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肾性骨营养不良(ROD)是指由慢性肾脏疾病及终末期肾脏疾病引起的体内矿物质和骨代谢系统紊乱,包括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及维生素D代谢异常;骨转换、骨矿化、骨容积、骨线性生长或骨强度异常.软组织钙化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一组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治疗肾性骨营养不良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性骨病的动物模型及中药复方治疗肾性骨病的疗效.方法复制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观察其骨代谢异常发生的时间,观察中药复方对肾性骨病的治疗作用.结果慢性肾衰大鼠在第8周末出现钙、磷代谢异常.中药复方能够通过整体作用延缓骨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中药复方对于肾性骨病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竭时出现的骨矿化及骨代谢异常称之为肾性骨病,常见的症状有骨痛、关节不适、瘙痒等,大量证据表明肾性骨病可以导致血管钙化,提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机率及危险性,与透析患者多种并发症及病死率密切相关,且近年来随着透析患者的快速增加,肾性骨病发病率逐年提高。中医学在对此病的认识、治疗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常常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十分可观。笔者总结中医药治疗肾性骨病临证体会,作以此篇,以咨交流。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剂量水平的维生素K4及维生素D对绝经妇女骨折早期骨代谢的影响。选择年龄60~84岁(72.17±1.216岁),绝经女性骨折病人35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维生素K4及维生素D口服,实验进行20天。通过观察患者服药前后血清钙、血清磷、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骨钙素值的变化,综合评价维生素K、维生素D对老年妇女骨折早期骨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剂量水平维生素K4、维生素D对绝经妇女骨折早期骨代谢的影响不同,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K4对骨代谢的影响作用超过维生素D,并随剂量水平不同而差异有显著性。但维生素K4、维生素D对骨代谢的影响无交互作用。表明维生素D、维生素K4能促进骨折早期骨代谢,对骨折愈合有一定促进作用,且维生素K的作用强于维生素D。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维生素D、K2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OPF)患者的骨密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阳市骨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OPF患者的资料,从中选取采用常规术后治疗的6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选取在常规术后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维生素D、维生素K2及骨化三醇的6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骨密度、血清维生素D与维生素K2水平,分析其中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股骨颈骨密度、维生素D、维生素K2及各项骨代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维生素D、K2水平与ODI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碱性磷酸酶(ALP)均呈负相关,与股骨颈骨密度、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均呈正相关,而维生素D与维生素K2间呈正相关。结论:维生素D、K2水平与老年OPF患者的骨密度、临床疗效及骨质相关骨代谢指标均具有明确的相关性,通过补充维生素D、K2能够辅助提高患者的...  相似文献   

6.
正肾性骨病又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它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在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后期,由于机体在合成、分泌、代谢血清中的磷、钙及活性维生素D等方面的功能发生了障碍,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酸碱平衡紊乱。这种情况进一步发展,就会引起肾性骨病。肾性骨病会引发严重的骨骼损坏,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或终身致残,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对于高转运性肾性骨病及心血管异位钙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伴有肾性骨病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活性维生素D3口服治疗,实验组在活性维生素D3治疗基础上联合降钙素肌注,疗程3个月。治疗结束后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2组股骨颈骨密度值;治疗前后治疗前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Ⅰ型胶原N-端前肽、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胎球蛋白A值。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钙化评分、Ⅰ型胶原N-端前肽、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股骨头骨密度显著提高(P0.05);2组治疗后血钙、血磷、胎球蛋白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可明显改善肾性骨病患者骨质代谢,对转移性钙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双黄益骨方治疗糖尿病骨代谢异常的作用位点,寻找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揭示中药治疗糖尿病骨代谢异常的治疗机制。方法:通过中药治疗糖尿病骨代谢异常患者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运用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系统生物学理论法,采用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和SIMCA-P12.0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的代谢产物差异。结果:治疗前后的糖尿病骨代谢异常患者代谢产物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前后相比,血液中的瓜氨酸、缬氨酸、甜菜碱、胆碱、脯氨酸、谷氨酰胺、O-乙酰糖蛋白、N-乙酰糖蛋白、丙酮酸、1-甲基组氨酸、三羧酸循环产物(α-酮戊二酸,柠檬酸)的水平上升,而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葡萄糖、酪氨酸、丙氨酸的水平则下降。结论:通过上述代谢物的变化,提示双黄益骨方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代谢异常患者是通过改善机体代谢途径的紊乱,改善骨合成的原料及调控物质的调控来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衰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所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肾功能衰竭可以并发多系统的损害,由于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内分泌功能异常等原因,会导致骨代谢异常,引发肾性骨病。特别是近年来,各种替代疗法的广泛应用,肾衰病人生存期的延长,使肾性骨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成为慢性肾衰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因此,研究改善肾性骨病骨代谢异常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观察补肾活血法对肾衰大鼠骨代谢异常的影响,发现补肾活血法具有改善大鼠骨代谢异常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模型制备与分组 50只雄性SD大鼠(由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180—220克,随机分为3组: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在乙醚麻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治疗肾性骨营养不良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肾性骨病的动物模型及中药复方治疗肾性骨病的疗效。方法:复制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观察其骨代谢异常发生的时间,观察中药复方对肾性骨病的治疗作用。结果:慢性肾衰大鼠在第8周末出现钙、磷代谢异常。中药复方能够通过整体作用延缓骨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中药复方对于肾性骨病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常伴随机体钙磷代谢紊乱,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可能发展为肾性骨病或继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表现为全身骨痛、皮肤瘙痒,难以人睡。肾性骨病,又称肾性骨营养不良症。其中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和铝沉积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非透析慢性肾脏病5期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50例非透析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测定骨密度、25(OH)维生素D等指标,并分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间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和25(OH)维生素D水平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均0.05),2组腰椎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中25(OH)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是非透析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25(OH)维生素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代谢异常在非透析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中非常明显,糖尿病患者25(OH)维生素D、i PTH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3.
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代谢异常可引起骨质疏松、佩吉特症、骨硬化症、骨折等疾病;其病因复杂,机理不明。骨代谢过程包括骨形成及骨吸收,其具体的分子调节通路不明。现代研究表明,在骨代谢过程中至少存在WNT/β-连环蛋白通路、NFAT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Sema4D-Plexin-B1通路、PI3K-AKT通路及MAPK通路等。通过分子信号通路,可有效促进骨代谢研究,并开发具有治疗骨代谢异常疾病的新药。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骨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主要临床表现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脊柱变形、身高变矮、易发生脆性骨折等。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抑制骨量丢失的药物加活性维生素D及钙片,虽然可使骨密度值有所增加,使骨质疏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疗程较长,作用较慢。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该病患病率高,西医治疗主要是补充钙剂、活性维生素D及应用抗骨松、促骨形成的药物,治疗本病费用高昂,治疗周期长。本文总结了张华东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经验,分析合理饮食、日晒及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理并结合中医养生。强调患者户外锻炼的重要性,提出患者自我康复是药物治疗的有效替代及补充手段;中医辨治从脾胃、肾、血论治,临床屡有良效。  相似文献   

16.
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量减少 ,易骨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 ,亦称 型骨质疏松症。尤其多发于绝经二年以上 ,年龄70岁以下的妇女。在祖国医学中 ,并无骨质疏松症病名 ,但根据骨与骨质疏松症的相互关系、病理变化、症状描述等 ,骨质疏松症当属祖国医学之“骨痿”、“骨枯”等范畴。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性激素、补钙、活性维生素 D等 ,但长期应用激素会带来严重的副反应 ,钙和维生素的补充 ,在剂量上又难以控制。因此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与西医药相比有其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现将近几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生脉坚骨汤治疗糖尿病性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生脉坚骨汤,对照组予葡萄糖酸钙、阿法D3;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的生化、免疫学指标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多项观察指标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生脉坚骨汤治疗糖尿病性骨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病因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 ,其发病与众多因素有关 ,如种族、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烟酒等。骨密度 ( 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决定骨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骨量峰值和骨丢失速度是骨质疏松及骨折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遗传因素对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就本病病因从遗传角度的研究简要综述如下。1 维生素 D受体 ( VDR)基因维生素 D是重要的骨代谢调节激素 ,自 1 992年 Morrison[1]首先提出维生素 D等位基因预测骨密度之后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 VDR基因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黄益骨方对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后出现骨量减少(AIBL)乳腺癌患者血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70例AIB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加骨化三醇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双黄益骨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骨密度(BMD)、雌二醇(E2)水平及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疼痛改善更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部位BMD、E2水平及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部位BMD及骨代谢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双黄益骨方可减轻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后乳腺癌患者的骨丢失,提高BMD,改善骨代谢异常,且无明显提高雌激素水平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钙是骨骼的主要构成部分,骨组织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需要适当的钙营养.调节钙平衡的激素有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及雌激素,肝、肾及肠道功能对钙代谢也起重要作用.分析钙代谢异常及有关机制,有助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其临床意义十分重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