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痛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1],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常规治疗的效果常不满意,我们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痛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自拟散结化瘀止痛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2018年7月—2020年6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联合散结化瘀止痛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CA125、TNF-α、IL-6、IL-8、VEGF,临床疗...  相似文献   

3.
贾丽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2):1454-1455
目的:探索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小剂量短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09年10月我院对3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中重度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于每次月经第14 d开始每日1次米非司酮片剂6.25 mg连服4 d,连续6个月经周期观察经期痛经程度及月经量的变化。结果:32例用药期间有40.10%痛经完全消失,42.19%减轻,17.71%无效;痛经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82.29%。痛经减轻时月经量亦有明显改善。结论:黄体期短程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可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麦今宝  梁媚珍  江颖茹 《吉林医学》2014,(20):4446-444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经临床观察和效果跟踪,试验组的康复率和恢复率要比对照组高的多。结论:以米非司酮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或伴腰骶部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等,以致影响生活及工作,临床上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为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少年;后者继发于生殖器  相似文献   

6.
黄天舒  陈金春  虞如芬 《当代医学》2010,16(26):157-158
目的研究温肾化瘀止痛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对300例手术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口服温肾化瘀止痛汤治疗(1付/天,3次/d),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其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6个月及停药后3、6、12个月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P)、雌二醇(E2)、黄体酮(P)和催乳素(PRL)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其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药2、4、6个月及停药后3、6个月的有效分别为53.85%、80.77%、78.85%、75.00%、73.08%,服药2个月分别与服药4、6个月及停药后3、6个月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服药4、6个月、停药后3、6个月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服药后E2和P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FSH、LH、FS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E2和P水平3个月恢复用药前水平。结论温肾化瘀止痛汤有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可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停药后性激素水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尤彩兰 《中外医疗》2012,31(8):101-10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8例,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部分患者接受了2个疗程的治疗。结果缓解26例,改善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58%。5例恶心、低热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米非司酮片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短疗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青 《中原医刊》2007,34(10):74-75
目的探讨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小剂量短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选择46例主要表现为中重度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于每次月经第14天开始,每日1次米非司酮6.25mg,连服4d,连续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痛经程度变化、月经量及血红蛋白变化、子宫体积变化及血清激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痛经评分明显下降(P〈0.05),月经量也明显下降(P〈0.05),血红蛋白、子宫体积及血清性激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初期短程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可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其对性激素和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经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50例,月经d3—5开始口服米非司酮,每次25mg/d,连续服14d,继以10mg/d,连续服药2mo,随后10mg,隔天1次,连续用药2mo,继以维持剂量每3d10mg,连续2mo,共计用药时间为6.5mo。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B超检查征象改变及不良反应,并检测用药前、用药3mo、用药6.5mo、停药后3mo的性激素水平以及用药后的子宫内膜情况。结果所有病人经治疗后都出现闭经,症状和体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占75.9%,改善占24.1%;B超显示显效者占76.5%,有效者占23.5%。用药6.5mo血孕激素及雌二醇水平比用药前显著降低(P〈0.01),但停药3mo又恢复至用药前水平;卵泡刺激素及黄体生成素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用药后出现轻微潮热9例:性欲减退4例,轻度食欲减退2例。无其它明显不良反应。用药6.5mo后子宫内膜病理证实无异常表现。结论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明显且安全,激素水平停药后无明显变化,无低雌激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2月至2001年12月,我们用米非司酮或丹那唑对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物的副作用。并与丹那唑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EM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单纯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于术后服用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术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EM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且临床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提高患者妊娠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术前口服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 3 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的患者 ,术前口服米非司酮与单手术的作对照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体温恢复时间等。结果 :口服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少、体温恢复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前口服米非司酮效果优于直接手术组  相似文献   

13.
袁新荣  龚时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3):2217-22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Ru486)用于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巩固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资料完整的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分为米非司酮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组及对照组。米非司酮组30例,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5天始口服米非司酮12.5mg/d,共6个月;GnRH-a组30例,术后月经来潮第5天,皮下注射亮丙瑞林3.75mg,30d注射1次,共6次;对照组30例,术后未用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缓解情况、性激素水平变化及副反应。结果:米非司酮组及GnRH-a组患者疼痛症状和体征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及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米非司酮组及GnRH-a组患者累积复发率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P<0.05),而米非司酮组与GnRH-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用药前雌二醇水平为(206±15)pmol/L,用药后雌二醇水平显著下降至(120±9)pmol/L,但仍维持在卵泡早期水平。GnRH-a组用药前雌二醇水平为(214±16)pmol/L,用药后雌二醇水平显著下降至(62±9)pmol/L,达绝经期水平。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巩固治疗,有效、方便、价廉、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续6个月,命名为A组;25例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后,改服中药1日1剂,连服3个月,命名为B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1个月 ̄2个月,患者全部闭经,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43%;B组不良反应率为24%。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疗效无明显差异,B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观察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续6个月,命名为A组;25例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后,改服中药1日1剂,连服3个月,命名为B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患者全部闭经,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43%:B组不良反应率为24%。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疗效无明显差异,B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对骨代谢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传统药物丹那唑为对照,通过酶联免疫竞争法、放射免疫法和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用药前、后骨吸收生化指标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DPD/Cr)和骨形成生化指标血骨钙素(BGP)与血碱性磷酸酶(AKP),研究米非司酮10 mg/d治疗EM 3个月对骨代谢的影响.结果用药3个月时米非司酮组与丹那唑组患者盆腔疼痛的缓解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用药3个月时骨代谢生化指标尿DPD/Cr、血AKP和血BGP与用药前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10 mg/d连用3个月,对EM患者骨代谢无明显影响,患者不会发生骨质疏松,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段玉玲  李华维 《河北医学》2012,18(4):446-44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合用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联合散结镇痛胶囊,而对照组仅给予米非司酮.观察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清CA125.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清CA125,两组治疗前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合用散结镇痛胶囊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辅助腹腔镜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简述传统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的认识,结合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的现状,简单分析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的特点,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的未来,认为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葛晓梅 《中外医疗》2012,31(36):107+109-107,10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原本生长在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组织"跑"到子宫腔之外的地方,进而造成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和体征随异位内膜的部位而不同,同时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子宫内膜异位症虽并非肿瘤,却被称为一种妇科"良性癌",这与其具有植入性以及难以治愈的特点有关,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一定要理性对待,积极治疗。依发生部位之不同,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内外两类,"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主要为:痛经、月经过多、不孕、性交疼痛、大便坠胀、膀胱症状等,腹壁疤痕及脐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出现周期性局部肿块及疼痛;临床治疗上,笔者在使用抗孕激素促使患者痛经症状缓解的基础上,加用龙血竭,具有化瘀止痛、活血止血的功效,联合用药起到了抗炎镇痛作用,控制痛经及预防复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 《黑龙江医学》2012,36(1):63-64
目的观察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以四物汤为主方,并根据不同证型分别配伍用不同中药治疗120例痛经,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之后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患者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四物汤加减治疗痛经安全且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