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相关诱发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选择我院3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定时或出现胸闷、心悸、气促、头昏等相关症状时行床边心电图检查,同时抽血化验血钾、钠、钙、镁等离子浓度.结果:血液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是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律不齐、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电解质紊乱以低血钾、低血钙、高血钾、高血钙、低血镁等常见.结论:血液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和治疗,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透患者高血压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终末期肾病 (ESRD)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及研究其病因 ,对近年收治的ESRD 10 0例进行临床研究 ,其中高血压 80例 (80 % ) ,超滤达到干体重后 ,血压降至正常 5 6例 (70 % )。高血压组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和甲状旁腺素 (PTH)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透析后仍高血压 2 4例 ,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压降至正常 7例(30 % ) ,加用钙通道阻滞剂 (CCB) ,血压降至正常 3例 ,还有 14例高血压 ,改血液透析滤过 (HDF)后血压降至正常。结果表明 ,ESRD高血压的发生与容量负荷过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过度活跃以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3.
青琴 《农垦医学》2011,33(3):238-239
本文调查了2005年4月-2010年3月因慢性肾衰竭在某基层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的透析状况,从原发病、透析年限、透析频率、透析方式、主要并发症和付费方式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促进终末期肾病的预防、透析治疗规范化,及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数学模型定量评价透析充分性.方法对本透析室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检测、记录患者第一次透前、透后、第二次透前尿素氮(BUN)、透析间隔时间、尿量、尿素氮.代入公式,分别计算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蛋白质分解率、时间平均尿素浓度.结果检测25例患者尿素清除指数≥1.2者占76%,蛋白质分解率≥1.1g/(Kg.d)占62%,时间平均尿素浓度≤0.5g/L者占56%.结论应用尿素动力学模型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对于评价患者状况,调整透析方案,改善营养状态,提高生命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ESRD)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透析治疗的目的是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时间,减少病死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美国全国随机抽样2300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矫正一些影响因素后,强烈说明高透析剂量伴有低病死率,透析剂量每增加0.1死亡危险率降低7%;另国内有研究表明透析充分对患者血压控制有利;同时透析充分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不充分者低。因此血液透析做到透析充分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进行MHD患者中的28例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死亡原因。结果死亡原因包括心血管事件15例(55%)、脑血管意外10例(35%)、消化道出血及其它3例(10%)。结论提高透析充分性,调整营养状态有利于提高MHD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李瑾瑜  覃晓波  覃宗蕙  唐业莹 《医学综述》2013,19(13):2425-242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期间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MHD治疗的患者80例,在透析期间进行心电监护或12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发生频率并进行比较分析,透析前进行血钾浓度测定及超滤量设定。结果在80例患者共975例次的透析中,发生心律失常209例次(21.4%)。不同年龄段、不同超滤量及血钾正常与异常患者间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07,6.42,38.11,均P<0.05)。结论 MHD患者透析期间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且与MHD患者年龄增加、超滤量增加及血钾异常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年龄小于60岁终末期肾病患者124例,探讨死亡患者死亡原因以及同期患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15例(40.5%),脑血管疾病12例(32.4%),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透析开始时血肌酐水平显著,血脂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透析3个月时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胆固醇、低血浆白蛋白、低血红蛋白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日赤  冯奕楠 《中外医疗》2013,32(15):98-99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死亡14例,其中心血管疾病6例(42.9%)、脑血管疾病5例(35.7%)、多脏器衰竭2例(14.3%)、消化道出血1例(7.1%)。死亡组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均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甲状旁腺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多为心脑血管疾病,贫血、高胆固醇症、低蛋白血症均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肾替代治疗患者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卫刚  张苗  卢景奎 《现代医学》2011,39(4):419-423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的原因,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6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退出腹膜透析转向血液透析的患者设为转换组,继续行维持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行对比分析。结果:176例腹膜透析患者中有23例(13.1%)改为血液透析治疗,其中7例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6例为透析不充分,5例为腹透管功能障碍,3例为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其他2例。与对照组相比,转换组患者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较多,开始透析时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更低,营养不良及贫血程度较严重(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仍然是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早期肾脏替代治疗,规范患者操作程序,改善患者贫血及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技术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ESRD发病率高,血液透析技术的改进后,可维持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方法本组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25例,全部采用碳酸盐透析,聚风透析膜,透析面积1.4 cm2~1.6 cm2,血流量220~280 mL/min,每周2~3次,每次4 h。结果本组ERSD患者死亡率12.4%,原发病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为首发,高血压肾病居第二,糖尿病肾病第三,心血管疾病是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要死因,第二位为脑血管疾病,第三位为感染。结论血液透析技术改进后,并发症得到早期治疗,降低了死亡率,亦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王伟 《医学综述》2014,20(20):3743-3745
随着终末期肾脏病(ESRD)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升高,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探讨影响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显得尤为重要。影响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ESRD的各种并发症及血液透析条件。防止和控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延长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凋亡、Fas、Bcl-2的表达以及不同透析膜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例ESRD未透析(ND)患者、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采用醋酸纤维素膜(CA)、低通聚砜膜(PS-LF)、高通聚砜膜(PS-HF)、以及8例健康对照组(HC)的外周血T细胞经植物血球凝集素刺激培养24h后的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T细胞Bcl-2、Fas的表达。结果ESRD患者各组T细胞的凋亡率高于HC组(P<0.01),各透析组以CA组最高,PS-HF组最低(P<0.05);ESRD患者各组T细胞Bcl-2的表达低于HC组(P<0.01),各透析组以PS-HF组最高,CA组最低(P<0.01),Bcl-2与T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0.83,P<0.01);ESRD患者各组T细胞Fas的表达高于HC组(P<0.01),各透析组以CA组最高,PS-HF组最低(P<0.01),Fas与T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81,P<0.01)。结论ESRD患者存在外周血T细胞凋亡加速,凋亡途径与Fas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细胞凋亡不仅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有关,还与透析膜的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梁钰璠 《河北医学》2009,15(6):669-67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病变的情况及其可能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3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病变的类型、程度及相应的血生化指标。结果:33例患者中发现心脏瓣膜钙化18例,心脏瓣膜的钙化主要与血磷、血PTH和透析年限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病变以钙化为主,且与钙磷代谢紊乱和血液透析年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给予营养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8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营养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预后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观察组营养不良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理职能评分、情绪职能评分、认知职能评分、社会职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角色职能评分及总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行营养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存在的营养不良情况,降低感染率,从而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艳  肖海清 《医学综述》2011,17(7):1087-1089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获得性肾囊肿(ACK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查阅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7月血液透析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分析48例ACKD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ACK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后,结果显示年龄(β=1.068,OR=2.910)、透析龄(β=2.148,OR=8.568)、周平均透析时间(β=-1.418,OR=0.242)与ACKD发病有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年龄、透析龄、周平均透析时间为ACKD发病的危险因素;血液透析患者随着年龄及透析龄的增加,ACKD发病率升高;周平均透析时间越少,ACKD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与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energy wasting,PEW)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ESRD患者128例。应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SGA)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A (营养良好)、B (轻-中度营养不良)、C (重度营养不良)三组。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透析前血清HGF的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HGF水平与患者SGA评分、年龄、性别、病程、透析时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肌酐、尿素氮、体重指数及上臂肌围等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血清HGF是否是ESRD患者发生PEW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B+C)组、B组、C组患者的血清HGF的平均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1),且C组患者的血清HGF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1);患者血清HGF水平与患者SGA评分呈负相关(r=-0.8791,P<0.01)。B、C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水平以及体重指数、上臂肌围与A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GF与与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以及体重指数、上臂肌围呈显著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GF水平(OR=2.143,95% CI:2.096~2.193,P=0.004)和上臂肌围(OR=0.032,95% CI:0.015~0.164,P=0.012)是维持性血液透析ESRD患者发生PEW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时血清HGF水平增加,血清HGF可能成为判断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AVF)成形术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及基于心脏超声的效果评价。方法 以笔者医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拟行AVF术的62例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吻合口直径分为A、B两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年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等指标。测量AVF吻合口直径、血流量、体重增长率。比较两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流量、体重的相关性。结果 62例ESRD患者均顺利完成AVF术,未见任何相关并发症,手术成功率、1期内瘘通畅率均为100%。术后1年复查,两组LAD、LVEDV明显增大,B组EF、FS明显降低,A组EF、FS高于B组(P<0.05)。内瘘血流量与LAD呈正相关,与EF、FS呈负相关(P<0.05)。体重增长率与LAD、LVEDV呈正相关,与EF、FS呈负相关(P<0.05)。结论 心脏超声是评估AVF的重要手段,积极监测内瘘血流量、控制体重有助于延缓或逆转ESRD患者AVF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慢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及血清Cystatin C、Hcy、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采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根据动静脉内瘘血流量(AVFB)水平分为低流量组(<400 ml /min);中流量组(400 ml /min -600 ml /min);高流量组(>600 ml /min)。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内瘘时和1年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同时检测血清Cystatin C、Hcy、BNP水平,并分析AVFB与其之间的关系。结果 透析前三组患者的CO、CI、EF、LAD、LVDd、LVDs、E、A和E/A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透析1年后高流量组患者的CO、CI、EF、LAD、LVDd、LVDs和E/A明显高于低流量组和中流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中流量组与低流量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互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透析1年后高流量组及中流量组患者的CI、EF、LAD明显高于透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CO、LVDd、E、A和E/A也明显高于透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透析1年后高流量组的LVDs 高于透析前(P<0.05)。透析前三组患者的血清的Cystatin C、Hcy、BNP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透析1年后高流量组患者的Cystatin C、Hcy、BNP明显高于低流量组和中流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中流量组与低流量组患者的Cystatin C、Hcy、BNP指标互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透析1年后高流量组和中流量组患者的Cystatin C明显高于透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cy水平明显低于透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VFB 与Cystatin C呈正相关(r=0.648,P<0.05),与Hcy、BNP呈负相关(r=0.542、0.147,P<0.05)。结论 AVFB与心功能密切相关,AVF的通畅可以减弱心功能的影响;AVFB与Cystatin C呈正相关,与Hcy、BNP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