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在头颅CT下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颅 CT及预后。结果本组死亡18例、存活72例;不同出血部位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出血的病死率最高,为87.5%,出血量≤30 mL病死率9.6%,出血量≥80 mL病死率80%,出血量不同的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线无移位的患者病死率为2.63%,中线位移>10 mm者病死率高达85.7%,中线移位宽度不同的患者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复发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142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分死亡组77例(54、2%)和存活组65例(45.8%),对所有患者的年龄、血压、体温、意识状态、出血量、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及生化指标(血Glu、Cr、TG、TCH、HDL-ch、LDL-ch)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70岁、收缩压≥185mmHg、体温≥39、1℃、深昏迷、合并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血压、出血量、血Glu、Cr、TG、TCH、HDL-ch、LDL-ch的均值均高于存活组(P〈0、05或P〈0、01)。结论复发性脑出血中高龄、收缩压≥185mmHg、T≥39.1℃、深昏迷、出血量大、合并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及血生化异常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故应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定可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10个临床表现特征及CT扫描结果作为分析变量指标(影响因素),数量化非定量指标后实施定量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10项)包括:出血至实施手术间隔时间、脑疝征象与其实际意识表现、龄、瞳孔实际变化情况、出血位于脑部具体部位、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实际脑部出血量、中线移位、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收缩压)等。对与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术后痊愈存活共40例,占86.9%,死亡6例,占13.1%。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预后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预后因素中,只有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疝征、瞳孔改变、中线位移四项因素有关。结论:脑出血手术的重点在于把握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评价。方法观察本院2004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219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其中手术治疗后再次出血患者39例,对本组患者进行高血压史、出血量与患者术后再次出血的相关性分析,并对术后血压控制水平及肺部感染合并症与患者再出血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再出血患者分为外科治疗组及药物保守治疗组,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患者高血压史呈正相关(P〈0.05),而与出血量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对不同治疗方法比较结果显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预后明显要优于药物保守治疗(P〈0.05)。结论具有长期高血压史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有较高的再出血风险,而对有手术指征的再出血患者应尽量选择手术治疗,并严格控制血压及肺部感染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桥脑出血30例临床表现、CT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0例原发性桥脑出血患者临床、CT表现,死亡原因。方法对资料完整的30例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0例患者出血与高血压有关。首发症状以眩晕、头痛为主。桥脑出血27例,伴中脑出血3例。出血病死率为56.7%(17/30)。GCS评分与出血量大小与临床结果密切相关(P〈0.05)。结论GCS评分低及出血量〉5ml的患者病死率高。死亡与年龄、合并高血压无明显关系,与合并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150例急性脑出血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险平 《安徽医学》2007,28(2):153-154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年龄,发病时的意识状态、血压、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心电图改变、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血钠及血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原因与发病时意识状态、血压、出血量、血糖、血钠有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与8种因素相关,脑疝是直接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死率相关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42例经手术 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前意识、血压、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手术时机及方式、术后并发 症等诸多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2例中生存101例,死亡41例,病死率为28.9%。结 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意识状态、术前血压、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破入脑室和术后并 发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高发年龄50~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8例(66.67%),发病时血压升高33例(78.57%);在脑干出血及中桥脑出血最多见(76.19%);出血量〈2ml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佳(治愈率100%);出血量在2—5ml临床表现典型,病死率低(22.22%),预后良好;出血量5~10ml的预后差,病死率高(77.78%);出血量〉10ml病死率极高(100%)。结论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CT是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的安全、可靠诊断方法;早期行气管切开及亚低温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及降低死残率;严格控制血压是预防原发性单纯性脑干出血的重要措施。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以及脑干功能受损程度及全身器官功能状态是判断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李春燕 《中原医刊》2007,34(15):44-4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9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患者与同期住院脑出血早期无血肿扩大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血压水平、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有关,血肿扩大组死亡率36.55%,总有效率37.63%,对照组死亡率9.67%,总有效率74.19%,两者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出血患者病后血压水平、血肿形态、出血量、出血部位是血肿扩大的主要危险因素。血肿扩大与临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2-05~2007-05间,采用手术治疗的10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经验。以评估诸多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患者的年龄、血压、意识水平、瞳孔大小、出血部位、出血量、中线移位、肢体活动、出血破入脑室情况以及出血至手术时间等因素分析,以确定对预后有价值的变量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表明:意识水平、瞳孔大小、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破入脑室情况等因素,对预后最有价值。本组病例存活76例,死亡32例,死亡率29.6%。结论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早期血压控制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超早期血压控制的6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未给予超早期血压控制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压达标率明显增高(76.67%VS93.44%),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31.67%VS4.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平均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高于观察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再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高于无再出血患者( P<0.05)。结论:超早期血压控制通过显著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和防止血肿体积扩大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76例,比较死亡病例和存活病例的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和预后情况等,从出血部位、血肿形状和位置、是否脑室积血和出血量等方面分析死亡原因。结果:存活组主要以外侧型出血为主,死亡组主要以内侧型出血为主,两组出血部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肿形状分布不同,脑室积血病例数不同,死亡组患者平均出血量高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预后与出血部位、血肿形状和位置、脑室积血和出血量密切相关,应及早确诊,采取有效治疗方案,积极降低颅内压,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陈犇  曾令春  皮英  易勇 《西部医学》2010,22(8):1446-144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99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49例,钻孔引流尿激酶冲洗15例。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开颅血肿清除99例中,良好5例,中残56例,重残20例,植物生存及死亡18例;小骨窗开颅及钻孔引流64例中,良好10例,中残34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及死亡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与早期手术、血肿部位和血肿大小等相关(P〈0.05);与手术方法、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结论掌握好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根据出血量的大小、部位来选择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早期差别化降压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出血量〈30ml为小出血量,出血量I〉30ml为大出血量;对观察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后1h先静脉降压,使收缩压达到140-160mmHg(1mmHg=0.133kPa);将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早期控制在≥180mmHg,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肿体积和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中小出血量患者的总显效率为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3%(P〈0.05);观察组中小出血量患者在治疗3d时血肿体积增大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8d时,观察组小出血量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出血量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以提高小出血量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但对大出血量患者无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伍剑波 《黑龙江医学》2014,38(2):119-120
目的 寻找高血压性脑出血导致脑-心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05~2013-05间来我院就诊的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纳入脑出血并发脑-心病综合征组计78例,以同期就诊的脑出血未发脑-心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共收集病例81例.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的预后效果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组的患者年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而GCS评分对照组明显的较低(P<0.05),意识障碍的患者明显也多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破入脑室(P<0.01),血压及血糖的水平是脑-心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的年龄、血压水平、高血糖、脑出血量是影响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以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及80例对照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及比较;应用CT测定出血体积并于发病1个月后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第7、10天较其他时间明显下降,仍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5)。其浓度与出血量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且S-100B蛋白含量随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 S-100B可作为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损伤早期敏感的检测指标,并对患者的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将S-100B蛋白测定作为脑出血早期诊断和估计预后的动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吴振宏 《广西医学》2000,22(5):964-965
目的:本文为提高临床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抢救成功率,对101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死亡进行临床预测;方法:采用回顾性记录统计进行年龄、意识状态、发病的血压、出血量及死亡率测算;结果:年龄越大,意识状态越差,发病时血压高,出血量越大,死良率越高(P〈0.01);结论:以上指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目的探讨影响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我院住院的143例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2周时的病情为评估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早期死亡15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P=0.047)、入院时意识状态(P=0.026)、出血量(P=0.024)、血清白蛋白(P=0.044)。结论:高龄、入院时意识障碍严重、出血量大、低蛋白血症是脑出血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促醒效果和生存质量的护理干预研究.方法 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n=35例)和常规护理组(n=3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如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血糖、药物止血、营养对症支持等.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综合性护理,干预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促醒效果、并发症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干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χ2=4.79,P<0.05);同时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四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CS评分,促进患者的早期苏醒,避免或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