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CTPI)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24h)应用16排螺旋CT依次进行头颅CT平扫与CTPI检查。结果CT平扫:敏感度46.67%,特异度72.41%。CTPI:敏感度97.78%,特异度100%。四格表X^2检验证明CTPI较CT平扫检出脑内缺血病灶更敏感(X^2=29.298,P=0.000〈0.001)。CTPI的rCBF、rCBV、rMTT、rTIP和rPE的95%置信区间(95%CI):缺血半暗带区(IP)分别为45.45%,59.61,55.78%~67.38%,116.25%,130.55%,111.65%,118.1l%,100.33%~125.03%;梗死区分别为10.37%~15.63%,19.11%。25.15%,246.80%~294.31%,132.48%~145.92%,56.28%~76.28%。缺血半暗带和梗死区灌注参数值相关性:CBF与CBV最好,CBF与MTT及TIP与PE较好,而CBV与MTF稍差。结论CTPI能够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通过定量分析,可区分梗死区及半暗带区。对于早期选择治疗方案,尤其是早期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徐进  杨春爽  高春雨 《中外医疗》2008,34(34):133-133
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观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峰值增强(PE)等各灌注参数彩色图像.早期准确显示急性缺血存在与否,及部位、范围,对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早期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5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缺血性脑病患者,均在症状发生后1~12 h内,首先行常规CT平扫,接着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所有病人在首次检查后3~7 d内再行CT和临床随诊.结果首次常规CT平扫上,21例显示脑梗死灶,未发现异常病灶者29例.此29例患者经复查CT和临床随诊证实大面积脑梗死者24例,腔隙性脑梗塞3例,另2例诊断为短暂缺血性发作(TIA).CTPI检查显示脑灌注异常者48例,2例未发现灌注异常.在CTPI图像上,测量感兴趣区(RO)I局部脑血流量(rCBF)、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的改变明显,病灶侧与健侧、病灶中心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能早期发现急性脑缺血病灶,定量分析还可区分脑梗死区和半暗带区,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尤其是早期溶栓治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6例拟诊为急性缺血性脑病患者,先对其运用CT平扫进行疾病的诊断,再对其运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进行疾病的诊断。记录CT平扫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诊断结果及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各项参数测量的结果并比较。结果: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有72例,有4例未发现异常;经CT平扫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有34例,未发现异常的有42例;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敏感度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灌注图像上健侧、病灶周边及病灶中心的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鉴别诊断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CTA)成像对颈性眩晕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对46例颈性旋晕患者进行头颅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I)及CTA检查。结果: ①CT平扫显示脑梗塞4例,未见异常42例; ②CTPI脑血流灌注正常19例,异常27例;③CTA46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有21例存在椎动脉狭窄。18例患者脑血管存在局限性狭窄或部分血管未显影,未见异常7例;④CTPI显示的17例脑梗塞前期患者在CTA中均显示有相应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CTPI联合CTA能够清晰的显示椎基底动脉及脑供血情况,是判断颈性眩晕病因及脑缺血严重程度的一项较实用的客观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CT 4维血管造影(4D- CTA)及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缺血性疾病的患者于发病2-24h内行头颅CT平扫和全脑CTPI检查,获得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等参数图,同时获得4D- CTA图像;于发病的1-3d后行MRI检查,分析CT平扫、CTPI、4D- CTA、MRI表现。结果 CT平扫发现12例有16个缺血病灶,CTPI发现26例32个缺血病灶,MRI发现25例28个缺血病灶,4D- CTA显示有20例责任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结论双源CT 4D- CTA联合灌注成像能为急性脑缺血患者提供全面、详细的影像学信息,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预测不可逆性脑缺血损伤的价值及溶栓治疗后CTPI各参数变化过程。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3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24h)行CTPI检查,并复查平扫CT及CTPI,分析梗死区和半暗带的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volume,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mit time,rMTT)、相对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 peak,rTTP)的数值变化。结果中心梗死区各参数的阈值为rCBF〈15.1%、rCBV〈25.7%、rMTT〉253.3%、rTTP〉106.3%。半暗带各参数的阈值为rCBF〉34.7%、rCBV〉62.7%、rMTT〈230.6%、rTTP〈115.0%。rCBF与rCBV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不可逆性脑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溶栓治疗后梗死区rCBF、rCBV均逐渐升高。结论CTPI可预测脑缺血组织的预后。rCBF与rCBV联合应用有利于梗死区和半暗带的判定。溶栓治疗后由于造影剂外渗及血管再生导致梗死区rCBF、rCBV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 T灌注成像(C T perfusion imaging,CTPI)在诊断急性脑缺血中的运用效果,为急性脑缺血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放射科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运用GE Lightspeed 128层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检查,然后对CT灌注成像各个参数及CTPI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72例患者CTPI异常,急性脑缺血诊断的敏感性为90.00%(72/80);CTPI的CBF、CBV、MTT、TTP、PE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单层CPCI(P0.05);CBF、CBV、MTT呈线性正相关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在诊断急性脑缺血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异常率,运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程雪  王刚  张祥林 《广东医学》2012,33(17):2647-264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于急性发作6 h内依次行MSCT平扫、CTPI,并根据随访CT或MRI检查结果分为脑梗死(CI)组34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8例,综合分析比较两组发病情况及CTPI参数结果。结果 CI组患侧与健侧CT灌注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患侧与健侧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T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5分C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NIHSS评分<5分(P<0.05)。结论 CTPI能够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可以从形态和功能学上综合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和程度,获得更详细的影像学信息,为临床医师早期、合理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更多的客观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CT平扫进行诊断,研究组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进行诊断。结果: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针对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效果较为确切,且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优于采用CT平扫,值得我们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脑灌注成像对脑梗死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而常规CT平扫未发现异常的患者进行脑灌注成像检查,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并根据脑梗死前期的分期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脑灌注异常34例,其中Ⅰ1期5例、Ⅰ2期12例、Ⅱ1期11例、Ⅱ2期6例。4例同时有2个部位发现异常灌注区,分别处于Ⅰ2期和Ⅱ1期。有2例未发现异常灌注区。患侧TTP、MTT较对侧明显延长(分别P〈0.01和P〈0.05)。结论64层容积CT脑灌注成像能清楚显示脑梗死前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超急性期18例,急性期40例,所有患者均行DWI扫描,18例超急性期患者并行CTPI扫描。结果:急性期患者DWI全部显示高信号;超急性期患者17例CTPI显示异常灌注,15例DWI显示高信号。结论:CTPI和DWI可以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为临床早期溶栓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CTPI)对发现良性脑缺血的作用。方法 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全脑CTPI检查,分别重建灌注参数图,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延迟(Delay)图像。根据TTP与CBF图上异常范围的不相匹配区域定为良性脑缺血区,并分别测量各灌注参数图参数绝对值。本组全部病人治疗后48 h内均进行CTPI复查。结果 30例首次接受CTPI检查患者中,27例显示TTP延长,其中24例可见CBV/CBF减低,20例可见TTP/CBF不相匹配区存在;治疗后复查CTPI病例中,8例良性缺血区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4例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CTPI除能发现脑梗死区、半暗带外,还可诊断出良性脑缺血区,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关CT灌注成像技术应用的研究层出不穷,包括CT灌注成像对缺血半暗带的判定,CT灌注成像对急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指导意义,应用CT灌注成像对TIA或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评估、分析预后以及CT灌注成像评价脑储备能力等等.综述了CT灌注成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评价脑缺血和脑血管储备能力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模式CT在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影像评估价值。【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62例患者,在发病3~8h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NCCT)、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像(CTP),采用改良的血管TICI分级标准(mTICI)评估血管栓塞情况,通过CTA及CTP参数评估责任血管及血流灌注状态,初步判断患者行Solitaire支架取栓的可行性。患者行支架取栓术后24h再次行多模式CT检查评估责任血管情况,患者入院时和取栓术后72h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神经功能情况。【结果】经多模式CT检查共筛选出34例患者有支架取栓适应证。行支架取栓术后复查多模式CT,血管再通成功30例(30/34),成功率88.2%。取栓治疗的34例患者中,术前CTP成像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IP),表现为IP与健侧镜像区相比,脑血流量(CBF)显著降低,脑血容量(CBV)轻度降低,达峰时间(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取栓术后责任区域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容量(rCBV)、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值与术前对比,rCBF、rCBV升高,rTTP、rMT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2h患者NIHS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模式C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和重要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期脑梗死患者30例,应用16排螺旋CT行颅脑CT灌注及CTA扫描,测量并比较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与对侧正常对照区CBV、CBF及MTT的不同,从CTA图像观察脑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1.与对侧正常对照区相比,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CBF明显降低,MTT显著增加(P<0.05)。脑梗死区CBV及CBF明显低于缺血半暗带区,MTT显著长于缺血半暗带区(P<0.05)。2.CTA显示存在脑动脉局限性狭窄的比例为80.0%,以大脑中动脉比例最高。结论 16排CT灌注及血管成像能够为早期脑梗死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其早期和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commonlyoccurringinthehumannervoussystemhasbeenincreasinginincidenceandmortalityandseverelyaffectsthehealthoftheafflictedandthelivesoftheirfamilymember Since 6 7%to 80 %ofcerebrovascularcasesareacuteischemiccerebrovasculardisease (AICVD) ,itisextremelyimportanttodiagnoseAICVDcorrectlyatearlystage ,sothattherapycanbeadministeredtimely Presently ,withthedevelopmentofneuroimagingtechnology ,theapplicationofcomputedtomographyperfusionimaging (CTPI)todetectacuteische…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与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CT灌注结果及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影响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因素。方法:经临床检查确诊TIA患者及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先行常规16排螺旋CT横断面平扫,然后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选择拟诊感兴趣平面,行脑CT灌注扫描(CTP)和CT血管造影(CTA)。总结两组患者的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由TIA进展为脑梗死组△rCBF值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TIA组患者与由TIA进展为脑梗死组患者的CTPI值、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TA检查显示由TIA进展为脑梗死患者均有与病灶区相关的脑动脉主干或分支的狭窄,而TIA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大脑后动脉有轻度狭窄,且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结论:TIA进展为脑梗死与△rCBF下降程度、TIA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颅内动脉狭窄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有多次或发作时间长的TIA患者,应进一步行头颅CTPI和CTA检查,了解颅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及有无动脉狭窄,积极治疗以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40层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脑梗死超早期溶栓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30例脑梗死超早期的患者,进行脑部CT平扫及640层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检查,根据脑血流量( CBF )、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的变化及左右两侧CBF的比值,判定有无缺血半暗带;同时选择未做CT灌注检查的38例溶栓患者,对比它们之间的疗效。结果 灌注指导的动静脉溶栓疗效优于非灌注指导的动静脉溶栓疗效。结论 40层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脑梗死超早期溶栓中具有指导意义,它能显示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确定有无缺血半暗带,可指导早期临床干预性溶栓或进行血管重建治疗,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