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外科病人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项营养评价指标测定4642例外科非急诊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按是否接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分组,分析营养状况及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就各项指标分别进行营养评价,得出我院普外科非急诊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是:体重指数(BMI)21.0%,三头肌皮褶厚度(TSF)50.2%,上臂围(AC)20.3%,上臂肌围(AMC)21.4%,血清白蛋白(ALB)24.5%,前白蛋白(PA)35.3%,总淋巴细胞(TLC)55.5%,主观全面评价法(SGA)38.4%。823例(17.7%)属接受正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组,3819例(82.3%)病人属未接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组。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14.3%比11.3%,P=0.062;2.4%比2.1%,P=0.126)。而若以两组中呈中、重度营养不良者作比较,则围手术期非营养支持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却明显高于接受营养支持组者(25.4%比14.5%,P=0.003;5.4%比2.8%,P=0.014),且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24.2d比17.6d,P=0.042)。结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况良好病人的预后无影响,但能降低呈中、重度营养不良病人的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其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联合脏器切除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科 1994年 9月- 1997年 3月施以联合脏器切除术的 4 9例进展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照同时期未行根治手术和接受标准胃癌根治术的病人。结果 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 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77.5 5 %、30 .6 1%、14 .2 9% ,明显高于同时期姑息手术和剖腹探查组 (1年生存率比较P <0 .0 1,3年、5年生存率比较P <0 .0 5 ) ,并发症发生率 12 .2 4 % ,与标准胃癌根治术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能明显改善病人预后 ,延长生存期 ,且相对安全。强调适应证的掌握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营养支持在急性胆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意义。方法 :比较本院近 8年内急性胆管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组与非营养支持组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 :急性胆管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组患者 ,在手术后切口裂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非营养支持组 (P <0 .0 5 )。结论 :急性胆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围手术期因全身营养状况较差 ,给予恰当的、平衡的营养支持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后接受EN和肠外营养(PN)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营养支持方法 对患者营养状况、围手术期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及血清蛋白的影响.结果 与PN组比较,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早(P=0.001),住院时间短(P=0.004),且术后8 d前清蛋白和清蛋白恢复较快(均P<0.05).结论 早期EN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因进展期胃癌行手术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路径组133例(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非路径组52例(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路径组采取基于加速康复外科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路径模式,非路径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模式,对两组病人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术后死亡率、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间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路径组总住院日为(23.5±6.5)d、术后住院日为(12.6±2.6)d,较非路径组的(26.5±7.6)d和(14.0±2.8)d明显缩短(P0.01);路径组住院费用为(46 610±6 460)元,明显低于非路径组的(51 546±6 780)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路径模式能够明显降低进展期胃癌手术病人的总住院日、术后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陆巧  王吉甫 《腹部外科》2000,13(4):213-214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的营养状况及胃癌根治术后TPN支持对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总结 45例进展期胃癌 ,均行胃癌根治术 (RG) ,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 (非TPN组 ) ,静脉营养组 (TPN组 ) ,分别在术前和术后 9天检测外周血的总体蛋白 (TP) ,白蛋白 (ALB) ,转铁蛋白 (TEN) ,前白蛋白 (PA)。结果 进展期胃癌术前TP、ALB、TFN、P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RG术后TPN支持组TP、PA、TEN较非TPN组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进展期胃癌伴有轻 中度营养不良 ,胃癌根治术后TPN支持 ,能促进机体总体蛋白及内脏蛋白合存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POSSUM和P POSSUM评分系统评估肠内营养对于胃癌根治术病人的手术并发症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0 6例胃癌根治术病人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 ,与POSSUM和P POSSUM评分预测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肠内营养组实际并发症率为 2 .2 2 % ,无死亡病例 ;对照组实际并发症率为 1 6 .39% ,死亡率为 1 .6 4 %。肠内营养组病人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肠内营养组的实际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预测发生率 ,P <0 .0 1。对照组实际并发症率和死亡率较POSSUM评分预测的发生率为低 ,P <0 .0 1 ,与P POSSUM评分预测校正后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可以降低胃癌根治术病人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40例胃和大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组 (TPN组 )和肠内营养支持组 (EN组 )。TPN组术后行标准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7d ;EN组在手术后第 1天 (2 4h内 )经鼻肠管或空肠造口管输入肠内营养液能全力 ;两组提供的热量和氮量完全相同。记录术后并发症 ,肠鸣音恢复时间 ,住院天数和营养支持的总费用情况 ;于术前和术后第 8天检测病人体重、上臂周经、血红蛋白 (Hb)、淋巴细胞 (LC)计数、血浆总蛋白 (TP)和白蛋白 (ALB)。结果 :两组病人无死亡、消化道瘘和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EN组肠动力恢复早于TPN组 ,节约营养支持费用 (P <0 .0 5 ) ;两种方法营养支持疗效相近 ,体重等 6项基本营养指标手术前后和两组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早期EN的营养支持效果与TPN基本相同 ,具有方便和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期联合营养支持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联合营养支持对克罗恩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165例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克罗恩病患者的资料.按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全肠内营养支持组、全肠外营养支持组、联合营养支持组,每组各55例,各组入院后除营养支持外其余治疗措施无明显差异,比较联合营养支持与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结果 与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组相比,联合营养支持组围手术期热卡供应较充足,短期内营养状况的改善较明显,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联合营养支持组疾病缓解率为80.0%,高于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组的76.4%和74.5%;联合营养支持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9%,明显低于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组的25.4%和18.2%;联合营养支持组住院时间相对缩短,住院费用较少.结论 对于围手术期克罗恩病患者,联合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全肠内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0.
����θ�����˵�Χ�����ڴ���Ӫ��֧��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高龄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处理及临床营养支持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1995年 5月至 2004年 2月收治的 128例 70岁以上高龄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营养支持的途径进行探讨。结果 128例中 107例行切除性手术,手术切除率为 83 .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4 .0%,病死率为 2. 3%。结论 高龄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处理及临床营养支持至关重要,对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定不同配方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作用。方法:随机将45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病人分成对照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各组15例。对照组为普通输液组;实验A组肠内营养液不含谷氨酰胺;实验B组每升肠内营养液含谷氨酰胺13.0g。实验组术后第2天起给予肠内营养104.5 kJ/(kg.d),连续7 d,分别测定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检测血浆谷胱甘肽(GSH)和血清氨基酸浓度,观察临床转归。结果:除对照组出现2例肺部感染,其余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实验组病人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C)和转铁蛋白(TRF)等营养指标下降明显减少,实验B组TSF和TRF更接近术前水平;术后第7天,实验B组病人血浆GSH浓度明显上升(P=0.035),与对照组(P=0.000)、实验A组(P=0.000)呈显著差异;实验B组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B组患者血清丝氨酸(P=0.023)、精氨酸(P=0.031)、缬氨酸(P=0.018)、赖氨酸(P=0.034)和蛋氨酸(P=0.030)均有明显升高。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给予特殊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GSH水平,增加CD4+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体内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浓度,改善机体营养和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红细胞悬液)对胃癌根治术后病人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至2009年间在本院胃癌专业组确诊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81例胃癌病人,回顾性研究围手术期输血对胃癌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281例胃癌病人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64.8%(182/281),其中围手术期输血组胃癌病人的5年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未输血组(45.8%比72.7%,P0.05)。结论:围手术期输血(红细胞悬液)是影响胃癌病人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但输血量未显著影响预后。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输血,特别是术中输血,对于胃癌病人应慎重,并尽可能避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顽固性便秘合并继发性巨结肠的外科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顽固性便秘合并继发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患者均经过胃肠减压和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34例患者肠道恢复通畅,再行2周的全肠内营养支持后择期手术(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组).另外44例无法恢复肠道通畅者,未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直接手术(未接受肠内营养组,non-enteral nutrition组).手术方式包括金陵术(结肠次全切除+升结肠-直肠后壁侧侧吻合术)45例、金陵术+末端回肠保护性造口术6例、结肠全切除+末端回肠与直肠后壁侧侧吻合术18例、结肠全切除+末端回肠临时造口术9例.术前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肺炎0%vs 11.4%、吻合口瘘0%vs 11.4%、吻合口出血2.9% vs 18.2%、手术造口率0%vs 34.1%),均明显低于术前未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组的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接受肠内营养组的患者,术后1个月的机体指标(包括体重、去脂体重、蛋白质含量、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体重指数等)的改善优于未接受肠内营养组.结论 顽固性便秘合并继发性巨结肠需外科治疗,术前应尽可能恢复肠道功能,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显著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胆道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221例病人采用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序贯营养支持方法补充营养,术前7 d开始PN EN,术后TPN 24 h后即予以PN EN并逐渐过渡到TEN.对照组200例术前不予营养支持,术后待肛门排气后给予本院营养室配制的流质饮食(牛奶、菜汤等).观察两组病人体重(G),血清白蛋白(A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数(LYM)等指标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营养支持期间无置管和代谢并发症.218例(98%)康复,3例(2%)死于原发病.对照组G、Ab、LYM下降幅度较治疗组明显.治疗组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胆瘘、腹腔感染、高糖血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胆道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重要辅助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对手术耐受性,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TS)在接受择期手术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根治)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8例拟接受择期腹腔镜手术的胃癌患者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4例。快速康复组围手术期接受快速康复方案处理,传统治疗组接受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观察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病人均痊愈出院。快速康复组患者与传统手术相比,首次排气时间提前、术后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总费用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增加(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接受择期腹腔镜手术的胃癌患者中安全可行,加快了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验证远端胃癌新的规范化D2 手术可行性 ,通过新的D2 手术为TNM分期和术后综合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方法 通过同期远端胃癌 5 3例行新的规范化D2 手术 (D2 组 )和 72例非规范化D2 手术 (非D2 组 )资料统计 ,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D2 组与非D2 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 :(2 8.4± 37.9)d、(31.6± 2 8.1)d ;术中平均出血分别为 :(5 4 0 .2± 2 12 .2 )ml、(495 .6± 196 .7)ml,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 :(2 36 .3± 72 .5 )min、(172 .4± 6 4 .5 )min ,D2 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1) ;手术并发症分别为 :7例 (13.2 % )、9例 (12 .5 % )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新的规范化D2 手术和非D2 手术临床治疗时间和手术风险无明显差异 ,D2 手术能为临床TNM分期和术后综合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联合脏器切除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建威  杨丰等 《消化外科》2003,2(2):128-131
目的 了解联合脏器切除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科1994年9月-1997年3月施以联合脏器切除术的49例进展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照同时期未行根治手术和接受标准胃癌根治术的病人。结果 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7.55%,30.61%,14.29%,明显高于同时期姑息手术和剖腹探查组(1年生存率比较P<0.01,3年,5年生存率比较P<0.05),并发症发生率12.24%,与标准胃癌根治术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能明显改善病人预后,延长生存期,且相对安全。强调适应证的掌握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进展期胃癌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评价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清扫范围与生存率的关系。 方法 共施行进展期胃癌根治术 15 8例 ,其中在D2 、D2 + 或D3 的基础上再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PALD组 )共 73例 ,未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非PALD组 )共 85例。 2组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而PALD组的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均较非PALD组更晚期。 结果 PALD组手术时间为 (2 80± 93)min ,非PALD组为 (2 4 5± 91)min(P <0 0 1)。输血量PALD组为 (6 93± 32 4 )ml,非PALD组为 (46 0± 375 )ml(P <0 0 1)。 2组均无吻合口瘘、胰瘘、腹腔脓肿及肠梗阻等并发症。除PALD组腹泻发生率较高外 ,其他并发症 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组生存曲线、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组中淋巴结阴性、阳性患者的生存曲线、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ALD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阳性患者的生存曲线、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有助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生存期 ,且其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限制性手术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研究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在老年胃肠肿瘤病人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估接受胃肠肿瘤手术老年病人(≥60岁)的营养风险。比较存在老年营养风险或营养风险的病人与无老年营养风险或无营养风险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观察术前营养支持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50例老年病人。老年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0.00%(90/150),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0.67%(61/150),Kappa值为0.062(P=0.415)。有老年营养风险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33%(12/90)和(10.37±4.66)d,与无风险者的23.33%(14/60)和(11.80±6.36)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营养支持的老年营养风险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38%(3/47)和(8.85±2.58)d,明显低于未接受营养支持者的20.93%(9/43)和(12.02±5.78)d(P<0.05)。有营养风险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11%(8/61)和(10.56±4.58)d,与无营养风险者的20.22%(18/89)和(11.20±5.95)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营养支持的营养风险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26%(4/39)和(10.03±4.94)d,与未接受营养支持者的18.19%(4/22)和(11.50±3.78)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可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术前营养筛查,并作为术前营养支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模式下围手术期序贯肠内营养在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将入选的115例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模式下的围手术期准备+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前准备+传统静脉营养支持,其中实验组55例,对照组60例。数据处理使用SPSS 19.0软件,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肠道菌群变化等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组不同时间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别。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营养指标:术前肠内营养支持的实验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实验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加,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指标:术后第5天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RP水平及WBC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Ig A水平在术后第3、第5天时较对照组同期水平增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肠道菌群变化:术后两组患者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而致病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的计数则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临床观察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均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模式下围手术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调节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增强肠道的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菌群失调,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