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评价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cervical spime locking plate,CSLP)在治疗复杂颈椎损伤伴颈髓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0例椎体爆裂性骨折、椎板骨折合并颈髓损伤,5例颈椎脱位复位失败,3例颈椎椎体骨折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颈间盘突出,4例陈旧性颈椎脱位伴截瘫或不全截瘫患者行颈椎前后路同期减压,前路植骨,CSLP内固定。结果 本组25例患者经6—37个月,平均18个月随诊,植骨块在术后3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松动、螺钉松动等并发症。颈椎生理曲度良好,颈椎稳定性良好,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对于某些复杂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治疗效果均不令人满意,采用颈椎前后路同期联合减压可以一次性彻底解除脊髓前后方受压,对于由此而引起的颈椎不稳,可采用颈椎前路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来解除,CSLP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其生物相容性好,无磁性、融合率高、手术操作安全可靠。手术适应证为: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椎板骨折;颈椎脱位复位失败;陈旧性颈椎脱位;颈椎椎体骨折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颈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钛网替代技术进行颈椎前路融合,维持颈椎生理前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颈椎疾患病人进行前路颈椎次全切(或颈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钛网内添自体松质骨椎间融合、颈椎前路钢板锁定系统内固定手术,并评定疗效和进行影像学结果分析。【结果】患者平均住院天数7(6~8)d,所有病人的神经症状术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影像学资料提示钢板位置良好,无钛网脱出;术后随访时间11.8(6~18)个月,所有病人获得了颈椎间融合,固定节段区的整体生理前凸平均改变1.3°,后凸平均改变0.2°。【结论】钛网植骨可以避免取髂骨所带来的并发症,联合颈椎前路锁定钢板系统替代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颈椎前路融合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长节段颈髓损伤的损伤机制以及后路广泛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无骨折脱位型长节段颈髓损伤的患者,其中先天性颈椎管狭窄和继发性颈椎管狭窄的颈脊髓损伤共25例(80.65%);伴后纵韧带钙化3例(9.68%);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2例(6.45%),采用后路广泛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脊髓功’能的变化及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31例术后随访3~17个月,平均9个月,术静ASIA评分平均为96.63±6.4分,术后3周ASIA评分平均为158.53±12.4分,术后3个月ASIA评分平均为18i.68±12.6分,术前和术后两者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者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除2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重要原因;作用因素有惯性作用和直接外力;后路广泛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手术能获得较理想的脊髓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12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钛网植骨及ORLON钢板前路固定前后路联合与后路双侧侧块钢板固定。结果:随访患者中,平均随访时间11.6个月。骨折、脱位复位理想,植骨术后3~6个月融合,无钢板镙钉松动、断裂。结论:严重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选择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获得了满意的复位、神经功能的改善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45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立即行颅骨牵引复位术,在72h内选择合适的时机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后路、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固定术,随访1~3年,总结治疗效果。所有患者成功复位,颈椎排序和生理曲度恢复正常,未出现不稳定性;患者的神经功能评级得到明显改善。针对患者病情,采取颅骨牵引结合早期颈前路、后路、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固定术是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重建不稳定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6年3月至2009年7月对37例下颈椎严重骨折脱位患者,行Ⅰ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同期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前应用X线及64排CT明确骨折脱位下位颈椎的稳定程度,指导术前术式选择,同时测量椎弓根的宽度、高度,指导术中螺钉的选择.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采用ASIA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00~38.00个月,平均(22.37±6.93)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损伤节段稳定,颈椎椎体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融合率为100%,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无植骨决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功能评价平均提高1.30级,患者术后神经症状无一例加重.结论 Ⅰ期前后路联合重建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胡婵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8):1398-139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术治疗脊髓钳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收治脊髓钳夹型颈椎病患者32例,施行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术治疗,采用规范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患者的信心明显增强,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手术较单一的前或后路手术复杂,护理困难,采用规范、系统、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能进一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宽宽  夏磊  桑亮 《中国临床康复》2014,(13):2049-2054
背景:对于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增生,实施前后联合入路不仅可以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同时植入cage及前路钢板矫形固定可部分恢复椎体间隙及颈椎生理曲度。 目的:比较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及增加前路cage融合内固定对治疗后患者颈椎曲度、稳定性及轴性症状发生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颈椎病外科治疗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一期前后联合入路脊髓减压(前路 cage+钢板融合固定)22例(前后路联合治疗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路开窗铆钉固定)28例(单纯后路治疗组)。治疗后随访6-24个月,分别对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及颈椎曲度指数、病变节段椎间滑移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均获得较好的日本骨科学会(JOA)改善率,前后路联合治疗组患者轴性症状的发生率相对低,颈椎曲度指数较单纯后路治疗组患者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而单纯后路治疗组椎间滑移度相对较大。结果表明一期前后联合入路使用 cage、前路钢板、后路铆钉行脊髓减压可以有效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从而维持矢状面的平衡,减少患者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对维持治疗后颈椎长期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期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I期牵引复位前路减压,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颈前路钛板固定。结果:15例颈椎脱位完全复位,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15例患者颈椎生理曲度保护良好,植骨全部融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脊髓功能获得不同程度改善。结论:I期行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伴颈椎管狭窄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伴颈椎管狭窄患者行一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术后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24个月,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植骨块均在术后3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再关门及颈椎不稳等并发症.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伴颈椎管狭窄患者实施一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术后加强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椎OPLL患者93例,其中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27例(A组),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前路椎管减压术的患者34例(B组),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32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比较术后1个月三组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颈椎总活动度(ROM)百分比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优4例(14.8%)、良7例(25.9%)、可12例(44.4%)、差4例(14.8%),B组患者优6例(17.6%)、良12例(35.2%)、可11例(32.4%)、差5例(14.7%),C组患者优7例(21.9%)、良10例(31.3%)、可11例(34.4%)、差4例(12.5%),三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相当,C组水平略高.三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发现:B组与C组水平相当,A组处于较低水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ROM百分比以及VAS评分比较发现,C组轴性症状发生率较低、ROM百分比较高、VA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OPLL患者宜采用颈后路手术,其中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能够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骨科诊治的26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术前患者Frankel分级:A级12例,B级及以下1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椎管减压手术治疗,采用Franke脊髓损伤分级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估脊髓损伤程度,并观察伤后并发SIADH的时间及疗效.[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12~37)个月,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及以下18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1.6±3.1)分,JOA评分改善率为78.2%.患者出现SIADH的时间为伤后(4~10)d,恢复时间为(28.4±13.8)d.[结论]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安全可靠,但围手术期并发的SIADH应重视,补钠并控制入液量能有效地治疗SIADH.  相似文献   

13.
王建清  盖延廷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50-1852
[目的]探讨分析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2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GOS 5分)62例,中残(GOS 4分)53例,重残(GOS 3分)32例,植物生存(GOS 2分)12例,死亡(GOS 1分)64例.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GCS评分、年龄、脑疝与否及手术减压时间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独立因素.伤后1.5 h内完成手术减压者预后明显优于其他患者.31例(13.9%)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其中硬膜外血肿占74.2%(2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死残率高,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效果确切,手术减压时间是唯一可控制的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发病后1.5 h内手术减压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对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单纯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或椎间盘切除或单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行均不能彻底完成脊髓减压和脊柱三柱稳定。目的:探讨下颈椎前路固定联合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正常成人尸体颈椎标本,每具分别制作以下两种模型:①经后路C3~C7单开门和下颈椎前路C5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支撑植骨、ORION内固定模型(对照组)。②经后路C3~C7单开门和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及下颈椎前路C5椎体次全切除钛网内植骨、ORION内固定模型(实验组)。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移位角度均小于对照组(P<0.001)。提示:①在生物力学实验中,下颈椎前路固定联合后路经关突节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优良,对抗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的作用力更强,颈椎可获得更可靠的稳定性。②下颈椎前路固定联合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在对抗颈椎前屈运动时力学稳定性更为强大。  相似文献   

15.
带翼可调节置换系统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ADDplus-带翼可调节置换系统具有人工椎体和前路固定板一体化、人工椎体高度可调的特点,以及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组织相容性好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信赖。目的:观察带翼可调节置换系统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置入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中的疗效。方法:采用ADDplus-带翼可调节置换器对1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前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治疗3,6,12个月分别进行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检查,此后,每年检查1次。结果与结论:平均随访18个月过程中,获得牢固的骨性融合,调节器体内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纠正,术后患者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得到较大幅度提升。1例出现低钠血症,其余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因此可以认为,采用带翼可调节置换器行颈椎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操作安全、简单、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内固定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甲基强的松龙预防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基强地松龙(MP)预防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88例因颈、胸椎管狭窄症行椎管减压术患者临床资料。230例于减压术前30min静脉滴注MP1000mg,15min内滴完,减压术后第1d起每日MP用量递减200mg,术后第5d停药;对照组258例术前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mg,连续5~7d后改为口服,每日3次,每次0.75mg,维持2周。结果:19例于减压后2~4h突然出现减压平面以下感觉、运动进行性减退至消失,同时双下肢各种生理反射以及术前存在的病理反射均消失,经影像学及相关检查诊断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实验组4例,对照组15例。结论:颈、胸椎管狭窄症行椎管减压术前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在预防术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优于术前应用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见性手术减压在治疗双侧额叶脑挫伤中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术减压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59例,其中预见性手术减压38例(观察组),脑中心疝后手术减压2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预后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定预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8.95%)明显高于对照组(23.81%),而预后不良率(死亡+植物生存+重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预见性手术减压有效阻止了脑中心疝的发生,明显地降低了死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术后内固定早期失败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院诊治的15例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早期失败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4(50~75)岁。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自锁钛板固定融合术,术后予以颈部外固定支具固定。【结果】4例颈椎病神经根型,8例颈椎病脊髓型,3例颈椎骨折。3例单节段椎体次全切,10例双节段椎体次全切,2例多节段椎体次全切。术中12例采用10mm直径钛网,3例采用12mm直径钛网。钛网下沉12例,钛板及螺钉松动4例。未按要求严格佩戴外固定支具5例。所有患者内固定失败时间均小于12周。【结论】颈椎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早期内固定失败可能与患者年龄、固定节段长短、钛网直径、病种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颈椎后路行全椎板切除减压、颈椎弓根螺钉三维钉棒系统重建治疗伴或不伴颈椎后凸畸形的多节段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7例伴或不伴颈椎后凸畸形的多节段急性脊髓损伤的患者,行后路颈椎全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植骨融合、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根据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时颈椎的标准侧位X光片、颈椎CT,以ASIA评分评估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ASI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提高。由于解剖的因素,应用颈椎弓根螺钉重建在术中较易损伤椎动脉。结论一期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颈椎序列是治疗伴或不伴颈椎后凸畸形的多节段急性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