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找出适当的按压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小出血面积。方法选择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并同时需要静脉输液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将每例患者的16次静脉穿刺随机分为8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6、7、8、9、10、11、12 min。观察皮下出血的发生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大小之间存在相关性;按压8 min组与按压9 min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相邻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穿刺后按压9 min或以上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并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2.
应用活血药物的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同时找出适当的按压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少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关系,找出适当的按压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方法:选择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0例,将每例患者16次静脉穿刺随机分为8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11,12,13,14,15,16,17,18 min,观察皮下出血的发生例数。结果:ITP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之间存在相关性,按压14 m in组与按压15 m in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相邻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静脉穿刺后按压15 m in或以上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腹壁注射分子肝素钙的患者,注射后按压时间的长短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同时找出适当的按压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少出血面积。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8月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50例,将每例患者的16次腹壁注射按局部按压时间的长短分为8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4、5、6、7、8、9、10min。观察皮下出血的发生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局部不同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大小之间存在关联。结论: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局部按压7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并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采血后使用自粘性弹力绷带止血的效果,分析其优点。 方法 将2014年9月—2016年6月在浙江医院老年科体检抽血的120名长期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体检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60名和对照组60名。实验组,静脉采血后无菌棉球按压针刺处,予以自粘性弹力绷带缠绕5 min;对照组,静脉采血后使用传统的输液贴,大拇指按压穿刺处5 min。观察2组穿刺处及周围皮肤出血、血肿、24 h淤血情况,评估研究对象的舒适度,比较2组全程采血按压时间。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法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验组出血5例,占8.3%,少于对照组的15例;实验组的血肿例数为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例;实验组的24 h淤血发生率为0.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例,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采血按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自粘性弹力绷带有效减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人静脉采血后因按压造成的出血、血肿、瘀血不适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患者舒适满意,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静脉穿刺主要包括静脉输液、静脉采血两种形式,在临床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静脉穿刺后的按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而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及静脉穿刺后皮肤出血、皮下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1,2]。  相似文献   

7.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正常人血小板凝集时间一般为2-5min[1],有学者认为拔针后4min左右较为合适.按压时间过短皮下淤血率高,至少应按3min.实际工作中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拔针后按压方法各不相同,如果按压方法不当,容易造成皮下淤血、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现将几种常见的静脉穿刺拔针按压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CU病房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拜阿司匹林、波立维)患者住院期间静脉穿刺拔针后所需按压时间.方法选择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输液结束后分别按压10分钟、15分钟、20分钟,观察有无皮下淤血.结果三组的淤血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5),B组与A 组、A 组与C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 组与C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静脉拔针后按压15min 或更久可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浅静脉置管拔管后按压时间与穿刺点出血情况.方法 选取呼吸内科住院病区内2015年6~12月的符合条件的老年住院患者400例.根据拔针后按压时间将其分成2组,随机将20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5~6 min按压;将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3~4 min按压.由同一组护士拔针后对患者穿刺点进行按压,最后观察患者的皮肤及血管情况,发现老年患者浅静脉置管拔管后最佳按压时间.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出现渗血、青紫、下次穿刺成功率、红肿、疼痛感、舒适度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浅静脉置管拔管后按压时间与穿刺点出血情况比较中,5~6 min组出现渗血、青紫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下次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红肿、疼痛感明显降低,舒适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毕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对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静脉输液的13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规范组(无菌干棉签单独按压皮肤针孔)和改进组(双棉签并排同时按压皮肤针孔和静脉针孔)。观察按压局部有无淤血,测量淤血面积,进行统计。结果改进组淤血率明显低于规范组(P〈0.05)。结论双棉签并排同时按压皮肤针孔和静脉针孔可有效减少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毕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形成,效果优于无菌干棉签单独按压皮肤针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口服血脂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的疗效。方法:88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口服血脂康及阿司匹林治疗,1次/d;对照组44例,口服烟酸肌醇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6个月、1年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随访结束时统计冠心病患者死亡率。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自身对照及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也愈加显著(P〈0.05);治疗组的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2.7%)明显低于对照组(8.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有明显调脂作用,与小剂量阿斯匹林联合使用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适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护理要点。方法:289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经桡动脉途径(150例)和经股动脉途经(139例)行冠脉造影及PCI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主观不适等发生情况的差异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迷走神经反射、排便困难、术后低血压和主观不适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两种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均是安全可行的,但经桡动脉途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无需中断肝素抗凝、无需砂袋压迫、无需卧床、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小,而且住院时间短;在术后观察护理工作量上及患者的接受程度和舒适度方面明显优于经股动脉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更年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就其干预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纳入某社区2011年5月的更年期女性500例,经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对冠心病进行筛选,确诊冠心病患者162例为冠心病组,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研究,并计算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未患冠心病的更年期女性为非冠心病组,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干预,随访3年后对非冠心病组患者新发病率进行总结,并对比冠心病组新发病率,判定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更年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有BMI(OR=1.499,P=0.032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0.012,P=0.026<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3.251,P=0.016 <0.05)、尿酸(OR=1.021,P=0.009<0.01)、高血压(OR =6.132,P=0.0075 <0.01)、糖尿病(OR =8.124,P=0.0082 <0.01).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后,非冠心病组随访结果显示其新发病率(1 3.9%)明显低于原发病率(32.4%),对比差异显著(P =0.001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更年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研究及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56例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法;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法。结果患者经治疗后,A、B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而出血率、凝血三项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血小板计数、出血率及凝血三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血小板聚集率比较B组疗效好于A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治疗法疗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单用时的疗效,每日75mg阿司匹林联用50mg氯吡格雷可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安全药剂量,且治疗效果优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李新海 《黑龙江医学》2014,38(2):150-151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56排冠脉CTA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0-01~2013-01间入住我院接受CTA检查的7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70例同期接受治疗的单纯性冠心病患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CTA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单支血管病变的机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三支或多支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双支病变和病变血管的分布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大多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等症状,其冠脉病变主要为多支弥漫性病变,并常伴有冠脉管壁钙化.  相似文献   

16.
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冠心病98例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选用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等常规治疗,美托洛尔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25 mg,每日2次,早晚口服,疗程2周;用药前后分别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患者HRV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HRV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RV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美托洛尔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可以显著改善CH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老年冠心病患者长期双联抗血小板并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和临床危险性.方法 用数字法抽取2011-05~2013-05间在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双联组,每组各43例.采集患者静脉血,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服药前和服药后第3周、第8周、第12周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等3项,同时记录两组中出现消化道出血的例数.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结果 阿司匹林组和双联组治疗后的PAgT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0.07%和0.12%,PLT均下降了80×109/L(P<0.05),在治疗后这两个项目数据上不同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和消化道出血率在治疗前后以及在治疗后的各个时期测量值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 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治疗老年冠心病有抗血小板的作用,对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危险性不高,可以认为该联合治疗方法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对象为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ECG疗效、冠心病心绞痛发病频率与心绞痛发作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56%,显著低于观察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CG总有效率为73.33%,显著低于观察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病频率与心绞痛发作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vs 15.56%,P〉0.05)。结论 与经股动脉穿刺行PCI术相比,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安全性较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彭振华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74-276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强化降脂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华法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维持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治疗过程中的脑卒中、出血及其它不良反应。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生率治疗组3.3%,对照组26.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年发生率治疗组10.0%,对照组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房颤动,栓塞事件发生率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