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魏加树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25(2)
吴鞠通对痹证的认识和治疗独具一格。痹证寒湿固有,热湿尤多,病机为湿聚热蒸,蕴于经络,而为热痹、湿热痹。吴氏遵循治疗温病的思想,对热痹、湿热痹重在清利,创立治痹之主方加减木防己汤,并主张宣通肺气,通利下焦,湿热具化,经络畅通。 相似文献
3.
湿热痹既可由感受外界的湿热病邪而致,也可由寒湿痹日久不愈、邪气化热而致.本文叙述了运用加减木防己汤治疗湿热痹证2例,取得良好疗效,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温病学的一部代表著作,全书不仅系统讨论了温病学的理论,而且对各种温病提出了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尤其在湿温的治疗上吴鞠通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即在湿温的临床辨证中应正确地辨别湿温;分清邪在三焦的所属部位;治疗上顾护中阳,不拘一格运用温热药:重视宣发肺气和调畅三焦气机。 相似文献
5.
李晓康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10,(4):171-172
吴鞠通从脾胃之气受阻或受伤的角度将"虚不受补"的成因分为3种,并简要提出了解决策略。结合吴鞠通的其他相关观点,从临床实际分析了其思路并提出了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6.
7.
痹证有寒热之分,但受<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为痹"的影响,世人多以风寒湿论痹,从湿热论痹者少.但也有些医家认识到热邪或湿热邪气在痹证中的致病作用,如张子和<儒门事亲>中强调:"痹病以热为源,风寒为兼,三气合而为痹";清代吴鞠通也认为痹证中"寒湿固有,热湿尤多",其病因为"湿聚热蒸,蕴于经络". 相似文献
8.
9.
李晓康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4):171-172
吴鞠通从脾胃之气受阻或受伤的角度将"虚不受补"的成因分为3种,并简要提出了解决策略.结合吴鞠通的其他相关观点,从临床实际分析了其思路并提出了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10.
吴鞠通传世温病鸿篇巨制《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条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后世非议者甚众。大抵认为此证若是温病,则不当用温治温;倘若不是,则不当列于各温病条下。吴氏自注称谓此证是:“温自内发,风寒从外搏”,寒温并见,称之伤寒或温病均无不可。近代温病大家金寿山先生虽赞同桂枝汤之施,但批评其小注与条文自相矛盾,认为据此应为伏气温病,桂枝汤断不可用。可见,金氏以为本条应是新感温病,方可用桂枝汤。详究前后认为,据吴鞠通原意,本条应为新感引动伏气。对伏气温病,历来有两种见解:一种是承袭《素… 相似文献
11.
12.
陈秋梅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4(1):6-8
吴鞠通集温病之大成,以三焦辨证为经,卫气营血辨证为纬,著《温病条辨》.《解产难》是吴氏结合温病之理讨论妇人产后调治的附篇,其中辨治产后三大证,见解独树一帜,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宣痹汤合三妙散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宣痹汤合三妙散(防己、羌活、萆、滑石粉、薏苡仁等)治疗,观察比较2组总体疗效、症状/体征变化、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在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及晨僵方面比较,P〈0.05或P〈0.01,治疗组在改善关节疼痛及关节肿胀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能降低C-反应蛋白、血沉及类风湿因子,在降低C-反应蛋白、血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宣痹汤合三妙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能降低C-反应蛋白、血沉及类风湿因子,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及晨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上焦药用辛凉轻清,不用苦寒犯中涉下;中焦当分温热湿热,分用苦泄和苦燥;下焦温病虚多少实,慎用苦寒三个方面,系统地阐发和评述了吴氏有关苦寒药治疗温病的宜忌问题;并以温病学派中不同流派的医家如吴又可、恽铁樵等应用苦寒药的理论和经验以及现代研究资料为依据,探讨了苦寒药在温病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20,(2)
中医对痰饮病的记载始于先秦两汉时期。吴鞠通在传承先贤的基础上,对痰饮病的理法方药均有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挥。吴氏认为三焦火衰是痰饮病的主要病机,而三焦中尤以中焦火衰首当其冲。同时,吴鞠通详细阐释了因痰致咳与因咳致痰之辨。吴氏辨治痰饮病以仲景温化法为大纲,兼具鲜明的时代特色,将虚不受补、宣通三焦、痰饮冬夏难治等理论融入了痰饮病的治疗中,丰富和发展了痰饮病的辨治体系,亦在一定程度上匡正了当时医者一昧偏补的现象,可谓后学楷模。 相似文献
17.
柴中元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7,(1)
清后,鞠通之学,影响日大,信奉者很多。其著《温病条辨》,近被人推为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书”,《吴鞠通医案》也颇受人重视。但此两书的论燥治燥,很值得商榷,现略作述评,以供参考。一、寒燥两气,混为一谈,名曰治燥,实是治寒。鞠通认为:“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燥气寒化,乃燥气之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热除痹汤对华南地区基层部队战士湿热痹型关节痛的疗效。方法对华南基层部队166名湿热痹型关节痛士兵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对照组(83例),分别给予清热除痹汤和湿热痹片口服治疗,观察治疗20天后总有效率及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清热除痹汤能明显改善湿热痹患者的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个数(P〈0.05),显著提高疾病总体疗效评价(P〈0.05),总有效率是93.78%。结论清热除痹汤治疗湿热痹型关节痛疗效确切,值得在华南地区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湿热痹以肢体关节红肿疼痛,却喜暖恶寒,关节痛不可触,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肢体困重为主症,有时活动受限,或伴有红斑结节,或伴有发热,咽红咽痛,多汗等症状,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数。西医检查血沉增块,抗“O”>400单位,而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者,它不同于着痹,也不同于热痹。称为“湿热痹”。对此,采用中药汤剂熏洗为主治疗4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2例,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6岁,以45~55岁居多。具备以上湿热痹的临床症状,西医诊断为风湿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