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实验研究和评价方法。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分析方法,对当前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实验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目前尚缺乏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证型动物模型制备的评价研究,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资料较少,动物模型的制备与中医药治疗研究的关联性考虑不周。结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动物实验应充分结合中医临床实际、动物解剖特点、实验研究目的、药物作用特点、疾病所处阶段来选择动物模型和评价指标,要建立基于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动物实验的研究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近况与中医治疗概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 ,已成为当前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 5 6.6%~ 80 %。这种疾病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现将近些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缺血性脑血管病实验研究进展1 .1 实验性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模型制作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中 ,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建立可复制的稳定的动物模型 ,它是研究缺血性脑损伤发病机制 ,防治措施及疗效评价的关键。许多学者用不同动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建立了多种脑缺血动物模型。其中以鼠、兔最为常见。1 .1 .1 弥漫…  相似文献   

3.
汪学军  陈孝银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97-1099
缺血性脑血管病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而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在脑卒中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为了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从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和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两方面阐述各种类型常用的脑缺血动物模型。中医在制作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现状大多是借鉴或利用现代医学的脑缺血疾病方面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病与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是中医脑缺血性动物模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于一系列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急性和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是VD的主要致病因素。我国11个城乡资料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中VD患病率为324/10万人口[1],且其发病率与日剧增,被当今医学界列为研究重点,并被认为是唯一可以预防的痴呆类型。因此积极开展V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意义重大。药物尤其中药防治VD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界的一个新课题。但VD发病的确切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了,因此用现代化实验研究手段,建立理想的V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5 7例。具脑溢血初起征象 7例 ,脑溢血后遗症 2 1例 (以下统称出血性脑血管病 ) ,脑血栓形成后遗症 2 9例 (以下统称缺血性脑血管病 )。4 1岁— 5 0岁 7例 ,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 5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 2例 ,男性 6例 ,女性 1例 ;5 1岁— 6 0岁 11例 ,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 6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5例 ;男性 8例 ,女性 3例 ;6 1— 79岁 2 4例 ,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 11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 13例 ,男性 14例 ,女性 10例 ;71— 85岁 15例 ,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7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 8例 ,男性 4例 ,女性 11例。据肌力测查如下表上下肢肋…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以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约70%的患者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所以防治缺血性中风成为针灸科研究领域中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对针氧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进行临床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家明  余妮  任醒华  梁银  周小毛  余尚贞 《中草药》2017,48(24):5276-5280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再发率的特点,是现代研究重点。现代研究表明桂枝茯苓方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等作用,可以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但临床主要运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又以急性脑梗死为主,并且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桂枝茯苓方在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桂枝茯苓方在脑血管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多见,脑血管阻塞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最后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脑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为了研究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从而预防与治疗脑卒中,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对于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尤为重要。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作为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工具,为制备更有效可靠、价廉便捷的脑梗死动物模型。本研究概述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动物选择、建模方法、模型改良方法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意外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中医则统称中风,具体分中脏、中腑、中经络。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西医在急性期除采用脱水降颅压外,前者主要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微循环,建立侧肢循环;后者主要止血抗感染。中医治疗中风都以平肝熄风,开窍、清热化痰等法。中风后期有谈及活血化瘀者。病变初期除《医林改错》采用补阳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模型研究概况与中药药效学评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蓉  张亚囡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6):2299-2302
为了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药物筛选、药效评价、治疗方案优化,目前建立了许多模拟人类脑缺血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如何根据中药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候选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并将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与临床疾病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保证动物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对临床前中药药理研究与药效评价的有效药物,在临床上获得更好的疗效,提供方法学保证和有效的中药创新药物筛选与研发评价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系指由于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出血性以及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实际上系由一系列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的总称。本研究以益肾填髓,醒脑启智,佐涤痰化瘀立法选穴,观察了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对血管性痴呆小鼠的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联系纤维由于供血障碍发生的病变、坏死或一过性的功能丧失。为了系统地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建立一个接近临床的,重现性好,可控的脑缺血模型是有必要的。笔者对大鼠脑缺血模型及体外模型的复制方法、模型特点及影响关系等方面进行概述,发现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目前大多数模型构造以青年大鼠为研究对象,但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发于老年人,青年大鼠的生理学和病理学与临床脑血管病存在差异,存在青年大鼠模型的假阳性结果;二是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但目前模型的复制往往采用单一因素导致脑缺血,与临床实际存在差距。因此,现阶段对于老年脑缺血模型的制备方法还很缺乏,建立一个符合临床发病特点,操作简便稳定、重复性好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秀国 《天津中医药》2007,24(6):523-525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急性或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  相似文献   

14.
中风是中医对脑血管病形象的称谓,意指脑血管病发作突然,如疾风到来一般。脑血管病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动脉、静脉系统发生病理改变所形成的疾病,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两类,一般以突发头晕头痛、手足麻木、口眼歪斜、失语、偏瘫、大小便失  相似文献   

15.
中风病,又名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中风是当前世界上三大死因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给中老年人的健康生活造成了严重危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临床研究的局限性,动物实验就成为研究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为系统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并为治疗研究提供依据,有必要建立一个接近于人类脑缺血性疾病并且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因此现就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备原理、方法、用途及优缺点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临床研究的局限性,动物实验就成为研究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为系统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并为治疗研究提供佑据,有必要建立一个接近于人类脑缺血性疾病并且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因此现就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备原理、方法、用途及优缺点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塞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类。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中的一种。因此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腔隙性脑梗塞是临床并不少见的疾病。但由于症状较轻、恢复较快、后遗症轻,往往被忽视。临床CT的广泛使用,为腔隙性脑梗塞的及早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现将44例经CT诊断确诊并经住院观察治疗一个月以上的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三大主要死因之一,其中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约为出血性中风的3倍。现将近4年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有关资料报道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将脑血管病划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 6 0 %~ 80 % ,因而对其治疗也成为专家、学者所研究的热点 ,笔者对近几年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 5 1例患者用加味补阳还五汤 ,并静脉点滴血栓通 ,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门诊患者 31例 ,住院 2 0例 ,均经头颅“CT”断层扫描或头颅“MRI”检查确诊脑血栓脑梗塞形成5 1例 (有左颞叶皮层腔隙性脑梗塞、基底部梗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