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些年来舌象的研究已被中西医普遍重视,在研究中医诊病的客观化已着眼于舌象和脉象,因舌象反映脏腑生理、病理变化较为具体.笔者就临床观察150例消渴证的舌象,略述如下.资料来源从1980年至1983年在我院附属医院门诊求治的,经过各地、市级以上医院和我院门诊检查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医诊为消渴证),150例.在同一条件下观察病人舌质、舌苔变化.男85例,女65例,其中老年、中壮年病人占多数.现将150例消渴证病人舌象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青紫舌在血瘀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诊是最具中医特征的一种诊疗方法,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中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八纲、病因、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证指标。早在《内经》中即有察舌辨证的记述。青紫舌是中医诊断血瘀证的一个传统依据和主要指标之一。青紫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舌象,对临床诊断血瘀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舌中与脏腑的关系,确定舌面脏腑分部理论的实际意义。方法对7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018例临床病例中舌中出现异常并涉及到脏腑病位证素的病例进行频数、频率统计并对各脏腑病位证素各自出现舌中异常的比率采用χ2检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7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018例临床病例中,涉及到脏腑病位证素的出现舌中异常的病例分别为2例、47例,脾、胃的病例中出现舌中异常的比率亦不高。结论舌中与脾胃的关系可能并不密切,舌中主脾胃的理论实际临床意义可能不大,需要作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进一步地确定舌中与脾胃的关系及其实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舌象与中风的辨治关系--附4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诊为中医望诊中最重要的一诊,主要通过舌象的观察借以辨别病邪的性质、病势的深浅、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和脏腑的虚实等.临床实践证明,中风病人的舌象变化迅速而明显,能较客观地反映病情,在中风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观察了480例中风病人的舌象,结合临床主证、兼证和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认为舌象的诊断,是中风病辨证论治的重要客观依据之一.舌象观察在中风病的预防,康复和预后等方面,也是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郭燕  刘冬立 《北京中医》2000,19(3):11-12
舌诊为中医望诊中最重要的一诊,主要通过舌象的观察借以辨别病邪的性质、病势的深浅、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和脏腑的虚实等.临床实践证明,中风病人的舌象变化迅速而明显,能较客观地反映病情,在中风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观察了480例中风病人的舌象,结合临床主证、兼证和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认为舌象的诊断,是中风病辨证论治的重要客观依据之一.舌象观察在中风病的预防,康复和预后等方面,也是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董翠莲 《河北中医》2002,24(4):306-307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 ,不省人事 ,伴有口眼斜 ,语言不利 ,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病症。由于其起病急骤 ,证见多端 ,变化迅速的特点 ,因此是中医内科四大证之一。我们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护 ,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简要介绍如下。1 辨病位 ,分型施护首先应辨别中脏腑 ,还是中经络。1 .1 中脏腑的护理 中脏腑的施护措施应首分闭证、脱证。如果患者以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为主 ,则为中脏腑的闭证。如中风闭证患者兼见躁动不安、颜面潮红、呼吸气粗、舌绛身热、大便干燥、脉弦滑而数为阳闭证 ,护理人员可用针刺方法或…  相似文献   

7.
舌诊是中医四诊中望诊的一部分,它标志着中医诊病的传统经验和特色,也是中医临床上占重要地位不可缺少的检查常规。舌质反映正气情况、脏腑虚实、气血盈亏;舌苔反映邪气情况,病邪深浅及胃气存亡。但要正确诊断疾病,必须舌象、脉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中医舌诊的临床意义,在于作为辨证的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无论八纲、病因、脏腑、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等辨证方法,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证指标。正如《临证验舌法》书中所说:"凡内外杂证,亦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唯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唯有舌可验。"说明舌诊在临床辨证施治中的重要性。本研究选择老年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舌象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比较冠心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舌诊特征参数,以期为冠心病临床中医诊疗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客观指标。方法使用舌诊仪采集冠心病患者舌象,利用计算机对舌像图像进行自动识别,提取特征参数,分析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舌诊特征参数。结果冠心病患者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舌根、舌中、舌左、舌右、舌尖以及舌整体颜色参数,痰阻心脉证和其余证型的G值、B值、H值、S值参数均具有显著差异(P 0. 05); G值、B值均明显高于其他三证,H值、S值明显低于其它三证,说明痰阻心脉证舌象偏于暗紫,暗红。不同证型舌苔颜色比较,痰阻心脉证和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的S值具有显著差异(P 0. 05),且痰阻心脉证S值最小。结论冠心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舌诊参数特征有差异,可为冠心病诊疗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性中风证型与颅脑CT影像的关系,以求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 根据67例不同部位脑出血患者,入院24h内临床症状,体征,颅脑CT影像诊断和相应出现中风急症证型进行中医辨证.结果 将脑出血超急期中风急诊证型诊断为:少数出血量少的病例诊断为中风中经络,绝大部分表现为中风中脏腑、肝阳暴张,风火夹痰,上蒙清窍,闭证、闭证脱证并见,相互演变.结论 脑出血性中风证型特点是突然神昏,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还可见瞳神大小变化,气粗痰鸣,四肢痉强或瘫软,舌强、舌短或汗出肢冷等显著的临床证型,CT可以及时确诊.  相似文献   

11.
高利  刘萍  罗玉敏 《中医药研究》2011,(11):1375-1376
《古今医案按》云:"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诸舌",说明舌诊是最为可凭的辨证依据。本文重点综述舌下脉络相关的研究进展。1舌下络脉的定义及形成舌下络脉是位于舌系带两侧纵行的大络脉。《内经》是最早记载"舌下两脉"的古籍,定名"廉泉"穴,归属肾经。中医认为舌下络脉是脏腑经络通于舌体的直接脉络,与脏腑、经络、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认为,人的舌体与整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变化,均可从舌体上反映出来.中医常通过舌诊,以候脏腑之虚实,气血之盛衰.故常运舌体,能使邪火不生,五脏平安,气血顺畅.  相似文献   

13.
沈劼 《江苏中医药》2015,47(7):9-11
《舌鉴辨正》是清末的一部舌诊专著,论述中医以舌审病的辨证方法共149条。全书图文并茂,有证有方,在强调舌诊重要性的基础上,补充内伤病舌诊法并完善辨舌体系,提出独特的舌面脏腑分属理论和分经辨证,注重刮舌验苔法,首载"十全"类方,提倡灵活辨证,敢于对前人经验辨谬正偏,充分体现了梁玉瑜的舌诊特色和临证思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研究,为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方法对体检及门诊中诊断的23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完成病史及中医证候的采集,计算其症状频数,并进行辨证分型。结果:中医症状以体倦、气短、肢体困重为主,舌色以淡白和暗红多见,舌体胖、舌苔腻多见;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占35.3%,虚实夹杂次之,为28.2%,实证占18.9%。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脾、肝、肾、心脏。结论:虚实夹杂,以虚为本是代谢综合征的基本证候特征,脏腑多累及脾、肝、肾。  相似文献   

15.
五脏相关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在长期临证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理论学说.目的:探讨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学说临床基础.方法:随机抽样调研1200例住院病案资料,分析中医诊断病名证型与脏腑相关联系、西医诊断与中医脏腑证候相关联系、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相关联系、诊疗计划中医治法相关联系、诊疗经过与转归相关联系.结果:中医病名证型涉及二至四个脏腑所占的比例为1108例92.33%;西医诊断涉及中医两个脏腑以上所占比例为1191例99.25%;临床综合使用两种以上辨证方法782例占65.17%;诊疗计划中医治法两项以上的病案为1109例占92.42%;转归第一诊断治愈、好转1104例92%.结论:五脏相关是中医五行学说与脏腑学说结合、解释疾病相关联系现象并用以指导临证诊疗的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16.
《临症验舌法》中说:"凡内外杂证,亦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7.
望舌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之说则直接反映了舌与心的密切关系。认为舌既是"心之苗",亦是"身之苗",其理论依据为:脏腑通过经络连属于舌、脏腑通过气化功能反映于舌、脏腑通过全息论映射于舌、脏腑通过气血津液盛衰呈现于舌。同时提出"舌为身之苗"在临床养生防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察舌辨证是中医的一大特点。最近,我们读《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刘完素舌有窍论的提法,给脏腑五官学说增添了新义。中医对舌的研究由来已久。在脏腑经络关系上,《灵枢·经脉》篇提出舌与  相似文献   

19.
李文政 《新疆中医药》2007,25(4):115-115
通过观察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舌质、舌苔变化,以提示病变发展的程度及辨证用药。中医之舌诊,肇始于《内经》,补充阐发于历代,时至今日已日臻完备,与脉诊学并驾齐驱,成为中医诊断学中的一门独立分学科,其实用价值,有时甚于脉诊。《内经》中脏腑与舌之间关系的论述,即心与舌、肝与舌、脾与舌、肾与舌的关系等,是舌诊的生理基础。由此可知,脏腑皆可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舌相联系。因此,不但脏腑之精气可以上荣于舌,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舌诊图像参数特征,为其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采用Smart TSM-I舌面信息采集分析仪拍摄糖尿病高危足3种常见中医分型(寒凝瘀阻证、热毒伤阴证、气血两虚证)患者的舌象照片,利用分析软件识别并提取舌质、舌苔的图像参数,并据此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的特征参数。结果 (1)舌质图像参数:与气血两虚证比较,寒凝瘀阻证患者舌质整体、舌中部及舌尖部H值升高(P0.05),舌尖部B值降低(P0.05),热毒伤阴证患者舌尖部R值、B值、V值降低(P0.05);与热毒伤阴证比较,寒凝瘀阻证患者舌根部、舌中部H值升高(P0.05)。(2)舌苔图像参数:与气血两虚证比较,寒凝瘀阻证患者舌苔整体颜色B值、H值,以及舌根部苔色H值升高(P0.05),热毒伤阴证患者舌尖部苔色G值降低(P0.05)。结论不同证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舌诊图像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可反映不同证型糖尿病高危足的中医病机,为其整体辨证、脏腑辨证提供部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