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家兔骨折愈合过程的早期,已观察到某些内分泌腺发生了明显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变化。在此期间,脑下垂体的远端部内,与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关的S细胞显然增多;甲状腺有被抑制的现象;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化学变化反映出皮质处于分泌与合成的机能旺盛时期。这些变化乃因在创伤的早期,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由于内分泌腺的  相似文献   

2.
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折愈合问题是创伤治疗中的重要问题,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对提高骨折治疗水平有重要意方。本文综述了骨折愈合生物力学研究的现状,涉及内容包括骨折愈合的概念、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机制、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骨折愈合的内外固定研究。  相似文献   

3.
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探讨四环素-雌酚酮(XW630)是否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川。在120只新西兰大白兔实验性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给予XW630、雌酚酮(E2)、四环素(T)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治疗;采用肌肉注射与伤口局部两种给药方式。测定了骨折术后30天、60天和90天愈合骨的弯曲和压缩强度。以及骨折局部骨痂中胶原和钙的含量。结果显示:在各不同时段。XW630肌注组兔桡骨的抗弯能力与抗压能力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在骨折后30天,其弯曲破坏极限的增加最为明显。分别比C组、E2组和T组高出80%、76%和69%。而在骨折后90天,XW630肌注组的桡骨弯曲破坏极限已达正常的80%,分别比C组、E2和T组高出30%、34%和19.5%。骨痂胶原含量和骨钙含量的变化与骨抗弯曲能力的变化一致。说明XW630肌肉注射具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采用局部给药方式其各组问无明显差异。在同一时段相同药物组中。肌肉注射给药方式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明显优于局部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鸡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局部TGF β1及其含量变化。  方法  16只 6月龄新罗曼母鸡 ,无菌手术条件下制造右肱骨中部一致性骨折模型 ,取骨折局部 3、6、10和 15d的组织材料 ,采用SABC法对TGF β1进行检测。  结果 SABC染色显示骨折后 3d ,TGF β1阳性物出现于血肿的细胞中 ;6dTGF β1阳性反应出现在结缔组织细胞膜上、胶原纤维和细胞外基质中 ;10d、15dTGF β1阳性物存在于软骨细胞外基质 ,与骨折后 3d相比 ,6d、10d、15dTGF β1的分布明显增加 (P <0 0 1)。  结论 TGF β1的表达与鸡骨折愈合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中成药生骨再造散对骨折愈合中骨吸收与破骨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将30只青紫蓝家兔建成双侧桡骨3mm骨缺损的骨折模型,随机分为生骨再造散组(A组)、仙灵骨葆组(B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各10只,于术后14d和31d每组各处死动物5只取材,进行骨吸收与破骨细胞形态学计量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A组骨吸收较对照组强,破骨细胞形态学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破骨细胞形态也有一定影响,但对骨吸收影响不大。相关分析表明:骨吸收主要与破骨细胞数目相关,其次还与破骨细胞形状因子、面积、光密度等相关。实验结果提示,生骨再造散在术后14d和31d均可促进骨吸收,可能是通过早期提高破骨细胞数量,后期则增强其功能实现的,对骨折愈合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三维有限元法测试新型股骨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的刚度、强度等生物力学性能,探讨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前后生物力学应力应变分布情况。方法 利用参数化设计软件UG建立髓内钉三维模型,并用三维图像处理软件MIMICS 对CT图片进行预处理,建立股骨骨折模型及愈合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 骨折愈合前,最大Von Mises应力发生在骨折位置,高达663 Mpa,髓内钉远端锁钉位置应力仅为113 Mpa;骨折愈合后,最大Von Mises应力发生在螺旋刀片与主钉接触位置,股骨干上的锁钉位置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结论 骨折愈合后远端锁定钉位置常发生股骨干骨折,因此骨折愈合后应将髓内钉取出。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研究表明阻断静脉回流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但尚无有关于对患肢行反复短暂缺血即完全阻断血流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目的:基于microC T技术,观察反复短暂缺血对骨折愈合早期的促进作用。方法:48只Wistar大鼠制作右侧胫骨中段闭合骨折模型后克氏针固定骨折,随机分为4组,24 h组、48 h组、72 h组和对照组。大鼠患肢大腿根部上止血带,充气10 min后松解10 min,3次循环制作1回缺血处理。大鼠骨折固定后24 h行缺血处理1回,之后,24 h组每隔24 h、48 h组每隔48 h、72 h组每隔72 h行1回缺血处理。对照组于骨折固定后每隔24 h右下肢上止血带1 h,但不予以充气。4组大鼠于制作骨折模型后第2周处死,截取右侧胫骨,取出克氏针行右侧胫骨microC T检查。结果与结论:24 h组ROI区域骨小梁体积、总体积均高于其他3组(P0.05),24 h组大鼠组织矿物密度、骨痂组织矿物密度均低于其他3组(P0.05)。4组间骨体积分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骨折后2周内,反复短暂缺血处理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可能与反复短暂缺血处理可以刺激局部分泌生长因子,加快血管重建以及成骨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9.
哺乳类动物或人脑下垂体的研究已经做了许多工作。这些研究多半是在各种实验或病理条件下,观察脑下垂体前叶各类型细胞的变化,并借此探索脑下垂体前叶各种激素的分泌来源。例如周围内分泌器官的切除或其相应激素的注射,和先天性侏儒、巨人症、肢端肥大症、Addison氏病等的尸检材料的研究。大部分学者确认的垂体前叶各种激素的来源为:生长激素(STH)及促乳素(lactation hormone)来自嗜酸性细胞,促卵泡激素(FSH)及促黄体激素(LH)来自嗜碱性细胞的Delta型(据Halmi命名)并认为促甲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在各种实验条件下所产生的变化以往曾作过许多研究。当机体受到外伤时甲状腺也发生一定的改变,由于实验条件及所用的动物种类等不同,而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果,这些作者都是用碘~(131)来研究甲状腺的机能改变,用碘~(131)方法也受某些限制,例如当外科应激反应(Stress)时肾脏碘排出增加,而使甲状腺对碘的摄取减少,不能很确实地反映甲状腺本身的功能。在形态学方面,关于外伤时甲状腺的变化未见有报导。为了直接观察在外伤情况下甲状腺组织结构与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过程中生物力学变化规律的研究很少。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过程中带螺钉固定与去螺钉所承受的最大载荷及最大点能量变化。方法:采用39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平台骨折模型,行螺钉内固定,于术后即刻、1,2,3,4,6,8周取材胫骨标本,即刻点3只兔6个标本,其余各时间点取6只兔子、共12个标本,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胫骨内侧髁垂直压缩试验,分别测量带螺钉固定及去除螺钉后标本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最大点能量。另取3只兔的胫骨标本,测量相应数据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最大载荷及吸收能量在前一阶段逐渐上升,于4周时达到最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8周时又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测量值的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表明:在胫骨平台骨折愈合的早期过程中,骨折愈合强度呈单峰曲线变化,螺钉内固定充分有效。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应用成年雄性家兔95只,其中18只作为对照,其余的动物以外科手术造成桡骨中段缺损,分别在不同时间杀死,取出甲状旁腺进行常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骨折后第三天家兔甲状旁腺细胞体积增大,空泡增多,蛋白质茚三酮-雪夫反应和α-酰胺羧基反应增强。第七天后上述变化更加显著;核糖核酸含量明显增高;糖原显著减少;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琥珀酸脱氢酶和毛细血管内皮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也相应增高。骨折后17天酯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恢复正常,21天糖原和碱性磷酸酶也开始恢复,而其它反应到35天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文中讨论了以上各种变化和甲状旁腺的机能的意义,以及它们和骨折愈合各期局部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骨再生的生物学 1.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骨骼的生长和发育涉及很多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和增殖,虽然其过程复杂,却精确有序.在胚胎发育阶段,长骨先形成一个间充质细胞团块,然后软骨化形成软骨基质.随着发育的渐进,软骨细胞肥大,细胞外基质开始矿化,形成初级骨化中心.软骨细胞通过调亡的方式死去,矿化的软骨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协同下形成骨组织.  相似文献   

14.
振动载荷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羊4只,双侧胫骨中部用线锯造成实验性骨折,夹板固定,肥骨施加振动载荷,为实验组;另一侧施加振动载荷,为对照组。用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方法评价振动载荷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正常羊胫骨的极限压缩强度为113.4±10.8mPa;②骨痂极限压缩强度,实验组(14.7±2.8mPa)高于对照组(6.9±2.2mPa)(P<0.01);③组织学切片,骨痂骨小梁的相对密度实验组(85±5.3%)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高度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其它以瘢痕形成方式愈合的组织不同,原有组织(骨)再生并且保存了先前存在的组织特性。这土复杂过程包括骨折瞬间开始的一系列链式阶梯反应的再生活动。  相似文献   

16.
N-乙酰氨基葡萄糖对骨折愈合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壳质衍生物—N-乙酰氨基葡萄糖在新西兰兔桡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兔70只,制备右桡骨中段3m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接骨片、N-乙酰氨基葡萄糖,每日灌胃给药。每组均分为术后9、17、30、42d 4个时间段。用X-线片、HE染色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表达。结果:X-线片和HE染色显示N-乙酰氢基葡萄糖组术后9、17d的骨折愈合情况比生理盐水组及接骨片组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0、42d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免疫组化观察在9、17d时,N-乙酰氨基葡萄糖饲养组骨折端中BMP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N-乙酰氢基葡萄糖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和早期增加BMP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内固定对兔肱骨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IGF-I的含量的影响,探讨SMC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兔一侧肱骨,截骨后SMC固定,为实验组.对侧肱骨同法截骨后,在相应位置用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同定,为对照组.术后第2、3、4、6、8、12周分别处死动物,以骨折线两侧0.5cm范围内为取材区.分别测定不同时间各组骨标本中IGF-I含量.结果 实验组骨折局部IGF-I含量在术后2w逐渐增高,6w时达到顶峰,8~12w IGF-I含量逐渐下降;DCP组骨折局部IGF-I含量在术后2w逐渐增高,8w时达到顶峰,12周IGF-I含量下降.两组间相比,术后3、4、6周,SMC组骨折局部IGF-I含量明显高于DCP组,4周时差异最大.结论 SMC较DCP更能促进骨折局部IGF-I的分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系用成年雄性家兔140只,经外科手术造成骨折。手术后1—42天之内,分批取肾上腺,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从这些观察中得到下列的结果: 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肾上腺皮貭的组织学未见显著改变。仅骨折后第三天,部分动物皮貭束状带出现致密细胞及血窦轻度扩张。 2.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肾上腺皮貭的组织化学变化主要见于束状带和网状带。出现嗜苏丹滴减少,萘甲酸酰肼反应增强,类皮貭激素的α-乙酮醇基反应不同程度地减弱。浆醛反应有增强的趋势,杭坏血酸增多,磷酸酶反应增强,核糖核酸增多等。这些变化在骨折后1—7天之内显著,10—14天以后则恢复正常。 3.根据以上结果认为,在骨折愈合初期,肾上腺皮貭处于机能增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实验性骨痂组织,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骨痂骨系细胞的立体定量学分析为依据,评价了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可使(1)骨痂内毛细血管含量增加;(2)骨生成细胞增殖并向成骨细胞转化,从而使成骨细胞的数量增加;(3)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活跃,骨小梁形成与成熟提前;(4)骨痂的骨化,改建以及塑建速率加快。因此认为,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有促进骨折愈  相似文献   

20.
背景:跌创散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对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骨折与软组织损伤同属中医筋伤的范畴。目的:观察跌创散对实验性骨折愈合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兔龄为6个月左右的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36只,造成双侧桡骨中段约3mm骨缺损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跌创散组。模型组仅给予绷带包扎,跌创散组给予跌创散外敷,每2d更换1次包扎物,分别于造模后2,4,6周观察新西兰大耳白兔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浓度变化,骨痂病理组织学改变及不同时期X射线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跌创散组骨缺损填充快,骨折愈合早,前4周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浓度较高(P0.05,P0.01),可以促进钙盐在骨折断端的沉积,对骨折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血管较模型组数量多且内径大,骨化中心出现早。因此,推测跌创散可能通过影响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的浓度变化及促进骨折区域血液循环改善等方面而促进骨痂生长,进而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