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郝玲 《新生儿科杂志》2005,20(5):227-229
细菌感染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生儿对细菌易感的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体液免疫、吞噬细胞和细胞免疫的不成熟。新生儿败血症发病急,症状不典型,目前抗生素治疗常常在细菌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就已经根据经验而应用,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目前仍是导致早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特异性表现,各种实验室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不高,常导致延误治疗,而延长广谱经验性抗生素治疗(≥5天)与晚发型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死亡有关。本文目的是为处理疑似和确诊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提供一个实用、有循证依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真菌败血症四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4例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病例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病原种类、治疗药物及治疗效果.结果 4例新生儿真菌败血症中,4例长期使用抗生素,2例为极低体质量儿,2例中心静脉置管.放弃治疗1例,治愈3例.结论 早产、极低体质量、深静脉置管和广谱抗生素应用是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高危因素.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不特异,故对有以上高危因素的患儿要提高警惕,尽早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是提示细菌感染的重要炎症标志物, 被广泛应用于成人和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是指导抗生素治疗的参考指标。近年研究表明, PCT作为一种高敏感度及高特异度的炎症标志物, 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病情判断、预后分析、抗生素使用中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新生儿早期PCT具有生理性升高的特点, 了解新生儿PCT的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临床准确判断病情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PCT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提示细菌感染的重要炎症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成人和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是指导抗生素治疗的参考指标。近年研究表明,PCT作为一种高敏感度及高特异度的炎症标志物,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病情判断、预后分析、抗生素使用中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新生儿早期PCT具有生理性升高的特点,了解新生儿PCT的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临床准确判断病情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PCT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此病仍然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40年代磺胺药和青霉素发现以前,败血症的病死率高达90%,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支持疗法的不断完善,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死率已大大下降,据1966~1978年的统计,病死率为26%。与此同时,致病菌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败血症指新生儿期细菌或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其发生率占活产婴儿的1‰~8‰,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达164‰,长期住院者可高达300‰[1]。尽管近年来在新生儿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败血症仍是新生儿期危重症及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早期诊断败血症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非常重要。但新生儿败血症发病隐匿,临床症状多为非特异性,血培养作为目前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生儿败血症(septicemia)是新生儿时期主要致死病因之一。国外常以发病时间为界将新生儿败血症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西方发达国家早发型败血症常见致病菌为B组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晚发型败血症则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常见,这与国内情况有一定差异。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易被漏诊和误诊。本文主要对病原菌培养、外周血象、各种细胞因子、脐带血等新生儿败血症相关检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尽管有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很高.免疫及辅助疗法已成为能减少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该文对新生儿败血症时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集落刺激因子、微生态制剂、谷氨酰胺、重组人蛋白C、乳铁蛋白和黄嘌呤衍生物等的最新临床试验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生儿败血症确诊主要依赖血培养 ,而常规的血培养检测需时长 ,阳性率低 ,易受抗生素治疗的干扰 ,给及时诊治带来困难。为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方法 ,我们对新生儿败血症血浆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进行了检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6 3例新生儿系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2月间我院新生儿病房的住院患儿。按照 1987年全国新生儿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修订方案》[1] 分 3组。其中符合确诊败血症 (A组 ) 16例 ,男 9例 ,女 7例 ,入院日龄 (7 4± 6 6 )d ,体重 (2 5 87± 5 10 ) g ,原发病为 :皮肤感染 5…  相似文献   

11.
方向性规划新生儿败血症是由致病菌侵入血循环而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目前在我国该病仍然是引起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展对新生儿败血症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今后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降低发病率,从而使败血症不再是威胁围产新生儿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目前仍是导致足月儿和早产儿围产期死亡及发生远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新生儿早发败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是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或无乳链球菌)[1]。美国和加拿大均制定了对GBS定植孕妇产时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的策略[1-3],因此美国GBS所致新生儿早发败血症下降了70%。我国孕妇GBS带菌率为8%~15%,低于国外,可能与未同时阴道、直肠取材、未使用GBS选择性肉汤增菌而直接接种平皿有关[4]。本文参照美国疾控中心和加拿大儿科学会有关指南,就如何评估和治疗新生儿早发败血症作一介绍。重点是通过循证依据回答以下问题:当新生儿有早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败血症应用抗生素后的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败血症是儿科常见病之一。随着临床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但随着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除了使医院耐药菌株增加以外,抗生素的副作用和使用抗生素后的二重感染明显增加,有些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新生儿败血症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疗程及如何及早识别二重感染是儿科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1982年7月~1987年12月共收治有临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致病菌及药敏、血象特点、临床特征和病死率.方法 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并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儿纳入研究.依据血培养阳性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 ≤生后7 d)和晚发型( >生后7 d)败血症.结果 66例新生儿共发生67次败血症,NICU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为1.36%(66/4 86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多为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多为极低体质量儿和早产儿(P < 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中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33.3%)和B族链球菌(GBS)(31.0%),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2.0%)和大肠埃希菌(28.0%).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病死率(21.4%)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4.2%).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GBS是造成早发型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造成晚发型败血症的致病菌.产前对孕妇进行GBS筛查以及对所有GBS阳性孕妇产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能有助于预防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转归,以提高新生儿科医生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5月至7月我院诊治的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5例真菌性败血症均发生在夏季,且与早产、长期应用抗生素、极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应用抑酸药物等有关.临床以呼吸暂停、皮肤灰暗、反应差、奶不能耐受等为特点;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血小板减少;血培养5例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治愈3例,好转1例,死亡1例.结论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不特异,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近六年本院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及药敏特点。方法选择2006—2011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病例,对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2.3%(574/25282)。血培养检出病原菌26种,共574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88株(50.2%),居首位,其他依次为大肠埃希菌81株(14.1%),溶血葡萄球菌54株(9.4%),肺炎克雷伯菌27株(4.7%)。耐药菌133株,占检出病原菌的23.2%。结论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在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病原学检查,按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多无特异性,早期诊断较困难,临床工作者多根据临床表现应用抗生素直到血培养阴性才停药,有许多用药实际上是不需要的。如何使抗生素应用限制到最小范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产生耐药菌株,对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成了儿科临床医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外学者对早期快速诊断:感染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许多研究,除血培养以外可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二大类实验室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早期诊断非常困难,但新生儿败血症的预后与早期应用抗生素密切相关。所以,新生儿学科工作者近年来从临床和实验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试图找出早期诊断的依据。本文主要对血培养、C反应蛋白、幼稚粒细胞与粒细胞总数的比值、血浆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白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前降钙素的水平及心率变化特点等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成为研究的焦点。早产儿由于免疫功能不成熟,中性粒细胞数量不足和质量缺陷,败血症发病率和病死率更难控制。临床资料表明,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发生率达164‰,长期住院者高达300‰[1]。新生儿败血症常需要联合、大剂量、长疗程抗生素治疗,但此疗法易引起菌群紊乱,破坏正常的免疫和屏障功能。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是一组多潜能的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  相似文献   

20.
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早期诊断非常困难,但新生儿败血症的预后与早期应用抗生素密切相关。所以,新生儿学科工作者近年来比临床和实验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试图找出早期诊断的依据。本文主要对血培养、C反应蛋白、幼稚粒细胞与粒细胞总数的比值、血浆血介素-1受体拮抗剂、白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前降钙素的水平及心率变化特点等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