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红敏  李振芬 《中外医疗》2014,33(1):179-179,181
目的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收集82例胸腔积液患者,分别行常规细胞涂片和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胸腔积液病理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细胞学涂片的阳性率5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CK7是腺癌较为特异性的抗体,而CR是间皮性肿瘤细胞较为特异性的抗体,各抗体在腺癌细胞和间皮细胞均有交叉表达。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切片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中重要的意义.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可有效鉴别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参考,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医学》2018,(2):111-112
目的对恶性浆膜腔积液采用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的方式进行诊断,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巩义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2例病理诊断为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61例行以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的方式进行诊断,对照组61例行以常规细胞学涂片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鉴别腺癌细胞和增生间皮细胞可以通过抗体CK7、CR以及CEA鉴别。结论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采用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方式进行诊断,检出率相对较高,而且能够有效鉴别腺癌细胞和增生间皮细胞,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章文华  周虹  李丹丹  孙丽娟  徐如君 《浙江医学》2015,37(18):1501-1504,1509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鉴别肺腺癌与间皮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具有细胞 异型性的胸腔积液标本共 112 例,每例均制备细胞涂片与细胞块切片行 HE 染色,再选用细胞角蛋白 7(CK7)、癌胚抗原(CEA)、甲状 腺转录因子 -1(TTF-1)、细胞角蛋白 5/6(CK5/6)、钙结合蛋白(CR)等 5 种免疫标记对细胞块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 3 种检测方 法的阳性检出率及不同免疫标记诊断肺腺癌与间皮病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结果 对恶性胸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细胞涂片 HE 染 色仅 49.3%,细胞块切片 HE 染色为 69.9%,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达 95.9%。CK7、CEA、TTF-1 在肺腺癌中高表达,CK5/6、CR 在 间皮病变中高表达。TTF-1、CK7、CEA 三者中任意两者(+)且 CK5/6 或 CR(-)对肺腺癌诊断的灵敏度达 100.0%,特异度达 96.8%。 CK5/6 或 CR(+)且 CK7、CEA、TTF-1 三者中任意两者(-)对间皮病变诊断的灵敏度达 100.0%,特异度达 98.6%。 结论 细胞块切 片免疫组化染色与细胞涂片 HE 染色相比可明显提高胸腔积液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选择特异性免疫标记并将其合理搭配,利用不同标 记的互补与反证作用可有效鉴别肺腺癌与间皮病变,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胸腹水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胸腹水离心沉淀。细胞蜡块切片联合7种抗体(CEA、EMA、Vimentin、Calretinin、CK7、CK20、CK18)做LSAB法,其结果与32例病理确诊病例及HE涂片对照。结果:32例胸腹水中,免疫组化诊断26例为恶性肿瘤(25例腺癌,1例间皮瘤),5例非肿瘤性及1例胃癌伴腹水诊断为增生的间皮,与病理诊断相符,与16例HE涂片诊断一致,明确了16例疑难涂片诊断。讨论:联合使用CEA、EMA、Vimentin对鉴别胸腹水恶性上皮肿瘤细胞与间皮细胞、间皮瘤有用,CK7/CK20组合可提示肿瘤原发部位,CK7、CK18确定肺腺癌有参考价值,Calretinin阳性极可能为间皮及其肿瘤。免疫组化对提高细胞学诊断水平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应用于胸腔积液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细胞涂片法。对CK7、MOC-31、Calretinin、TTF-1、CK5/6、WT-1、Ber EP、CD15、CEA及Desmin等指标表达进行检测,筛选鉴别诊断间皮病变与肺腺癌的相关免疫标记。结果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细胞学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MOC-31、CD15、TTF-1、Ber EP4、CEA是肺腺癌较为特异性的抗体,而Calretinin、Desmin、CK5/6、WT-1是间皮性肿瘤较为特异性的抗体。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在适当的抗体组合下,其与免疫组化染色相联合,可有效鉴别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病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叶见波  韦海明  周祥祯 《广西医学》2009,31(12):1795-1796
目的评价免疫细胞化学标记对浆膜腔积液中的腺癌细胞、间皮瘤和增生间皮细胞的细胞学鉴别诊断的价值,找出用于诊断的合适抗体。方法选择48例浆膜腔积液标本首先做常规HE染色,然后分成2组:腺癌组25例,间皮组23例,同时进行薄层细胞涂片法(rIP)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癌胚抗原(CEA)、广谱细胞角蛋白(CK)、钙视网膜素(Cal)、间皮细胞(MC)的表达。结果腺癌组CEA表达阳性率92%(23/25),CK96%(24/25),Cal8%(2/25),MC4%(1/25)。间皮纽阳性率分别为8.69%(2/23)、86.95%(20/23)、82.61%(19/23)、91.30%(21/23)。CEA和CK在腺癌细胞中特异性分别为92%和75%。MC和Cal在间皮组中特异性分别为92.23%和92%。结论传统细胞学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标记CEA、Cal、MC能有效鉴别诊断腺癌细胞、间皮瘤和增生间皮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应用于胸腔积液病理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和常规细胞涂片检测,检测患者的CK7、CD15、MOC-31、BerEP4、TTF-1、CEA、Calretinin、WT-1、CK5/6、Desmin等指标表达,对鉴别诊断肺腺癌和间皮病变的相关免疫标记组化进行筛选.结果 两组胸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相比,P<0.05.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分型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符合率高达96.67%,经过组合性抗体检测发现,间皮病变呈现Calretinin、WT-1、CK5/6、Desmin指标高表达,而肺腺癌则呈现CK7、CD15、MOC-31、BerEP4、TTF-1、CEA指标高表达,显示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明显优于常规细胞涂片检测(P<0.01).结论 在适当的抗体组合下,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肺腺癌和间皮瘤等恶性胸腔积液具有非常的病理鉴别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对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8例患者胸腔积液,分别行常规细胞涂片和细胞块切片,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7、MOC-31、CD15、BerEP4、CEA、TTF-1、CK5/6、Calretinin、WT-1和Desmin的表达,筛选肺腺癌和间皮病变鉴别诊断相关的免疫标记组合。分析临床与随访资料与不同细胞学诊断方法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细胞块制片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细胞涂片,二者HE染色对胸腔积液细胞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块免疫组化明显优于单纯细胞涂片,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χ2=4.17,P<0.01),其对恶性胸腔积液的分型诊断符合率达97.2%,组合性抗体检测显示,肺腺癌中CK7、MOC-31、CD15、BerEP4、CEA、TTF-1呈高表达,间皮病变显示CK5/6、Calretinin、WT-1、Desmin高表达。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块对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具有一定的价值,结合免疫组化选择适当的抗体组合对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中腺癌细胞细胞块技术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用浆膜腔积液转移性腺癌共60例,每例均制备常规细胞学涂片和细胞块,并用细胞块切片做CK7抗体、CK18抗体、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Vimentin、Calretinin、间皮细胞抗原(MC)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60例浆膜腔积液标本中CK7抗体、CK18抗体、CEA对于转移性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100%(60/60)、95%(57/60)和75%(45/60),特异性分别为100%(60/60)、87%(52/60)和80%(48/60)。结论浆膜腔积液细胞学中细胞块技术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与传统细胞学涂片相比,明显提高了细胞学病理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使细胞学诊断上升到免疫学水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对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84例胸腔积液待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细胞学涂片、HE染色及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对比单纯细胞涂片HE染色及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分析转移性腺癌细胞、恶性间皮瘤及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各抗体的阳性染色情况,并计算阳性率。结果单纯细胞涂片HE染色与细胞块免疫组化的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最终确诊为恶性类型的39例患者中,经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明确为恶性的有38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7.44%;肺腺癌细胞对CK7、MOC-31、CD15、Ber-EP4、TTF-1及CEA的阳性表达率较高;间皮病变细胞对CK5/6、Calretinin、WT-1及Desmin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上述抗体组合在肺腺癌与间皮病变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在胸腔积液检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骆丽  刘凤阁  杨建杰 《疑难病杂志》2013,(12):936-938,F0003
目的探讨免疫标记物在腹膜恶性间皮瘤(PMM)和转移性卵巢浆液性腺癌(OS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包埋技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MM20例和OSA35例患者腹水中AE1/AE3、Vimentin、CK5/6、Calretinin、WT.1、HBME-1、CK7、CK20、CEA的表达。并对其阳性表达率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alreti—nin、CK5/6、WT-1、HBME-1、CK7和CEA在PMM与OSA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1/AE3、Vimentin和CK2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PMM最敏感的抗体是AE1/AE3(100.0%)和Calretinin(95.O%),其次是CK5/6(90.0%)和WT-1(90.0%),特异性最高的抗体是Calretinin(94.3%)和CK5/6(94.3%);对OSA敏感性最高的抗体是AE1/AE3(100.0%)和CK7(100.0%),其次是CEA(88.6%),特异性最高的抗体是CEA(95.0%)和CK20(95.0%)。结论Calretinin、CK5/6和CEA兼具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PMM和OSA鉴别诊断中的首选抗体;AE1/AE3和Vimentin阳性的细胞,结合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可以初步区分PMM和OS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恶性间皮瘤进行免疫组化的对比性研究,以进一步评价它们在恶性间皮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对22例恶性间皮瘤和20例对照组腺癌组织进行EMA、CEA、CK、vimentin、间皮细胞(M-cell)等5种单克隆抗体的标记。结果 恶性间皮瘤的阳性率分别为 M-cell 91%,CEA 9%,vimentin 73%,CK82%,EMA64%;而腺癌的阳性率为分别为M-cell5%,CEA 85%,vimentin 15%,CK100%,EMA 100%。结论 在恶性间皮瘤和腺癌的鉴别诊断中,M-cell和CEA是较理想的标记物,尤其是M-cell,CEA和vimentin三种抗体联合应用更具有价值。而在恶性间皮瘤和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中,还应联合使用CK和EMA。  相似文献   

13.
陈国群 《中外医疗》2011,30(20):5-6
目的探讨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00年至2009年经病理证实的8例宫颈微偏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临床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MDAC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及大量稀黏液性白带,宫颈肥大和糜烂。病理特征为腺体轻度增生,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轻度异型性,腺体侵入宫颈壁并有特殊间质反应。AB(pH2.5)/PAS染色证实,腺体腔内为混合性黏液,主要含唾液酸黏液,硫酸黏液减少,中性黏液较多。免疫表型:MDAC腺体上皮阳性表达CEA;CK7、CK19、CA-199表达均为阳性;vimentin、SMA浸润性腺体周围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均为阳性。结论宫颈微偏腺癌早期诊断率非常低,临床上应警惕宫颈水样溢及宫颈肥大者,应争取多取材并尽量争取宫颈深活检,AB(pH2.5)/PAS特殊染色与CEA;CK7、CK19、CA-199免疫组化指标,对于宫颈微偏腺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TTF-1、CK7、CK5/6、P63和CK20在黏液性肺癌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15例黏液性肺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包括印戒细胞性腺癌(SRCA)5例,肠型腺癌(ITA)4例,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m-BAC)3例,伴有黏液的实性腺癌(SA)2例,黏液(胶样)腺癌(MCA)1例;另选取肺腺癌50例(包括非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13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黏液性肺癌和肺腺癌TTF-1阳性率分别为60.0%(9/15)和94.0%(47/50);CK7分别为100%(15/15)和96.0%(48/50);CK5/6分别为0和2.0%(1/50);P63分别为13.3%(2/15)和12.0%(6/50);CK20分别为6.7%(1/15)和0。结论与肺腺癌相比,黏液性肺癌具有较独特的免疫表型,TTF-1阳性率低而CK20可阳性表达;CK7阳性表达有助于证实原发性黏液性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胸水沉渣包埋制成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组化检测对肺腺癌癌性胸水与非癌性胸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12月经组织病理确诊的肺原发腺癌伴有胸水的患者57例及炎症性胸水患者36例,采用胸水沉渣包埋制成细胞蜡块,并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癌胚抗原(CEA)、天门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A)、间皮细胞(MC)、钙结合蛋白(CR)、肾母细胞瘤1(WT1)等6种免疫标记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癌性胸水细胞蜡块中肿瘤细胞TTF1、CEA、NapsinA、MC、CR、WT1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9.47%、78.94%、92.98%、17.54%、19.30%及7.54%;炎症性胸水细胞蜡块中间皮细胞TTF1、CEA、NapsinA、MC、CR、WT1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33%、13.89%、22.22%、80.56%、97.22%及52.78%.癌性胸水中肿瘤细胞与炎症性胸水中的间皮细胞的免疫组化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水沉渣包埋制成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组化检测对肺腺癌癌性胸水的肿瘤细胞与炎症性胸水中不典型间皮细胞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 Ag N O R 定量诊断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浆膜腔转移性腺癌细胞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 Ag N O R定量诊断和 C E A、 C K 及 V I M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 56 例浆膜腔积液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转移性腺癌细胞与间皮细胞之间的 Ag N O R 计数,颗粒形态及 C E A 和 V I M 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且 Ag N O R 定量诊断与 C E A 表达呈线性正相关,与 V I M 表达呈线性负相关。结论: Ag N O R定量研究与 C E A 和 V I M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联合应用对浆膜腔转移性腺癌细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例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表型结果。结果:3例均有明显形态学特征,镜下见肿瘤由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上皮样细胞,其中纤维组织和血管轴心构成乳头,其大小和形态较一致。核呈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均细,核仁不明显,无核分裂像;胞质中等量,嗜伊红色。部分乳头表面上皮样细胞呈巢状及片状增生并向间质中相互吻合,形成索状、梁状、腺样和迷路样结构,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CK(+),Vimentin(+),CEA(-),Carleton(+),KiK-67阳性细胞约10%。结论: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潜能的间皮瘤,可被误诊为恶性间皮瘤、转移性腺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腺瘤样瘤等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