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纤酶治疗高粘血症11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降纤酶对高粘血症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113例高粘血症病人应用降纤酶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降纤酶能使高粘血症病人纤维蛋白原、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焦指数、红细胞压积等明显降低,对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微循环也显著改善.结论:降纤酶是治疗高粘血症疗效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杨大亮  冯丰凑 《当代医学》2013,(13):141-14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0月广东省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收集的174例ADR报告。结果男性发生ADR患者占54.6%略高于女性;>60岁患者发生ADR最多(占22.41%),30~40岁患者发生ADR最少(占6.32%);对用药途径分析,静脉注射发生ADR的患者最多(占59.20%);对药品种类分析,抗感染药物(占27.01%)和中药制剂(19.54%)发生ADR的患者最多;对ADR临床表现分析,皮肤及附件发生损伤最多(占39.56%);对发生ADR的抗感染类药物分析,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发生ADR最多(占27.66%)。结论应加强临床ADR监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ADR的发生,做到合理、有效、安全用药,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降纤酶和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东菱克栓酶组各 30例 ,降纤酶组d1~d3每天用降纤酶 10u ,d4~d6每天 5u ,6d为 1疗程 ;东菱克栓酶组d1用东菱克栓酶 10u ,d3和d5各 5u ,5d为 1疗程。结果 降纤酶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 90 .0 %和 83.3% ,东菱克栓酶组为 93.3%和80 .0 % ,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 ,降纤酶与东菱克栓酶具有相同疗效 ,而降纤酶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监测和报告可以及时阻止已知的ADR继续发生、恶化,也有利于根据已知的ADR及时判断或预测新药的ADR,减少ADR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不良影响,现对我院908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朝富 《安徽医学》2003,24(5):63-63
目的 探讨祁蛇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祁蛇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 1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比较。结果 祁蛇降纤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显著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祁蛇降纤酶较少受时间窗限制 ,对急性脑梗死治疗安全有效 ,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探讨专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与防治对策。方法对该院2005年141例ADR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就如何减少专科医院ADR的发生和减轻ADR进行探讨。结果ADR与药物剂型的关系密切,141例中使用注射剂的109例,占77.3%,其他32例,占22.7%。怀疑为抗菌药物所致发的ADR为114例,占80.9%;怀疑为非抗菌药物所致的ADR为27例,占19.1%。结论发生ADR药物的种类及ADR的临床表现与专科医院用药特点有关。减少专科医院ADR的发生和减轻ADR应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代红源  唐宁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6(4):339-340,343
目的观察降纤酶和低分子肝素对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频繁TIA患者42例,其中降纤酶组17例,低分子肝素组25例。降纤酶组患者在第1d使用国产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以后隔日静滴5U,连用2次,共用20u;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2次d,至少连用7d。观察两组用药后7d内TIA和/或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用药后第3d,降纤酶组10例、低分子肝素组6例终止发作;第7d,降纤酶组4例、低分子肝素组9例终止发作。降纤酶组的有效率为82.4%,低分子肝素组为6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终止频繁TIA的治疗上,降纤酶可能优于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8.
吴越  俞佳  徐玉婷  金晓蓉 《浙江医学》2011,33(3):440-441
药品不良反应(ADR)分为一般的、新的和(或)严重的.严重ADR对人体危害大,且信号强度高.因此,对严重ADR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ADR的信息利用度,更好地发挥ADR监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现就浙江省人民医院近3年中自发呈报的127份新的和(或)严重ADR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6月收集的6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6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50%(31例);ADR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3.2%(33例);较严重的ADR2例,死亡1例;女性ADR略高于男性;60岁患者ADR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总例数的87.1%(54例)。结论:医院相关专业人员应重视加强对用药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纤酶和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对55例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降纤酶和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降纤酶和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后TIA停止时间短于单用其中一种药物(P〈0.05)。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降纤酶和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比单一治疗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11.
游思平 《广州医药》2008,39(4):58-6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发生规律,为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71例ADR报告并计算它们分别占ADR的男女人数、例数或药物品种总个数的百分比。结果将年龄与ADR、发生ADR时所用药物种类数、发生ADR的药物类别及出现例数等,根据广州市ADR监察中心的分析评价结果分别列表。结论基层医院还需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对ADR的正确认识,重视ADR报告/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特别是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尽可能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药品不良反应(ADR)2年来的发生情况、分析引发ADR的相关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集的6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60例ADR中,过敏反应居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ADR.抗生素引起的ADR最多,给药途径为静脉用药.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减少ADR病例且有效预防及抢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伴高粘血症的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降纤酶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治疗组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降纤酶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复方丹参治疗组,差别有显性(P<0.01)。结论 降纤酶对伴高粘血症的心绞痛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国产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国产降纤酶治疗,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F)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降纤酶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NDF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纤酶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5年发生中药不良反应(ADR)的病例,探讨ADR对人体器官-系统的损害以及可能的原因,为临床准确、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7-2012年临床各科室使用中药治疗引起ADR的病历214份,对其ADR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中药常见ADR包括变态反应和中毒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87.4%),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ADR发生率最高(55.6%),多数病例经相应治疗缓解,死亡率2.8%。结论:中药的ADR不容忽视,医师要充分认识中药ADR,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依据发生ADR可能的原因加强中药管理和药师服务,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82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师1年多来收集的8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82例ADR中,过敏反应居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ADR;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免疫调节剂中的胸腺肽注射液。结论防止可能或潜在的ADR,关键在于临床用药监测,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情况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24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高发年龄段为≤10岁,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中变态反应最多。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2009年度185例ADR报告就基本情况、ADR发生的药物分布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8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及中药制剂ADR的监测,正确选用给药途径,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纤酶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应用降纤酶等药物常规治疗的患者,适时应用针灸,每日1次,疗程15天,观察和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与100例应用降纤酶等药物常规治疗患者做对比。结果:针灸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降纤酶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4年ADR106例,对涉及的药物和不良反应的表现进行分类分析。结果:成年组ADR发生率最高,占52.8%,其次为老年组及少年组,分别达到33.0%及14.2%;药物涉及11大类56个品种,抗感染药及中药制剂ADR发生率较高,分别占33.0%、20.8%。ADR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其中以皮肤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小儿、老年人群的重点监测,注意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