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将 60例病脑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0例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阿昔洛韦 (Acicloviri) 10mg/ (kg .d)和干扰素 10~ 2 0万U ;对照组用病毒唑 15mg/ (kg .d) ,所获数据经方差分析 ,求P值用t检验。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 80 % ,总有效率 93.3% ( 2 8/ 30 ) ,对照组治愈率 60 % ,总有效率 73.3% ,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两组发热、头痛、惊厥等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阿昔洛韦分子量小 ,容易通过血脑屏障 ,对人体毒性低 ,很少引起骨髓抑制。应用外源性干扰素可使患儿迅速获得抑制病毒的有效浓度 ,改善机体免疫状态。二者联合应用疗效优于病毒唑  相似文献   

2.
吴雅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444-3444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9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随机分为阿昔洛韦组和病毒唑组,其中阿昔洛韦15 mg/(kg.d)30 mg/(kg.d)静脉点滴,疗程14 d21 d,病毒唑组10 mg/(kg.d)15 mg/(kg.d)静脉点滴,疗程7 d14 d。结果:以临床表现好转情况进行对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阿昔洛韦是一种相当安全的抗病毒药物,对病毒性脑炎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水霞 《中原医刊》2005,32(17):65-66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对12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应用阿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退热时间、呕吐缓解时间、神经精神症状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清兰 《中原医刊》2006,33(3):47-47
近4年来,我院应用人血α-Ⅱb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30例,疗效观察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均符合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为4个月~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年龄、性别、治疗前病情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12年6月治疗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阿昔洛韦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正常时间、疱疹愈合时间、总疗病程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文健 《吉林医学》2010,31(6):741-742
目的:比较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7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7与对照组50例,两组性别及症状轻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予干扰素[8万IU(kg/d),最大量为100万IU/d]每日1次肌肉注射及综合治疗,;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15mg/kg·d)分2~3次静脉滴注或口服及综合治疗,疗程均为5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18/57,31.6%),与对照组(4/50,8.0%)相比较(χ2=9.06,P<0.01)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54/57,94.7%),与对照组(30/50,60%)相比较(χ2=19.04,P<0.01)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现有副作用。结论: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均安全无不良反应,干扰素疗效较利巴韦林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给予综合治疗+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综合治疗+阿昔洛韦治疗+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无效为0,总有效率100%;两组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经验,比较阿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阿昔洛韦(10 mg/kg·d)加入5%葡萄糖100~200 mL静滴,对照组用利巴韦林(10 mg/kg·d)加入5%葡萄糖100~200 mL静滴,同时两组均给予头孢呋辛,维生素C等治疗,发热时口服退热药,均为5 d,分别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4%,对照组总有效率68.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可缩短发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减轻口腔内疱疹疼痛时间。  相似文献   

9.
1996年 5月~ 2 0 0 1年 7月 ,我院收治病毒性脑炎患儿 75例 ,对其中 35例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现将临床观察的结果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75例中男 39例 ,女 36例。年龄 1 .5~ 3岁 1 8例 ,4~ 7岁 43例 ,8~ 1 2岁 1 4例。就诊时间距发病时间 <3天 1 1例 ,4~ 7天 61例 ,8~ 1 0天 3例。临床表现 :弛张热 70例 ( 93.3% ) ,稽留热 5例( 6.6% ) ;>3岁患儿可诉头痛 5 6例 ( 74.6% ) ;呕吐68例 ( 90 .7% ) ;嗜睡 68例 ( 90 .7% ) ,惊厥 5例( 6.6% ) ,昏迷 2例 ( 2 .8% ) ,去大脑样强直 1例( 1 .3% ) ;脑膜刺激征 2 7例 ( 36% ) ;脑电图表现为弥漫…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多认为与病毒直接侵入和变态反应性脱髓鞘有关。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院用基因工程干扰素2-Ib(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33例,效果明显,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7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均为我院儿科收冶住院的病例,均符合吴瑞苹等[1]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35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11.3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精神不振、嗜睡、抽搐、肢体瘫痪等,部分病…  相似文献   

11.
陈玲玲 《河北医学》2011,17(8):1003-1005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0年间来我院治疗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共2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5例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总结。统计学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计数卡方检验。两组患儿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115例患儿在进行相应的治疗后,仅有5例患儿治疗效果较差,治愈率达95.7%,对照组中有22例治疗效果较差,治愈率为80.9%,SPSS18.0软件检验结果为X2=12.13,P〈0.01,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中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保证患儿的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和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为两者的鉴别、早期诊断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抗NMDAR脑炎和36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53例患儿病程中危重阶段均在PICU治疗,抗NMDAR脑炎组男性8例,女性9例,脑脊液抗NMDAR抗体全部阳性,血清抗NMDAR抗体阳性率52.9%,均未发现肿瘤。重症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脑脊液HSV-Ⅰ IgM阳性率13.9%,脑脊液、血清抗NMDAR抗体均阴性。两组临床特点比较,抗NMDAR脑炎组患儿年龄偏大(P<0.01),既往可有类似病史(P<0.01),起病相对较缓(P<0.01),认知障碍不论是首发症状还是病程中都更常见(P<0.01),行为异常和睡眠障碍在病程中更常见(P<0.01),头颅MRI可表现为脑组织萎缩,而无病例发生重症病毒性脑炎(P<0.01)。重症病毒性脑炎组患儿更多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病程中运动障碍较多见(P<0.01),且病理征阳性,脑脊液压力升高以及脑脊液蛋白增高也更常见,头颅MRI多为脑组织肿胀以及广泛信号异常。结论 儿童抗NMDAR脑炎和重症病毒性脑炎相比,患儿年龄偏大、亚急性起病、既往有类似病史、以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和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但发热及颅高压症状相对不显著。与成人不同,儿童抗NMDAR脑炎性别差异不大,极少合并肿瘤,脑脊液中抗NMDAR抗体阳性是诊断重要依据,头颅磁共振及脑脊液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东 《河北医学》2012,18(7):947-949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病毒唑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阿昔洛韦联合病毒唑治疗,而对照组仅用病毒唑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有效率(88.37%)明显优于对照组(58.14%),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发热消退时间和退疹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病毒唑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各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按预后的结果将15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分为预后好组(A组)和预后差组(B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组病程进展速度较A组快、意识障碍程度即Glasgow评分较A组低,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发热时间、惊厥持续时间较A组长,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者比例较A组高,脑干颅神经损害比例较A组高,脑电图重度异常、MRI异常的比例均高于A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差的相关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应引起足够重视,进行积极有序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与病毒唑联合治疗儿童病毒性脑膜炎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及梅州市人民医院136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阿昔洛韦,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病毒唑。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昔洛韦与病毒唑联合治疗儿童病毒性脑膜炎,可有效对儿童大脑进行保护,尽快控制病情,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且毒副作用少,安全性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三氮唑核苷联合脑活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把67例病毒性脑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三氮唑核苷和脑活素治疗,对照组予能量合剂。结果表明治疗组发热、意识障碍和锥体束征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抽搐停止也以治疗组为早(P<0.05);治疗组脑电图的恢复也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现副作用。研究结果提示,三氮唑核苷与脑活素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姚芳 《中华医护杂志》2007,4(2):107-107,106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的临床意义。方法 设IVIG治疗组(n=30)及常规治疗组(n=20),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好转率。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IVIG治疗后患儿昏迷、惊厥、发热、肢瘫、颅神经障碍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1,出现并发症、后遗症的少、疗效高。结论 IVIG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对病毒性脑炎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并发症状性癫的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体会。方法 :分析近 5年来我科 1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控制癫发作、有效降温 ,12例治愈 ,1例遗有神经功能缺损 ,1例死亡。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 ,防治颅内高压及癫发作 ,加强基础护理 ,对该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李锋  张立红  田淑芝 《医学综述》2008,14(12):1915-1917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6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干扰素。治疗前、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含量,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和LDH1水平。结果实验组、常规组总有效率依次为89.3%和65.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外周血CD3+和CD4+的含量、CD4+/CD8+比值增高,IL-6、LDH1、TNF-α和CD8+水平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相比,实验组患儿外周血CD3+和CD4+的含量、CD4+/CD8+比值增高,IL-6、LDH1、TNF-α和CD8+水平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较好,且可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