0.566)。术后3月无眩光、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阶像差改变与术后无眩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6.3,4.0,2.5,1.6,1.0,0.7(cycles per degree,cpd)成负相关(P〈0.05);高阶像差改变 与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中高频空间频率6.3,4.0,2.5,1.6cpd成负相关(P〈0.05),与低频空间频率(1.0,0.cpd)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近视性LASIK使角膜由伸长型(长椭球体)椭球体演变为扁平型椭球体(扁椭球体),并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角膜表面形态变化,有利于使LASIK手术获得更完美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冯熠  郝秀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29-1730
目的:了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表面的性状变化与疗效关系,以探讨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对60例112只眼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其与手术前后视力及视觉质量的关系。结果:术前角膜地形的形态呈对称和非对称领结形者占81.8%;圆形和椭圆形占13.1%;不规则形占5.1%;术后1个月均匀型占89.8%;蝴蝶结型占8.0%;钥匙孔型占1.5%;中央岛型占0.7%。结论: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角膜表面形态变化,有利于使LASIK手术获得更完美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目前公认治疗屈光不正的既方便又安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角膜板层刀在角膜上制作一个带蒂角膜瓣,在角膜基质层进行激光切削,不损伤角膜的上皮层及前弹力层。本文通过笔者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LASIK术前准备术中注意和术后护理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本中心接受LASIK患者26例50眼进行随访研究,检测指标包括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提供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 function,CSF)、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最佳矫正球镜度;分析时段为术前及术后3月,分析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分布,Q值与高阶像差以及高阶像差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结果】术前Q值为-0.17±0.11;术后Q值为0.84±0.41,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Q值与术前球差成负相关(P=0.000,r=-0.578),与高阶像差成正相关(P=0.047,r=-0.333)。手术前后Q值改变与球差改变成负相关(P=0.000,r=-0.588),与高阶像差改变成正相关(P=0.001,r=0.566)。术后3月无眩光、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阶像差改变与术后无眩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6.3,4.0,2.5,1.6,1.0,0.7(cycles per degree,cpd)成负相关(P〈0.05);高阶像差改变 与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中高频空间频率6.3,4.0,2.5,1.6cpd成负相关(P〈0.05),与低频空间频率(1.0,0.cpd)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近视性LASIK使角膜由伸长型(长椭球体)椭球体演变为扁平型椭球体(扁椭球体),并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 L ASIK手术的 2 5例 4 8只眼按屈光度 (等值球镜 ,下同 )分为 A组 (屈光度为 - 6.0 0~ - 9.75 D)和 B组 (屈光度为 -10 .0~ - 2 0 .0 D) ,术后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 6个月裸眼视力≥ 0 .5和≥ 0 .8者 ,A组分别为 10 0 %、94 .73 % ;B组为 90 .4 7%、63 .15 %。术后 1、3、6个月时 2组角膜地形图前表面曲率各自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术前屈光度高则手术预测性下降。结论 L 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范围广 ,稳定性、安全性良好 ,术后视力恢复快 ,并发症少 ,尚需进一步观察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1 d、1周、4周,采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对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40例患者的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结果 和术前比较,术后1 d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加,术后约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术后早期视网膜厚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300例近视患者进行LASIK治疗。术前采取心理护理、电化教育、眼位训练;术中指导患者正确配合,采取准确体位和眼位;术后加强用药、护眼指导。结果300例患者术后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1例感染,无因紧张眼肌痉挛卡刀、不完整瓣、角膜挫伤或不配合发射激光病例。随机抽取30例患者予以LASIK术后视力恢复统计分析,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患者疗效好,满意度高。结论针对性及专业性全程护理措施为手术成功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唐卓 《右江医学》2005,33(2):112-11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将行LASIK术患者60例116眼,分为A组38例73眼(未配戴角膜接触镜组),B组22例43眼(戴角膜接触镜组)。两组激光切削深15~150μm,平均激光切削深度 86.23±22.31μm, 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分析切削深度与角膜内皮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A组术前角膜内皮密度与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密度无显著性差异(t=0.329,P>0.05)。②B组术后 3个月平均角膜内皮密度明显高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t=3.859,P<0.01)。术后角膜内皮形态无明显改变。③A组角膜切削深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显著相关性(r=0.0321,P>0.05)。结论 LASIK术后早期不引起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11.
周艳峰  廖荣丰  聂海燕 《安徽医学》2012,33(10):1279-128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对近视患者术后黄斑部视网膜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3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ASIK组和Epi-LASIK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2周黄斑部视网膜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无论是LASIK组还是Epi-LASIK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术后之间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与Epi-LASIK虽然负压吸引时间不同,但是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短期内对视网膜组织的结构和正常生理功能均没有明显影响,对于中低度近视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Lasik治疗屈光不正术中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Lasik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应用Schwind Supratome微型角膜切开刀和Lasersight LSX型准分子激光对232例448眼行Lasik手术。结果: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2眼(0.45%),角膜瓣形成不全4眼(0.9%),结膜下出血195眼(43.53%),角膜血管翳出血9眼(2%),角膜瓣位置信离4眼(0.9%),薄角膜瓣2眼(0.45%),角膜层间异物残留18眼(4.01%)。结论:Lasik治疗屈光不正安全有效,手术技巧提高和熟练掌握机器的性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和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 is currently the most popular keratorefractive procedure performed worldwide with generally excellent outcomes. However, infectious keratitis after LASIK is a devastating, vision-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The common pathogens were bacteria and fungi.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 (NTM) accounted for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these pathogens. Most NTM infections (86% of cases) were involved in unilateral cornea.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six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NTM keratitis following LASIK.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注视方法在非接触眼压计测定中的应用 ,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随访中较为准确的眼内压 (IOP)测定方法。方法 应用日本产NidekNT 2 0 0 0型非接触眼压计 (NCT) ,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术后 12 0例 (2 4 0眼 )进行眼压测定 ,分别测量术前、术后 1、2、3周及 1、3月角膜中心区及旁中心区眼压值 ,并计算其变异率 ,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 LASIK术后 ,角膜中央区及旁中央区眼压测定值均较术前偏低 ,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中心眼压变异率及旁中心眼压变异率均为负值 ,但是旁中心眼压变异率明显小于中心眼压变异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LASIK术后测定值旁中心眼压值更接近于术前 ,旁中心眼压测定方法是LASIK术后应用非接触眼压计随访中较为理想的眼压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391 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的疗效。方法对接受LASIK治疗391例772眼近视眼患者按屈光度不同分为低度(<-3.00D)、中度(-3.00D~-6.00D)、高度(-6.00D~-9.00D)、超高度(>-9.25D)近视4组。术后1年观察其视力、屈光度的变化。结果低度近视组100%、中度近视组98.6%、高度近视组95.7%患者术后1年的裸眼视力≥1.0,超高度近视组90.2%患者裸眼视力在1.0~0.8,与术前视力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近视度数在±1.00D内,散光度数在±1.00D内,术后视力96.1%无下降,术后有6.3%的患者视力有回退,均为中度以上近视眼,经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均有良好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可预测的、安全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6.
96例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护理,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手段。方法:分别对96例(192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近视眼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应的护理。结果:患者能顺利配合完成手术,且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结论:护理人员给于患者术前指导,告知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注意防止感染,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均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界面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界面性角膜炎 (DLK)的临床变化 ,同时对其角膜瓣下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 :对 35 0 0例行LASIK后 1 0例 (1 8只眼 )发生DLK患者进行观察。按3、7、1 4天和 1、2、6个月不同时间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结果 :局部用激素、抗生素治疗 1周 ,症状控制 ,1~ 2个月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至 1 .0~ 1 .5 (1 6只眼 ) ,0 .8~ 1 .0 (2只眼 )。 结论 :LASIK后DLK常发生在术后 1~ 7天内 ,迟发者偶见 ,男性多于女性 ,以局部激素治疗为主 ,严重患者需全身激素加抗生素治疗。DLK早期须与角膜上皮植入、层间感染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矫正远视及远视散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5例患者(121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行LASEK和LASIK,其中LASEK组35例68眼,LASIK组30例53眼。比较两组术后刺激症状、角膜瓣或角膜上皮瓣制作及愈合情况、术后视力变化、术后屈光度变化、术后散光度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LASEK组术后多数患者有流泪、异物感等轻度的刺激症状,较LASIK患者重;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LASEK组患者术后0.5、1、3、6个月球镜屈光度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球镜屈光度术后3、6个月较术后半个月及1个月出现回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散光度均明显下降且均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LASEK及LASIK手术治疗远视无严重并发症,手术预测性好,均为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2年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远期疗效.方法对95只眼屈光度-1.00~-16.50 D之LASIK术后2年的结果进行分析.将其按屈光度分为两组:组Ⅰ≤-6.00D(43只眼),组Ⅱ>-6.00D(52只眼),术后10 d、1、3、6个月、1年、1年6个月、2年行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K)值的随诊观察.结果LASIK术后角膜曲率(K)值和6个月后屈光度趋于稳定.术后2年:组Ⅰ裸眼视力≥1.0者为40只眼(93.02%),≥0.8者43只眼(100%);组Ⅱ裸眼视力≥1.0者37只眼(71.15%),≥0.8者45只眼(86.54%),≥0.5者50只眼(96.15%),<0.5者2只眼(3.85%).术前屈光度:组Ⅰ(-4.14±0.86)D,组Ⅱ(-9.00±1.64)D;术后2年屈光度:组Ⅰ(-0.04±0.14)D,组Ⅱ(-0.08±0.20)D.两组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角膜曲率(K)值:术前K值:组Ⅰ K1(44.31±0.78),K2(42.83±0.87),组ⅡK1(45.46±1.00),K2(43.97±1.00);术后2年K值:组Ⅰ K1(40.11±1.23),K2(38.86±1.29),组ⅡK1(38.01±1.73),K2(37.07±1.71).两组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LASIK治疗低中度和高度近视均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动、静态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对2002年2月~2002年6月在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37例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共73眼)进行了术前,术后1、3、6个月的视力,裂隙灯,散瞳眼底,散瞳检影验光,角膜地形图,动、静态对比敏感度0.7、1.4、2.7、5.5、11、22频率段的观察。结果LASIK术后1个月动态对比敏感度和静态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普遍下降,静态对比敏感度在2.7、5.5、11(P<0.01)和22cpd(P<0.05)有显著性下降,11cpd最敏感;而动态对比敏感度则在5.5(P<0.01)、11cps(P<0.05)下降有统计学意义,11cps最敏感;≥6.25D近视组和≥2DC散光组下降更明显。术后3个月,动、静态对比敏感度各频率段逐渐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术后6个月继续提高。静态对比敏感度所有频率段均超过术前水平(P<0.01),而动态对比敏感度在2.7、5.5、11cps(P<0.01)超过术前水平,≤6.0D近视组和<2.0DC散光组提高更明显。频率越高,提高率越大,以22cpd和22cps最明显。而≥2DC的散光组,动态对比敏感度在术后6个月无显著提高,且1.4cps段还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LASIK术后病例确实有暂时的对比敏感度下降,但是在术后3个月可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术后6个月有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