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主疏泄与心理应激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疏泄”一词来源于《内经》 ,朱丹溪最早提出“司疏泄者肝也” ,其时是指肝具有疏泄肾精的功能。中医理论认为 ,肝主疏泄实际上包括肝脏多种功能 ,如调节气机、促进脾胃运化、调畅情志、疏泄肾精等等。而肝主疏泄功能中最为主要的是调节气机 ,气机调畅则气血津液运行正常 ,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从中医角度而言 ,任何形式的应激主要是影响机体正常的气机。由此可见 ,肝主疏泄功能在机体心理应激反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下面就从心理应激角度探讨肝主疏泄的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1 肝主疏泄的心理应激机… 相似文献
2.
3.
4.
试论中医之“肝主疏泄”现代生化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之所以冒昧地提出这样一个论题,是因为在中医之“肝主疏泄”与现代肝脏的生物化学理论之间,发现了诸多有意义的联系。本文有兴趣在这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所谓“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宣泄、调畅之功能,是我国古代医家对“肝”生理功用的高度概括,是“肝气条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源流、范围、病理表现等方面论述肝的疏泄功能,阐述"肝主疏泄"对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密切的关系,以在临床上对各种疾病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主疏泄与慢性肝病患者的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论述慢性肝病患者的心理调适对肝病康复的作用,探讨"肝主疏泄"通过调控情志变化、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和肝再生,促进肝病康复的作用机制,提倡"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的健康心态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毕怀梅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5):52-52
笔者在近20年的护理工作中,将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肝主疏泄”这一理论应用于情志护理中,对患者疾病的康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从其应用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等方面进行阐述,将体会分述如下。1肝主疏泄与情志变化肝主疏泄是肝的主要功能之一。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的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肝之疏泄失常,条达失司,气机失调,就会出现胸胁胀痛,郁闷不乐,月经不调或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目眩以及呃逆嗳气,腹痛腹泻等症状。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均与肝失疏泄,气机失调,肝郁不畅,从而导致许多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8.
"肝主疏泄"的主要功能体现在调畅情志方面,研究证明,肝是心理应激反应机制的核心,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情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究其根源是肝失疏泄,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若能从肝主疏泄的角度考虑,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肝主疏泄理论探讨亚健康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主疏泄,包括疏泄气机、调畅情志、调节脾胃运化和血脉等。从肝主疏泄探讨亚健康状态,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因持续、过度的应激反应导致肝主疏泄的功能失调进而引起的躯体、心理症状。提出从肝主疏泄的基本功能出发,以心理应激为切入点,分析亚健康的基础证候肝郁脾虚证的特点,探讨亚健康的诊断与评价,有助于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1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祖国医学对高脂血症无特定对应的病名,但却散见于“肥人、痰浊、胸痹、中风、眩晕、消瘅”等病的记载中,并有与之相关的众多论述。《灵枢·卫气失常论》谓:“人有肥,有膏,有肉”,张志聪补注:“中焦之气,蒸津化液,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脂丰满。”由此可知,膏与津液同一源流, 相似文献
12.
13.
主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肝主疏泄意味着肝气既通畅又协调.肝失疏泄包括肝气失调与失畅两方面,结合肝气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疏泄太过以肝气失常基础上的上升太过为主;疏泄不及以肝气失畅为主,气机升降出入失调的方向性表现不明显,调理肝失疏泄有疏肝和舒肝之分.疏泄太过,治以疏肝;疏泄不及,治以舒肝.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在常规医护措施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措施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情绪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肝郁气滞型慢性乙型肝炎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口服替诺福韦酯片,并给予认知宣教指导、生活方式指导、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针对肝疏泄太过和肝疏泄不及患者分别进行针对性中医情志护理。2组疗程均为16周。治疗前、治疗16周后评价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肝郁气滞证评分,应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包含积极应对(PC)、消极应对(NC)]评价心理应对情况,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SAS、SDS评分及肝郁气滞证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PC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NC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C评分高于对照组,N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WHOQOL-BREF生理、心理和环境3个因子的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社会关系因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和环境3个因子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医护措施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措施干预CHB情绪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减少消极应对行为次数,缓解肝郁气滞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中风是除恶性肿瘤、心力衰竭之外的人类第三大致死疾病,又能导致极高的致残率,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中风在我国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本病的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瘀、虚,其病机较为复杂,以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结合中医理论知识,笔者认为本病病理因素的产生与肝主...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将人体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五脏中的肝脏则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特别是肝的疏泄功能,事关人体精神情志、饮食消化、水液输布、气血运行及生殖作用;病理上涉及到精神情志异常、消化功能紊乱、气血运行不畅、水液代谢及生殖功能障碍等病理变化,病理范围比较广泛。其病因大多是情志伤肝,以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