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谈老年骨折康复期的家庭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与提高,迫使医学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服务领域由以医院为中心转变为以社会、家庭、个体为主的预防保健。护理工作如何走向社会、走向家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本文结合5例老年骨折康复期的家庭护理,谈谈笔者的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均居住医院附近,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不能长期在医院接受治疗。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5岁,胫腓骨骨折2例,股骨骨折3例,实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3.
郭文洁 《吉林医学》2014,(18):4116-4116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下肢骨折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下肢骨折高龄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楚君 《安徽医学》2003,24(1):63-63
现将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375例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265例,女性110例,年龄62~91岁,平均71岁.其中股骨骨折197例;胫腓骨骨折92例;开放骨折62例;多发骨折34例.4例有带入褥疮.患者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异常心理变化,其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等.而375例患者在我们医护相互配合及精心护理下,均好转或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家庭护理疗效.方法:对67例粗隆间骨折后经皮牵引或股骨髁上骨牵引无并发症的病人实施家庭护理,重点指导患者及家属对患肢保持有效牵引、维持治疗体位、康复锻炼及如何预防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果:4例骨牵引穿针处红肿疼痛,9例便秘,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其余病人均如期愈合,无1例压疮、骨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掌握粗隆间骨折皮牵引或股骨髁上骨牵引的家庭护理方法,可得到与住院治疗病人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下肢骨折的康复护理.方法 为26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制订正确的护理计划,加强患肢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结果 268例患者经康复护理训练指导,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地防治了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通过正确的康复护理可有效地预防骨折并发症,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的功能,减少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从而带来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康复护理,使这些老年患者及早减轻病痛,恢复健康,预防残疾,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和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对30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年龄范围58~94岁、平均年龄75.3岁)进行院内康复指导护理、院外电话随访和来电咨询指导,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康复计划,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指导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股四头肌、髌骨被动运动、抬臀、坐起的锻炼及去除牵引后进行膝关节扶拐站立、扶双拐行走及单拐行走的康复锻炼。结果 30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除1例死亡(死于心脏骤停),18例卧床不能站立,5例能站立不能行走,其余276例均能不同程度的行走。结论 通过对30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认为制定周密、有效的康复计划,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计划实施情况,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积极控制原发疾病、积极预防老年并发症以及及早进行有步骤、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促使老年患者康复、减少残疾、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下肢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手术复位小夹板固定、石膏外固定、手术切开钢板或髓内针固定、牵引复位等,为患最大范围的恢复功能创造有利条件。下肢骨折的患,治疗期间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长时间卧床易出现并发症,同时在心理上产生恐惧忧虑和害怕残废的顾虑。因此,对于下肢骨折患的护理显得优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肌力严重衰退,下肢无力,走路不稳,反应迟钝,加上骨质疏松,外力直接作用于疏松的骨质上极易发生骨折.现将老年人下肢骨折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大伟 《中外医疗》2016,(21):194-195
目的:观察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在下肢骨折手术前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该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4月—2015年8月,所有下肢骨折患者均进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在手术进行前给予患者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观察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中存在14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8.00%,主要包括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胫后静脉、股深静脉、及胫前静脉等部位的血栓。结论进行下肢骨折手术前,对患者实施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能有效检验出患者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4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64例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联合组(n=32)采用全身麻醉联合B超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状态、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及苏醒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T2时刻,联合组和对照组HR、MAP均较T1时刻明显下降(P<0.05),T3~T5时刻,联合组HR、MAP均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均明显高于T1时刻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联合组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躁动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行下肢骨折手术,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镇痛药物用量,促进早期苏醒和拔管。  相似文献   

14.
朱建梅  黎小珍  徐远 《河北医学》2009,15(6):716-71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VT患者32例,对其进行全面的治疗与护理。结果:本组治愈17例,占53.13%;好转13例,占40.63%;无效2例,占6.25%。平均住院天数(12.40±2.25)d,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出血、肺栓塞、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罗文东  张毅  赵刚 《医学综述》2014,(23):4326-4327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是骨科医师普遍面临的问题,特别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其发生率和致死率极高。主要防治方法包括早期活动、物理干预、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手术介入治疗。加之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单一的治疗措施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采取多种防治措施综合运用是防治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栓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王言武 《中外医疗》2014,(15):8-9,12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60例,分为全麻组与腰硬联合麻醉组,分别采用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分别在麻醉前T0、麻醉后T1、手术进行5 minT2、15 minT3、30 minT4、60 minT5进行比较患者MAP、HR、RR、SPO2指标的变化。结果全麻醉MAP变化为108.5±8.3,87.1±7.3,联合组108.3±8.1,104.6±7.3,两组之间比较全麻醉变化明显多于联合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HR变化为85.7±9.3,66.3±7.3,联合组87.8±8.1,73.6±7.2,全麻组变化明显多于腰硬联合麻醉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PO2与R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各项指标变化相对较少,麻醉效果好,且对患者循环功能影响较小,更适合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使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6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排尿顺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例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原因排在首位的是麻醉因素,其次是伤口疼痛和导尿管因素。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或避免下肢骨折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开放性下肢长骨骨折与肺血栓栓塞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开放性下肢长骨骨折并发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开放性下肢长骨骨折,并术后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240例患者,观察住院期间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情况,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情况、吸烟、体重指数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住院期间99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股骨骨折组48例、胫腓骨骨折组51例,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969)。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两组在年龄、女性、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18例发生肺血栓栓塞,其中股骨骨折组8例,胫腓骨骨折组1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有肺血栓栓塞和无肺血栓栓塞两组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股骨及胫腓骨骨折在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形成例数相似,年龄、女性、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及体重指数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代谢异常是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三维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复杂性下肢多发性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例复杂性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利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制作出1:1大小的实体模型,依此对骨折做出明确的诊断,制定手术方案,术前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术中所见与虚拟三维重建图像及快速成型骨盆模型非常相似,术前的模拟手术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术中失血和麻醉药量。10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折复位,内固定器械的植入更加直观和准确。结论: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技术对于复杂性下肢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均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苏瑞鉴 《医学综述》2009,15(4):557-559
穿支皮瓣临床应用已有10年历史,近年来,穿支皮瓣的报道亦逐渐增多,尤其是下肢穿支皮瓣。目前临床上常用下肢穿支皮瓣有5种,分别为:①臀上动脉穿支皮瓣;②臀下动脉穿支皮瓣;③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④腓动脉穿支皮瓣;⑤胫后动脉内侧皮穿支皮瓣。本文就常见下肢穿支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