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旋毛虫病是山毛首目、毛形科的旋毛虫的幼虫和成虫引起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其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小肠内,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在同一动物的横纹肌中,呈灶状分布,称为肌旋毛虫。成熟的肌旋毛虫,具有感染人畜的能力。人感染旋毛虫主要  相似文献   

2.
旋毛虫病是由毛首目,毛形科的旋毛虫线虫引起的,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人、猪、犬、猫、鼠类、狐狸、狼、野猪等近七十种动物均能感染。鸟类可以实验感染。人旋毛虫可致人死亡,感染来源于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故动物检疫检验中将旋毛虫列为首要项目。  相似文献   

3.
黄学贵  刘晖  张曦  万启惠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1239-1239
旋毛虫病是旋毛虫 (Trichinellaspiralis)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小肠和肌细胞内而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阿苯达唑 (Albendazole)和甲苯咪唑 (Mebendazole)是广谱、高效的抗蠕虫药 ,对多种寄生蠕虫及某些组织内寄生幼虫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2种药物对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均有杀伤力大、疗效高 ,其中前者已列为治疗旋毛虫病的首选药物〔1,2〕。本文进一步观察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对感染旋毛虫的沙鼠在幼虫移行期和囊包形成期血清中ALT、AST、ALP、CK酶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8周龄长爪沙鼠 ,体重 45~60 g ,雌雄各半 ,…  相似文献   

4.
浅谈旋毛虫的生活力和抵抗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患的严重寄生虫病之一,对人危害性极大,所以对肉品卫生检验和公共卫生上显得十分重要。旋毛虫是一种小的蠕虫,成虫寄生在哺乳动物的肠内(称为肠旋毛虫),而幼虫则寄生在肌肉组织中,且形成包囊(称为肌肉旋毛虫)。只有了解旋毛虫  相似文献   

5.
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患线虫病,它是由毛形科,毛形属的旋毛虫引起的疾病。成虫寄生于哺乳动物肠道,幼虫寄生于肌肉组织。人易感染,是人畜的重要共患病。 幼虫寄生于肌纤维间,长达1.15mm,幼虫蜷曲并形成包囊,包囊呈丹形、椭  相似文献   

6.
南阳人畜旋毛虫病流行概况及防治措施郑晓,马军,李峰,郭伟旋毛虫病是由于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小肠及幼虫寄生于肌肉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于1981年由孟氏首次从猪体内发现,人旋毛虫病于1964年中江德川氏发现。随之,陆续在全国各省市均...  相似文献   

7.
自然感染条件下的旋毛虫幼虫在犬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牡丹江市自然感染条件下的旋毛虫幼虫在犬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犬旋毛虫在其体内寄生较多的肌肉是腓肠肌、咬肌和舌肌,而膈肌、前腿肌、后腿肌虫体含量较少,这与人工感染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在用压片法检查旋毛虫病时,应视动物种类而取幼虫较多的部位。  相似文献   

8.
自然感染条件下的旋毛幼虫在犬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牡丹江市自然感染条件下的旋毛虫幼虫在犬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犬旋毛虫在其体内寄生较多的肌肉是腓肠肌,咬肌和舌肌,而膈肌,前腿肌,后腿肌虫体含量较少,这与人工感染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在用压片法检查旋毛虫病时,应视动物种类而取幼虫较多的部位。  相似文献   

9.
猪旋毛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毛虫病是由毛首目、毛形科、毛形属的旋毛虫幼虫和成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猪旋毛虫病是由毛形线虫寄生于猪体内而得名。自1860年德国病理学家岑克才第一次正确地诊断了人的旋毛虫病以来,欧、美、亚、非许多国家均有报道。据统计,全世界有本病患者近三千万人。以欧美发病率较高,在45年前,美国  相似文献   

10.
旋毛虫为人畜共患寄生虫,成虫寄生于小肠,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肌肉中。从1835年旋毛虫被发现到其致病性被确定的1860年观察到不少尸体中有旋毛虫感染的大量报告来自德国。但1842年Bowditch等在美国的病尸中发现了旋毛虫。甚至某些昆虫均能感染旋毛虫,因此旋毛虫存在着广大的自然疫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老百姓的食谱也由单调型变得丰富多采起来,火锅、涮羊肉等特具民族风味的餐饮已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原来仅见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烤羊肉串,如今也在全国各地大街小巷屡见不鲜。许多人认为肉食越生越嫩越鲜越好吃,但专家提醒你要当心罹患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其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人或动物)体内,人们可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囊胞的猪肉、野猪肉、羊肉或狗肉而得病。旋毛虫的囊胞有较强抵抗力,在  相似文献   

12.
肉类及肉制品中旋毛虫检疫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晶  王中全 《肉品卫生》2005,(12):20-23,37
本文介绍了肉类及肉制品中旋毛虫检疫的现状、趋势和检疫方法。猪肉及其制品仍是目前世界上人体旋毛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但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来因食其他动物(如食草动物、野生动物等)肉类及肉制品而引起的人体旋毛虫病爆发逐渐增多。此外,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肉类国际贸易的增多,我国亦有可能出口或从国外进口含有旋毛虫的其他动物肉类及肉制品,从而影响我国的肉类贸易信誉或从国外输入旋毛虫病。因此,除继续加强对猪肉的旋毛虫检疫外,还应对其他动物肉类及肉制品开展旋毛虫的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13.
国产驱虫新药三苯双脒治疗大鼠旋毛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三苯双脒对实验动物旋毛虫病的疗效.方法 每只大鼠感染旋毛虫幼虫500条.感染后4天(成虫期)用三苯双脒300mg/kg一次给药;感染后14天(移行期)、35天(成囊期)服用三苯双脒150mg/kg.d,连续3天.同时设空白对照和阿苯达唑对照组,成虫期阿苯达唑100mg/kg,顿服,移行期和成囊期均为50mg/kg.d,连续3d.成虫期于感染后第9天检查小肠成虫数,移行期、成囊期分别于感染后第40天和50天检查肌肉中幼虫数.结果 成虫期用三苯双脒300mg/kg顿服治疗,减虫率达100%,高于阿苯达唑100mg/kg组(76.5%).移行期和成囊期阿苯达唑组减虫率分别为92.79%和95.16%,均明显高于三苯双脒组的49.08%和57.79%.结论 三苯双脒对肠道旋毛虫成虫有较强的驱杀作用,但对移行期和成囊期幼虫的杀虫作用不如阿苯达唑.三苯双脒对旋毛虫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习称旋毛虫,引起旋毛虫病。该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和自然疫源性的寄生虫病。人和各种动物,均可成为它的保虫宿主,其中以猪、犬、鼠旋毛虫病与人的感染关系较为密切。以往认为只有在吃食旋毛虫病动物生肉和半生不熟肉时,才能感染人。近来发现,无食生肉习俗的地区,由于面食烹调(包子、水饺、馄饨)时,蒸煮时间短温度低,不足以杀死肉中旋毛虫,以及使用切割旋毛虫病肉后,未经消毒处  相似文献   

15.
旋毛虫病的免疫预防研究许汴利,高广汉,崔兆麟,常江,马云祥,马师,李能发,张玉林,刘中伦,石鼎禄本实验观察了旋毛虫各则虫体抗原对家猪的免疫保护作用。将采用贝氏分离法收集的旋毛虫成虫、人工消化法收集的肌肉期幼虫和体外培养旋毛虫成虫收集的新生幼虫(NBL...  相似文献   

16.
华支睾吸虫病(亦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和犬、猫等动物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而感染;蛔虫病是由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主要是生吃带有感染性虫卵的蔬菜、瓜果等食品及生水而感染;钩虫病是由钩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主要是经皮肤感染,也可因生食感染期幼虫  相似文献   

17.
狗肉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味道鲜美,因而大受人们欢迎。但是,狗、猪等许多动物的肌肉内,可以有旋毛虫寄生,若制做狗肉的方法不当,就会使人体感染上旋毛虫病。 当人吃了生的或没有煮热的带有旋毛虫的狗肉,大约过5天以后,进入人体的旋毛虫就可发育成幼虫。幼虫经肠淋巴管或静脉,通过右心、肺遍布全身,最后在肌肉内发育成囊包。患病早期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继而可出现全身肌肉酸痛、眼皮和面部水肿。重  相似文献   

18.
街头品尝羊肉串 留神惹上旋毛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傍晚,当您漫步街头,常有阵阵烤肉串的诱人香味扑面而来。的确,烤肉串以它特有的风味早已博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青少年更是乐此不疲,烤羊肉串的生意日益兴隆。由于羊肉供不应求,以致很多羊肉串是由牛肉串、猪肉串替代的。所以,当您品尝羊肉串时就更要留神了,以防感染旋毛虫病。猪、牛、羊等动物,特别是猪感染了旋毛虫病以后,其肌肉内会有大量旋毛虫幼虫寄生并结成包囊。以往人们认为,只有吃了带有旋毛虫病动物的生肉时,才能感染人。但是近年来发现,在原来无食生肉习俗的地方,如果人们吃了烤得半生不熟的羊肉串、牛肉串、猪肉串,隐藏在肉中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的地区发生了因食犬肉引起的旋毛虫病。为防止旋毛虫病在我市发生或流行,我们对市内一家朝鲜族饭店屠宰的新鲜犬肉进行了旋毛虫幼虫感染情况的调查。检查标本均取膈肌的不同部位,置两张载物玻片之间轻轻压平,低倍镜(10×10)检查旋毛虫幼虫囊包有无。幼虫囊包阳性者再进行测量和摄影。  相似文献   

20.
1 旋毛虫幼虫用高流体静力压力处理后的组织化学及形态学研究 Ohnisnl(1994)报道,旋毛虫所致的旋毛虫病为食源性人兽共患病,为防制此病,带旋毛虫幼虫的肉必须杀死幼虫。于将带旋毛虫幼虫的肉分别用 100、150、200及300MPa(MPa为兆帕,系压力单位=兆牛顿/米~2),水压力处理,观察其组织化学及形态学;用苏木精-伊红(H.E),过碘酸—西夫(PAS)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