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奋  李波  王守光 《四川医学》2011,32(3):349-350
目的探讨术前预防性放疗对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24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放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放疗组术前接受多野预防性剂量放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情况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术后直肠功能及肿瘤复发等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价及直肠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预防性放疗能够减少直肠癌术后肿瘤复发,对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术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寻找提高宫颈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宫颈癌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法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根治术基础上行腹主动旁淋巴结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各手术指标、术后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对照组肿瘤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及肿瘤复发率,但并未明显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故于根治术中同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对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预防性化疗对子宫颈癌手术及预后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术前预防性化疗对子宫颈癌治疗的稿床效果及意义,为子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42例子胄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综合组手术前后采用CP方案进行预防性化疗,分析两组患者根治切除率、术中淋巴结阳性率、术后复发转移率随访期内生存率.结果:综合组手术根治切除率为98.6%,对照组为94.4%,综合组根治切除率高于对照组,综合组淋巴结阳性率为23.9%,复发转移率为4.23%,对照组淋巴结阳性率为25.4%.复发转移率为8.45%,综合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密者隧访期内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结论:预防性化疗能够改善宫颈癌的手术切除效果、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及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4.
王志毅  江琴  徐琴  杨树环 《四川医学》2006,27(5):530-531
目的 探讨介入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1例Ⅰb~Ⅲa期宫颈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6例,术前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化疗;对照组55例,术前腔内放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均行宫颈癌根治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5例,阴道切缘、宫旁浸润均为阴性;对照组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11例,阴道切缘阳性3例,宫旁浸润阳性1例。术后2年内复发率显示:实验组10.7%(6/56),对照组为25.0%(13/52)。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介入化疗加栓塞治疗作为宫颈癌的辅助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术相结合,可提高宫颈癌的手术率,减少术后复发率,对改善女性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樊华  田亚静  冉羽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127-127,129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术前及术后预防性化疗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120例0~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规则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放疗,治疗组手术前后采用CP方案进行两周期化疗,对比两组或者术后淋巴结阳性率、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3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术后淋巴结阳性率为18.3%,对照组为28.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3年内复发率16.7%,转移率1.7%,对照组复发率31.7%,对照组5.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85.0%,对照组为81.67%,无显著差异。结论术前及术后短周期预防性化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复发及转移,但对生存率尚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具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具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病例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具有一侧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手术病例1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具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病例5年生存率为70.07%,低于宫颈癌总体5年总生存率85.3%。对不同年龄、临床类型、术前有无治疗、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进行单因素生存时间比较分析,其中中位生存时间高分化组18.21年、中分化组17.01年、低分化组12.22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项目各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多因素分析生存率与组织分化显著相关,P<0.05。术后补充治疗中,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6.2年)明显低于放疗组(15.1年)与放化疗组(14.8年),差异有显著性,P〈0.05,放化疗组与放疗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是严重影响预后的最重要独立因素,术后补充放疗或放化疗有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在宫颈癌术前的治疗价值。方法:对A组(20例)宫颈癌Ib2期根治术前曾行组织间插植放疗患者的局部肿瘤临床、病理缓解情况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B组(20例)仅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Ia2-Ib1期)在术后组织病理,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损伤、术后尿潴留等指标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1999年12月-2000年12月接受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宫颈癌Ib2期患者20例,宫颈局部肿瘤的临床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理学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100%、0%、68%、32%、A组与B组比较,两组病理学、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手术损伤、淋巴结转移、术后尿潴留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组织间插樾近距离放疗对宫颈癌()菜花型)患者可以改善局部情况,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癌细胞活性,不增加肿瘤远处转移,无放疗并发症,可提高宫颈癌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Ⅱb期宫颈癌的术前介入化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术前治疗方式对Ⅱb期宫颈癌疗效的影响。方法:48例手术治疗的Ⅱb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术前辅助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术前介入组和术前后装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盆腔淋巴结转移和生存率。结果:术前介入组局部肿瘤消退明显,近期有效率为92%,较术前后装组的43%明显提高(χ^2=6.74,P〈0.05)。术前介入组淋巴结转移率20%,明显低于术前后装组的52%(χ^2=5.42,P〈0.05)。术前介入组3年生存率84%,明显高于术前后装组的52%(χ^2=5.64,P〈0.05)。结论:介入化疗是治疗Ⅱb期宫颈癌有效的术前辅助治疗手段,能有效控制局部肿瘤,减少淋巴结转移,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新辅助动脉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辅助动脉化疗在Ⅰb2~Ⅱ期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03年1月~2006年1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Ⅰb-Ⅱ期4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动脉介入化疗分为两组:术前化疗组和直接手术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以评价新辅助动脉化疗在Ⅰb2~Ⅱ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结果术前化疗组病例介入化疗后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病灶溃疡面缩小、变浅,出血明显减少,临床总有效率76.92%,8例IIb期患者介入化疗后宫旁浸润明显改善,降低了临床分期,获得了手术机会;术前化疗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化疗组明显低于直接手术组(分别为400±25ml、600±3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2);术前化疗组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剐为15.38%(2/13)、48.39%(15/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4),宫旁切缘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脉管癌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中期宫颈癌(肿瘤直径〉4cm、痛灶出血较多或宫旁浸润明显)术前采用新辅助动脉化疗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缩小肿瘤体积,减少病灶出血量,改善宫旁浸润,降低临床分期,为不能手术患者赢得了手术机会,可缩短手术时闻、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降低了盆腔淋巴结转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术前组织间插植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Ⅰb~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58例,其中术前放疗组(A组)30例,行术前Ir^192后装腔内组织问插植放疗1~2次,总剂量10~20Gy,每周1次,放疗结束后1~2周行宫颈癌根治术;直接手术组(B组)28例,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A组放疗前后宫颈肿瘤退缩情况,比较A、B组术中、术后情况,判断巨块型宫颈癌术前组织间插植放疗的疗效。结果A组放疗后肿瘤直径较放疗前明显缩小(P〈0.05),临床有效率高达90%,近期随访无明显不良反应。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2组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高危病理因素发生率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适当剂量的腔内组织间插植放疗可使宫颈肿瘤缩小,利于手术,不影响术后恢复,无高危病理因素出现。  相似文献   

11.
Cox-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ox-2蛋白在宫颈癌放疗及放化疗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单纯放疗(radiotherapy RT)组30例给予10 Gy放疗,放化疗(synchronal radiochemotherapy CRT)组30例先行一次化疗,再给予10 Gy放疗,两组放疗前后均取活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分别检测30例单纯放疗和30例放化疗联合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宫颈肿瘤细胞凋亡率及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在RT组和CRT组中治疗前Cox-2蛋白的表达分别为50%和53.33%,治疗后分别为30%和23.33%,表达阳性率治疗后较治疗前都有明显降低,CRT组治疗前后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RT组治疗前后阳性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RT组放疗前和放疗10 Gy后,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33%和66.67%,有统计学差异(P<0.05);CRT组治疗前和先行一次化疗再放疗10 Gy后,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67%和93.33%,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对比,放化疗组凋亡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肿瘤细胞中治疗前及治疗后细胞凋亡与Cox-2表达均呈显著等级负相关。结论:Cox-2可能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凋亡发挥作用,并在肿瘤恶性转化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作为判断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对中晚期鼻咽癌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90例病理证实的鼻咽癌病例随机分为常规放射治疗组(45例)及诱导化疗 放疗组(45例).常规放射治疗:鼻咽原发灶DT 70 Gy,颈部预防照射DT 50 Gy,转移灶DT 65~70 Gy;诱导化疗:第1~5天行DDP 20 mg、5-Fu 500 mg静脉滴注.结果化疗加放疗组和单放组治疗后,3个月鼻咽肿瘤消退率分别为91.11%、93.33%和82.22%、84.44%(P<0.05),颈淋巴结肿大消退率分别为77.78%、84.44%和62.22%、66.67%(P<0.05).结论对中晚期鼻咽癌行放、化疗联合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5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行三维适形放疗+子宫动脉介入化疗,对照组47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静脉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1.3%Vs 61.7%,93.8%Vs 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5%Vs 78.3%和84.8%Vs 65.2%,1、2年复发率分别4.3%Vs 17.4%和10.9%Vs 28.3%,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两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介入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立体放疗在70岁以上老年人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志  陈正堂 《重庆医学》2004,33(7):1000-1001
目的比较70岁以上老年人肺癌立体定向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效果. 方法 1998年3月~1999年12月对70岁以上老年人肺癌26例(治疗组),采用以立体定向放疗为主加单药化疗(或不加)的综合治疗,与同期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加化疗的70岁以上老年人肺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23%、53.85%、38.46%和53.33%、36.67%、26.67%,差别不显著(P>0.05) ;但在相同带瘤生存的情况下,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根据70岁以上老年人的身体、生理特点,采用以立体定向放疗为主加单药化疗(或不加)的综合治疗,既可保证患者的生存时间,又可提高其生存质量,符合70岁以上老年人肺癌患者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和顺铂(DDP)新辅助化疗联合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将80例Ⅲ~Ⅳ_a期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1例给予新辅助化疗联合放射治疗;B组39例单纯行放疗。A组化疗方案:NVB 2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DDP 4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8天为1个周期,治疗1~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1周开始放疗。照射方法和剂量与B组相同:鼻咽剂量66~74Gy/6.6~7.4周,颈淋巴结转移灶剂量60~70Gy/6~7周,颈部预防量50Gy/5周。A组放疗结束后3~4周再用原NP方案化疗1~2个周期以巩固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如期完成治疗。放疗结束和治疗后6个月,A组鼻咽肿物消退率、颈淋巴结消退率明显高于B组(P均<0.05)。2年后A组复发和(或)转移率也明显低于B组(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结论NVB和DDP作为新辅助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是安全有效的,其毒副反应小,可以耐受并能控制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适形放疗联合甲地孕酮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瘤栓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治疗组25例给予适形放疗联合甲地孕酮,对照组25例单纯给予适形放疗,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近期疗效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形放疗可改善原发性肝癌局控率及生存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甲地孕酮可改善患者的提高生活质量、保护骨髓,提高患者放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切除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能够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高危低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2例高危Ⅱ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全部采用术后精确调强放疗。按术后是否口服替莫唑胺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2例患者放疗期间接受同步化疗,从第1天放疗开始接受替莫唑胺75 mg/m2口服化疗,放疗结束后每4周辅助口服替莫唑胺150~200 mg/m2化疗,每周期5 d,连续6个周期;对照组30例患者仅接受术后放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变化情况,1、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结果 治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头痛,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2组认知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中有部分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3.8%、81.2%,对照组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6.7%、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8%、84.4%,对照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0%、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术后精确调强放疗治疗高危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可明显缓解,安全性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纯放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6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70.5%,高于对照组的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的效果更佳,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对延长患者生存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不良反应较单纯放疗高,但治疗后患者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