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95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蕴结型 (A组 ) 4 0例、瘀血阻络型 (B组 ) 35例、肝气郁结型 (C组 ) 2 0例 ,另设健康对照组 (D组 ) 2 0例。观察各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患者组的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变形指数、电泳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多项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各患者组之间的各项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临床血液流变学的监测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合金黄膏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当归拈痛汤合外敷金黄膏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4%,对照组为72.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明显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常规西药合当归拈痛汤合金黄膏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显著,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法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痰瘀互结证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探讨祛痰化瘀法防治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25例采用祛痰化瘀法内服外敷,疗程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测定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25例患者脱落7例,治愈20例,好转9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46%。与治疗前比较,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流变各项指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系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祛痰化瘀法能调节血栓性浅静脉炎痰瘀互结证血脂代谢紊乱,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状态,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痰瘀互结证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科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采用脉络舒通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症状评分等指标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后并发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n=67)和观察组(n=83),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络舒通丸,比较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症状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水平及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骨科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脉络舒通丸治疗,可有效维持血液流变学指标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汤联合西医治疗瘀阻脉络证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慢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瘀阻脉络证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慢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通脉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脉汤联合西医治疗瘀阻脉络证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慢性期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彭玮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4):482-483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静滴,两组均于患处外敷金黄散及铁箍散,14d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金黄散加铁箍散外用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对静脉损害程度的临床研究观察,预防临床实践中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周围血管外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96例,血脉瘀阻型(A组)34例、湿热下注型(B组)32例、气血两虚型(C组)30例、健康对照阻(D组)25例。检测:血液流变学、炎性指标,观察不同证型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血液粘度、炎症指标。结果:(1)血液流变学:观察血流变指标,A组、B组、C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分别与D组比较,均明显升高,且A组值最高;A组和B组比较,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明显意义(P0.01)。B组和C组比较,血浆粘度差异具有明显意义(P0.01)。(2)炎性指标:观察炎性指标,A组、B组、C组IL-1、IL-6、CRP分别与D组比较,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明显意义(P0.01),且B组值最高。A组和B组比较,IL-1、IL-6、CRP,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明显意义(P0.01)。B组和C组比较,IL-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证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与血流变及炎性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临床血液流变学及炎性指标的监测对预防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涛  鲁东志等 《北京中医》2002,21(5):318-319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发生在下肢的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于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引起重视。我们应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的血栓性浅静脉炎5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发生在下肢的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于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引起重视。我们应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的血栓性浅静脉炎5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7)
目的观察自制消肿止痛膏局部外用对于静脉输液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消肿止痛膏组),35例。对照组(硫酸镁组) 35例,通过记录治疗后浅静脉炎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验证自制消肿止痛膏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疼痛、皮温、皮色、条索状硬结、肿胀程度等)、血液流变学检查、静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评分等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制消肿止痛膏局部外用治疗静脉输液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既是安全的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洛他唑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荣通脉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疗效可靠,可改善中医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当归活血汤治疗血栓性静脉炎37例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410007)贺菊乔主题词血栓性静脉炎/中医药疗法,当归活血汤/治疗应用血栓性静脉炎是临床常见周围血管疾病,其病情复杂,病程迁延难愈。自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当归活血汤,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本病37...  相似文献   

13.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多发病,笔者于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中医周围血管科门诊及病区以"清脉灵"纯中药胶囊治疗40例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用药期间暂停西药治疗,以观察疗效.结论:"清脉灵"胶囊对血栓性浅静脉炎有良好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相似文献   

14.
周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9):1698-1699
目的:探讨中医清热活血利湿法治疗急性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应用具有清热活血利湿作用的三妙散加味为主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和治疗前后血常规、血小板、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出现不同变化,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整体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极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周涛 《中医药学刊》2005,23(9):1698-1699
目的:探讨中医清热活血利湿法治疗急性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应用具有清热活血利湿作用的三妙散加味为主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和治疗前后血常规、血小板、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出现不同变化。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整体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极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静脉通汤治疗血栓性静脉炎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德儒 《河北中医》2004,26(2):117-117
血栓性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病,主要由于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引起,症见病变局部疼痛、肿胀。可摸到条索状物,有压痛,周围皮肤呈现充血性红斑、水肿。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扩血管药物和消炎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且易复发。1999-03-2000-11,笔者用自拟静脉通汤治疗血栓性静脉炎1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可导致深静脉血栓和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近年研究发现,复方中药包括古方、经验方和现代中药制剂,用于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具有一定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及抑制血栓形成有关.本文查阅近10年相关文献,对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复方中药治疗血栓性浅静...  相似文献   

18.
三藤四草五根汤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2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笔者自1999年至今以三藤四草五根汤治疗该病25例,获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活血通络汤治疗血栓性静脉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静脉炎是由于创伤(如手术、分娩)、静脉输液及先天性血管走行异常等多方面因素引起静脉血栓,刺激静脉壁导致炎症反应的周围血管壁疾病,可累及深静脉或浅表静脉,多发生于下肢静脉.笔者应用自拟活血通络汤治疗血栓性静脉炎38例,收到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笔者采用三藤四草五根汤配合中华跌打丸外敷治疗该病6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