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谷氨酰转肽酶(GGT)、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承德市中心医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55例PHC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速率法检测GGT水平、ELISA法检测GPC3水平。结果:PHC患者血清GPC3、GGT和AFP阳性率分别为81.8%、90.9%、74.5%,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独检测,GPC3检出率最高;两个指标联合检测,AFP+GPC3最优;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及准确度虽有所升高,但特异度明显较低。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GGT、GPC3对PH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GPC3和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的诊断率,特别是AFP阴性或AFP低浓度的PHC患者。  相似文献   

2.
申东  李莉  高建 《重庆医学》2013,(25):2969-2971,2974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27(HSP-27)、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诊断PHC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2例PHC组织、30例肝硬化组织、25例肝脏良性占位组织及31例肝炎组织中GPC-3、HSP-27的水平,并分析其与PHC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HSP-27和GPC-3均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硬化、肝脏良性占位、肝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27在肝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有关,但GPC-3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无关。结论 HSP-27、GPC-3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刘刚  庞利群  徐三荣  朱秋伟 《热带医学杂志》2007,7(11):1094-1095,1099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a-L-岩藻糖苷酶(AFU)、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健康对照组84例,原发性肝癌组69例,肝炎肝硬化组44例,均同时检测血清AFP、AFU、CEA。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U、CEA与肝硬化组、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U、CEA单独检测时的敏感性分别为71.0%、81.2%和26.1%,联合检测AFP和AFU或CEA可使检测敏感性提高到87.0%和77.0%,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2.8%,血清AFP阴性标本AFU、CEA的敏感性分别为55.0%和25.0%。结论联合检测AFP、AFU和CEA3项指标可以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尤其是AFP阴性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谷氨酰转肽酶(GGT)、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承德市中心医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55例PHC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速率法检测GGT水平、ELISA法检测GPC3水平.结果:PHC 患者血清GPC3、GGT和AFP阳性率分别为81.8%、90.9%、74.5%,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独检测,GPC3检出率最高;两个指标联合检测,AFP+GPC3最优;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及准确度虽有所升高,但特异度明显较低.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GGT、GPC3对PH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GPC3和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的诊断率,特别是AFP阴性或AFP低浓度的PHC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周血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肝内良性占位病变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GPC3蛋白水平,了解GPC3蛋白在各组中的阳性率,探讨GPC3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GPC3蛋白水平为(196.76±112.24)pg/mL,肝内良性占位组为(248.56±123.35)pg/mL,原发性肝癌组为(678.23±325.22)pg/mL.原发性肝癌组血清GPC3蛋白水平高于肝内良性占位组和正常对照组(F=18.76,P<0.01).根据ROC曲线,若外周血GPC3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界值为412.6 prdmL,则敏感度为63.2%,特异度为89.3%,健康对照者GPC3蛋白阳性率为2.50%,肝内良性占住病变组阳性率为14.1%.原发性肝癌组阳性率为65.0%.各组间血清GPC3蛋白阳性率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0.28,P<0.01).若AFP诊断肝癌的截止值为400 ng/mL,AFP的阳性率为46.3%,联合检测AFP和GPC3的阳性率提高至77.5%. 结论GPC3蛋白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联合检测GPC3和AFP可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互补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55例PHC,3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单独及联合检测AFP、GPC3、AFU。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水平,速率法检测AFU水平,ELISA法检测GPC3水平。结果:PHC组血清GPC3、AFU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血清GPC3、AFU和AFP阳性率分别为47.3%、23.6%、29.1%。血清指标AFP联合AFU或者AFP联合GPC3可使检出率分别提高至38.2%和63.6%。三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的阳性率可高达78.1%。AFP阴性的39例PHC患者中,血清GPC3、AFU阳性率分别为60.0%(23/39)、30.8%(12/39),表明二者对AFP阴性的PHC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互补作用。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AFU、GPC3对PH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清GPC3和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的诊断率,优于单项检测,特别是AFP阴性或AFP呈低浓度对PHC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30例肝内胆管癌(ICC)患者,30例乙肝后肝硬化(LC)患者,30例转移性肝癌(MCA)患者,30例健康者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蛋白的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含量。 HCC组患者血清GPC3蛋白、AF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当以3.5μg/L为诊断界值时,GPC3对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76.7%。 AFP联合GPC3后能将HCC的检出率由73.3%提高到88.3%。血清GPC3的浓度与患者HBV感染情况以及肿瘤大小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肿瘤数目以及门脉癌栓无关。血清GPC3对HCC的诊断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AFP检测可以提高HCC的检出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水平及三者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35例肝炎患者、29例肝硬化患者和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比较各组AFU、AFP、GGT的变化情况.结果 AFU、AFP、GGT在对照组和肝炎组、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U、AFP、GGT阳性率分别为84.6%,80.8%,73.1%,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6.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炎组、肝硬化组(P<0.01).结论 AFU、AFP、GGT三项指标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有利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甲胎蛋白(AFP)是最早诊断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肝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有约1/3的早期肝癌AFP阴性。AFP异质体3是AFP中与肝癌相关的组分,高敏检测法对早期肝癌诊断的敏感性高于AFP。高尔基体蛋白73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对AFP阴性的早期肝癌有很高阳性率,且与AFP有互补作用。异常凝血酶原、骨桥蛋白与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早期肝癌有较高敏感性,且AFP阴性者也有较高阳性率。上述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物质(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2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和TSGF进行联合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TSGF敏感性为66%,特异性为81%。血清TSGF浓度与AFP无相关性,AFP与TSGF同时联合检测,可使阳性率提高到86%。结论:临床上使用TSGF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异常凝血酶原(DC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9月在我院就诊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共110例,根据患者疾病分为PHC组50例、慢性肝炎组20例、肝硬化组20、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其他肿瘤组)20例。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GP73、DCP、GPC-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水平。评价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对早期PHC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血清GP73、DCP、GPC-3和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DCP、GPC-3和AFP诊断早期PHC的曲线下面积(AUG)分别为0.824〔95%CI(0.735,0.912)〕、0.640〔95%CI(0.533,0.746)〕、0.635〔95%CI(0.527,0.743)〕和0.668〔95%CI(0.564,0.773)〕。将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其他肿瘤组及对照组合并为非PHC组,与PHC组进行比较:单项检测以GP73灵敏度和准确率最高,以GPC-3特异度最高;联合检测以GP73/AFP灵敏度和准确率最高,系列试验中GP73与其他任何一项或几项指标联合的特异度均可达100.0%。结论单独检测GP73对早期PHC诊断价值优于AFP,单独检测DCP或GPC-3对早期PHC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与AFP相当,GP73、DCP、GPC-3和AFP联合检测对早期PHC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根据临床实际选择不同的项目组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年以来发表的AFP、PIVKA-Ⅱ和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利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QUADAS)检查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Meta DiSc软件、Review Manager 5.4软件和Stata 15.1软件对AFP、PIVKA-Ⅱ和GPC-3单用和联合使用诊断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AUC值最高,为0.88(95%CI:0.85~0.91),其次是GPC-3和AFP;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AUC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PIVKA-Ⅱ联合GPC-3诊断的AUC值最高,为0.90(95%CI:0.8...  相似文献   

13.
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刚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675-1676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岩藻糖苷酶(AFU)、血清铁蛋白(Fer)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测定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FP、AFU、Fer的含量,并分析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APU、Fe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AFU、Fer单个肿癌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2.5%、22.5%、68.8%,特异性分别为95%、100%、96.3%;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PHC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8%和100%,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单项检测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FP、AFU、Fer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可提高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同时收集61例胆囊相关疾病(包括胆囊癌、胆囊结石等)患者、110例肝脏良性疾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患者、49例其他器官疾病(包括肺、消化道、胰腺等)患者以及110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清作为对照。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血清PIVKA-Ⅱ水平,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比较肿瘤标志物在各组间的表达水平,ROC曲线分析两种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均高于其他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PIVKA-Ⅱ和AFP的诊断临界值分别设定为140.26 m Au/m L和184.60 ng/m L时,其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3(95%CI:0.913~0.974)和0.876(95%CI:0.829~0.922)、敏感性分别为84.10%和58.00%、特异性分别为95.50%和97.60%。PIVKA-Ⅱ联合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最大,为0.960(95%CI:0.938~0.982),敏感性为89.80%,特异性为92.70%。结论 PIVKA-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明显优于AFP,PIVKA-Ⅱ联合AFP检测将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检出率。方法:AFP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不同临床类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AFP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原发性肝癌88.2%;肝炎肝硬化29.0%;亚急性重型20.8%;急性重型18.2%;慢性重型肝炎13.3%;慢性肝炎重度11.5%:慢性肝炎中度2.3%;慢性肝炎轻度2.2%。64.7%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大于400μg/ml,与肝硬化、急慢性肝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1.8%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在正常范围。25.8%肝硬化患者血清AFP低浓度增高,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癌、病毒性肝炎都能检测到AFP升高,但血清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糖类抗原19-9(CA19-9)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就诊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肝炎、肝硬化、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AFP、AFU、CA19-9和GGT的浓度及阳性率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 AFP、AFU、CA19-9和GGT在原发性肝癌的浓度均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AFP、AFU、CA19-9和GGT在肝炎、肝硬化组的浓度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FP、AFU、CA19-9和GGT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化组的阳性率(P<0.05)。但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均为0。且AFP、AFU、CA19-9和GGT四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任意指标单独检测的阳性率(P<0.05)。AFP阳性率随着肿瘤组织的直径增大,其阳性率明显增加,其他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AFP、AFU、CA19-9和GGT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甲胎蛋白(AFP)单独或联合检测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肝病科就诊的113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与1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同期在院进行体检的188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GPC3和Hsp70水平;使用罗氏cobas 8000电化学发光系统测定血清AFP水平。结果:肝细胞肝癌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GPC3、Hsp70及AF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时诊断肝细胞肝癌的约登指数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0.783~0.963),其诊断价值最高。结论:组合血清GPC3、Hsp70及AFP检测能提高肝细胞肝癌的诊断准确性,弥补单项标志物检测的不足,提升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血清AFU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尹琍  赵宗豪 《安徽医学》2010,31(3):211-212
目的探讨血清a-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癌和30例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FU和AFP浓度。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和AFP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比单项检测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AFU和AFP可提高PHC的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检测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60例PHC,60例转移性肝癌,50例肝硬化,5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0例肝囊肿,20例脂肪肝,20例肝血管瘤,20例药物性肝炎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GPC3进行定量检测.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HC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水平,并对治疗前后PHC患者血清中GPC3及甲胎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HC组血清GPC3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及病毒性肝炎组血清GPC3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血清GPC3水平与甲胎蛋白水平及肝功能状况无关.GPC3与甲胎蛋白诊断PHC的阳性率分别为65%和56.7%,两者联合检测可将PHC的诊断率提高至85%.在23例治疗有效的PHC患者中,15例患者血清中GPC3水平较治疗前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而仅有10例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呈现与疗效相似的下降趋势.结论 GPC3与甲胎蛋白联合检测有望提高PHC的早期诊断率,同时血清GPC3的不同阈值或可在PHC及其他各类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发挥作用.GPC3具有较甲胎蛋白更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或可成为判断PHC治疗疗效的一种特异性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20.
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文峰  郑加生  孙斌 《当代医学》2010,16(32):19-20
目的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从2009年6月~2010年7月进行的活检病理结果中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73例患者的血清AFP水平,以及41例肝硬化患者及33例正常体检者的AFP水平。分析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肿瘤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AFP在原发性肝癌组病人中的水平高于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AFP水平在不同TNM分期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且随着肿瘤增大数值增高。AFP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9.9%、87.8%。结论血清AFP在原发性肝癌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