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血肿量、血肿部位及意识水平选择手术方式,分析其疗效及患者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术后死亡12例(15.0%),死亡原因包括年龄、血肿位置、血肿量及术前意识(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死亡原因包括年龄、血肿位置、血肿量及术前意识,根据以上因素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与时机或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韩素新  周剑利 《陕西中医》2008,29(7):786-787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的成因,同时西医采用尿激酶、川芎嗪等药物治疗及必要的手术治疗;中医服用脉痹汤加减(黄芪、当归、桃仁、地龙、丹参、茯苓、猪苓等)。结果:15例患者保守治疗12例,和手术联合抗凝溶栓治疗3例,治疗2~3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复查彩超证实下肢静脉再通,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合并DVT形成往往是综合因素,及早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 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对42例髋部损伤术后并发下肢DVT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记录血栓情况并分析高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与下肢DVT形成的关系.本组合并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者共22例(占52%),与同期未发生DVT的髋部损伤患者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本组患者60岁以上者有30人,与同期未发生DVT的髋部损伤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高龄、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是髋部损伤术后并发下肢DVT的高危因素.认为对围手术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有必要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以减少术后下肢DVT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选择素、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及活化蛋白C抵抗(activated protein c resistance,APCR)对下肢创伤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第3天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选择素含量和ACA阳性率,采用Dahlback法测定APCR阳性率。按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中DVT的诊断标准判断患者术后2周内是否发生DVT,比较DVT组和无DVT组的血清P选择素含量、血清ACA阳性率及血清APCR阳性率。以是否发生DVT为因变量,以血清P选择素、ACA及APCR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648例患者,其中31例患者术后2周内发生DVT(DVT组),其余617例均未检出DVT(无DVT组)。2组患者的血清P选择素含量、血清ACA阳性率及血清APCR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989,P=0.000;χ~2=0.010,P=0.000;χ~2=12.447,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选择素、ACA及APCR是下肢创伤骨折术后DVT的危险因素(OR=1.219,P=0.019;OR=1.292,P=0.009;OR=2.430,P=0.012)。结论:P选择素、ACA及APCR是下肢创伤骨折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下肢创伤骨折术后DVT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该院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住院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术后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经过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94%,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胸外科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消肿止痛汤调控骨科大手术后炎症因子水平的作用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机制。方法:选择行骨科大手术患者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治疗组(常规治疗结合消肿止痛汤)进行术后DVT防治。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4例DVT,发生率14.81%;对照组5例,发生率19.23%。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天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7天,治疗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较术后2天时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则未见明显下降(P>0.0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DVT发生率相关,中药消肿止痛汤可显著的降低骨科术后炎症因子水平,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钻孔穿刺手术治疗的入路和技巧,以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以来6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CT表现及临床意识状态,经额部入路,以带导针引流管沿血肿纵轴穿刺吸除出血,术后留置引流管,残留出血经尿激酶液化引流。总结手术效果及技巧。结果62例出血患者中,术后5d拔除引流管后血肿清除率,显效24例,有效37例,无效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1例。结论选择经额部穿刺治疗脑出血操作简便,置管定位准确,血肿清除安全有效,术后护理方便,对不需要去大骨瓣减压的脑出血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本院骨伤科8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予常规术后处理和中医治疗,并实施中医护理措施(包括按摩、功能锻炼、辨证施膳、中医健康指导和情志护理),观察预防DVT的效果。结果:83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DVT,下肢轻微肿胀,经治疗1周后痊愈。其余均未发生术后DVT。结论: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DVT中应用的效果较好,是预防术后DVT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处理行并发症预防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结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策略。结果:ADL分级法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整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结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并给予术前预见性处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对优化手术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经中医药综合措施防治的效果。方法:122例接受骨科大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利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中药利湿活络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DVT的患者1例,DVT发生率为1.64%;对照组术后出现DVT的患者有7例,DVT发生率为11.48%,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观察组肢体肿胀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后采用中医药综合措施有助于改善肢体状态,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燕 《河北中医》2011,33(3):434-436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外一科2008-01—2009-08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实施整体护理。观察术后发生DVT情况。结果本组80例,围手术期无1例发生DVT、肺动脉栓塞(PE)。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患者采取整体护理的方法能够显著减少DVT,是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开颅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龙川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150例脑出血患者开颅术后发生再岀血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再手术11例,保守治疗2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存活患者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预后,良好7例,中残4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术中止血是否彻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内压、失血程度、血压变化、凝血功能、手术开始时间等与患者再发出血存在密切相关性,而术中止血不可靠为术后发生再出血直接原因。术中彻底止血及维持患者血压平稳等防范措施是预防术后再出血、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处理方法与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近年来收治的40例骨科创伤术后患者临床完整资料为分析依据,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观察组接受DVT的预防性处理,对照组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对于发生DVT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药物抗凝与导管溶栓。结果: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手术取栓与导管溶栓的效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3.02),但与药物抗凝效果相比(P0.05,t=1.286)。结论:骨科创伤术后即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为避免术后DVT的关键,对于已并发DVT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挑选合适治疗方案,手术与导管溶栓均为有效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预防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0例,患者均由同组医师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术后当天开始加用身痛逐瘀汤1剂/d,连续服用7d。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凝血指标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治疗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T、D-dimer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对预防下肢骨折围术期DVT形成有明显效果,其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4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行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根据有无发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未发生脑梗死组各40例,分析患者脑梗死发生原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组患者手术操作不当、术后药物使用不当、术前脑疝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发生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操作不当、术后药物使用不当、术前脑疝均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原因包括手术操作不当、术后药物使用不当、术前脑疝,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6.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经验。方法:总结我院自2000年~2008年来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0例.患者平均年龄62岁,高血压病史1~30年不等。介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技巧及术中处理。结果:对32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82例成活,死亡24例,术后放弃治疗16例。出院时效果良好率为66.5%。结论: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治疗本病有效、安全手段,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患者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82例关节置换患者并发DVT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82例患者发生DVT的有5例,发生率为6.1%,经治疗及护理后,3例治愈,2例好转出院。结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DVT与关节置换手术创伤较大,年龄较大,长期卧床,血液高凝状态,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根据原因采用相应预防护理措施.以便降低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高危因素分析及速碧林临床应用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10月于我院妇产科治疗的40例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使用速碧林预防治疗。结果:深静脉血栓是妇科围手术期高危因素,经单因素分析,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恶性肿瘤、预防措施、制动时间长、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出血量多、围术期输血量大等因素有关,以上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患者分为4个等级,低危、中危、高危与极高危,按患者等级进行速碧林注射治疗,治疗后患者发生率、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血栓是妇科围手术期DVT高危因素,速碧林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安全性高、状况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对于胆囊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8年10月在该院行胆囊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DVT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术后血凝指标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手术围手术期加强护理管理有利于预防术后DVT的形成,临床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是外科手术后或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观察治疗,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1]。我院2006年2月—2009年11月收治DVT患者12例,行静脉滤网置入后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心得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上述时期共收治深静脉血栓患者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58岁。大隐静脉术后2例,外科前列腺电切术后1例,直肠癌术后1例,妇科盆腔术后4例,门诊诊断DVT形成4例。病程2 h~10 d。12例均行静脉滤网置入后溶栓治疗。1·2诊断1·2·1临床表现DVT多发生在手术后第2周内,初起时小腿疼痛,腓肠肌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