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伤寒论》中的少阳病,一直存在有不同看法,其中争论较多的问题,是少阳的病理位置、病变部位与性质,以及往来寒热产生的机理。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错误之处,希同志们给予指正。一,少阳的病理位置《伤寒论》的三阳三阴,后世称之为“六经”。少阳在六经中的位置,流行本《伤寒论》将其置于阳明之后。对此,目前有二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少阳应在太阳与阳明之间。如戴无礼说:“太阳主表,少阳在半表半里,阳明在里,自外渐入内,次第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三阳病中,两阳合病凡见三类(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少阳阳明合病),从三阳病取任意两阳病组合的角度讲,列述已饱和[C(2,3)=3],加上《伤寒论》中三阳合病[C(3,3)=1],共4类合病,为合病的全部可能存在情况,所以对合病的论述,张仲景是全面的。《伤寒论》三阳病中二阳"并病"凡见两类(太阳少阳并病,太阳阳明并病),尚有少阳阳明并病,当然,条文中张仲景未明确"合病""并病"者,也有此类复杂证候。以"合病""并病"分析仲景条文,比从兼证、变证的角度去阐述"某某病兼证、变证"更接近张仲景本义。  相似文献   

3.
<正>1理论依据1.1《伤寒论》三阴三阳及三阴三阳病欲解时1.1.1《伤寒论》三阴三阳《伤寒论》三阴三阳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三阳感受寒邪后,人体发生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荣卫、气血变化,产生疾病,仲景制定理、法、方、药,而成为《伤寒论》。1.1.2《伤寒论》三阴三阳病欲解时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子上;少  相似文献   

4.
四、传经问题《伤寒论》关于传经的几条条文,有似一日一经的,有的二三日、六七日、十余日尚在一经的,兹据本论及各家对传经的见解而讨论之.《伤寒论》:"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这一条说伤寒一日是太阳受邪,脉静则病不发展,若脉数急而有欲吐烦躁等证,则病情发展.钱璜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者,即《内经·热论》所谓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之义也."本论之六经与《热论》不同,钱氏之说非,然本条及下条又均似《热论》传经之说."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医宗金鉴》解释说:"伤寒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179条曰:“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对于此条,历来注家,包括现行中医院校《伤寒论》统编教材部认为:本条主要是讨论阳明病的来路和成因。如成无己指出:“邪自太阳经传之入府者,谓之太阳阳明;邪自阳明经传之入府者,谓之正阳阳明;邪自少阳经传之入府者,谓之少阳阳明。”至于其成因,《伤寒论译释》指出“太阳阳明由于津亏,正阳阳明由于阳旺,少阳阳明由于误治”。“正由于他们的来路和成因不同;  相似文献   

6.
廖若晨  张卫 《陕西中医》2019,(11):1616-1618
《伤寒论》乃中医经典,影响着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其首创六经辨证的辨证理论体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而六经传变的提出,则系统地展示了正确的中医思维方式。当今主流以少阳归属半表半里,对《伤寒论》中六经的传变为太阳—阳明—少阳,再到太阴—少阴—厥阴的观点尚有争议,尤其是其中三阳经传变的顺序。对于六经中三阳经是太阳—阳明—少阳还是太阳—少阳—阳明的传变见解不一,未有定论。该文从历史文献引证、阳气盛衰、六经气化、区分手足经及少阳归属半表半里、《伤寒论》"六经"溯源、阳明不传他经、疾病深化的逻辑等方面对三阳经的传变进行深入剖析探讨。然而,在临床实际中,六经传变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应是不固定的,影响因素繁多且复杂,与邪正交争的过程,病逝消长,阴阳气的多少及个体的体质差异等密切相关。同时,该文望通过对三阳经传变规律的探讨,引起广大中医学者对《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再认识,能更清晰的认识六经传变,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转归,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胃家实浅识     
仲景著《伤寒论》本为救急,欲使后人见病知源,其实并不复杂,但后世医家未得其要,愈注愈繁,脱离本义者多。阳明病胃家实一证,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在此略谈管见。何谓阳明?古人根据日照关系,把一日分为阴阳两类,昼阳夜阴,进而分为三阳三阴,日出为太阳,日中为阳明,日入为少阳。一日如此,一年如此,天人相应,人身亦如此。阳明即日头正中前后一段时间,也就是太阳大放光明、日照最多之时,故称阳明,绝非手足阳明经之阳明,故仲景称阳明病而不叫阳明经病。阳明前为太阳,后为少阳,故阳明病有太阳阳明(从太阳传来)、少阳阳明(从少阳传来)、正阳阳明(阳明自受邪)。  相似文献   

8.
少阳篇《伤寒》诸本,均先阳明而后少阳,仅常熟丁国钧《荷书馆琐言》称:邴味清得《伤寒论》真本,其编次首太阳、次少阳、次阳明.此说是否确实,姑且勿论,但少阳为枢,半表半里也;太阳开为表,阳明阖为里,是少阳应居太阳、阳明之间也.症由太阳传少阳者有之;径传阳明者有之,独未见由阳明而传少阳者,以阳明中土,无所复传也.况阳明篇中,言及少阳者颇多,不先读之,何能明瞭,故移列于前.  相似文献   

9.
从宋本《伤寒论》原况看小柴胡汤所治病证的广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宋本《伤寒论》的篇目次第,将小柴胡汤的主治情况进行整理归纳,认为小柴胡汤可用治少阳病枢机不利、太阳与少阳合病以少阳为主、少阳与阳明合病势各参半、三阳合病、少阳太阴合病以太阴为主、热结尚浅之阳微结、厥阴转出少阳之呕而发热、热入血室之寒热如疟、肝胆郁热之发黄、伤寒差后更发热证等10方面的病证,具有治多用广的特点。同时认为现行教材无视宋本之旧,率将分见于各篇的条文移至少阳篇的刻板教条作法,是对仲景原著蕴奥的汩没和对小柴胡汤功效主治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于文 《河南中医》1999,19(3):6-7
多数医家在解释《伤寒论》第4条“为传也”时,认为是传少阳,阳明;《伤寒论讲义》虽不落窠臼,解释为“病邪入里”传变,似还浅了一层,作者资于训估,稽引旁证,认为“为传也”乃是太阳病邪缺少阴,寓意在警启学者,虽外感病初期,邪气亦可随时陷入了少阴危险境地。  相似文献   

11.
自《伤寒论》问世以来,不习惯多称伤寒以六经辨证,对其病证亦多称为六经病证,固不无根据,然考诸篇内容,似称三阴三阳,六病及六病辨证为妥。兹说明如下。《伤寒论》原著无“六经”之说通看全论篇名及条文上所冠病名,皆无“经”字。全论篇名曰“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等。条文曰:“太阳病”、“阳明病”等,并非以太阳经病、阳明经病为名,可见仲景只以三阴三阳病而统脏腑经脉之病。《伤寒论》“传”字并非“传经”之专词大论第4条曰:“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第5条曰:“伤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伤寒论》之六经,乃百病之六经"之说入手,将《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与盆腔炎性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相结合,初步探讨盆腔炎性疾病的六经证治规律.急性盆腔炎以三阳证为主,极少见三阴证,三阳证中以少阳证最常见,亦常出现太阳少阳合病证及少阳阳明合病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三阴证为主,未见三阳证,常见厥阴证、少阴证、...  相似文献   

13.
合病、并病是《伤寒论》的重要内容。所谓合病,指的是外感伤寒,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数经之证同时而见的临床病证;所谓并病,指的是一经先病求罢,另一经相继而病,数经之证相继并见的临床病证。张仲景在《伤寒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合病、并病的概念,列举了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少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以及太阳阳明并病、太阳少阳并病等病证类型,提出了合病、并病的病证表现和治法方药,初步奠定了合病、并病的理论基础。然而,合病、并病问题,长期以来也是研究《伤寒论》集中争论的问题之一。特别是阴证和阳证之间、阴证和…  相似文献   

14.
乳痈治疗临床多从肝胃等脏腑辨证,笔者临床观察到,风寒外邪是乳痈的重要病因,该病从起病到酿脓、成腐的进展过程与《伤寒论》揭示的风寒外感证太阳、少阳、阳明的传变规律相似,其各阶段出现的症状也与三阳经证候类同,应用《伤寒论》三阳经辨证治疗,不但先后有序,缓...  相似文献   

15.
余从事骨伤病医疗近六十载,在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骨伤病辨证施治经验.注重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学说贯穿于病因、病理、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和养生、运气之中.由此产生了一个临床启示,采用综合疗法是符合当前"并病、合病同治"状况的有效途径."并病、合病"在《伤寒论》中即有所阐述,《伤寒论》中列举了太阳阳明并病和太阳少阳并病2种,它指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者,另有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和三阳合并4种,这些都是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6.
<正> 合病、并病、两感,是伤寒病(指《伤寒论》之外感热病)发生与传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三种复杂证候。为有效地治疗这类病证,现就有关部分文献,试对其作初步整理和探讨,以供临证参考。一、合病:是指二经或三经同时受邪,起病即俱见其各经主证者称合病。其多在三阳病发生时见到。为感邪势重,或素体虚弱,起病即涉及二经或三经所致。由于合病所及之经不同,有太阳阳明、太阳少阳、阳明少阳、三阳等合病证型。太阳阳明合病:其因风寒外束太阳,邪热不得宣泄,病及阳明所引起。证见头痛项强,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所创立的三阴三阳辨证,后世也广泛称之为六经辨证,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笔者通过对经方、六经理论的阐释,以及对《伤寒论》中"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位序的理解,认识到古人总结经方的过程即:先认识到表、里,后认识到半表半里,三阳证先认识到表阳证太阳和里阳证阳明,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阳证少阳,故三阳的排序是太阳→阳明→少阳;三阴证先认识到里阴证太阴和表阴证少阴,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阴证厥阴,感到疑问最多的是厥阴,故三阴的排序是太阴→少阴→厥阴。《伤寒论》中三阳三阴排序不是简单的编写问题,更与经络相传无关,而正是标明了经方发展史。  相似文献   

18.
对《伤寒论》第101条作了论述,指出太阳伤寒、三阳合病、病在阳明、厥阴外传、热入血室等,但见柴胡一证者,治从少阳,其临床实际意义乃是重视和解之法。  相似文献   

19.
<正>《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疾病的专著。仲景以《灵枢》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名称,将外感疾病出现的个体差异、病邪性质及其侵袭人体部位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证候及相互间的有机联系巧妙地囊括其中,从而构成《伤寒论》特殊组列法——六经分证,并将六经证候间的相互转归称为"传"。由此,后世所谓"传经"理论便应运而生。然而,由于《伤寒论》并无系统的论及六经病证"传经"理论,后世虽众说纷纭,但"传经"之实质仍不十分明确。笔者在阅  相似文献   

20.
“半表半里”用来解释少阳病之病机及定少阳病之病位,似乎已成定律,诸版《伤寒论》教材亦作如是云。所异议者,在于“半表半里”是指太阳与阳明之间,还是指三阳与三阴之间。笔者钻研良久,发现都不是,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