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秦静廷 《华夏医学》2007,20(3):488-489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RV)伴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2年住院的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并发心肌损伤86例患儿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肌酶谱均有下降,但对照组CK—MB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心肌酶谱,探讨其在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50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观察组,同期50例非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AST、LDH、CK、CK—MB),比较两组心肌酶谱的变化,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心肌酶谱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可及早发现心肌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性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儿科6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两组治疗前后检测心肌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心肌酶谱中CK—MB(19.09±6.64)、AST(24.41±9.99)、α-HBDH(122.56±31.64)各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K—MB为26.50±8.09,AST为36.69±14.79,α-HBDH为180.06±5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佐治轮状病毒性心肌损害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方法对63例腹泻患儿及47例正常体检儿童进行血清心肌酶谱AST、LDH、CK、α-HBD及CK—MB测定。结果腹泻患儿血清AST、LDH、CK—MB、α-HB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CK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性腹泻与腹泻合并脱水酸中毒患儿比较心肌酶活性存在差异性,尤以CK—MB、LDH为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常伴有心肌损害;心肌酶谱检测可早期发现心肌受损的情况;对于腹泻小儿应常规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同时应早期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地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二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CP)治疗,对照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结果二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9%和75.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具有良好疗效,效果优于1,6-二磷酸果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5例腹泻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谱(AST、LDH、CK、CK—MB)和肌钙蛋白测定、心电图检查;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与对照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阴性)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异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最多见,其次是ST—T波改变。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出现心肌酶、肌钙蛋白和心电图改变,多属于潜在性和亚临床型心肌损害,在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时应注意观察病情。  相似文献   

7.
王六超 《广西医学》2013,(11):1574-1575,F0003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联合维生素c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182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采用常规综合疗法;观察组92例,在常规综合疗法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和维生素c。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K、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K、CK—MB、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中、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环磷腺苷葡胺联合维生素C能修复心肌损害、恢复心脏功能,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联合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治的意义。方法检测110例早期手足口病患儿血清a-羟丁酸脱氢酶(d—HBDH)、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同期60例健康儿童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儿病变早期CK、CK—MB、心肌损害发生率与hs—CRP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a—HB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高危因素组患儿病变早期CK—MB、心肌损害发生率与hs—CRP均高于一般患儿组(均P〈0.05),而CK水平与一般患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MB对判断心肌损害有高度特异性,hs—CRP为病变早期的敏感指标,但均非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敏感特异性指标,联合检测心肌酶与hs—CRP可以为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唐小玲  毛绍蓉 《海南医学》2010,21(7):108-109
目的 了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损害情况,探讨血清脑钠素(BNP)在心肌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毛细支气管炎组(n=45)及对照组(n=4.2)患儿血清脑钠素(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BNP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CK—MB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CX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对照组血清BNP阳性率分别为8.89%(4例)、0%(0例),CK—MB阳性率分别为6.67%(3例)、4.76%(2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毛细支气管炎组中,两种监测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很少发生心肌损害,血清BNP与CK—MB对诊断心肌损害均有价值,在敏感性与特性上BNP优于CK—MB。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镁极化液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我院78例此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镁极化液,对照组38例给予磷酸肌酸钠,对比心肌酶指标和心电图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降低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T波改变、室性早搏、传导阻滞、ST—T段下降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运用加镁极化液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所致心肌损害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电图和心肌酶指标,具有经济、有效、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刘辉 《四川医学》2013,(12):1845-1847
目的 探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果糖二磷酸钠,7天后观察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2周后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K、CK-MB及CTnI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血清CK、CK-MB及CTnI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显著改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性肠炎与心肌酶谱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RV性肠炎的患儿253例(观察组)与同期143例非RV性肠炎的患儿(对照组)进行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a一羟丁酸脱氢酶(rHBDH)、ALT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和ALT测定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肌酶谱结果异常者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婴幼儿RV感染常合并心肌及肝脏损害,心肌酶谱和ALT测定对婴幼儿RV的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应用倍他乐克(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和果糖二磷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急性心肌梗死且符合溶栓治疗指征患者,随机分为加倍他乐克和果糖二磷酸钠溶栓前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两组患者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及早期临床症状、体征、心肌损伤恢复情况,了解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临床作用。结果治疗组RA发生率为36.1%,对照组RA发生率为71.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胸痛、心悸症状发生率减少,心肌酶谱恢复较对照组快,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早期联合应用倍他乐克和果糖二磷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减轻梗死后临床症状及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FDP)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炎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能量合剂(10%葡萄糖加辅酶A、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_6、维生素C)静脉滴注,剂量根据体质量计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果糖二磷酸钠200~300 mg·kg~(-1)·d~(-1),静脉滴注,每天1次,均连用7d。结果 2组治疗前后LD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ST、CK、CK-MB均明显下降(P<0.05,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纠正窦性心动过速、ST段改变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纠正室性早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观察组(7.3±2.1)d,对照组(9.3±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炎疗效好,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应作为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炎急性期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亚伶  刘文彬  文晓芹 《西部医学》2013,25(5):711-712,714
目的探讨小儿氨基酸联合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氨基酸1.0/(kg·d)静滴,联合α-人血干扰素5万U/(kg·d),肌内注射,1疗程共5天,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16%,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89%,实验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氨基酸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安全有效,副作用少,且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儿科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珠能 《医学综述》2012,18(14):2323-2324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免疫状态及并发肠道外损伤的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确诊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65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患儿6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生化法检测患儿肝功能和心肌酶谱;采用ELISA方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患儿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 65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发生肠外损伤以呼吸系统最高为49.23%,其次是肝脏和心脏损伤,分别为20%和18.46%。两组肝功能和心肌酶谱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轮状病毒肠炎对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变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发生肠道外感染,检测免疫球蛋白、肝功能、心肌酶谱对监测患儿病情变化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闫旭 《中外医疗》2009,28(7):16-16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414例婴幼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西咪替丁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采用三氮唑核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是95.77%、69.15%,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咪替丁联合蒙脱石散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培菲康颗粒联合秋泻灵颗粒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口服,观察组给予培菲康联合秋泻灵颗粒口服,疗程为3d。5d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症状、双歧杆菌含量、乳糖检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呕吐次数、腹泻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大便双歧杆菌含量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u=8.49,P〈0.01);粪乳糖检测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χ2=15.39,P〈0.01)。结论 培菲康颗粒联合秋泻灵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