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黑龙江医学》2017,(10):976-977
目的探究MRI与螺旋CT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果对比。方法选择于2015-07—2016-04间96例在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接受MRI和螺旋CT检查,记录两种方法对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于Ⅰ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率MRI为37.50%螺旋CT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于0级、Ⅱ级、Ⅲ级、Ⅳ级的诊断率分别为10.42%、40.63%、29.17%、8.32%与螺旋CT对各级的诊断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发现关节面侵蚀(68.75%)、关节面硬化(90.63%)与MR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髂关节病变(54.17%)和骨髓水肿(85.42%)诊断率明显高于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间隙异常的发现率MRI与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中,螺旋CT可有效地对病变程度进行分级,若观察其周围软组织变化可再接受MRI检查,进行综合评估或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黄广全 《大家健康》2013,(7):153-154
目的比较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方法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突变治疗的25例患者的CT和MRI骶髂关节表现的诊断结果。结果 CT在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骶髂关节骨皮质侵蚀和缺损方面优于MRI,而且还能够清晰地看到骶髂关节炎的分级,但MRI可反映骶髂关节旁软骨破坏和韧带损伤。结论 CT与MRI它们的作用是互补的,结合CT和MRI对患者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诊断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方法的应用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突变治疗的25例患者的CT和MRI骶髂关节表现的诊断结果.结果 CT在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骶髂关节骨皮质侵蚀和缺损方面优于MRI,而且还能够清晰地看到骶髂关节炎的分级,但MRI可反映骶髂关节旁软骨破坏和韧带损伤.结论 CT与MRI它们的作用是互补的,结合CT和MRI对患者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诊断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对其进行CT与MRI检查,观察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Ⅰ级、Ⅱ级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但两种检查方法对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下增宽或变窄、关节强直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检出率较CT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螺旋CT表现特点,评介其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43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螺旋CT扫描,对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螺旋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关节面及面下骨质硬化或吸收、骶髂韧带钙化。结论:螺旋CT扫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103-10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MRI与CT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8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进行CT、MRI检查。结果 MRI检查诊断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增生硬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但两种检查诊断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Ⅰ级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而CT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0级检出率显著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Ⅱ、Ⅲ、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MRI检查更有利于细微病变的检出,更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炎及中轴关节病变为特征的慢性炎性脊柱关节病.多发生于青少年男性,男女比例约5: 1,有明显的家族性发病倾向.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了43例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并对3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作了双盲X线和CT对照研究。结果 正常人滑膜部关节间隙宽度为2~5mm,40岁后,关节前下部间隙可出现局部狭窄。骶侧皮质厚度小于3mm者占87%前后均匀者占90%,髂侧中部皮质厚度小于5mm其前部皮质厚度大于5mm(占16%),部分正常人可出现关节面不清晰,但不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及MRI影像学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检测中的影像学特点及对病变评估的差异,为强直f生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1例强直性脊柱炎伴有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取MRI及螺旋CT行骶髂关节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影像学特点、检出率及影像学评级差异。结果强直陛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扫描主要影像学特征为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关节面模糊,MRI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关节及骨质信号异常,并能够显示滑膜、韧带及关节软骨的点片状异常信号。MRI检出率高于CT扫描,影像学评级均低于CT扫描。结论MRI检查能够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病变,对病变检出及评估优于螺旋CT扫描,螺旋CT扫描对于关节病变整体评估具有优势,临床中可以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与分析MRI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采用MRI和CT进行扫描检查,根据本次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病变程度,同时与临床骨质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采用MRI检查I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骼病变敏感性为33.33%(26/78)明显高于CT检查17.95%(14/78)(P<0.05),对于II级以上病变采用MRI与CT检查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骨质异常率明显高于MRI检出率(P<0.05)。结论相对MRI来说,采用CT扫描检查具有更高分辨率,其可有效诊断强直性骶骼关节病变,而采用MRI检查可更好的显示关节软骨异常和脂肪沉积等病变,一般用于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患者,为临床及早发现和诊断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59例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病例,回顾分析其骶髂关节CR、CT及MRI表现。结果:X线发现42例骶髂关节可疑异常,CT发现53例表现异常,59例患者MRI表现均有异常,检出病例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X线和CT的主要表现为:局部骨质硬化、侵蚀或囊性变、关节面欠光滑和毛刺感。MRI主要表现为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增强扫描可显示滑膜、关节软骨及关节韧带呈现不同程度强化。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影像学诊断,X线检查最为基本,但诊断意义有限;CT对分级较为客观,且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病变情况;MRI具有明显优势,结合临床,可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 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9月入住我院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X线平片以及多层螺旋C T诊断与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 T 1级、2级病变的临床检出率(26.67%、44.44%)、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软组织肿胀检出率(81.11%、65.56%、36.67%、50%)明显高于X线平片( 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覃文  张勇军  黄皿 《中外医疗》2014,(5):180-181,183
目的探讨CT及X线对于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用CT平扫及X线扫描。分析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在CT平扫及X线下病变程度以及表现。结果经不同检测后,90例患者影像显示,CT平扫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病变分级诊断人数比较,0级一Ⅳ级诊断人数中CT人数高于X线人数(P〈0.05),X线与CT检查在病变级别较低时检测关节数存在差异(P〈0.05);UI级到Ⅳ级病变,两组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应用CT平扫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价值较高,更易观察出细小部分及早期病变,为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提供更为明确的依据,且误诊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等影像检查方式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x线平片检查确诊病变的7例共9侧;CT检查明确11例18侧骶髂关节病变;MRI检查23例患者均表现为异常,特别是X线平片及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滑膜病变、脂肪沉积、肌腱附着点炎、被摸炎及关节软骨破坏。结论MRI能发现X线平片及CT不能显示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病变表现,为临床怀疑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相关性骶髂关节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应用X线、CT及MRI诊断的价值。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103例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予以回顾性地分析,分别应用X线、CT及MRI检查,观察与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 X线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变宽,CT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变窄且模糊,MRI检查显示关节积液呈现长T2、T1;MRI0级强直性脊柱炎的检出率16.50%均比X线、CT0.00%高,且MRI、CT于Ⅰ级和Ⅱ级检出率31.07%和32.04%、30.10%和30.10%均比X线7.77%和15.53%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MRI关节面骨质囊变与关节面侵蚀检出率85.44%与96.12%均分别比X线34.95%与63.11%、CT67.96%与80.58%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行X线、CT及MRI诊断均有一定应用价值,且MRI在组织病变和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具有更高检出率,临床需加以充分利用,从而尽早确诊,并为疾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MRI、CT、X线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入选该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病人50例,分别进行MRI、CT、X线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 结果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 MRI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94.0%显著高于 X 线检查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22,P<0.01),CT检查诊断准确率92.0%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7,P1<0.01);CT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3=0.70);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检查囊性变或侵蚀、骨质硬化、毛刺感、欠光滑等影像特征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MRI特征主要为关节韧带、软骨与滑骨的强化,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 结论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MRI检查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应汝君 《中外医疗》2014,33(4):10-11,26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CT及MR影像学特征,比较两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3月来院就诊的32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T及MR诊断,分析两者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比较诊断结果。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3例为0级,4例为I级,MR检查结果显示7例为I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5);CT骨质侵蚀及骨质硬化检出率均高于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0.05)。结论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分级判断准确性较高,MR早期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磁共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1例临床拟诊为AS的患者行MRI检查。使用Marconi超导型1.5T磁共振机型,脊柱线圈。患者仰卧位,扫描方位全部为轴位。采用常规SE(spine cho,SE)T1WI(TR 700ms,TE 12ms)序列、快速自旋回波FSE(fast spin echo,FSE)序列T2WI(TR 3000ms,TE90ms)、短时反转恢复(Short T1 Inversion-Recovery,STIR)序列(TR 4000ms,TE 90ms,TI 150ms)。层厚3mm,层间距0.8mm,采集矩阵256x256,NEX=2。结果 ASI级9例,Ⅱ级15例,Ⅲ级11例,IV级6例。侵及髂骨侧34例,侵及骶骨侧7例。I-Ⅱ级MRI主要表现为T2WI滑膜信号增高;T1WI显示软骨不规则增粗或扭曲,T2WI显示软骨信号增高,骨髓水肿信号不均匀增高。Ⅲ-Ⅳ级主要表现为:T2WI软骨信号不均匀增高或减低,骨性关节面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骨质硬化的征象是线样的无信号带不规则增宽。骨髓水肿范围更大。结论 MRI检查方法敏感,无放射性,可以显示X线、CT观察不到的软骨异常、骨髓水肿等早期变化,应作为AS早期诊断的优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分别给予X线、CT和MRI检查。观察三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和分级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MRI诊断的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和CT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MRI诊断的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方面,MRI显著高于X线和CT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和MRI检查的Ⅰ级、Ⅱ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诊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MRI对软组织病变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分级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