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 评价牙冠延长术在牙体缺损达龈下的前牙修复中的临床美学效果.方法 对28例患者54颗牙体缺损达龈下1.5~4.0 mm的前牙行牙冠延长术,按术前断端位于龈下的最深距离分为A组(<3 mm)和B组(3~4 mm),术后8周烤瓷桩冠修复,分别记录和比较患牙手术前后的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SBI)、缺损最深位点处的探诊深度(PD)和松动度(MD),观察牙周情况和牙齿保存修复效果.结果 两组患牙术后不同时期的PLI、SBI、PD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修复后1年A、B两组成功率分别为96.8%和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修复后1年的松动度,A组病例各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例修复后1年MD较术前改善,各牙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相关性.结论 牙冠延长术有利于牙体缺损达龈下患牙的保存,能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适应证的选择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比较改良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在上前牙龈体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上前牙龈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
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改良牙冠延长术治疗,研究组予以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治疗,比较
两组修复效果、牙周健康指标、牙冠高度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美学效果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修复优
良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P <0.05);两组术后12周探诊深度、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
斑指数及牙齿松动度均优于术前(P <0.05),但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术后12周牙冠高度变化均高于术后2周(P <0.05),但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美学效
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均可有效改善牙周健康
状况及冠高度,且安全性高,但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修复效果及美学效果更好,在上前牙龈体缺损治疗
中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在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对32例患者的36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患牙,术前按断端位于龈下最深距离分为A组(20颗患牙,距离<3.0mm)和B组(16颗患牙,3.0mm≤距离≤4.0mm),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暴露龈下牙体断面,术后6周行桩冠修复。分别记录和比较手术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齿松动度,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两组病例术后6周牙体断端均暴露较好、龈缘颜色正常,术后修复效果有效率为100%,满意率为77.78%。A组术后无松动,修复效果满意;B组术后50.00%出现Ⅰ度松动,修复效果欠佳,两组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两组的PD、PLI、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术后牙周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有利于残根残冠的保存和修复,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在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对32例患者的36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患牙,术前按断端位于龈下最深距离分为A组(20颗患牙,距离<3.0 mm)和B组(16颗患牙,3.0 mm≤距离≤4.0 mm),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暴露龈下牙体断面,术后6周行桩冠修复.分别记录和比较手术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齿松动度,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两组病例术后6周牙体断端均暴露较好、龈缘颜色正常,术后修复效果有效率为100%,满意率为77.78%.A组术后无松动,修复效果满意;B组术后50.00%出现Ⅰ度松动,修复效果欠佳,两组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两组的PD、PLI、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术后牙周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有利于残根残冠的保存和修复,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牙齿牙冠延长术后修复的疗效及恢复情况.方法 对10例患者行牙冠延长术,依术前牙齿断缘位于牙槽嵴顶的位置,观察比较术前及术后4~6周效果,观察指标:①牙龈的色、形、质及断端暴露是否良好;②菌斑指数(PLI) 、出血指数(BI) 和松动度(MD);③断端位置,牙槽嵴顶与断端的距离和牙槽嵴顶与牙龈的距离;④前牙龈缘的位置与相邻牙龈缘的位置关系(唇舌侧),上前牙牙龈乳头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患牙主观感觉良好,无叩痛,牙龈无炎症,牙龈缘高度与邻牙协调,X线片示牙周、根尖周围、牙槽嵴无异常.术后断端牙根暴露于龈上1~2mm,有利于美观和修复.结论 牙冠延长术的实施,有利于断缘位于牙龈下方而生物学宽度不够的牙齿保存和修复,为以后牙齿修复后,牙周情况的健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前牙美学牙冠延长术在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B组给予牙冠延长术进行修复,A组给予常规前牙修复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牙菌斑指数(Plague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BI)、咀嚼效率和咬合能力、美观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LI、BI比较,B组低于A组,两组患者PD比较,B组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的咀嚼效率、咬合能力均高于A组(P<0.05),B组所有患者均达到了Kay牙齿美学术后分类ClassⅡ-Ⅰ或ClassⅡ-Ⅰ(化妆)标准,且修复后美观效果患者满意。治疗后,B组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美观度、舒适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牙美学牙冠延长术用于修复上颌前牙牙体缺损能够改善患者牙周指数,提高其咬合能力和咀嚼功能,符合美学要求,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实施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纳米树脂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9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80例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
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牙冠延长术联合纳米树脂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纳米树脂治
疗,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牙周健康水平、疼痛程度及美观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优良率为95.56%,高于对
照组的80.00%(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PD水平低于对照组,A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术后3个月BI、MD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3 d、7 d的NRS评
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美观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1.11%(P <0.05)。结论 微创牙
冠延长术联合纳米树脂修复应用于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改善牙周健康水平,改善患者
疼痛程度,进而提高美观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牙冠延长术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微笑美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诊治的上颌前牙牙体缺损行口腔美学修复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术前均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根管治疗,并通过X线片检查牙根及牙槽骨等患牙基本情况。对照组行牙龈切除术,观察组行牙冠延长术。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松动度(Tooth mobility,MOB)、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测量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牙修复体边缘至嵴顶的距离(Prosthesis margin-crest distance,RM-BC)及修复体边缘至龈缘的距离(Prosthesis margin-Distance of gingival margin,RM-GM),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损至龈下或龈上部分健康牙体组织不足的后牙残根残冠如何保留及修复。方法:对32例患者的47颗缺损牙残根残冠行冠延长术,重新建立正常的生物学宽度后行插销式核桩冠修复。结果:冠修复后随访0.5-2年,无自觉不适,咀嚼功能良好。临床检查修复牙无松动,无叩痛,牙龈无红肿。X线牙片显示牙周、尖周、牙槽嵴无异常。结论:缺损至龈下或龈上部分健康牙体组织不足的后牙残根残冠,通过冠延长术后行插销式桩核冠修复,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纤维桩联合氧化锆全冠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石英纤维桩联合氧化锆全瓷冠在磨牙大面积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患者32颗已完善的根管治疗的磨牙残根、残冠,采用石英纤维桩联合氧化锆全瓷冠进行修复。修复后1、6、12个月随访检查,包括修复体完整性、边缘适合性、解剖外形、颜色及牙龈。结果:修复体的完整性好(93.75%),有2例因咬过硬食物崩瓷,边缘适合性及解剖外形良好,修复体颜色与邻牙协调一致(84.37%),纤维桩核及冠均无松动、脱落,X线牙片示纤维桩与根管壁密贴,未见折裂等。结论:石英纤维桩联合氧化锆全瓷冠在磨牙大面积缺损修复治疗中可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双固化树脂核冠与纤维桩核冠两种方法修复不同牙体剩余厚度磨牙残冠的成功率,探讨不同残冠剩余牙体厚度对两种修复方法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96例经完善根管治疗的牙体缺损磨牙病例,按牙体预备后残留牙体厚度为1.0m及2.0mm分为两组备48例,每组随机各选择24例分别采用双固化树脂制作树脂核后全冠修复及纤维桩全冠修复,修复后12个月比较两种修复方法对不同牙体厚度残冠的修复效果.结果:牙体剩余厚度为1.0mm时,双固化树脂核冠组的成功率为91.7%,纤维桩核冠组的成功率为95.8%,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牙体剩余厚度为2.0mm时,双固化树脂核冠组的成功率为100.0%,纤维桩核冠组的成功率为1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牙残冠剩余牙体厚度大于等于1mm时,双固化树脂核冠及纤维桩核冠修复效果相同,但双固化树脂核冠修复临床操作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掌指骨延长的研究进展,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掌指骨延长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目前有多种方法治疗手指短缩畸形,掌指骨延长法相对占优势。它包括一次性骨延长、骨痂延长、缓慢牵伸延长3种,每种方法均有优势和局限。但在截骨部位、延长长度及速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尚存争议。结论相对于一次性骨延长和骨痂延长术,缓慢牵伸延长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但远期疗效尚不明确,还需要长期临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和铸造桩核全冠修复磨牙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磨牙残冠215例,采用双根管桩设计,分别用玻璃纤维桩和铸造桩核进行全冠修复,临床随访观察4年。结果:玻璃纤维桩核组失败率2.73%,明显低于铸造核组(14.29%),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磨牙残冠的全冠修复中,玻璃纤维桩核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