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敲除与基因沉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敲除(gene knock out)与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都是自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两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二者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本质的不同.但是,近来有很多文章常把二者搞混,最常见的是误把本属基因沉默的RNA干扰(RNAi)说成是基因敲除.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两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都会造成不应有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二者的特点和异同.……  相似文献   

2.
MRSA耐药基因与辅助基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当今世界MRSR感染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并呈迅速蔓延的趋势。本文讨论MRSA耐药决定因子、辅助基因和β-丙酰胺酶调节基因在细菌耐药性产生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表明,mecA为细菌对甲氧西林耐药性产生的必要前提条件,且可被β-内酰胺酶调节基因系统共同调节,而正常染色体基因系列对高度耐药细菌亚群的形成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因革命     
《中国制药信息》2003,19(6):34-34
  相似文献   

4.
结肠癌基因     
结肠癌是人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这种病的传统模式是由良性腺癌息肉引起肿瘤、然后通过多步突变发展成腺癌。小部分病例(大约8%)对结肠癌的易感性明显是遗传的,该病在临床上明显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腺瘤息肉结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和遗传型非息肉结肠癌综合症(heredit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HNPCC)。近几年,下面几方面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5.
性格基因     
分子生物学家迪安·海默尔有着一对蓝色的眼睛和一头浅棕色的头发,他性格爽朗,具有幽默感,爱吸烟,也爱长时间地泡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实验室里。业余时间他常常攀上雪峰,在陡峭的山坡上高速滑雪。有时也会变得枯燥乏味,显得过于注重实际。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海默尔的性格?是什么注定了一些具有某种怪癖、嗜好,另一些人则具有某些天生的性格特点或特殊才能?海默尔不仅提出这些问题,还在试图给出答案。海默尔正在研究基因在人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6.
民间流行“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到底是真理还是歪理,不是商家们关心的事。他们只想利用这个做些文章,赚点钞票。这几年,又出了个新花样——核酸营养品。说是能补基因,实际谬之千里。  相似文献   

7.
民间流行"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到底是真理还是歪理,不是商家们关心的事。他们只想利用这个做些文章,赚点钞票。这几年,又出了个新花样——核酸营养品。说是能补基因,实际谬之千里。  相似文献   

8.
基因研究     
美国耶鲁大学的Thomas Steitz教授等利用X-射线照射核糖体晶体后,产生的愆射图象去获取其分子的至今为止最精确的三维图型。核糖体晶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制造工厂。此项研究发表于8月10日版的《科学》杂志上。该研究小组已获得了核糖体最重要部分的分子结构,显示其大小为240亿分之一的细节。这个图像支持了核糖体的一个组成部分RNA的最重要的自我复制分子之一,组成核糖体的RNA和蛋白质二者形成复杂的结构,它能“读取”细胞内复制的遗传密码,并将这些信息转变成有利用价值的分子。研究者已经绘制出核糖体中能催化化学原材料间聚合反应的一部分。该结构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核糖体在早期就可能已经进化,作为一个生产短链蛋白的“机器”。  相似文献   

9.
决战基因     
马克思曾说:当利润超过30%的时候,资本家就敢冒绞首的危险。基因产业的高回报率驱使企业不惜“与国家为敌”。随着破译生命密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进入尾声,一个以蛋白质和药物基因学为研究重点的后基因组时代又已拉开序幕,基因领域就像非洲丛林,生机盎然却又危机四伏。在这个无声战争中,那些切入此领域的中国人开辟了不同的战场并在暗暗较量。  相似文献   

10.
11.
12.
WRN是人类RecQ解螺旋酶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WRN基因突变会导致Werner综合征的发生。WRN基因的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变化被认为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相关。WRN基因产物为RNA/DNA解螺旋酶,该酶广泛参与了多种核酸代谢的过程,包括DNA复制、转录、重组、修复等。本文综述WRN的结构、功能及其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riset 《健康管理》2013,(8):117-118
几千年来,人类对癌症的认识长期沉沦在蒙昧的迷雾中。不过希望的火苗从未熄灭,进入近代以来,观察力敏锐的人很快发现,有不少因素能够导致癌症,比如经常抽烟的人患上肺癌的风险很高,赤身清扫烟囱的人易于"结缘"睾丸癌,辐射也能导致癌症等。此外,还有一类特殊的情形也吸引了医生的目光。在一些家族中,女性成员罹患乳腺癌的比例出奇的高,且连续几代都是这样。这种情况与早前人们观察到的环境致癌说格格不入,束手无策的医生只能用"家族的诅咒"来解释这些罕见病例。但人类知识进展的速度比想象的要快。在孟德尔为遗传学奠基、摩尔根创立染色体理论以及沃特森与克里克联手揭开DNA双螺旋结构之谜后,咒语很快露出了马脚。人们渐渐发现,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肿瘤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基因病,亦  相似文献   

14.
《医药世界》2003,(1):8-8
  相似文献   

15.
基因疗法是90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法,它的进展比人们原先预想的要快得多。目前,基因疗法不仅在治疗遗传病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在治疗复杂疾病和病毒性感染方面的研究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就基因疗法治疗领域、基因传递技术和载体、基因疗法策略的发展作简单的阐述。同时,也介绍目前研究较活跃的几类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几千年来,人类对癌症的认识长期沉沦在蒙昧的迷雾中。不过希望的火苗从未熄灭,进入近代以来,观察力敏锐的人很快发现,有不少因素能够导致癌症,比如经常抽烟的人患上肺癌的风险很高,赤身清扫烟囱的人易于“结缘”睾丸癌,辐射也能导致癌症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处方药》2003,(2):12-17
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诞生以来,以重组DNA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1976年,世界上第一家应用生物技术开发新药的公司(Genetech公司)建立,开创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1982年美国Lilly公司首先将重组胰岛素投放市场,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的诞生。接着,美、日、英、瑞士等国先  相似文献   

18.
基因与中医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当今最前沿最尖端的一项研究计划,而中医则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传统医学代表,当人们对基因的破译和认识一步步深化的时候,基因与中医间的某些关联就慢慢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9.
基因的合成     
Itakura所参加的研究小组在1977年及1978年首次分别合成了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omatostatin)和胰岛素基因,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这些基因在大肠杆菌内得到了表达,从而在通过细菌发酵生产人类的多肽激素方面,有了重大突破。目前,美国、欧洲均成立了专业的基因工程公司,各大药厂及不少大学、研究单位均在大力研究。预期3~5年内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细菌发酵生产多肽激素、干扰素、肝炎疫苗等商业化。本文虽然偏重在基因的化学合成方面,但亦能使我们对这方面的工作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自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研究工作草图,人类基因组国际协会组和美国Celera遗传公司分别于2001年2月在《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学》)杂志上公布其完成的人类基因组测序草图,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基因组大约由30亿个碱基对组成,有大约3.5万个可由亲代向子代传递遗传性状的基因,有300万个核苷酸位点的不同,0.1%核苷酸位点的差异决定了人类的遗传多态性(polymorphism),控制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